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經 庫's Blog – September 2023 Archive (9)

李志春·從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構造—看「引譬連類」中的「興」概念(8)

雖然鄭毓瑜先生沒能在新著中將「引譬連類」的兩層思維結構區分開,但他確實注意到了類比聯結背後屬於中國人的更深層次的思維與生存結構,而之所以中國人能在類比聯結的背後有對自身生存結構的高度自覺,這與中國人不以理性思維為主導,在實踐中更注重感性的文化特質有關。這裏的感性並非「方可方不可」「數不勝數」的「五色」「五味」般的經驗世界,不是「口爽」「目盲」的感官刺激與享受,而是一種體知方式,一種生存視角、一種存在狀態,它不再以理性對象化的目光衡量世間的一切,而是打開自己的心靈,將人類的精神沈入自然,在物與物、物與人的敞開、交織、圓融中 「詩化」出除經驗世界,而又不離經驗世界的道德世界、意蘊世界。在那裏人的意義、物的意義,世界的意義生動起來,呈現出一派「自由」的景象,而這一切又與「歷時記憶」有了驚人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Endel,T. Episodic Memory and…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27, 2023 at 3:30am — No Comments

李志春·從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構造—看「引譬連類」中的「興」概念(7)

在維科這裏詩性智慧說的是原始人因為無知所以他會對自己不認識的一切把自己當作衡量的標準,加之其抽象思維能力偏弱,因而在解釋世界的過程中常常出現用形象鮮明的具體事例來代表同類事物的現象,諸如在《會飲篇》中愛神是由「完美」之神與「缺乏」之神結合而生,在這類以西學背景的解釋中,學者注意到的是「引譬連類」中 「類」與「類」的提取(抽象)與聯結。實際上我們可以想像原始人只有經歷過「愛情」(「歷時記憶」),才能對「愛情」進行反思、抽象(「語義記憶」),但在西方連同原始人自己可能都沒有能對「經歷」本身有所「自覺」,或者「自覺」的聲音淹沒在了之後自柏拉圖以來主客二分的理性思維系統中,這與「語義記憶」所需要的理性抽象的特性,即對象化的思維方式相吻合。…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17,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李志春·從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構造—看「引譬連類」中的「興」概念(6)

在海德格爾這裏,人因生存展開而是存在者,「保持」著過去、「預持」著將來,生存就是過去、未來的交織,在交織中(去、回來)綻出「當下」成為本真的存在,這一說法與「歷時記憶」相近(甚至更原本),人本就在這原初的發生、領會中存在,縱使將它遮蔽(遺忘),它也在人日用而不知處發用。相對來說,遮蔽了非對象化的原初發生只關注對象化的存在與「語以記憶」相近,因為它只關注了對象自身,忽視了對象之所以以如此這般的意義樣式呈現,是因為它早已在人生存展開過程中與之打成一片,而沈淪於對象確定性中的人對此缺少「自覺」。



綜上所述,哲學家與認知科學家都注意到了想像力的思維方式具有兩層結構,區別在於認知科學家以生物進化為入口,認為「語義記憶」比「歷時記憶」更基…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7, 2023 at 6:30pm — No Comments

李志春·從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構造—看「引譬連類」中的「興」概念(5)

在人的認知過程中,4—5 歲的兒童開始形成歷時記憶,而對於 3—4 歲的孩子來說,你可以教會他們一種新的顏色名字,但是被問及這個名字是什麽時候學會時,他們會聲稱自己一直就知道它,而 5 歲以上的孩子則基本上會承認是「那天」剛學會的(Endel Tulving, 2005: 32)。加拿大人 K. C. 的例子尤其值得注意,1981…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6,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李志春·從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構造—看「引譬連類」中的「興」概念(4)

在人的生存展開中,過去、現在與未來是介詞化的,它們是:「zu……(去)、auf(在……之上)、bei(在……旁邊),也就是純形式指引化而待完成,像滯留和前攝那樣沒有自性;但它們在其『出乎自身』或『外於自身』裏,必會交織為、先驗綜合為一體而得其自身之『神』,也就是其時間態或時機化(Zeitigung)的神韻,由此而構成意義和對存在的恍惚領會。」…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5,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李志春·從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構造—看「引譬連類」中的「興」概念(3)

在哲學認識論中,康德從認知形式出發,在思考人類普遍知識何以可能的過程中注意到了「想像力」的問題,作為知性機能之一,康德區分出了兩種想像力,經驗的想像力與先驗的想像力。它們的相同點在於都是一種「把一個對象甚至當它不在場時也在直觀中表象出來的能力」(B151)(康德,2004: 101),而差異在於前者依靠經驗,由感官經驗提供內容,進而通過聯想律把先前經驗過的內容提交於意識,與傳統西方經驗論中觀念化思維方式一致;後者是經驗性想像得以可能的前提,它是一種自發的、生產性的先驗構造(康德,2004:…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4, 2023 at 8:30am — No Comments

李志春·從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構造—看「引譬連類」中的「興」概念(2)

這種對「興」義的理解實際上體現了漢代人關注「興」在「用世」層面上的思考,他們關注如何通過「興」來影響社會的規範與秩序,這與其說是對「興」的理解,不如認為是對「詩」的理解,漢代人希望從詩的角度在政治生活中展開詩的效用。



劉勰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漢儒的思想,他說:「興則環譬以托諷……觀夫興托喻,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劉勰用「譬」解釋「興」,承接了孔安國、鄭玄等漢儒們的思想,在這一解經傳統中,正如范文瀾先生所言:「題云比興,實則註比」(詹锳,1989:…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3, 2023 at 2:00pm — No Comments

李志春·從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構造—看「引譬連類」中的「興」概念(1)

摘要:孔安國等漢代經學家將「比興」同列為「引譬連類」,劉勰繼承漢代「興」義的同時注意到「興」與人處身情境的原初關聯,「比興」異同之辨便由此形成。事實上「引譬連類」與人想像力思維方式相關,通過哲學認識傳統論中「內時間意識」將想像力區分為經驗想像與原發的想像,與之對應在認知科學中存在著「語義記憶」與「歷時記憶」,想像力思維方式的兩層結構清晰地呈現了出來。其中「經驗的想像」「語義記憶」同「比」概念中基於理性思維能力的提取、聯結相關,而「原發的想像」「歷時記憶」與「興」概念的前對象化、原初綜合相關,它們構成了「引譬連類」內涵的一體兩面。傳統對「興」概念的誤讀多從西方理性視角進入,「興」義成了「比」之註脚;近來鄭毓瑜先生闡釋了「引譬連類」中原初發生的另一面,但由於沒能區分想像力的雙層結構,使得「比」義成了「興」之附庸,構成了「比興」之辨的另一重遮蔽。…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2, 2023 at 4:00am — No Comments

風林木魚·湧現,以及由湧現產生的意識 5

集體意識在現實中的例子

回到現實中的例子,將人看作一個個細胞那麽人所組成的社會、國家、政治經濟體也將是一個智能體,當你覺得它沒有意識或者不夠那麽聰明的時候,你又怎麽知道它的思維或者行動方式呢?如稍微簡單一點的期貨市場,如大豆、原油等,其價格走勢所受影響因素之多(主要種植地、當地政治經濟環境,當年天氣環境受災情況,運輸條件航道的改變,主要投資人出於自身利益背後的博弈,全球經濟周期與環境資金出於避險或各目的對其投資的增減,是否有新技術大幅提高其產量,替代品是否出現,人們對其預期的改變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而多方面的因素(相比湧現現象來說極少)綜合起來使其更加不可預測。

 …

Continue

Added by 絲經 庫 on September 1, 2023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