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蜃楼
  • 湖北武汉
  • China, mainland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罗刹蜃楼's Friends

  • Kolkata Bachcha
  • Malacca 皇京港
  • Bayrut Alhabib
  • Suyuu
  • Almaty 蘋果
  • 中砂礁群
  • Kaki Bukit
  • Passion for Form
  • 文創 庫
  • 創客有多熱
  • 假如流水能回頭
  •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
  • Morioka
  • 堅持深博
  • 說好不准跳

Gifts Received

Gift

罗刹蜃楼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罗刹蜃楼's Page

Latest Activity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英國巴芙

"愛墾詩觀:T.S.艾略特(T. S. Eliot)的「去主體詩觀」是他對詩歌創作和詩人角色的一種深刻美學主張,主要體現在他反對浪漫主義詩人那種強調個人情感和自我表達的創作方式,而主張詩人應該「消解自我」,讓詩歌成為一種超越個體的客觀藝術。 下面是對艾略特「去主體詩觀」的幾個關鍵面向的說明: 詩人不是情感的表達者,而是情感的轉化者~在〈傳統與個人才能〉(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
Saturday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母親鼻子吸氣的聲音] 我的記憶在最後一個詩節前猶豫了片刻,我嘗試過用這麼多的詞來開頭,結果最後選定的那個詞在某種程度上被大量錯誤的開端給掩蓋了起來,這時我聽見母親鼻子吸氣的聲音。不久我背誦完了,抬起頭來看她。她透過從臉上流下的熱淚心醉神迷地微笑著。「多麼奇妙,多麼美啊,」她說道,隨著越來越溫柔的微笑,她遞給我一面手鏡,好讓我看見我顴骨上的那點血跡,在某個無法確定的時刻,我的一個把面頰支在拳頭上的無意識的動作把一隻飽餐中的蚊子給壓死在了那里。但是我看見的還不止這個。看著我自己的眼睛,我發現了僅僅…"
Aug 8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虚構個案)退而不休?——一位退休學者的心境剖析 從Erikson與(编註:埃里克·埃里克森)與Simondon談(西蒙東)自我、變化與學術場域的尊嚴。 話說這篇虚構的文創個案提到,在學術界,一位退休教授的公開貼文引發討論。他嚴詞批判某些「退而不休」的學者,認為他們不再具備研究能力卻仍佔據舞台,反而損害學術尊嚴;而他自己則主動婉拒講座與發表,認為「退出」是對學術的一種尊重。 這個案内容表面上在捍衛知識的純粹性,實則蘊含著更深層的心…"
Aug 6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愛墾APP:學術殿堂叙事~~以前在社群聊過學術研究與藏書的事,今天想更直白地說清楚一點。 在這個資訊爆炸、學術快速演進的時代,不持續更新就等於出局。別說什麼研究,「不讀新書」在某些領域(像歷史、考古)根本等於落伍。新資料隨時可能推翻你過去引以為傲的論文,還自稱學者?太勉強了。 當然,買書真的不便宜。但如果你想做研究,這就該是你投資自己的一部分。當年我還在國立大學時,每年研究經費很夠用,該買的書一本沒少。關鍵在於:有心,就該自己去爭取資源,何必抱怨沒錢。 比較令人無言的是,有些退休老學者,不願退休…"
Aug 5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百度百科·美刺~~美刺是中國古代關於詩歌社會功能的一種說法。「美」即歌頌,「刺」即諷刺。 發展歷史 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人們已開始認識到詩歌美刺的功能。如《國語·周語上》記載召公諫厲王時所說:「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獻詩」而供天子「斟酌」,就是由於其中包含著美刺的內容。其他如《國語·晉語六》、《左傳·襄公十四年》及《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也有諸如此類的記…"
Aug 2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李曉愚《詩經·終風》:願你打噴嚏~~漢語真是奇妙,我們稱仇人、死對頭為冤家,掉轉身來,管情人愛侶也叫冤家。英文中對愛慕之人的稱謂雖多,如baby(寶貝)、sweetheart(甜心)、honey(蜜糖)等等,不過道出愛情的甜蜜,遠不及中文的「冤家」二字來得有味。「不是冤家不聚頭」,男女相愛雖有纏綿繾綣的幸福時刻,但也要經歷黯然銷魂的離別之痛,廢寢忘食的相思之苦;要承受拌嘴時的柔腸寸斷,誤會時的愁腸百結,乃至負心時的刻骨深怨。佛說原來怨是親,那個讓我們似恨實愛,雖帶來無窮煩惱又舍不下…"
Aug 1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愛墾APP:導讀本雅明的“靈光” 當我們翻開瓦爾特·本雅明的《攝影小史》(Kleine Geschichte der…"
Jul 29
罗刹蜃楼 posted a blog post

