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詞過度's Blog (235)

韓連慶·我們為什麼愛看電影?上

 

韓連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副教授)

1.電影與意識的同構

楊德昌的電影傑作《一一》中,有句很有名的台詞:自從電影發明以來,人類的「生命」延長了三倍。換句話說,電影讓我們閱盡人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秋日午後,如果你郁郁寡歡、倍感煩悶,那麼你不太可能通過讀一本書來打發時間,更有可能去看一部電影或者網劇。動態的圖像之所以勝過書本中的字句,是因為有時候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無需動腦,只需觀看,甚至可以盯著畫面想別的事情。這或許也就是大量的平庸電影之所以存在的一個理由。…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pril 1, 2024 at 1:00am — No Comments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5

p225 維柯所認為的西西弗斯等神話與農奴地位的關係,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說是對於馬克思分析的啟示。

p236 十二表法的確立和授予平民婚姻權所引起維柯的重視。平民們的革命推動了神意的永恒歷史的來臨。

p286 (維柯以柏拉圖來結束《新科學》,並稱贊由柏拉圖構思出的貴族政體是從諸民族的最初起源時就由神意安排出來的。維柯的見解可以說對我自己最近較為親近的康德和羅爾斯的政治觀點形成了很大衝擊。不過,維柯又如何解釋極權主義呢?也許他會認為,極權主義正是建立在理性對於以往秩序的徹底摧毀的基礎之上的,是一種雙重的墮落,即對於神意的離棄和對於自己墮落習性的無節制的放大。)

p270…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November 11, 2023 at 11:30am — No Comments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4

4世紀的雅典或羅馬帝國史:這就是維柯提出的兩個理想典範,借以拯救迫在眉睫的現代歐洲的頹廢。

p64 維柯的《普遍法權》代表著他的早期著作宣布的神學和形而上學學說在政治學上的初次應用。但從教育學意義來看,它反映了維柯與其早期思想的重要分野。。。。從此以後,維柯把羅馬政治製度的興起看作是放之四海的人類政治發展的模型,無論是愚人(stulti)的民族還是智者(sapientes)的民族。只有研究羅馬,研究它的非理性的習俗、權威和法律,才能為現代政治懷疑主義提供必要的政治解毒劑。相反,希臘哲學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對於政治的哲學理解(維柯在這里稱之為哲學家們的自然法,ius naturale philosophorum)被認為是荒誕的虛構,在面對懷疑主義的時候是無能為力的。維柯取而代之的是開始發展一門新的科學,來編製由神意引導的羅馬歷史。

p70…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November 3, 2023 at 7:49pm — No Comments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3

p19 維柯認為,他提供的這種上帝創造的模式與柏拉圖相一致,同時也是用來替代亞里士多德的經院追隨者們的理性形而上學。經院哲學家們的錯誤在於,他們消解了普遍形式和形而上學形式之間的區別,因而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即通過探究事物的普遍顯現的物理特性,就可以理解它們的最終形式。(而實際上這種努力引出了現代科學的發展)

p20 不過,如果一門科學運用人類的製造能力來模仿神的創造運用得越多,那麽這種確定性就越接近真理,因為真理部分地依賴於創造。(這里及之後的斷言與馬克思、海德格爾對於「工作」、「操勞」的關鍵性研究的比較)

p24 (維柯把數學作為一種關鍵創造。對於數學的創造性的啟發。)

p34 霍布斯和斯賓諾莎對於…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November 2, 2023 at 9:30pm — No Comments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2

p12 只要認識到維柯早期作品中的三個核心要素--神學、政治、羅馬,那麽他的最後作品《新科學》的目的和成就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解。他的目標是始終不渝的:即抵抗現代性的侵蝕,特別是現代思想的侵蝕,為前理性的人和傳統社會辯護。他的成就也是非凡的--盡管不是自19世紀以來他的許多讀者們所歸功於他的那種成就。



維柯是披著現代社會科學的外衣,卻提出了一種根本反現代的政治理論的第一位歐洲思想家。他並沒有使用後來的反現代的語言來為傳統社會辯護,比如「血、大地和十字架」;他用的是分析的方法,他談論「家庭、宗教和財產」,這三種「人類的共同意識」(common senses of mankind)業經科學揭示為一切社會的基礎,因而應該得到支持。他並沒有為習俗社會提供獨斷論的辯護,來抵抗發達的共和政體;他運用他的科學揭示出一切民族在「神的」時代和「英雄」時代,在跨進共和主義之前那隱蔽著的光榮。…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22,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維柯·反現代的創生 1

