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四, 馬克思的幽靈、彌賽亞與正義
…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30, 2015 at 8:09am — No Comments
鄧歡:後現代史學的實踐與反思——以何偉亞的《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沖突》為中心
摘要:後現代主義既具破壞性又具建設性,它對歷史學的挑戰集中體現在對西方現代歷史編纂學的理論和實踐及其闡發的重要歷史觀念的批判,以及對歷史主觀性的強調,沖擊了現代史學賴以存在的主要基礎,但同時也有助於我們修正和思考現代史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無疑對歷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美國學者何偉亞於1995年出版的《懷柔遠人:馬嘎爾尼使華的中英禮儀沖突》一書,被視為後現代史學實踐的典範:其對中英禮儀之爭的現代主義闡釋模式的挑戰,從文本的深層結構質疑史料與歷史、歷史解釋之間的關系,對歷史事件所處時空語境的強調等,都展現了後現代史學所取得的成就。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場“世紀末之爭”,迄今未息。倘由此引申開去,這場爭論關乎到後現代史學評價等史學要旨,值得我們今天繼續予以深入剖析與反思,其理論價值與學術意義都是非凡的。…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25, 2015 at 8:28pm — No Comments
何偉亞認為,“中國中心觀”並沒有對中華帝國對外關系的研究產生重大影響,“因為以中國為中心的取向本身質疑了這樣的觀念,即中國文化是在遙遠的往昔中形成的一系列價值觀和信仰;並由此開啟了一種可能,即對被費正清構建進其關於中國對外關系之朝貢模式的許多假定——特別是其確認中國的對外關系只是中國一成不變的文化態度在外部關系上的投射——進行再分析”…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24, 2015 at 6:30pm — No Comments
引言:八十年代“新啟蒙”與九十年代解構主義
德里達在六十年代出版了一本文集,名字為《書寫與差異》。這本書在2001年被翻譯成中文,進入漢語思想界,這一年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中國訪問。2004年,他離開人世,沒有來得及對他的中國之行進行評論。但是來中國之前,在接受《書寫與差異》的中文譯者張寧采訪的時候表示,他的學說從一開始,對中國的想象性參照“就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為在一個國際化的視野中,中國不可或缺。[2]讀過他的書,就應該明白,這個說法並不是客套,正是基於一個基本的立場,——所有的“他者” 立場,德裏達從哲學到政治對西方中心主義進行了持續而艱苦的反思與批判。病重期間,曾接受法國《世界報》采訪做“最後的談話”,他“微笑而不謙虛地說,人們還沒有開始讀我的書”[3]——這句遺言含義深遠。…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20, 2015 at 9:52pm — No Comments
我們處於什麽時代?
從世界角度來看,我們現處的時代可能被看作是一個過渡期,從18世紀初期開始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啟蒙運動到後現代社會的“二次啟蒙”。從中國角度來看,我們的時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嚴峻時刻。總之,現在的這個時代對人類社會來說將是走向新時代的一次難得的機遇。
自從18世紀的啟蒙時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經歷了大約300年,在此期間西方世界實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現代化”。但是現在,“現代化社會”正在遭遇越來越多棘手的問題。康德(見圖)主張啟蒙運動的標語應該是理性,但是近年來該“理性”面臨著自身的…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7, 2015 at 9:30am — No Comments
德里達(見圖)這一頁似乎要被匆忙地翻過去,這充分顯示出當代理論和批評的輕狂。解構主義在西方畢竟已經有三四十年的歷史,而且廣泛地被人文學科所吸收。當代多元主義變得油嘴滑舌,這不過是從解構主義那裏搞了點皮毛。而一元論和獨斷論依然盛行,這說明解構的任務並沒有完成。相反,當代思想文化對解構主義完全采取了實用主義的態度,不折不扣的拿來主義。…
Continue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5, 2015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摘要】尼采、海德格爾和德裏達構成三位一體的後現代思想的前提,建構富有活力的後現代話語依然有必要回到解構主義,因而有必要梳理他們在一些共同論題上的內在聯系。特別是海德格爾與德裏達的關系,這是深入把握解構主義必須進入的論域。把德裏達的“起源缺乏”與海德格爾對在場的論說相聯系,可以看出德裏達的這一思想是在與海德格爾持續展開批判性對話中來闡發他的觀點的。海德格爾一方面解構了西方形而上學歷史中的“在場”的謬誤,另一方面他要尋求早期希臘思想中的“在場”所具有的真理性。在德裏達看來,一切起源都是不可靠的,都是補充和替換的結果。西方形而上學的理性歷史,就是通過對起源之空缺的填補,而後展開其歷史性。德裏達將這樣的起源與歷史性放置到補充與延異構成的場域中,對於他來說,起源與歷史性只能在“延異”中加以闡釋。
【關鍵詞】起源、補充、在場、延異…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12, 2015 at 4:30pm — No Comments
博主按語:應微博網友之請,撰寫此文,解析後現代文字,與眾分享。順便告知,此文發表於九月二十五日《東方早報》經濟評論版,略有刪改。這裏是原文。
本文先引用國內某大學教師寫給區區的一番感觸:
我的專業是“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這裏有一荒謬現象:學生到了研二,還從未上過一門體悟、解讀作品的課。學生們都學了什麽呢?後殖民文化、流散文學與文化、東方文學與文化、西方女性主義……正好應了您微博上的話。國內紛紛攘攘也全都在做這些東西。給他們上了幾堂課之後發現非常恐怖。學生張口閉口全是後殖民後現代解構,我說不要跟我講這個,說說你們讀了哪些經典作品,結果我驚訝的發現,作為外國文學專業的研究生,他們居然連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沒有讀過,而這種情況極其普遍。…
Added by 不是 很後現代 on October 5, 2015 at 6: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6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