凡塵〈識蘊與潛意識〉識蘊 下

五、從「識蘊」開展的「第七及第八識」與當代「潛意識」之關係人,心理的功能和狀態,以及由心理產生的問題和影響等等課題,其實在人類有文明以來一直受到關注。「“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的心理狀態(精神分析)就這樣在19世紀的西方社會中發展出來,至今還在不斷的開展與詮釋中。(按:精神分析和佛教都有意識一詞,且以標點符號為作區分:「意識」代表佛教所說,而“意識”即是精神學派之用詞。) …See More
Jul 22
罗刹蜃楼 posted a blog post

凡塵〈識蘊與潛意識〉識蘊 上

提問:(1)五取蘊中的「識蘊」到底是什麽?(2)「識蘊」是否是前四蘊(色,受,想,行)的結果或者總合?(3)「識蘊」和「八識」中的「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應該不一樣吧?(4)「潛意識」是在五取蘊中的哪一個?簡答:一、一切從「身」與「心」說起人,在面對內心和外境的一切時,時而低落時而高昂,尤其在面對自己的生死或與至愛的離別,更容易陷入心情的谷底,煩惱不斷湧上心頭。對於「有情(尤其「人」)的剖析——為讓我們更深入了解「人」,「五蘊」的說明是佛陀常用的方法之一。人,是「心」與「身」的和合體,佛法最基本的用詞是「名(心理層面)」與「色(物質層面)」。然而,「人」的「心理層面」,因執行著種種不同的功能或處於種種不同的狀態,「心(名法)」開始有了劃分。有關「心理層面」的功能,在「五蘊」的說法中,別為「受蘊、想蘊、行蘊」及「識蘊」(各蘊的功能詳見圖表1)。所以,說“「識蘊」為前四蘊(色,受,想,行)的結果或者總合”是極其不合適的。二、「識蘊」的顯著功能:了別與執持按照「五蘊」的分類,「識蘊」可說凸顯了兩個明顯的「心理功能」——(一)了別、(二)執持。舉「見到一個你欣賞的人從遠處走過來」為例,稍稍檢…See More
Jul 19
罗刹蜃楼 posted a blog post

愛墾APP: 情動識蘊

引用文獻:識蘊延續生命意義聖嚴法師指出,五蘊不僅是身心現象的總匯,「識蘊是心王」,具備認知、分辨作用,是將精神與物質結合的心理中心 (cybermonastery.org)。他進一步說明:「識蘊是心王及心所…能分別、認識…識蘊凸顯了…(一)了別、(二)執持」 (…See More
Jul 18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英國巴芙

"愛墾APP:為擬像辯護~~德勒茲反對那種認為存在一個現成的世界和它的潛在副本的想法;他為擬像辯護。任何事物之所是,即它變成他者的權力,它產生自身虛假的或偽裝的影像的權力,它不忠實於自身的權力。「複製」這個理念預設了某種原本,而西方思想一直被復制的形象所主宰:認為存在著某種可以被用來衡量和判斷主張者的起源(Deleuze…"
Jul 8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德國遊:歴史之旅

"二、商業攝影與靈光的消逝 然而,攝影並未停留在「靈光」閃耀的階段。本雅明在文章第二部分迅速轉向對商業攝影——尤其是照相館攝影——的批判與焦慮。他指出,靈光正在從照片中逐漸消失,而這一消失的根本原因,來自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明亮鏡頭」的使用與曝光時間的大幅縮短。 攝影技術的進步,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在「壓制黑暗」,也就是說,它摒棄了那些帶有神秘性與模糊感的影像特質,轉而追求極致清晰與精確。大光圈、短曝光的技術讓拍攝成為一瞬間的捕捉,而非一種「醞釀」。靈…"
Jul 7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舒靈的詩《名字》