譯者: 張小勇

作者: (美)里拉

副標題: 反現代的創生

ISBN: 9787802254404

頁數: 322

定價: 37.0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8-5-1…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21, 2023 at 5:30am — No Comments

潘學峰·寫詩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狀態

Poetry Is Not A Profession, But A Condition

詩歌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狀態

詩歌創作是一種瞬間的頓悟或情感的波動過程,詩歌作品是其結果。

詩歌的創作「狀態」稍縱即逝,不是一般人能有輕易獲得的狀態,也不是詩人總會有的狀態。

能夠不時地「頓悟」體現的是「詩人」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精深的理解能力,是詩人所有的「悟性」和「靈性」的直接反映;詩人可以看上去平靜如水,但其內在的「情緒」或「情感」總要翻起巨浪,這種狀態體現的是「詩人"的一種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5, 2023 at 6:12pm — No Comments

程一身·警察詩歌:職業詩性與人性 4

盡管也有非警察作者寫警察的詩(大多是對警察的贊美詩),或許這些作品也能寫出警察的特點,甚至是職業精神,但他們畢竟是旁觀者,這類詩至多成為警察詩歌的側翼。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詩盡管寫到了警察,但如果警察是親人(如筷子兄弟的微電影《父親》中的父親),或把警察作為群體中的一員或背景性的人物,這種詩實際上也不是警察詩:

 

那個理髮師/現在不知怎樣了//少年時的一個/理髮師。屋里有爐火/紅通通的/有昏昏欲睡的燈光/忽然,兩個警察推門/像冬夜的一陣冷風//「得讓人家把髮理完」 /兩個警察/掏出一副手銬/理髮師一言不發/他知道他們為什麽來,他等待他們/應已久。他沈默地為我理髮/細心、細致/偶爾忍不住顫動的手指/像屋檐上,落進光影里的/一株冷冷的枯草…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3, 2023 at 8:00pm — No Comments

程一身·警察詩歌:職業詩性與人性 3

這首詩真實複雜,極具張力。它啟發讀者思考的一個問題是:警察的工作對象是人,七情六欲的人,而警察本身也是人,也有人的七情六欲。無論是以警察的身份還是普通人的身份出現,靖東的詩只要寫到女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色情傾向,對此他從不遮掩,這是他寫作中非常可貴的地方。從這個角度來說,靖東的警察詩是人之詩。從詩中的句子不難看出他也是一個被女色誘惑的人,但同時他又有超越傾向,如果把這種傾向歸結為他的警察身份當然沒有問題,不過普通人在被誘惑時也會有警惕心理,如詩中提到的對「性病」的恐懼。…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3,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程一身·警察詩歌:職業詩性與人性 2

盡管這首詩並未顯示警察的介入,但它由一個警察敘述出來顯然不同於常人,更不同於看客。如果說警察的職責是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話,面對這樣一樁殺人案,警察所有的就不只是普通人的憐憫,更多的是痛惜和提醒,正如題目顯示的,這是一首悼念詩。可以說,作為一名警察,把它寫下來而不是輕輕放過,這本身就是一種面向塵世的備忘和預警。正如侯馬本人所說的:「這個案子折射出特別深刻的中國的真實、人性的真實。我用人性追問殘忍,把一名警察對人的關心,放在了社會轉型期對農民階層的關懷之中,讓樸素率真的情感和流淌在血液里的愛,凝聚成直取人心的詩。」(石楊:《侯馬:從警生涯使詩歌更真實更理性》,《人民公安報》2014年6月20日)…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October 3,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程一身·警察詩歌:職業詩性與人性 1

警察詩歌如果可以成立的話,它涉及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詩歌與職業的關係。事實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詩人,農民工人醫生司機教師廚師,如此等等。換句話說,如果有警察詩歌,就可以有農民詩歌,工人詩歌,醫生詩歌,司機詩歌,教師詩歌,廚師詩歌,如此等等。當然,身為警察的詩人寫出的未必都是警察詩歌,有的詩人可能還會刻意回避或盡力超越自身的職業屬性。如果僅從取材而論,只有那些以從警經歷為題材的作品才能成為警察詩歌,至少這是警察詩歌的主體。 …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September 30, 2023 at 6:00pm — No Comments

