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如何理解哲學——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 2

我們在實際説話的時候,如果不是在冩哲學,什麼時候用”知道”什麼時候用”理解”,多半要分清楚,否則語文老師就要説你不懂漢語了,但是在做哲學時,我們就傾向於用一個詞把所有這些詞都概括在內,甚至認爲這個哲學上的”知”是所有這些概念的共同點的抽象。維特根斯坦把這樣加工過的概念稱作超級概念。

幾千年來,人們要進行哲學思考,就要建構超級概念,用超級概念來從事哲學,無論是好是壞,這似乎是無法避免的。這是建構哲學理論的一種手段,也是建構哲學理論的一種標誌。維特根斯坦拒絶用建構理論的方式來從事哲學,這種拒絶突出體現在他不用元語言來做哲學,不用超級概念來進行哲學探索。他説,

用一階的方式來做二階的事情,就是用談論事情的方式來做哲學,這是否可能呢?

概念考察是考察我們已經使用的那些概念,或者用哲學圈子的説法,考慮日常語言使用的概念,考察自然概念。爲什麼呢?因爲我們之所以需要去考察這些概念,是因爲關於應當怎麼描述這些概念發生了分歧,産生了争論。有時甚至是關於如何使用這些概念發生了分歧。我們在這里出現混淆、發生争論,所以我們努力澄清它。比如説就人權問題發生了争論,一方説權利是這樣那樣,另一方説權利是那樣這樣,所以我們要澄清權利這個概念。如果你自己制造出一個概念,我們不使用它,因此對它不發生什麼困惑,因此也就用不着去澄清它。

我們可以説,概念考察和經驗性工作是兩個層次上的事情。比如説,我們人人都會使用”爲什麼”這個短語。但有時我會説,這事兒沒什麼爲什麼。你説,怎麼沒有,凡事都有個爲什麼。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談談爲什麼本身了,例如弄清楚到底是不是凡事都能問個爲什麼。這你就不一定能講清楚。我來上課,大家都坐在這兒,有一個同學過了半個小時才進來,我問,你爲什麼遲到?這個問題大家都能聽懂。

但若我一進教室,大家都按時來了,我問好好坐在那里的同學,你們爲什麼不遲到?這個問題你們就聽不懂了。你們答不出來,不是因爲你們不夠聰明,是我有點兒蠢,問出了一個愚蠢的問題,弄得你們不知道我在問什麼。毛選里有句話,説是凡事都要問個爲什麼。但現在看起來似乎有些事情上你無法問爲什麼。但哪些事情能問,哪些事情不能問爲什麼呢?考慮這樣的問題,就屬於探討”爲什麼”這個概念的結構。

維特根斯坦説,哲學作爲概念考察,它只追問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世人忙於貪新求知,哲學家不是這樣,他逗留在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中。莊子説:”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老子甚至説,”爲學日益,爲道日損”。在已知的事情里求道理,這是概念考察的又一個特點。就人們經常對經驗這個詞的誤用而言,哲學是非經驗的,簡單説,它不依賴於發現更多的經驗事實。


哲學的功能是治療

哲學不像科學那樣提供解釋世界的理論,這就把我們引到維特根斯坦哲學觀中的另外一個基本的提法。他認爲哲學的功能,簡單的説,是治療。這個提法也和大多數人對哲學的想像不大一樣,大多數人大概認爲哲學的任務是建構,而不是治療。我也從幾個方面來介紹一下治療這個提法。

首先,我們有病才需要治療。但爲什麼我們在進行概念思考的時候容易出毛病呢?上面講到,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難免要對自己所使用的概念作一番考察,然而,我們平常更多是用概念説話而不是考察概念,可以説,我們沒受到過概念考察的訓練。於是,我們在作概念考察的時候就常常出錯。概念考察不是我們的所長。我們兩歲就開始問爲什麼,什麼都問,天爲什麼是藍的,爸爸爲什麼要抽菸,爸爸爲什麼不是媽媽,也許深刻得不得了,也許是瞎問。

Views: 2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