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ki Bukit's Blog (169)

黃復彩《禪的故事》姓非常性

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唐太宗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用心治理國家,實行了一系列開明的政策和利國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權迅速得到鞏固,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從而出現了一個比較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

貞現之治無疑也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繁榮,佛教也在這一時期得到更大的發展。崇信佛教的唐太宗吸取北魏以來佛教泛濫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破壞的歷史教訓,開始設立國家級的僧官制度,規定出家的僧尼必須獲得一定的資格方可進入寺院,嚴格禁止私度僧尼。這一制度的建立,不僅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僧尼素質的相對提高,同時也使得寺院體制進一步完善。…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February 14, 2018 at 5:00pm — No Comments

黃復彩《禪的故事》逃難路上

在一條荒莽的北方山道上,急匆匆地走著兩位行色疲憊的僧人。

當時的情形可想而知,在他們的前面,是一條無盡的布滿荊棘的山路,在他們的後面,是滾滾而來的廢佛的潮流。他們生死未h,前程難料。為了躲避追行者的目光,他們早已俗衣在身。他們時而混跡於逃難的人群中,時而擇小路單獨而行。現在我們知道,這兩位衣著古怪的中年人一個就是後來被人們尊為禪宗二祖的慧可,另一位則是慧可剛剛相識的僧人曇林。而且我們還知道,慧可身上揣著兩樣極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菩提達摩作為衣缽而傳授的信物木棉袈裟以及四卷本《楞伽經》。…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February 14, 2018 at 4:57pm — No Comments

黃復彩《禪的故事》嵩山遄壁待來者

達摩剛剛離開京城,梁武帝接著迎來另一位客人,他就是當時最有名的寶志和尚,人稱志公長老。他是武帝最尊敬的長老和帝師,也是武帝最交心的朋友。

看著梁武帝神志恍惚的樣子,寶志知道梁武帝一定遇到了什麼不順心的事情。

寶志說:“陛下的禪心,一定受到什麼外塵的幹擾了吧。”

看到寶志,武帝很高興,連忙說:“呵呵,剛才要是禪師在,我也許就不會遇到如此的尷尬了吧。”於是,他把達摩來訪,以及與達摩對話不契的情形一一告訴了寶志禪師。…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February 14, 2018 at 4:55pm — No Comments

黃復彩《禪的故事》一葦渡江

梁普通年中(約公元530年)的一個炎熱的夏季,一位相貌奇異、衣著特別的外邦僧人出現在中國南方的臨海都市廣州大街上。只見他須髯滿腮,一臉倦容,碩大的頭顱頂部光禿,四周則是一圈零亂的毛發,肩扛一只鐵色禪杖,禪杖上掛一油亮葫蘆,再加上他身材高大,額骨高聳,讓人看上去有幾分兇惡。他的出現,首先引起孩子們好奇,他們不即不離地追隨在這外邦僧人的後面,不知道他神秘的葫蘆里究竟裝藏著什麼稀有的物件。

首先解除警報的仍然是那些孩子們,他們很快發現,這外邦僧人看似兇惡,卻心地和善。他很快和孩子們交起了朋友。他知道孩子們好奇他的那只神秘的葫蘆,於是,他揭開葫蘆的蓋子,一股刺鼻的酒味直沖得孩子們連連打噴嚏,於是,他也就仰聲大笑起來。…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February 14, 2018 at 4:54pm — No Comments

黃復彩《禪的故事》 拈花與微笑

古老的舍衛國,美麗的祗樹給孤獨園。

清晨下過一陣小雨,此時,給孤獨園中鮮花盛開,綠草如菌,到處勃發著生命的氣息。

世尊剛剛從定中醒來,他知道今天是他的生日。那是一個遙遠的春天,足月懷胎的母後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的途中突然感到腹中疼痛,依靠若一棵婆羅雙樹,他的生命誕生了。算來,那該是80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曼陀羅花也是這樣放出醉人的芳香,天空藍得就像是剛剛被人用水洗過一樣。然而,隨著他生命的誕生,母後摩耶夫人卻從此離開了這個人世。…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February 14, 2018 at 4:51pm — No Comments