"陳明發原創《背影》網感版改寫 說句實話,真相有時候真就沒什麼好說的——又無聊,又殘忍。 故事的主角,是個菲律賓的網紅女歌手。有天她拉著一個真人大小的行李包,在街上溜達,正好被路人抓拍了一張背影照。 你以為這就是一張普通的旅遊街拍?想得美。 這張照片一上網,那叫一個離譜開始。首先有人在評論區發現:「兄弟們你們看,包包露出來一截像是人手的東西啊!」評論區立馬炸鍋: ——「這是殺人碎屍啊姐妹們!」 ——「這年頭人都裝行李箱裡走了?…"
Jun 25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英國巴芙

"全世界看見妳,如同我所看見妳一般~~ 我走了進來,然後看見了妳。 我立刻被一種狂怒般、致命的渴望攫住——想要驅逐、摧毀所有那些,在我身後、在門後、在球體中、在冰面上、在全世界的螢幕前等待,想要知道、想要觀看的人。因為他們即將看見妳,如同我所看見妳一般。 然而,我同時又希望他們能看見妳。我希望全世界都知道,妳是如此奇妙、令人難以置信、無法想像地美麗。 我想要把妳展示給整個宇宙看,就那麼一瞬間的閃光。然後與妳一起關上門,只剩我倆,讓我看著妳,直到永恆。 [摘自《冰人》(法語:…"
Jun 20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Curation Nation 策展國's photo
Thumbnail

世界文化遺產:英國巴芙

"丹納《藝術哲學》斯巴達~~(八世紀)斯巴達城邦是一片沒有城牆的田野,像我們在卡比利的駐屯站,四面全是敵人和戰敗的異族;所以斯巴達完全軍事化,力量集中在攻擊與防御上面。要有完美的身體,先得制造強壯的種族;他們的辦法就像辦馬種場一般。體格有缺陷的嬰兒一律處死。…"
Jun 16
罗刹蜃楼 commented on 超人偶爾飛's photo
Thumbnail

舒靈的詩《名字》

"愛墾APP:意識形態與權力:不再是壓抑,而是生成 在傳統觀點中,意識形態是對個體慾望的壓抑。我們為了某種「更高目的」——比如國家、宗教、道德——放棄了自身的渴望。德勒茲認為,這是一種對權力的負面理解。 他挑戰這個看法,提出:真正的權力來自於慾望本身的生產力。不是某種外部權力壓抑我們的慾望,而是慾望自身產生了被誤解為「應當服從」的權力結構。也就是說,我們往往將慾望創造出來的規則,錯誤地當作是外在的約束。 這種顛覆性的思考讓我們重新理解「革命」的意義:…"
Jun 10

罗刹蜃楼's Blog

凡塵〈識蘊與潛意識〉識蘊 下

Posted on July 20, 2025 at 9:59pm 0 Comments

五、從「識蘊」開展的「第七及第八識」與當代「潛意識」之關係

人,心理的功能和狀態,以及由心理產生的問題和影響等等課題,其實在人類有文明以來一直受到關注。「“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的心理狀態(精神分析)就這樣在19世紀的西方社會中發展出來,至今還在不斷的開展與詮釋中。(按:精神分析和佛教都有意識一詞,且以標點符號為作區分:「意識」代表佛教所說,而“意識”即是精神學派之用詞。)…

Continue

凡塵〈識蘊與潛意識〉識蘊 上

Posted on July 18, 2025 at 12:53am 0 Comments

提問:



(1)五取蘊中的「識蘊」到底是什麽?


(2)「識蘊」是否是前四蘊(色,受,想,行)的結果或者總合?

(3)「識蘊」和「八識」中的「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應該不一樣吧?

(4)「潛意識」是在五取蘊中的哪一個?

簡答:…

Continue

愛墾APP: 情動識蘊

Posted on June 26, 2025 at 9:30am 0 Comments

引用文獻:識蘊延續生命意義

聖嚴法師指出,五蘊不僅是身心現象的總匯,「識蘊是心王」,具備認知、分辨作用,是將精神與物質結合的心理中心 (…

Continue

江飛·隱喻與轉喻:雅各布森文化符號學的兩種基本模式(9)

Posted on February 14, 2023 at 7:00pm 0 Comments

如果我們對照雅各布森一前一後的兩篇文章《語言的兩個方面和失語症的兩種類型》(1956)和《結束語:語言學和詩學》(1958),還可以發現:他對隱喻和轉喻的看法是不同的,前者提出的「文學性」概念包括隱喻和轉喻,而後者則只把「文學性」與隱喻這一種類型相聯系,這意味著,雅各布森的這種「重隱喻輕轉喻」的「偏見」,是與其「文學性」的語言學界定密切相關的。…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