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clesfield's Blog (84)

陳小青:文化圖式的跨文化互動分析(5)

采用各種以訪談為主的方法收集各類符合研究目標的語言資料,並加以數據分析,其中高頻次使用的關鍵詞、推理模式等等,往往就是人們無意識地廣泛使用的預置前提和解釋模式,也就是人們在目標知識域內經由所處文化社會經驗而習得的圖式。再次,實驗路徑是另一種獲取文化圖式的途徑,研究者往往采用認知實驗獲取特定領域如空間表征的圖式。問卷、一致性分析等方法也往往應用於需要快速、大量獲得數據的項目,或對專門知識領域的圖式共享程度進行統計的項目。目前文化圖式的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都比較多樣化,研究設計取決於研究主題的性質以及實地因素等。

 

根據圖式的特性和文化圖式與動機行動理論,要理解人們的行動,就必須理解其目的動機;…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55am — No Comments

陳小青:文化圖式的跨文化互動分析(4)

文化圖式理論從群體性的、長期性的社會行動的視角出發,對圖式如何成為人們的動機和目的從而促成行動,進行了專門的探討(D’Andrade & Strauss,1992)。丹德拉德(D’Andrade,1992:29-31)在圖式的並行處理機制(Rumelhartetal.,1986)的基礎上,對圖式之間的傳遞結構以及圖式的動機功能進行了論述:



第一,圖式是人們經常使用的、記憶中存儲的、穩定的、用於解釋信息的模式,其可由細微的線索激發而運行解釋過程。…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30am — No Comments

陳小青:文化圖式的跨文化互動分析(3)

在此基礎上,文化特性作為圖式的一個重要特征不能不被加以特別關注。個體從所賴以成長的社會文化生活中獲取圖式; 反之,圖式也是文化對個體產生影響的重要途徑 。社會心理學越來越主張:文化通過圖式逐漸構架,能夠影響我們理解和解讀這個世界的方式的心理結構; 因而,來自不同文化的人所擁有的關於自身和世界的圖式具有實質不同,文化所讓其成員習得的圖式,強烈地影響著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和識記(Aronsonetal.,2015:70-71)



正是依據圖式的文化性這一特征,認知人類學將圖式理論發展成為文化圖式(也稱文化模型)理論。文化圖式理論特別注重從圖式生成的文化經驗基礎和群體共享性出發,來理解人們認知世界的框架。丹德拉德(Roy G.D’Andrade)最早把文化圖式定義為:“一文化群體內成員間交互地共享的認知圖式”(D’Andrade,1987:112)。奎恩(Naomi…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30am — No Comments

陳小青:文化圖式的跨文化互動分析(2)

二、文化圖式和社會行動 

圖式(schema,schemas,schemata)②,是一種高級的概念結構或框架,人們用於組織過去的經驗並幫助解釋新情境(Gureckis&Goldstone,2010)。它是一種心理結構,人們用來組織他們關於社會世界某個主題域的知識; 這種心理結構會影響人們所注意、思考和識記的信息(Aronsonetal.,2015:54)。認知人類學家引進認知心理學的圖式概念並改造為適宜結構性地表征文化知識的方式,即文化圖式(Shore,1996:45)。 …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13am — No Comments

費孝通: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7)

文化是人為的,但這里只指文化原件的初創階段,它是依靠被吸收在群體中的人們所共同接受才能在群體中維持下去。一群社會人相互學習利用那些人文世界的設施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或說包括它的硬件和軟件,進行生活。因而群體中個別生物人的死亡並不一定跟著已有文化零部件的存亡,生物人逃不掉生死大關,但屬於社會人的生活用具和行為方式即文化的零部件卻可以不跟著個別生物人的生死而存亡。文化的社會性利用社會繼替的差序格局,即生物人生命的參差不齊,使它可以超脫生物體生死的定律,而有其自己存亡興廢的歷史規律。這是人文世界即文化的歷史性。 …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費孝通: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6)

去年美國的“9.11事件”對我有很大的震動。在我看來這是對西方文化的又一個嚴重警告,而且事件後事態的發展令我很失望,這種“恐怖對恐怖”的做法,讓我看到西方文化的價值觀里太輕視了文化精神的領域,不以科學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去處理文化關係,這是很值得深刻反思的。因此也促使我想從理論上進一步搞清一些問題,如個人與文化的關係,文化的社會性和歷史性問題等,以利推動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的深入。 

今年…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費孝通: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5)