黃復彩《禪的故事》僧璨懺罪

慧可來到江淮之地,江淮之地奇絕的高山為他的藏身提供了最好的場所,於是,慧可往來干司空山和天柱山以及太湖之間。而更多的時間,他居住在司空山的一間臨時搭建的石屋里。站在石屋前的空地上,可以俯瞰遠處的平疇沃野和連綿起伏的群山。當如絮的白雲從他的石屋上空浮遊而過的時候,慧可忽然意識到,他似乎應該結束自達摩祖師以來行無定居的頭陀行,從而在這里為禪的開展辟出一塊專有的基地來。於是,他在石屋後開辟了一塊荒地,他在荒地里種下芋頭和蔬菜,他相信要不了多久,達摩祖師的禪法就會在這里生根開花,從而結出最自然的果實來。 在這座峭拔的山頭上,很少會有人前來問津,偶爾會有一兩個人爬上山來,他們多半是附近的藥農或是當地的獵戶,看著慧可在那座石屋中長時間地打坐,他們會覺得,這是一個頭腦有毛病的人,要不然,一個人怎麼會那樣長時間地一動也不動地坐在一個地方呢?有時候,他們會看到慧可在門前的菜地里勞作,藥農們會走上前去與慧可搭訕。…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February 14,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黃復彩《禪的故事》斷臂求法

一個大雪紛飛的季節,又一個寒冷的夜晚過去,達摩終於走出那間幽深的洞窟。四野白茫茫一片。達摩驚奇地發現,在他的洞外,一個雪人屹立於門前的曠野上,細細看去,那是一尊人的軀體,積雪埋沒了他的雙膝,堅硬的冰層包裹著他的周身,透過那片白楊樹林,東方天際一縷初升的陽光斜射到那人的身上,乍一看去,那是一尊晶瑩剔透的銀塔。

達摩說:“你是誰,你為什麼一直站在這里?”

神光說:“你當然知道,我已經在三年前就把我的心意向您和盤托出了。”

達摩又怎能不知道立雪於洞前的人是誰呢。…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February 14, 2018 at 4:30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17)

談樂天知命

古人有許多說話,早先我自以為能領會其意義,其實所領會的極其粗淺。今年過八旬後,感受時事環境教訓,乃有較深領會於心。此一不同,唯自己心裏明白而已,難以語人。今略記之於左;人之領會於吾言者如何,又將視其在人生實踐上為深為淺而不同焉。

例如50年前舊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曾比照“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指出“仁者不憂”之大可註意,自謂能曉然其意義矣;其實甚淺甚淺。今所悟者乃始與《易•系辭》“樂天知命故不憂”一語若有合焉。樂天知命是根本;仁者不憂根本全在樂天知命。…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27, 2017 at 9:10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16)

我的信念

第一個信念:我覺得每人最初的動機都是好的,人與人都是可以合得來的,都可以相通的。不過同時每一個人亦都有些小的毛病。因人人都有毛病(不過有多少輕重之分),故讓人與人之間,常有不合不通的現象。雖不合不通之事常有,但人在根本上說,向上要好,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究竟有其可合可通之處。在我們應努力去擴大此可相通相合之點,與天下人作朋友,而不與人隔閡分家。這是我第一個信念。我總是相信人,我總覺得天下無不可合作之人,我始終抱定這信念而向前邁進,毫不猶疑!…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25, 2017 at 9:44a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15)

我之人生觀如是

廣西省立二中留京學會同人以其學會會刊《友聲雜志》覆行出版,向我索幾句贈言,我沒有多少可說的話,我只能直攄我當下胸臆之所有者以奉答。

我不曉得我為什麽看到旁人積極的有所作為,有那一種奮勉向前的樣子,我總起一種欣喜、高興、歡迎、讚成的心理。我不曉得我為什麽看到旁人有一種社會的行誼——就是大家集合團結起來,有那一種同心協力的樣子,我總起一種欣喜、高興、歡迎、讚成的心理。

我對於二中學會同人,有這種學會的組織,和努力辦一種雜志,為我們沈悶閉塞的廣西作一點啟牖的工夫,沒有許多意思可說,還只是這一種不曉得為什麽的欣喜、高興、歡迎、讚成的心理罷了!…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25, 2017 at 9:43a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14)

我的生活實情…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25, 2017 at 9:43a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10)

人都會自己去走對的路…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14, 2017 at 2:42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9)

一個人的生活

生活是最普泛最尋常的事,草木也生活,鳥獸也生活,小孩子瘋顛白癡諸般神經病者也生活。他們的生活都很容易——並不是說他們很容易生存,是說他們生活的時候很沒什麽疑難。因為什麽沒有疑難?因為他們的生活是用不著拿意思去處理的,若是一個人的生活就難得很。

他是一個人,你是一個人,我是一個人,我們都是一個人,不是不是人,不是一個以上兩個三個的人,也不是一個以下大半個小半個的人。倘然是一個人,這很難很難處理的事就加在了我們的頭上,擺在了我們的面前:我怎麽樣去生活?

