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maty 蘋果's Blog – March 2017 Archive (10)

郝建:《功夫熊貓》的核心價值觀

《功夫熊貓》有功夫

首先,我是作為觀眾來看《功夫熊貓》、談它的功夫,就兩個字:好看。前天晚上帶著女兒在華星看的《功夫熊貓》,打了折還65塊錢,9點多的場,上座率還有6成左右。我跟我女兒一直看到全部片尾字幕都放完,參與創作的總共有幾千人,從這張演職員表也看出有不少中國人,我是出於一個禮貌或者是職業習慣看完字幕。我女兒是事先看到了一個介紹,說後面有一個橋段,看來編導連字幕都考慮到不讓你白白坐著。看完以後,我還想再看一遍,這就是我衡量一個影片好不好的標準。

 

一只有欲望的熊貓

 …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19, 2017 at 7:30pm — No Comments

郝建:有記憶,人民才活著

——讀余華的《兄弟》回憶《活著》

這兩天看余華的《兄弟》,也能挑出些毛刺來。對他有些簡單重覆的筆觸不是很有感覺,其中有的文革境遇也感到寫得有點簡單地誇張,有點概念化。…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19, 2017 at 7:28pm — No Comments

郝建:硬做一個人造狂歡節

應該是在1979年吧,不知道哪個從香港探親後回鄉的“表叔”,在尼龍傘和的確良布當中偷偷摸摸地夾帶了一盒鄧麗君的盒式錄音歌帶。從那天開始,大眾文化從白茫茫一片真幹凈的中國大陸上再次生長起來。那是怎樣的一種從頭再來啊!

這裏的文化研究工作者是幸運的。我們親眼看到研究對象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在我們眼前生長起來。這是全世界的文化研究人員都沒有經歷過的獨特而奇怪的情境悲喜劇。自從那一類歌帶被第一次從香港帶入中國大陸開始,大眾文化這個東西出現在我們眼前。這個情境是很有趣味的:我們與研究標本一起成長起來。對於這個研究對象,以前我們只是在書本上模糊聽說過,只是在文人學者和官員的詛咒、唾罵中隱約得知它的面貌。驀然回首,我們發現自己居然是眼看著它從無到有,如今已小有蔚然之勢。…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19, 2017 at 7:27pm — No Comments

郝建:書店的櫥窗後面,兩個男人堅硬、閃光的靈魂在擁抱

——《別人的生活》(《竊聽風暴》)品味之一

兩個德國統一之後的某天,前東德國家安全局竊聽人員奧普曼·威茨格爾路過書店,看到書店櫥窗上有作家德雷曼一本新書的大幅宣傳畫,他進去打開隨手翻了翻。然後他跟店員說要買這本書。店員在告訴他價錢之後問:“要不要包起來,是送人的嗎?”奧普曼·威茨格爾擡起頭幾乎沒有什麼表情地說:“給我的。” 這是影片的最後一個鏡頭的最後一句台詞。在他翻書時,我們跟奧普曼·威茨格爾一起看到,德雷曼那本新書的扉頁上寫著:獻給HGW XX/7先生,那是柏林墻倒塌之前威茨格爾在東德國家安全局的代號。…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19, 2017 at 7:27pm — No Comments

汪丁丁:大國為何無以師小國(下)

注意,在上面的敘述中出現了信號傳播理論的核心觀念“信號通道”(channels)或簡稱“信道”(在無線電通訊中又譯“頻道”),以及相對於給定的信道而言的“噪聲”(noise)。因此,阿羅於1970年至1971年期間創立的這一組織理論,若可借鑒控制理論家於1958年至1961年期間發表的諸如“卡爾曼濾波器”這樣的降噪方法,可能發展為更具現代社會理論意義的組織學說。當然,這類平行拓展理論的過程是否富於成果,以控制系統的卡爾曼濾波借鑒到社會系統為例,關鍵是要在社會系統里找到一些能夠履行卡爾曼濾波行為的機制。我認為,例如,那些不參與決策而且與決策利益無涉的嚴肅新聞媒體就相當於很好的誤差檢測機制。當然,在誤差檢測機制之外還必須有決策失誤的矯正機制,而且矯正機制應當與決策機制“正交”——即利益無涉。這里,憲政民主或許是最可借鑒的一套制度。…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7, 2017 at 10:40pm — No Comments