這就是說中國文化骨子里還有這個東西可以把不同的東西凝合在一起,可以出現對立面的統一。三是“多元一體”的思想也是中國式文化的表現,包含了“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要能夠從別人和自己不同的東西中發現出美的地方,才能真正的“美人之美”,形成一個發自內心的,感情深處的認知和欣賞,而不是為了一個短期的目的或一個什麼利益。只有這樣才能相互容納,產生凝聚力,做到民族間和國家間的“和而不同”的和平共處、共存共榮的結合。四是要能夠想到人家,不光想到自己,這是中國人際關係中一條很重要的東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設身處地,推己及人,我說的差序格局就出來了。這不是虛擬的東西,是切切實實發生在中國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的真情實事,是從中國悠久的文化里邊培養出來的精髓,文化大革命對這一套破壞得太厲害,把這些東西都否定了,我看這是不能否定的,實際上也否定不了。 …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陳小青:文化圖式的跨文化互動分析(1)

【內容提要】本文探討研究特定文化群體跨文化互動的認知過程的方法,並將其應用於解讀藏族青少年在內地的跨文化交際行為。首先,從文化圖式的基本特征出發,在方法論層面對現有研究路徑進行比較; 采用認知人類學的文化圖式及其動機理論,結合社會心理學的圖式提取規則構架研究路徑。其次,在上述理論基礎上,得出如下研究程序:以田野調查和語言分析來獲取特定文化群體的文化圖式; 基於文化成因分析圖式間連接和傳遞的層級結構; 依據圖式及其連接關係,在給定跨文化情境下對群體互動(包括衝突)進行解釋體系描述。最後,根據研究程序,獲取本土藏族青少年的社會交往文化圖式及其層級結構; 對廣州高校藏族學生跨文化互動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描述出藏族學生的認知解釋程序; 據此還對此類跨文化互動交流困難的成因加以分析,並給出解決建議。



一、引言…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費孝通: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4)

我在提出“文化自覺”時,並非從東西文化的比較中看到了中國文化有什麼危機,而是對少數民族的實地研究中,首先接觸到了這個問題。80年代末我去內蒙古鄂倫春族聚居地區考察,這個民族是個長期在森林中生存的民族,世世代代傳下了一套適合於林區環境的文化,以從事狩獵和飼養鹿為生。近百年來由於森林的日益砍伐,威脅到了這個現在只有幾千人的小民族的生存。90年代末我在黑龍江又考察了另一個只有幾千人、以漁獵為生的赫哲族,存在的問題是同樣的。



中國10萬人口以下的“人口較少民族”就有…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00am — No Comments

費孝通: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3)

這些情況以及其後之發展在我當時的處境自然不會了解,同時也不會是大陸知識分子關注的中心問題。現在應該回過頭來看一看,作一番研究是有必要的。這種情況直到改革開放後開始有所反思,我們要搞清中國文化的特點是不可能割斷歷史的,港臺的知識界60年代也對此提出了問題,不少人感興趣的是怎樣在“傳統”和“現代化”之間找到接榫之處。說明文化不僅僅是“除舊開新”而且也是“推陳出新”或“溫故知新”。“現代化”一方面突破了“傳統”,另一方面也同時繼續並更新了“傳統”。 …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2:51am — No Comments

費孝通: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2)

中西文化碰了頭,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就一直是知識分子關注的問題,圍繞著中華民族的命運和中國的社會變遷,爭論不休,可以說至今還在繼續中。在“五四”運動以前,大致上是從19世紀中葉開始,已有了“西學”的觀念,要在技術上學習西方人的長處,以求有所改進,可用“舊學為體、新學為用”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看法來概括。人們對中國原有一套政治倫理秩序並沒有發生大的動搖。到了“五四”運動,碰到的問題已不是借用一些“西學”可以解決的了,基本上是要以西方現代化來代替中國的舊文化了。所以“五四”運動又叫新文化運動。不少人用西方啟蒙運動以來的一些觀念作為推翻和取代傳統制度的目標,其中最重要的是民主與科學,在“五四”之後發生過“科學和玄學”及“民主與獨裁”的兩次重要爭辯。



隨後中國共產黨在…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2:30am — No Comments

費孝通: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1)

近些年來我常講“文化自覺”問題。具體的采用這個名詞,是在1997年北京大學舉辦的第二層社會學人類學高級研討班上。我提出這四個字“文化自覺”來標明這個研討班的目的。我想總結一下,問一問,我們在這個研討會上大家在做什麼?這四個字正表達了當前思想界對經濟全球化的反應,是世界各地多種文化接觸中引起人類心態的迫切要求。人類發展到現在已開始要知道我們各民族的文化是哪里來的?怎樣形成的?它的實質是什麼?它將把人類帶到哪里去? 