我怎樣去生活?倘然我沒有打好主意,我一步都走不了。我應當到大學來作教習不應當?很是疑問。豈但如此,我今天的飯應當吃不應當吃?很是疑問。我的眼應當睜開看天看地不應當?很是疑問。並不是不成問題。…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9, 2017 at 8:57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8)

道德為人生藝術

普通人對於道德容易誤會是拘謹的、枯燥無趣味的、格外的或較高遠的,仿佛在日常生活之外的一件事情。按道德可從兩方面去說明:一面是從社會學方面去說明,一面是從人生方面去說明。現在我從人生方面來說明。…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9, 2017 at 8:57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7)

一般人對道德的三種誤解

按我的解釋,道德就是生命的和諧。普通一般人對道德有三種不同的誤解:

(一)認道德是拘謹的。拘謹都是牽就外邊,照顧外邊,求外邊不出亂子,不遭人非議,這很與鄉願接近。所謂道德,並不是拘謹;道德是一種力量,沒有力量不成道德。道德是生命的精彩,生命發光的地方,生命動人的地方,讓人看著很痛快、很舒服的地方,這是很明白的。我們的行動背後,都有感情與意志的存在(或者說都有情感要求在內)。情感要求越直接,越有力量;情感要求越深細,越有味道。反過來說,雖然有要求,可是很迂緩,很間接,這樣行動就沒有力量,沒有光彩。還有,情感要求雖然是直接,可是很粗,也沒有味道。…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9, 2017 at 8:57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6)

談生命與向上創造

談到向上創造,必先明白生命。生命是怎樣一回事呢?在這裏且先說:生命和生活是否有個分別?

生命與生活,在我說實際上是純然一回事;不過為說話方便計,每好將這件事打成兩截。所謂兩截,就是,一為體,一為用。其實這只是勉強的分法,譬如以動言之,離開動力便沒有活動;離開活動就沒有動力,本是一回事。宇宙之所表現者雖紛繁萬狀,其實即體即用,也只是一回事,並非另有本體。猶如說:我連續不斷的生活,就是“我”;不能將“我”與連續不斷的生活分為二。生命與生活只是字樣不同,一為表體,一為表用而已。…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April 4, 2017 at 8:52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5)

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

今天有三個意思要和大家說。…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March 29, 2017 at 10:51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4)

合理的人生生活

這個問題似乎是人人都當留意的,無須解釋。但是在什麽時候的人最要求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在青年時代,尤其較優秀的,愈覺這種尋求的急切。我在中學時即如此,有幾個朋友也如此。後來到北大,那邊有幾個同學也如此。都是感覺煩悶,因而發生種種奇異的思想,甚至自殺。恐怕這邊諸位中或者也許有這樣的。所以把這個問題略說一下。…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March 29, 2017 at 10:50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3)

合理的人生態度

我很慚愧我講這個題目,如果我的生活能夠合理,我就不是這個樣子。我現在患失眠的癥候,昨天夜裏最厲害,精神十分不好,這實在因為雖然曉得所謂“合理的生活”而不能實有諸己。這種樣子確為自己生活未能調順自然合乎天理的征見,所以我講這個題目,真是慚愧!…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March 29, 2017 at 10:49pm — No Comments

梁漱溟《我的人生哲學》(2)

三種人生態度——逐求、厭離、鄭重

“人生態度”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傾向而言,向深裏講,即入了哲學範圍;向粗淺裏說,也不難明白。依中國分法,將人生態度分為“出世”與“入世”兩種,但我嫌其籠統,不如三分法較為詳盡適中。我們仔細分析:人生態度之深淺、曲折、偏正……各式各種都有;而各時代、各民族、各社會,亦皆有其各種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籠統,而究難免於籠統。我們現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過是比較適中的辦法而已。…

Continue

Added by Kaki Bukit on March 29, 2017 at 10:49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