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第二十章·英國、瑞典和北歐國家(1945-1962)(2)
英國的電影業日趨衰落。在十五年中,全國的觀眾人次減少一半以上(1946年全國電影院售出的票數為16.35億張,到了1960年只有6億張)。在五年中間,十家電影院就有一家永久停業。蘭克遭受連年虧損之后,不得不賣掉他的糖果店、拆散他電影帝國的一部分機構和發行美國影片來維持收支平衡。好萊塢——它在倫敦製片業中取得愈來愈重要的地位,——在獲得深受觀眾歡迎的英國電影明星的同時,又獲得英國主要的電影導演,如大衛·里恩、卡洛爾·里德、麥肯德里克等。檢查機關的嚴厲和強大的發行業的極端保守主義使英國電影片又回到一種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相似的商業標準。
卡洛爾·里德完全墮落,他獻身於異國情調(如《海島亡命徒》),將《第三個人》翻版重拍為陰暗的反共鬧劇片《中間的人》,為好萊塢重新製作象《雜耍場》那樣的影片《高空鞦韆》。鮑威爾和普萊斯勃格在《普拉泰河之戰》一片中也墮落到採取假紀錄主義的作法。
安東尼·阿斯奎斯以一種諷刺的手法把奧斯卡·王爾德1早年所寫的一書、上流社會喜劇《有恆的重要性》搬上銀幕之后,在《年輕的情侶》或《槍決令》中,又以一種確切然而過時的手法小心翼翼地觸及到一些重大的社會問題。
1奧斯卡·王爾德(1856—1900):英國作家與劇作家。——譯者。
大衛·里恩以吉普林1的筆調在《聲音的障礙》一片中站在官方的立場熱情謳歌英國皇家空軍的力量。他在《夏天的瘋狂》一片中則試圖把感傷情調融於輕鬆喜劇之中。最后,他為好萊塢攝制的《桂河大橋》(由阿列克·基尼斯主演)獲得國際的成功。這部影片所以取得廣泛的聲譽主要是由於比埃爾·布爾的原作。影片描寫一個英國上校,由於愛好紀律和「做好工作」,成了日本兵的「合作者」,他鎮守大橋,不讓自己的同胞通過,這個人物是當時的一種典型,他的象徵性遠超出戰爭或軍隊之外。大衛·里恩以后又以他那部新殖民主義的《阿拉伯的勞倫斯》,再一次獲得商業上的巨大成功,在那部很有欺騙性的《日瓦戈醫生》中則歪曲了帕斯捷爾納克小說的原意。
勞倫斯·奧立弗繼續改編莎士比亞的作品,拍了《理查三世》,該片結構嚴密,表演傑出,但沒有《亨利五世》或《哈姆萊特》那樣的新穎。
1吉普林(1865—1936):英國詩人與小說家。——譯者。
紀錄片學派的傳統最后成了一種借托或固定的格式。但我們可以把查爾斯·弗蘭德根據N.蒙薩拉原著改編的《無情的海洋》一片中的真實性,視為一個例外。
幽默派重複他們老一套的作法,拍出來的影片同法國的通俗喜劇或是美國輕鬆喜劇一樣矯揉造作。羅伯特·哈茂自從拍了那部卓絕的激烈的《善心與貴人》之后就下降到平庸的水平(如根據切斯特頓的《勃朗神父》改編的《上帝的偵探》)。查爾斯·克里希頓的《通往梯特非爾德的小鐵路》和他平素引人入勝的手法很不相稱。亨利·科奈留斯繼《拉凡德山的暴徒》之后,不論在《吉尼維也弗》,還是在《我是一架攝影機》中都缺乏《到辟姆里柯的護照》那種辛辣諷刺的力量。亞歷山大·麥肯德里克能與他那部《豐盛的威士忌酒》相媲美的影片不是那部呆板的《勾引婦女的人》,而是《瑪奇號貨船》這部諷刺一位美國百萬富翁的絕妙影片。后來,他到好萊塢繼續導演工作,攝制的影片最好的是《成功的引誘》,它無情地嘲諷了紐約市的野心家,這部影片是由著名的美籍華人攝影師黃宗霑拍攝的。
英國電影要等到「自由電影」出現后才有革新。
瑞典
在1930年至1940年間,瑞典電影產量不多,質量也不高。我們只能提到老導演莫蘭德爾通過《午夜琴聲》(1936年攝制)顯示了英格麗·褒曼的豐富天才。這位女演員后來投奔好萊塢,在格里哥里·拉托夫的導演下重新主演《午夜琴聲》一片。
