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孝通:關於“文化自覺”的一些自白(7)

文化是人為的,但這里只指文化原件的初創階段,它是依靠被吸收在群體中的人們所共同接受才能在群體中維持下去。一群社會人相互學習利用那些人文世界的設施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或說包括它的硬件和軟件,進行生活。因而群體中個別生物人的死亡並不一定跟著已有文化零部件的存亡,生物人逃不掉生死大關,但屬於社會人的生活用具和行為方式即文化的零部件卻可以不跟著個別生物人的生死而存亡。文化的社會性利用社會繼替的差序格局,即生物人生命的參差不齊,使它可以超脫生物體生死的定律,而有其自己存亡興廢的歷史規律。這是人文世界即文化的歷史性。 

強調重新更深入地認識文化的社會性和歷史性,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文化的認識。我已注意到文化價值觀方面存在著東西文化的差別,中華文化的傳統在出發點上和西方文化就有分歧。前一輩的學者,所謂新儒家,已經碰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用歷史學的方法,做了具體而細致的研究工作,鑽研得很深,提出了他們自己獨到的見解。我們真要懂得中國文化的特點,並能與西方文化作比較,必須回到歷史研究里邊去,下大功夫,把上一代學者已有的成就繼承下來。切實做到把中國文化里邊好的東西提煉出來,應用到現實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觸,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把我們文化中好的東西講清楚使其變成世界性的東西。

首先是本土化,然後是全球化。這個任務是十分艱巨的,現在能夠做這件事的學者隊伍還需要培養,從現在起在幾十年里邊培養這樣一批人是一件當前很重要的事情。當務之急是要在我們的知識界造成一種良好的風氣。補上“放眼世界”這一課,關注世界大潮流的發展變化,我自己年紀大了,實際上不能進一步去觀察,也沒有條件深入研究了。但我認為經濟全球化後文化接觸中的大波動必然會到來,遲早要發生的,我們要有準備地迎接這場世界性文化大論爭。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承認我們中國文化里邊有好東西,進一步用現代科學的方法研究我們的歷史,以完成我們“文化自覺”的使命,努力創造現代的中華文化。另一方面了解和認識這世界上其他人的文化,學會解決處理文化接觸的問題,為全人類的明天做出貢獻。
 

以上這些初步的不成熟的見解,作為自己在這次會議上提出來的自白,以供同人們批評指正。(本文原刊《學術研究》2003年第7期。轉自公號“人類學之滇”。)

Views: 3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