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明:從政治學技巧到政治學思考

——有關政治學的七本書和一篇論文

Book1:畢恒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論文寫作枕邊書》

簡介:本書介紹了碩博士論文寫作的幾個重要步驟以及論文組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前言,文獻回顧,研究方法,分析與討論,參考文獻和附錄。並對碩博士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批評和建議。

評論:看這本書好像在看一本雜志,其中穿插著簡筆畫,整個書的編排設計竟有點像韓寒的《獨唱團》。整本書的內容並不多,而且完全沒有想象得那麼枯燥與沈悶(因為它畢竟是一本有關學術論文寫作的書),讓人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讀完整本書。

通觀整本書,作者無非想告訴正在寫或準備寫論文的學生:選題方面,要有熱情,投入自己的精力,靈感自然會來;論文題目方面,須抓住整篇論文的精髓,不能太廣也不能太狹隘;前言方面,要引起讀者的興趣,告訴讀者:我的論文是一篇有趣又有意義的文章,我沒有走前人們的老路而是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前進;文獻材料收集方面,除了傳統的紙質書本外,還推薦了諸如SCI,SSCI等網絡資料檢索庫等。

總之,該書為我們碩士生的論文寫作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建議,盡管它用的是輕松地方式,也正是這種輕松也使得它更招人喜愛。

Book2:JON J. DONHUE AND STENVE D. LEVITT: THE IMPACT OF LEGALIZED ABORTION ON CRIME

簡介:作者經驗數據考察了美國社會墮胎的合法化跟美國犯罪率下降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具體步驟是先通過觀察,提出假設,再用翔實的數據來證明自己的假設的正確性。是一篇典型的實證性質的論文。

評論:該論文資料豐富,數據充足,能夠對自己所持有的假設給予強有力的證明和支持。作者把墮胎的合法化和犯罪率的降低之間建立了關系,這是一般人所難以達到的,這也提醒我們要注意觀察我們周遭的社會,只要你有足夠的洞察力,有新意的題材到處都是。

Book3:施密特:《社會學和政治學研究設計》

簡介:本文介紹了社會學和政治學論文設計中的三個範式:論文設計的數個步驟組成的封閉圈、案例選取範式以及論文設計過程中的邏輯圈,以這三個範式為基本建構分別對其中的組成部分分別做了詳盡的介紹。

評論:作者把一篇好的論文看做是在結構上和邏輯上精心設計的結果,並給出了三個範式。就第一個範式而言,選題,也就是確定自己論文研究的主題是至關重要的,其次是概念化過程,也就是對概念進行可操作化的處理,給每個概念界定清楚地邊界。接下來是案例的選取,由於案例是個案,所以選取的案例一定要有代表性,具有較強的說服力,這將在範式2中給以詳盡的說明。最後是你構建的論文本身所具有的理論說服力,最終目的在於證明自己提出的假設是較為符合事實的。範式2具體介紹了案例選擇的步驟,以及“純案例”、“準案例”等案例的不同說服力,最好的情況是用“純案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範式3介紹一篇合乎邏輯的論文應該形成一個完美的邏輯包圍圈,就主題衍射開來,最後又證明了主題。

就關於作者介紹的“概念化”的觀點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社會科學畢竟不是自然科學,任何概念都避不開作者本人的偏好和主觀色彩,著就給大部分的:概念化“過程帶來了挑戰。較為可取的辦法是;可以就論文中的核心概念作出明確的界定,可以與日常生活中的通常用法拉開一定的距離,這可以以注釋的方式告訴讀者一面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和偏差。

至於文章的邏輯完整性,著是相當重要的,邏輯是不是嚴密決定性地影響著一片論文的說服力,著就要求我們要有價高的學術邏輯思維能力。總之,施密特給我們提供的範式從例外一個角度告訴我們:選題、邏輯、材料支撐是相當重要的。

Book4:喬治·奧威爾:《1984》

簡介: 本文描述了一個極度壓抑,充滿政治迫害,沒有絲毫自由,一切由“黨”控制的一個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沒有任何自由,哪怕是思想的自由,處處都有“電幕”的監視與偷聽,處處有“思想警察”的跟蹤與監視,“老大哥”代表了一切。是至高無上的,不容置疑的代表,這里沒有反對的聲音,沒有反對的意見,想法稍有“越軌”之處就要受到“思想警察”的迫害。這是一個讓人具有“雙重思想”的社會,通過各種殘酷的手段洗腦,使你服從於“黨”,服從於“老大哥”,為了這樣不惜篡改歷史,否認事實,甚至否認自己的存在,是一個以“奴役即自由”為信條的社會。透過極度誇張的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體會到在歷史中和現實中存在的專制與壓抑,盡管現代的專制與集權主義是經過精心偽裝和包裹起來的。

評論:毫無疑問,這是一篇政治諷刺小說,暫且不管它是否影射當時或者當下的某種政治體制,但在這個世界中充滿了殘酷的政治迫害以及嚴格的思想控制。人們的思想在“黨”的控制下變得一元,“黨”是絕對正確的化身,它蔑視“無產者”,有著異常強烈的權力欲望和戰爭欲望,民眾的安樂與權力的占有相比微不足道。這樣體制下人們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狀態被抑制,更不用談人的獨立意識和理智了。“黨”“老大哥”是一部機器,它能改造你的意識和正常的思維邏輯,讓人從“自由即二加二等於四”變成“自由即二加二等於五”,別說思想自由,就連真理也成為“黨”的意志的體現。