瑞典電影的早期繁榮是由於1914年的大戰期間某些國家的衰落和與外界隔絕所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產生了同樣的效果。從1940年起,電影事業在這個只有700萬人口的小國開始復興起來,在它的影片藝術上能同世界各大國相媲美。這種興旺依靠電影放映業的發達(1950年全國有2500家電影院,平均每一居民每年購票10張),也依靠燦爛的文化傳統和戲劇界的卓絕成就,后者為電影界輸送了導演、演員與編劇。
瑞典電影復興的最初標志是在1940年攝制的《一樁犯罪案》,由演員安德斯·埃里克遜導演,在此之前他還拍了一部關於捕鯨的半紀錄性影片《捕鯨船》(1939年攝制)。他的作品中值得注意的還有根據斯特林堡1原作改編的《兩夫妻》)和兩部描寫農村生活的影片《阿莎·漢娜》和《山村姑娘》。
和葛麗泰·嘉寶同時代的、1930年后一直任皇家劇院主要導演的阿爾夫·斯約堡在1929年曾同阿克賽爾·林德伯羅姆合作拍過一部無聲片《最強的人》,但他直到1940年才重返影壇,拍了《花開時節》和《冒生命的危險》。他第一部重要的作品是《天國之路》,此片直接繼承了瑞典的偉大傳統,首先是繼承了斯約史特洛姆的傳統:影片中的基督教的神話故事是從達萊卡里山區的純樸農民畫和由呂納·林德斯特洛姆所寫的一個「神秘」故事中設想出來的。林德斯特洛姆是這部影片的編劇和主要演員,場面是由戈斯塔·羅斯林精心設計的。
《折磨》則是一部完全另一格調的影片,它標志一位年僅26歲的編劇——英格瑪·伯格曼導演生涯的開始,這時他已和斯約堡一起在皇家劇院擔任舞台導演。這部影片表面上好像是對一個卑鄙而有性虐狂的教授的行為進行心理分析,實際上是對納粹的攻擊,其激烈程度達到一個中立國的審查機關所能允許的限度:演員阿爾夫·克傑林給他扮演的「卡里古拉教授」帶上一些希姆萊的特徵。
1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著名劇作家與小說作家。——譯者。
這種直接或間接反法西斯的影射當時很多。它曾導致老導演古斯塔夫·莫蘭德爾攝制了《今晚的行程》一片,使人們回憶起瑞典人民反抗德國佔領者的斗爭。接著,他拍了他最佳的影片《諾言》,這部影片是根據不久前被蓋世太保處決的丹麥作家卡琪·孟克的一部話劇改編的。
對於當時的瑞典觀眾來說,片中一位婦女的復活意味著丹麥即將解放。從象徵意義上來說,這部影片同德萊葉1以后根據同一話劇改編的同名影片完全不一樣。
1德萊葉:丹麥導演,他在1955年也將卡琪·孟克的這個劇本改編為同名影片(詳見下文)。——譯者。
瑞典電影此時出現了一個極好的喜劇演員——尼爾斯·普布,專扮演一個膽小、驚慌不安的小人物,年輕的拉爾斯·埃里克·克傑爾格倫天才地導演了他最好的影片《金錢》,最后還出現了兩位卓絕的紀錄片製作者:戈斯塔·威爾納(攝有《血的犧牲》、《列車》)和更為傑出的阿爾納·蘇克斯多夫(攝有《夏天的故事》、《海鷗》、《雪上人影》等)。
隨著戰爭的結束,影片產量下降(從45部降到30部左右),但影片質量並沒有降低,瑞典電影繼續發展,儘管漢力克森、荷斯堡和奧赫堡這些導演衰老,退出影壇,優秀的著名電影演員離開了瑞典。英美的製片商記得葛麗泰·嘉寶和英格麗·褒曼出自瑞典,所以對該國女演員尤為注意。梅伊·扎特琳被蘭克公司聘去,而西涅·哈索和維韋卡·林德福爾斯則前往好萊塢,在那里扮演次要的角色。不過,另一批有才能的女演員接替了離去者的位置。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