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復彩《禪的故事》嵩山遄壁待來者

達摩剛剛離開京城,梁武帝接著迎來另一位客人,他就是當時最有名的寶志和尚,人稱志公長老。他是武帝最尊敬的長老和帝師,也是武帝最交心的朋友。

看著梁武帝神志恍惚的樣子,寶志知道梁武帝一定遇到了什麼不順心的事情。

寶志說:“陛下的禪心,一定受到什麼外塵的幹擾了吧。”

看到寶志,武帝很高興,連忙說:“呵呵,剛才要是禪師在,我也許就不會遇到如此的尷尬了吧。”於是,他把達摩來訪,以及與達摩對話不契的情形一一告訴了寶志禪師。

寶志在武帝面前一向以直臣自居,這也是他與武帝投契的原因所在。寶志說:“啊,陛下遇到一位了不得的人了啊,從他的言行來看,一定是佛陀的再世,他是來試探陛下禪心的啊。”

聽到寶志如此一言,武帝的懊惱更甚,他連連拍著自己的腦袋說:“該死啊,我怎麼就錯過了這樣一個大好的機會呢?”

一旁的大臣們連忙說:“估計還沒有走遠吧,我這就趕緊派人前去追趕。”

寶志揮了揮手說:“不用了,真正神通自在的人你是追趕不及的。”

梁武帝更加懊惱,知道自己真的失去了一次與聖僧交心的機緣,從此便更加用心坐禪,更是把所有的財力和物力都投放到齋僧供佛的事業上去。然而粱武帝並不知道,他越是在齋僧供佛的路上走得越遠,越是與那種“圃融無礙”的功德相去更遠。而且,直到梁武帝最後落得個國破身亡,餓死臺城時,也沒有弄清這個道理。

中原大地以其特有的氣象迎接著這位西來的僧人。

那正在建造中的龍門石窟以其巍峨的氣勢讓第一次踏入洛陽的菩提達摩嘆為觀止,而永寧寺那高聳入雲的寶塔更是讓自言活了150多歲、足跡踏遍了世界各地的菩提達摩發出由衷的贊嘆。與在廣州不同,走在洛陽的大街上,菩提達摩再也不會招引來無數好奇的目光,再也不會有一群群孩童像看一件稀罕一樣追隨在他的身後。

早在公元396年,與晉室通婚以後的北魏拓跋氏從道武帝即信奉佛教。走過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北朝的佛教在宣武帝(499~515年)

時更是得到了大興。中原大地的浩浩大氣自然吸引了一批批外邦的僧人,於是,宣武帝花數十年時間建造了宏大的永寧寺,寺內房舍一千余間,以供上千名外邦僧人居住。在這些人中,有著名的譯經師曇摩流支、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等。而至孝明帝時,太後胡氏又在熙平元年(516年)營造了高聳入雲的永寧寺塔,從而讓古城洛陽成為真正的佛教大都市。

然而那些住在深廣大院里的僧人們,是無法理解這位西竺的僧人所推行的所謂“二入四行”的禪法的,他們熱衷的只是在一片供佛的浪潮中所帶來的物質上的歡愉,他們沈浸在欲望的歡歌中,從而使得中原的佛教處於一種危險的邊緣。達摩很快便從這種繁榮的大背景下看到了隱藏在其中的種種危機,他開始失望,於是,他來到相對冷寂的嵩山少林寺,這里讓達摩的身心得到一種真正的安寧。他選定了一處幽深的洞窟,開始了長時間的面壁禪坐,他相信,在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終究會有一位堅定的禪者來繼承他的衣缽。

在這座幽深而潮濕的山洞里,達摩迎來的第一個客人是當地的一位官員。

“弟子久於官場,深知官場的險惡,然而弟子一心向善,從未做過對不住自己良心的事情,雖然如此,卻總是被一種無法擺脫的苦惱糾纏著,就像一個被束縛了手腳的囚犯。”

達摩說:“既不要看到惡而生厭惡之心,也不要看到善而努力行善。”

官員說:“那麼,弟子該怎去做呢?”

“不思善,不思惡。”

達摩迎來的第二個客人是一個商人。

“在生意場上,精明總是比愚笨來得好,但是,有時候,精明反被精明誤,大師,我該怎樣做才是上乘之道呢?”

達摩說:“既不要摒棄智慧而變得愚笨,也不要拋卻迷惑而偏於精明,要不愚不賢,不迷不悟。”

“那麼,大師究竟要我怎樣去做呢?”

“不厭不棄,不要執著。”

一個又一個漫長的日子,他已經失去了時間和空間;一輪又一輪逝去的太陽,他已經不知道自己坐爛了多少個蒲團。人們說,那位古怪的婆羅門僧人已經在山洞里面壁禪坐快9年了,他高大的身影早已被映在洞中的那一方潮濕的石壁上,於是,人們稱他“壁觀婆羅門”。

在此期間,一批又一批崇拜者來到洞口,他們長時間地跪拜在達摩的面前,希望能成為他的弟子。然而,達摩就像是一尊冰冷的石頭。經不住時間折磨的年輕人一批批地去了,惟有那個名叫神光的僧人卻堅定地守候在洞窟外,任憑霜打雨淋,任憑烈日寒風。

Views: 7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