顯然這是一個把人當做機器來加以改造的社會,知道你符合“黨”的標準。在當下的政治體制當前世界中恐怕還沒有這麼露骨的專制和集權主義,尤其是對思想的控制所帶來的壓抑和駭然依然能夠感覺到。無論統治者如何蔑視底層群眾,如何打壓稍微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如何對所謂的“正確的”思想給人們加以灌輸,期待培養出他們所期望的“人”,相信人們總有覺醒的一天,在人性的指示下任何專制都將滅亡,最終換來人們的幸福生活和獨立自由。

作品中的溫斯頓作為反叛者的犧牲品,提醒了人們政治博弈與鬥爭的殘酷性,就連反對者都要在精心的偽裝之中,哪怕有時候要殺害自己的夥伴,政治過程當中更多的是利益的糾纏和權力的鬥爭,缺少人情味,任何的言論不當都會在專制的社會中引來災禍。

Book5:村上村樹:《1Q84》book 1

評論:單從書名上看就知道這本書和奧威爾的《1984》有著很大的關系,並且作者在書中借助主人公天吾的口幾次提到《1984》,其中的Q指代question mark,書中主人公生活的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是一個充滿疑惑的年代。用主人公青豆的感知來回答就是“不知是自己出了問題還是現實出現了問題”,她不能對種種現象作出解釋,包括警察什麼時候開始改換制服以及之前警察與“黎明”的火拼,這一切似乎都無法按照邏輯的鏈條把它們組織起來,在自己的主管意識當中事實的真實性受到質疑。

整本書采用雙線並進,依次敘述的手法,把主人公天吾和青豆的故事編織在一起。對天吾來說,把深田會里的小說作出修改並使之獲得新人獎,這一切並非表面上看到的那樣,而是一個巨大的騙局和陰謀。就連在天吾的內心深處也充滿了深深地疑惑,包括對自己“父親”的疑惑,自己頭腦中的父親應該是另外一個人。直到最後他真正開始了自己的小說創作的時候,它決意要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從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印證,完全是另外一個天地,是一個“不同於現存世界的世界”。於青豆而言,為受到虐待的婦女小孩替天行道是她的職業,這是對父權專制下的一種反抗,傳聞當中的“先驅社”等政治宗教團體更是諱莫如深,讓青豆對整個世界充滿了疑問和困惑,甚至對以前的歷史也產生了懷疑。

總之,在整篇作品當中一切都是表象,並不是向我們所想象得那樣,看到的那樣,背後的真實的東西總是受到掩蓋。整個社會看似堂而皇之,並且符合人麼的習慣,事實上是一片亂七八糟的混亂堆積,整個世界是非理性的,荒誕的。

Book6:艾迪文-阿伯特:《平面國》

簡介:本文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奇妙的國度:一切都是二維的這個國度只有東西南北之分而沒有上下之分,一切活動只能在平面上進行。這個國度里的居民有直線(女人)、軍人工人(尖銳的等腰三角形)、中產者(正方形)、貴族(五邊形以及多邊形)、園(僧侶)。等級越高,邊數就越多,以至於最高的等級由於有無數條邊而成為園。雖然這個社會也發生動亂革命,比如說“顏色革命”,但最後還是被鎮壓下去,秩序依舊。最後“我”(正方形)夢見自己進入了一個一維國度,並與國王展開了交談,但兩人又很大的隔閡,沒有共同的理解及語言。接下來,三維國度的來者——球體進入二維國度,並把“我”帶到了三維國度,讓“我”看到了前所未見得景觀。緊接著“我”向球體發問:按照這樣的邏輯,肯定還存在著四維,五維……N維的世界。終於把球體惹怒了,把“我”拋回了二維國度。

評論:這個故事看似簡單,其實在向我們每個人發出一個哲學的詰難:你認為你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是真實的嗎,是符合實際的嗎?在不同的時空中的存在時不一樣的。或許我們就是活在平面國甚至一維國中,視野狹隘得不得了,自己卻還以為自己時正確的,從某種角度看著是可笑的。所以,人類永遠要保持謙卑,因為我們就是生活在平面國中,真正的空間並沒有被我們發現以至於認識。

Book7:霍夫:《狂熱分子》

簡介:本文對社會運動發生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分析,從歷史主義的角度以及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社會運動發生的條件。

評論:本文著重於從歷史的和心理的角度來分析社會運動。從領導者和被領導者出發,認為社會運動的發生在於人類自身對未來社會的憧憬和希望,沒有希望或者改變現實社會的想法就不會有社會運動的產生。當然,在社會運動中領導者要團結大多數人,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就需要領導者具有卓越的領導才能。領導者可以分為兩類:言辭者和行動者,言辭者往往走在行動者之前,有的l領導者既是言辭者又是行動者。文章似乎傾向於認為革命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是又人自身決定的。

Book8:蔣勳:《革命孤獨》

簡介:文章用文學的手法向我們講述了歷史上革命英雄所面臨的孤獨情懷,並對之由衷欽佩。但革命的孤獨往往產生於革命者身處窘境之時,甚至帶來革命者個人的悲劇。革命的成功也往往意味著革命孤獨的結束。

評論:很顯然,作者對那種帶有理想的,激情的,具有詩人氣質的革命孤獨時很欣賞的。有對革命成功後這種情懷的消失不無遺憾。這是用文學的眼光來對待政治,政治更多的是一種現實的實際行動和時間的策略,相對於政治,文學是軟弱的。如果用文學的眼光來打量政治是只能導致悲劇的發生,我認為文學要介入政治需要作出慎重的考慮和周詳的部署。(收藏自 中國愛思想網站 2012-08-04)

Views: 162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