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12)

我説”蘋果來了”,你問”蘋果來了”是什麼意思,我改説”張三來了,張三帶着蘋果”。你若再問”張三來了”是什麼意思,我就沒辦法了。不是毫無可能解釋,而是可能性太多了,我不知道你的問題在哪里。我們聽到一句話,通常直接就理解了。在話語和理解之間,不需要什麼中介。各種意義理論,指稱論、概念論、圖象論,其中都有一些論證希望提供溝通從語句到理解的鴻溝。沒有什麼東西能帶我們越過鴻溝,因爲本來無鴻溝。維特根斯坦倒轉了思考的方向:理解是一個自然的、直接的、無中介的過程。當然,有時需要解釋,需要中介,但最終要來到直接理解。理解需要天賦,你無法教會一隻母雞這是指體積、那是指歲數,但你卻可以教會一個六歲的孩子。

你指全兔,他總是理解成兔子尾巴,這時你怎麼辦?我們還可以想像更離譜的誤解,例如你永遠看不見整隻兔子,你總以爲我不是在指兔子的前一半就是在指兔子的後一半。當然,這種誤解不容易發生。但容易不容易發生不只是一件經驗上的事實嗎?我無法從邏輯上排除它發生的可能性。然而,我們不是從懷疑一切開始的,不是從無窮無儘的誤解開始的,理解的過程不是無窮無儘地消除誤解最後達到確定性,理解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孩子自然而然就學會理解語詞和概念。當然,他在這里那里會發生誤解,於是我們嘗試用這樣那樣的辦法消除他的誤解。如果我發現他像一隻母雞一樣,完全沒有理解這些概念的天賦,發現他的誤解是無邊無際的,那我就沒有任何辦法教會他。我們無法按着孩子的頭教會他理解,我們在自然理解生長的過程中防止這樣那樣特定的誤解。

有些理解需要訓練,但即使在這里,理解也不等於訓練。有時候,一幅圖象可以提供解釋,但我們並不總需要一幅圖畫,而且圖畫本身也可能需要進一步解釋。第139節插語説到一幅圖畫,畫的是一個老人拄着拐杖上一個陡坡。維特根斯坦問:爲什麼你這樣理解?”假如他以那個姿勢在往下滑,看上去不可能是一個樣嗎?”這並不是説,一幅圖畫隨便怎樣解釋都是一樣的,而是説,我們對圖畫有一種自然的理解,維特根斯坦接着説:”也許火星人會這樣描述這幅圖畫。我無需解釋我們爲什麼不這樣描述。”語句提示一種自然的用法,但不強迫,不”決定”,只有對照另一種可能性,對照於不理解、誤解等等,才談得上必然、受迫等等。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的第一句話是:“人出於天性求理解”,若非如此,我們不會理解任何事情,如果你的目的就是抬槓,那你可以永遠找到可質疑的東西,無論它多麼瑣碎,多麼不近情理。因爲自然理解沒有一個終極的標準。我把理解的這一特徵稱作“理解的合作原則”,這不是一個規範性的用語,而是一個描述性的用語,描述我們事實上是怎樣達到理解的。

自然理解的思路大大弱化了理解和誤解的差別,特別是事涉複雜的情況。但絶不像某些讀者那樣把維特根斯坦防止極端化的努力再次極端化,似乎他是要取消理解和誤解的區別,主張一切理解都是誤讀。維特根斯坦所要強調的是:我們的語言沒有一種唯一的充分解析的形式〔91節〕,因此,我們也沒有一種一勞永逸地消除誤解的辦法。哲學不爲任何問題提供終極答案,哲學不是要重新構造一種完善的語言。哲學分析爲解惑服務,是對誤入歧途的初級反省的治療。維特根斯坦關於哲學是智性治療的思想必須從理解的自然性來理解。説到治療,我們不妨想一想醫生和生命的關係??生命自然而然生長起來,醫生救死扶傷,但醫生不創造生命,而且也可以説,和生命的出現相比,醫生的作用是多麼有限,然而醫生們不爲這一點煩惱。

Views: 3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