這個名詞確實是我在這個班上作閉幕發言中冒出來的,但是思想的來源,可以追溯的歷史相當長了,我想大家都了解自…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February 6, 2020 at 12:30am — No Comments

THE SINGAPORE IFER REPORT 2002:出口新加坡專業服務 3

市場需求



• 在南亞、東南亞與東北亞,中東與非洲地區,市場對於教育與培訓的需求非常的大。


• 市場可根據各區域、國家及發展階段,甚至是各國各個城市之間的不同,而做出區隔。

• 市場可進一步根據不同的領域與需求做出區隔。

技能、規模、移動及再訓練

• 新加坡人有廣泛的技能,可滿足各種規模與市場的需求。這些技能也是可被培訓、轉移的。



品質與品質維持…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January 20, 2019 at 8:00pm — No Comments

The Singapore IFER Report 2002:出口新加坡專業服務 2

幼齡兒童發展與教育



• 社會逐漸關注到,孩童及幼童的教育與發展,例如腦部開發,非常重要;


• 在東南亞及遠東,新加坡在這領域的進步普遍受到認同;

• 新加坡在服務、產品、系統及培訓方面具有優勢;





豐富化課程




• 新加坡已開發出相當進步與獨特的創造活動;


• 此領域在語言、藝術、工作與娛樂之間的創造計劃方面具有優勢。…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January 8, 2019 at 10:00pm — No Comments

The Singapore IFER Report 2002:出口新加坡專業服務 1

出口新加坡專業服務

小組權限

I探討新加坡在服務領域專業服務(會計、教育、工程、法律、衛生、通訊工藝等)的優勢與弱點。

II探討新加坡的專業人士在國際上如何更具競爭力。

III探討新加坡專業人士在新加坡的區域化行動中的重要角色。

IV制定與推薦促進新加坡專業出口的政策。



宏觀問題背景…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January 1, 2019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李稻葵: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的願景與挑戰(1)

近日,著名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弗里曼講席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主任李稻葵做客“人文清華講壇”,與上千名現場觀眾分享了中國經濟新時代的特點和新願景,以及要用怎樣的新思維來迎接這一嶄新的時代。

李稻葵教授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十一屆和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2010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1985年作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首屆本科畢業生獲學士學位,1992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發展經濟學、公司金融、國際經濟學、中國經濟。李稻葵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經濟發展模式及制度變遷研究,在財政、金融、公共住房建設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決策參考。…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November 24, 2017 at 7:47am — No Comments

李稻葵: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的願景與挑戰(2)

2. 要素相對成本的大逆轉



新時代的第二個特點,是要素相對成本的大逆轉。




勞動力價格上漲,但資本和資金相對充足




現在一些重要的電器生產商已經開始用無人車間,見不到人,全是機器。再比如現在方興未艾的快遞業,20年前送快遞,一定是磴著三輪車,現在是汽車、廂式火車,不比美國的UPS差。無人車間的使用說明中國的資本量現在大幅度上升了,每一個工人的背後跟著機器、跟著設備,跟著勞動力的工具大幅度上升了。…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November 24, 2017 at 7:43am — No Comments

李稻葵: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的願景與挑戰(4)

4.合理應對老齡化



第四個挑戰是如何應對老齡化。人口老齡化,這是中國特色,根據聯合國2015年的預測,2050年中國65歲以上的人口將達到3.6億,約占人口的25%。這是一個重大課題。一定要通過制度創新、政策創新來解決。最好的前景是,有工作能力還可以繼續工作兩天,現在我們這批60後總的來講比我們父母那一輩身體健康一點,到我們60多了還願意工作,就別強迫我們退休,願意幹就幹,這是第一種最好的情況。不願意幹,高高興興的也行,別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可以跳廣場舞去,建議專門設置老年活動區,給老年人娛樂用,這是第二種機制設計。…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November 24, 2017 at 7:35am — No Comments

李稻葵:未來三十年,中國經濟的願景與挑戰(3)

中國經濟新時代六大挑戰



習總書記講得非常好,非常重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絕對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能夠實現的,一定要做出艱苦付出的思想準備。哪些地方需要我們艱苦付出呢?我們未來的挑戰是什麽呢?我們新經濟的發展需要一些新思維,有幾個方面可能是需要特別關注的。






1. 金融危機堅決不能有




拉美、東南亞式的國際收支危機




最重要的一點,金融危機堅決不能有。…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November 24, 2017 at 7:30am — No Comments

王蒙:舊邦維新的文化自信(下)

新中國成立以後,新潮湧動,百廢待興,我們的文化生活仍然經歷了曲折與艱難。終於在今天,我們獲得了重提文化自信、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實現轉化與發展的空前歷史機遇。

 我們背靠的傳統,曾經被激烈地批判和反思。那麽,我們為什麽還要強調以它為基礎的文化自信?

 這是因為,我們今天所說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既有孔孟提出後被官方提倡的修齊治平、忠勇仁義;也有替天行道、造反有理,“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激越拼搏;還有“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的對階級剝削壓迫的指責。而這後者,正是馬克思主義能夠在中國的山溝裏成長壯大起來的理據。…

Continue

Added by Macclesfield on August 27, 2017 at 5:39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