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青:文化圖式的跨文化互動分析(5)

采用各種以訪談為主的方法收集各類符合研究目標的語言資料,並加以數據分析,其中高頻次使用的關鍵詞、推理模式等等,往往就是人們無意識地廣泛使用的預置前提和解釋模式,也就是人們在目標知識域內經由所處文化社會經驗而習得的圖式。再次,實驗路徑是另一種獲取文化圖式的途徑,研究者往往采用認知實驗獲取特定領域如空間表征的圖式。問卷、一致性分析等方法也往往應用於需要快速、大量獲得數據的項目,或對專門知識領域的圖式共享程度進行統計的項目。目前文化圖式的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都比較多樣化,研究設計取決於研究主題的性質以及實地因素等。

 

根據圖式的特性和文化圖式與動機行動理論,要理解人們的行動,就必須理解其目的動機; 這又要求先理解人們的解釋體系,而對解釋體系的理解又以行動者的圖式及其關聯為基礎。這就是說,圖式的層級性結構特征使得其能夠通過層級間傳遞,以類似程序運行的方式執行解釋直至得出最終判斷並導致行動。社會交往的解釋程序中,自我理解通常作為層級傳遞的最高環節,給人們的解釋提供最終動機、賦予意義並影響長期行動。據此,本文將在相關的文化背景下,采用文化圖式及其關聯來解釋跨文化互動。

 

本文餘下的部分將把上述思路應用於藏族青少年群體的跨文化互動認知研究。為此,首先采用認知人類學文化圖式獲取方法進行實地調查,描述本土藏族青少年的社會交往文化圖式。由於這些文化圖式是通過實際案例分析方式獲取的,所以有必要對它們在文化內部的一般性做出說明。其次,為了揭示這些圖式的文化差異性,本文將結合文化背景對獲取的圖式進行成因和關聯分析,進而對這些文化圖式進行藏漢對比說明。在此基礎上,對典型藏漢跨文化交往案例進行分析,識別其中重要的文化圖式及其關聯和傳遞關係,並刻畫藏族學生在此類情形下的認知解釋程序。 

 

三、藏族青少年社會互動文化圖式 

 

由於文化圖式是在長期的文化實踐經驗中內化的穩定的認知結構,要獲取文化圖式就首先需要了解其據以形成的社會生活背景。因而研究的第一步是進行充分的田野調查,通過參與觀察和訪談等方式,收集目標圖式相關知識域的基礎數據。

這主要包括:教育和家庭教養情況、儀式和信仰實踐、日常生活模式、重要生活事件、主要社會關係、交往模式、空間關係等等。上述具有高度共享性的文化習俗可提供文化圖式形成的依據,也能為後續研究程序獲得的文化圖式提供必要的印證和說明。

其次,主要采用語言分析方法進行圖式相關的話語收集。正如丹德拉德所指出:“人們的話語中總是包含對不言明的圖式的引用,而對此的理解也離不開對圖式本身(如何使用)的知識”(D’ Andrade,1995:125)。

作為社會成員共享的不需言明的解釋框架,文化圖式往往就存在於日常話語中“理所當然”的預設中(Strauss,2005:203,208)。話語不僅包括日常會話和訪談話語,還包括文本和日常社會行動話語。語言分析方法的步驟是觀察、記錄和提取人們日常頻繁使用的承載文化積澱(culture-laden)的話語,包括關鍵詞、關鍵表達方式、諺語和隱喻等(參見Quinn,2005:44); 再通過反復的半結構訪談和結構性訪談進行針對性的數據收集。

Views: 2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