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13)

評論

弗雷格自視爲數學家和邏輯學家,他對哲學的興趣可説是由數學和邏輯的興趣引導的。羅素與弗雷格不同,他對哲學問題有廣泛的興趣,並在各個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他的哲學興趣沒有維特根斯坦那種深度。維特根斯坦有他自己的哲學關懷,這種特有的關懷使他把弗雷格和羅素提出的問題引向新的方向和新的深度。正如維特根斯坦的老朋友Paul Engelmann所説:



對他〔維特根斯坦〕來説要緊的是哲學而不是邏輯,邏輯只不過碰巧是他精確描述其世界圖畫的唯一合適的工具。”…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September 1, 2023 at 5:30pm — No Comments

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12)

我説”蘋果來了”,你問”蘋果來了”是什麼意思,我改説”張三來了,張三帶着蘋果”。你若再問”張三來了”是什麼意思,我就沒辦法了。不是毫無可能解釋,而是可能性太多了,我不知道你的問題在哪里。我們聽到一句話,通常直接就理解了。在話語和理解之間,不需要什麼中介。各種意義理論,指稱論、概念論、圖象論,其中都有一些論證希望提供溝通從語句到理解的鴻溝。沒有什麼東西能帶我們越過鴻溝,因爲本來無鴻溝。維特根斯坦倒轉了思考的方向:理解是一個自然的、直接的、無中介的過程。當然,有時需要解釋,需要中介,但最終要來到直接理解。理解需要天賦,你無法教會一隻母雞這是指體積、那是指歲數,但你卻可以教會一個六歲的孩子。…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11, 2023 at 12:00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11)

維特根斯坦的私有語言論證引發了大量反駁、辯護、澄清、再反駁、再辯護。本書無法細論,只在愛耶爾一節再有涉及。

自然理解vs充分分析

從維特根斯坦中期的筆記看,他的注意力已經不集中在經過分析之後得出的”邏輯語言”,而是語言的日常的實際使用,至少是在科學工作中的實際使用。所以,研究者常把維特根斯坦後期的思想轉變概括爲從對邏輯語言的關注轉向對日常語言的關注。這個評論雖然不錯,但不夠中肯。在我看,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的特點是把邏輯分析和自然理解結合起來了。邏輯分析的最終目標不再是簡單名稱或簡單對象,而是自然理解,因此,也就不存在抽象的充分分析。分析是有目的的分析,是把隱含在理解中的東西擺上明面,從而使某些混亂或模糊得到澄清。…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10, 2023 at 3:13pm — No Comments

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10)

一種語言有意義,不在於這種語言中的各個語詞互相聯系、互相定義,而在於這種語言結晶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矩形的對角線把它切分成爲兩個三角形,這不是任何人發明出來的事情,固然,一種語言可以沒有”矩形”、”對角線”這些語詞,雖然人的確我們的語言是千百萬生靈在千百萬年勞動、尋找棲居地、社會交往、歌舞、感覺、反省間逐漸生長出來的,我們理解這種語言,因爲它包含着我們的理解,它使我們能夠有意義地述説這個世界。你不能獨創窮奇語,是因爲你無法擺脫我們已經具有的世界之理解,你不得不把新奇的感受和邏輯嫁接在已經成形的理解上,你無法退回草履蟲般的白板狀態獨自從你自己的心靈經驗來重新建構概念系統。退一步講,你從你獨有的感覺/經驗確定了一種語言中各概念的應用範圍,確定了語法,等等,但我們不知道它是不是語言,不知道怎樣判斷在那種語言中怎樣説是對的,怎樣説是錯的,怎樣算説了話,怎樣算沉默,那種“語言”和我們的語言完全隔絶。你自己也同樣不知道,因爲那種“語言”里沒有語言、對錯、沉默以及其他一切概念〔269節〕。…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8,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9)

