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學:藝術與人類的「時代之問」2

北京大學彭鋒教授 《黑格爾與顛倒黑格爾——關於中國藝術史的構想》

在同一個藝術門類內部,中國藝術的發展也遵循著黑格爾的規律,這種規律稱之為「黑格爾」;在一個藝術門類向另一個藝術門類的發展中,中國藝術的發展體現出來的規律與黑格爾剛好相反,這種規律稱之為「顛倒黑格爾」。中國藝術在境界的發展上遵循「黑格爾」規律,在門類的發展上遵循「顛倒黑格爾」規律。用黑格爾與顛倒黑格爾,可以對中國藝術發展的脈絡作出更加合理的解釋。

北京師范大學王一川教授 《藝術與人類的未來之魂》

人類指向未來社會的想像力需要從過去留給當代的豐厚遺產中去提取資源,未來存在於過去對於其未來的想像之中。人類未來需要藝術,藝術品可以協助人類想像未來,藝術學可以闡發藝術品中未來意象並使其成為文化中有價值的新元素、促進社會各界為造就創造型藝術家而提供有利條件、促使觀眾消費和接受新作品。

清華大學陳池瑜教授 《中國藝術史知識生產的基本特征》

我們要將中國傳統藝術史發展知識、藝術作品創作鑑賞知識、藝術史文獻知識三者結合起來,建立中國傳統藝術史的發展知識體系、中國傳統藝術史中有關作品創作鑑藏品評等技術知識體系以及藝術史的文獻知識體系,從而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史話語體系和知識體系,提升中國傳統藝術史在世界藝術史界的話語地位,建立具有當代形態和民族特色的中國藝術史學學科。

中國傳媒大學周月亮教授 《良知是希望美學》

良知不僅是希望美學,更給美學以希望。美學是感性學,用良知組織調理我們的感性,即為希望美學的核心,用相信未來超越面臨的一切,是人性自由自覺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走向解放的必然要求,回歸良知本身,開出希望之花。

英國伯明翰大學伯尼·塞貝教授 《後殖民研究與藝術史:學科交叉與視野拓展》

後殖民主義研究既能夠維持我們對藝術史的理解,又豐富了我們對藝術的批判性解讀。讓藝術史學家所關注的問題和後殖民主義學者們的研究議題進行「異體雜交」,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知識與權力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藝術作品無論是過去和現在,都難以擺脫文明發展以及歷史進程的影響。而這正是朝著改善人類未來所邁出的根本性的一步。

英國劍橋大學艾倫·麥克法蘭教授 《為什麼文藝復興只發生在西歐,它對當今的藝術史有什麼啟示》

我們要關注真正隱藏在藝術史背後的人類面貌特征,在文藝復興時期,眼睛的工作方式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發生了改變。西方的藝術是一個規范的過程,而在大多數文化中,藝術是普通生活的一部分。藝術及其歷史必須更普遍地嵌入到社會當中,它必須與經濟、政治制度、社會制度聯系起來一同進行考察。

中國人民大學付陽華教授 《節令畫:風俗和禮儀的圖像定格》

歲時節令是中國人關於時間的智慧,「月令」比較完整的形態出現在戰國時代。表現歲時節令的繪畫有很多,並形成了多種繪畫母題。這些歲時節令圖詳盡地展現了不同節令或節日的民間習俗,成套的節令組圖更體現出時間的連續性。更重要的是,這種「節令觀」「四時觀」滲入到繪畫創作構思之中。

中國傳媒大學劉汭嶼副教授 《出入中西、熔裁新舊——歐陽予倩京劇紅樓夢<寶蟾送酒>研究》

京劇紅樓戲《寶蟾送酒》是歐陽予倩在新文化運動發軔之時戲曲改革代表作。盡管該劇未能傳世,歐陽予倩原創的劇本也未能留存,但通過相關追述回憶以及當時豐富的報刊劇評、廣告資料,我們仍可盡力拼湊出當年演出的盛況,為探索當下戲曲改革和現代戲劇建設乃至整個傳統文化藝術在新世紀的傳承發展提供諸多啟示。

南京藝術學院夏燕靖教授 《跨文化語境下的藝術史學研究問題探討》

隨著藝術史學研究對跨文化研究領域的逐漸介入,即形成藝術史學研究的邊緣被不斷打破,進而確立其具有的跨文化與跨藝術界域的研究框架,重新開掘並整合藝術史料。如若從比較藝術史學的角度加以審視,就能清晰地認識藝術史研究面貌發生的變遷,而成為藝術史學研究重要的前進方向。

(原題:解答藝術與人類未來的「時代之問」「2022年國際藝術理論研究學術論壇」圓滿閉幕;2022-11-1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Views: 1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