汪丁丁 賈擁民:社會偏好的神經基礎及微觀結構(下)

(三)信任行為的神經基礎

哺乳類動物大腦天生不信任陌生的東西,因為陌生的東西往往代表著危險。人類的大腦中,也有一部分腦區(包括杏仁核)是與這種對陌生人的恐懼有關的。在一定意義上,信任他人就意味著對這種恐懼感的克服。

神經經濟學家紮克是最早對信任的神經機制進行系統研究的學者之一。紮克等人發現,人體下丘腦(hypothalamus)分泌的一種激素催產素(oxytocin,簡稱OT)可以提高人們的信任水平。…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7, 2017 at 10:39pm — No Comments

汪丁丁:大國為何無以師小國(上)

這是中國古人實踐智慧的一項遺產。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莊子集釋》卷六下《外篇·秋水》)。亞洲“四小龍”的發展經驗,自1980年代後期至今(尤其李光耀逝世之後),多次被鼓吹推薦給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試圖成為“大國之師”。其實,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世界銀行寫給中國的咨詢報告就已充分注意到大國與小國的發展模式有本質差異。我清楚記得,這份報告的附錄,以“錢納利-仙昆”大國模型這一醒目標題在中國經濟學家當中傳閱。“大國模型”的思想淵源,我認為可追溯至楊格(Allyn Abbott Young,1876-1929)以及劍橋的“凱恩斯小圈子”晚期的核心人物羅賓遜夫人(Joan Robinson,1903-1983)和她的丈夫奧斯丁(Austin Robinson,或者,(Edward) Austin (Gossage) Robinson,1897-1993)——奧斯丁1960年主編出版了一套文集,主旨是探討“大國的發展模式”(《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Size of…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7, 2017 at 10:38pm — No Comments

汪丁丁 賈擁民:社會偏好的神經基礎及微觀結構(上)

一、引言

根據主流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假設,行為主體能夠選擇保證自己利益或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為。這意味著,行為主體除了擁有完全信息並具備強大的理性計算能力之外,其偏好還必須滿足以下兩個要求:第一,行為主體的偏好是給定的、一致的;第二,行為主體的偏好是自利的。然而,來自現實生活和行為實驗的大量證據表明,這兩個要求都無法滿足。

偏好不變假設是建立在我們無法掌握人類行為背後的偏好的細節這一囿見的基礎上的。例如,直到20世紀40年代,薩繆爾森還認為“效用或偏好作為一種主觀心理狀態是觀察不到的,我們所能觀察到的只是人們的行為”。…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7, 2017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劉亞明:從政治學技巧到政治學思考

——有關政治學的七本書和一篇論文

Book1:畢恒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論文寫作枕邊書》

簡介:本書介紹了碩博士論文寫作的幾個重要步驟以及論文組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前言,文獻回顧,研究方法,分析與討論,參考文獻和附錄。並對碩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批評和建議。

評論:看這本書好像在看一本雜志,其中穿插著簡筆畫,整個書的編排設計竟有點像韓寒的《獨唱團》。整本書的內容並不多,而且完全沒有想象得那麼枯燥與沈悶(因為它畢竟是一本有關學術論文寫作的書),讓人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讀完整本書。…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5, 2017 at 11:25pm — No Comments

郝建:保存竊聽檔案與民族的精神療傷

——《別人的生活》(《竊聽風暴》)品味之三

《別人的生活》這部影片的確一些閃耀著理想主義的光芒,它呈現了在那灰暗天空下人經過思考可能做出的另一種選擇。但是本片對積極生存的高歌與現實主義的環境營造、真實準確的社會氛圍描繪達到了較完美的平衡。影片中有極權主義統治下那讓人膽寒的境遇描寫,也有善與惡的真實對立。導演既展示了道德的光芒和思考帶來的救贖,也絲毫沒有回避對人性中惡的那一部分的描寫。我們看到不管是對“好人”還是對“壞人”,影片的描寫都是性格化的,真實可信的。看看庫爾威茨上校和文化部長的性格塑造,我再次體會到:對惡的有力描寫也是一種美。…

Continue

Added by Almaty 蘋果 on March 3, 2017 at 9: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