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青:文化圖式的跨文化互動分析(7)

首先,對田野中諸多社會話語(語句的和行為序列的)的分析提示,“幫忙”是藏族社會生活中的一個關鍵詞。如以下案例: 

例1:DW同學說:“今天(寒假中的一天——筆者注)我好忙,早上六點不到就起來了,然後我們一家去了??寺。回來我又睡了,到了中午起來就去了我的‘????????’③家幫忙搭房頂,忙了一下午……然後回來又要幫自己家蓋廚房……沒辦法,不幫不行,你不幫別人別人就不幫你。”(DW,從拉薩M中學考入內地某大學的大一新生,2014年2月19日) 

例2:作者問:“怎麽你們下課去廁所都要一起去嗎?” 

SZ說:“(微笑,微面紅低頭)嗯,一個人不習慣去。就說:你幫我一下,一起去廁所。” 

作者問:“會幫嗎?” 

SZ說:“會,這次你幫我,下次我幫你。” 

(SZ,拉薩M中學高三學生,2013年12月30日) 

例3:CR同學說:“在我們那里,去勞動(的時候),(如果)我先做完我家的直接休息,旁邊的他還在忙,我不幫,就覺得不給面子。”(CR,拉薩M中學高二學生,2014年4月19日)

 

其次,通過分析關於“幫忙”的訪談資料,發現其中隱含了被認為“理所當然”的共享前提,揭示“幫忙”圖式在語境或行動序列中所擔負的文化理解功能。結果可大致歸為如下幾類:

 

第一類,財物、勞動互惠。如:“你幫我,我幫你。”“??????????”。④ 

第二類,情感互惠。如:“一般都會幫的,不幫人家不高興。”“你不幫別人,別人也不幫你。” 

第三類,給予面子。如:“你對別人說‘幫我’,別人也幫你,就是給面子。反之就不給面子。”“朋友有難不幫忙就是不給面子。” 

第四類,負有責任。如:“幫就幫到底,不幫就不幫。” 

再次,通過歸納分析相關藏族隱喻性諺語,藏族社會內“幫忙”的理解與其集體主義、互助和諧的群體觀念密切相關。如以下所示:

 

一條線織不成氆氌,一個人建不成佛塔。(李雙劍、曲尼,1989:60)

 

沒有木竿支不起帳篷,沒有鄰居過不好日子。(同上,第76頁) 

獨木蓋不成房子,單樹組不成森林。(同上,第54頁) 

一個村里的人,一個林中的樹。(同上,第23頁) 

與其兄弟不睦雙雙出走,不如學鳥雙飛相互幫忙。(同上,第73頁)

 

獨行的太陽遇天狗,群行的星星不隕落; 獨行的羊羔遇財狼,群行的羊兒繁衍多。(同上,第101頁) 

單線難織布,獨木不成林。(佟錦華、莊品、格桑頓珠,1980:8) 

衣要合身,話要睦友。(同上,第29頁) 

有一百個朋友也嫌少,有一個敵人也嫌多。(同上,第31頁)

 

你不向別人出右手,別人不會向你伸左手。(同上,第84頁) 

依靠大家就是能人,節制飲食就是醫生。(同上,第102頁) 

世上的人要互助,山頂的鄂博要互誇。(宋興富,2004:27) 

要想幫助別人,必須捨得吃虧。(同上,第170頁) 

樹成林,可防風; 人聚眾,事成功。(同上,第170頁)

 

綜上,藏族青少年的“幫忙”圖式是一種集體和諧的傳統理念支配下的,群體成員之間的情感和財物勞動的互惠交換; 這種交換通常是無保留的,同時行使了面子的給予和接收功能。顯然,幫忙在藏族社會生活中是一種十分習以為常的日常實踐,是一種具有一定義務感的互惠; 作為一種社會事實為人們所不斷重構,並強化關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理解。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意味著幫忙圖式與自我圖式之間有比較直接的關聯,從而也可能具有動機和情緒力量。相關討論將在本文的第四部分出現。

Views: 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