一種語言有意義,不在於這種語言中的各個語詞互相聯系、互相定義,而在於這種語言結晶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矩形的對角線把它切分成爲兩個三角形,這不是任何人發明出來的事情,固然,一種語言可以沒有”矩形”、”對角線”這些語詞,雖然人的確我們的語言是千百萬生靈在千百萬年勞動、尋找棲居地、社會交往、歌舞、感覺、反省間逐漸生長出來的,我們理解這種語言,因爲它包含着我們的理解,它使我們能夠有意義地述説這個世界。你不能獨創窮奇語,是因爲你無法擺脫我們已經具有的世界之理解,你不得不把新奇的感受和邏輯嫁接在已經成形的理解上,你無法退回草履蟲般的白板狀態獨自從你自己的心靈經驗來重新建構概念系統。退一步講,你從你獨有的感覺/經驗確定了一種語言中各概念的應用範圍,確定了語法,等等,但我們不知道它是不是語言,不知道怎樣判斷在那種語言中怎樣説是對的,怎樣説是錯的,怎樣算説了話,怎樣算沉默,那種“語言”和我們的語言完全隔絶。你自己也同樣不知道,因爲那種“語言”里沒有語言、對錯、沉默以及其他一切概念〔269節〕。…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8, 2023 at 5:00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8)

哲學研究中的很多段落經常被引用來建立一種印象:彷佛維特根斯坦和私有語言論者的爭點在於外在對象和內在對象,彷佛維特根斯坦主張語詞和外在對象相聯系就有意義而和內在對象相聯系就沒有,因爲語詞和外在對象的聯系可以公共檢驗。檢驗成了一個核心問題。〔258被反復引用以增強這種印象。〕維特根斯坦所要強調的卻不是內在對象和外在對象,而是現象的外在性,如果沒有外在現象和整個生活世界,那就只剩下語詞和對象的直接聯系了,而這正是再次變形的指稱論。維特根斯坦則要再一次説明:語詞和對象的直接聯系不能産生意義,這種聯系只是一種儀式。…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7, 2023 at 3:30pm — No Comments

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7)

真的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在疼嗎?維特根斯坦的回答是:一方面,在最通常的意義上,我能夠知道你在疼,你餓了,你想吃塊冰糕等等。另一方面,我一般不能説”我知道我疼”,除非是在強調我知道還是你知道!〔246節〕你真能知道我疼嗎?你看到我呲牙咧嘴的模樣,猜測我疼,推論我疼,但你並不真正知道我疼,我完全可能在裝疼,一點都不覺得疼卻作出呲牙咧嘴痛苦不堪的樣子。羅素會説,只有感覺才是親知,其他的都是推論。沿着這樣的思路,羅素等人進一步主張,我們直接知道自己的心靈,關於他人的心靈是根據外部表現推論出來的。只有親知才是真正知道,推論卻總是可能出錯的。維特根斯坦反對這種説法,恰恰相反,”只有在可懷疑之處才談得上知道”〔303節〕。我這里略過關於”知道”這個詞的語法的多種争論,集中關注我究竟是通過推論知道你疼抑或我直接知道你疼。這個論題是心靈哲學的中心論題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7, 2023 at 12:30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6)

指稱要在系統里完成,即使如此,指稱也仍然只是一種準備。(264節),而這個系統,包含約定,這個約定無法通過內心的定義完成(262節),而是通過交往實踐才能完成。“疼”這樣的感覺詞表示的,是一個事件而不是一個狹義的對象,疼更接近於火、風暴、院子里有人,而不是桌子、磚頭。其次,疼這個事件是一個感覺事件,沒有脱離了覺得的疼,而院子里有人卻是獨立於感覺的一個事件。我覺得疼的語法不同於我覺得院子里有人,更不同於我看見一個人。讓我們來看一看下面三個句子:

1,我覺得疼。

2,我覺得院子里有人。

3,我看見院子里有人。…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6,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5)

另一個問題是使用似乎太多變了:“語言結構是穩定的,用法是多變的。因此有理由説,是結構而不是用法決定了一種語言的同一性,規定了一種語言不同於另一種語言。”不過,上一段已經提示,只要澄清了作爲符號的使用是一種特殊的使用,是在一個體系之內的使用,結構和用法之爭就只是強調重點的不同,不一定是重大的義理分歧。索緒爾喜歡用象棋來比語言,維特根斯坦更常用這個比喻,棋子的使用是相當穩定少變的。

私有語言論題

所謂私有語言論題,指的是維特根斯坦關於不可能有私有語言的論證。這個論題在《哲學研究》里佔有大量篇幅,集中的討論從243節到315節。但其前其後的很多段落也與這一論題直接相關。…

Continue

Added by 字詞過度 on August 5,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