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t Studio's Blog (516)

姚雲帆:從真理的劇場到治理的劇場:福柯對《俄狄浦斯王》的解讀(2)

因此,在亞里士多德的悲劇解釋框架中,《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呈現人的認識有限性的戲劇。《俄狄浦斯王》中的「突轉」情節暗示:對事情本身的真正認識總是在人刻意獲得的知識和信息之外。由此我們發現,經過亞里士多德的解釋,《俄狄浦斯王》已經具有了「哲學劇場」的某種特質:主人公俄狄浦斯通過求知來避免自身悲劇命運的「行動」和他對自身命運的「認知」之間,存在著必然的悖謬關係。這種「行動」和「認知」之間的張力,影響了後世哲學家和戲劇理論家對《俄狄浦斯王》的解釋。

到黑格爾為止,大多數西方思想家比較重視亞里士多德《詩學》中有關「行動」和「認識」關係的論述。在解釋《安提戈涅》時,黑格爾也強調行動的衝突成為安提戈涅(Antigonie)和克瑞翁…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10,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姚雲帆:從真理的劇場到治理的劇場:福柯對《俄狄浦斯王》的解讀(1)

內容提要:在西方文化史中,對戲劇《俄狄浦斯王》的文化—社會意義闡釋以精神分析學說中的「俄狄浦斯情結」廣為人知。但是,自亞里士多德開始,哲學家對《俄狄浦斯王》的解釋更重視真理、倫理規範和戲劇情節的復雜關係,這條解釋線索由尼采和海德格爾發揚光大,並由米歇爾·福柯繼承下來。



福柯繼承尼采和海德格爾的問題意識,並在20世紀70年代的《俄狄浦斯王》闡釋中,批判海德格爾將該劇解釋為「表象」和「存在之真理」之間的鬥爭悲劇的解釋框架,強調俄狄浦斯王作為挑釁性知識的追求者,對西方社會權力—知識共謀關係的批判和衝擊的積極價值。20世紀80年代初,福柯再一次解釋《俄狄浦斯王》,修改以前的解釋框架,認為俄狄浦斯對城邦權力秩序的挑釁,已經成為城邦秩序的共謀行為,而整個戲劇也不再是真理的劇場,而是制造真理以維護政治秩序的治理劇場。…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8,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6)

附錄



唐曉峰陌生的城市與「戀地情結」



(見《環球人文地理》2016年第23期)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March 5, 202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5)

李平:就《戀地情結》,包括段義孚一系列人本主義著作,如果從「有用」的角度來講,它其實是有用的,因為段先生在建築學界、景觀規劃學界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在地理學界。

拋開實用性不講,地理學應該說也有很強的思辨性、思想性在裏面,我們今天談的話題是「地方的意義與戀地情結」,剛才講地理學是研究人地關係的,我覺得人地關係中就可以產生很多思想,但是目前地理學在思想性這點是不是顯得稍微薄弱了一點?一個學科要在學科體系中有地位,光講實用還不行,它一定要有思想,對人類的思想有貢獻。我個人覺得地理學對它的思想性挖掘得還是不太夠,您怎麽看待這點?

唐曉峰:確實有這個問題。人本主義有一條,就是要請思考者、地理學者進入現場,在地理講述的現場(文本),不能忘掉他們。…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1,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4)

我們在研究「place」時,要研究兩個基本內容:一個是感受(feeling),這個地方一旦說出來,會帶出感受。我的老家是海城,你只要提到海城,我馬上心底會熱一下:「海城怎麽了?」但是其他人不會有這種感受。講地方會有感受,至少對某些人會產生感受,這是「地方」這個概念一定包含的內容。還有一個就是意義(meaning),延安的意義非常清楚,一說延安,中國人都知道意義何在。還有一些地方,哪怕你沒有去過,但是這個地方的出現一定告訴你一種意義,比如柴達木盆地。我是從來沒去過柴達木盆地的,但因為我小時候讀了很多地理書,說柴達木盆地有各種水晶、奇怪的寶石、奇怪的生物,至少在我的理解中,它是一個非常神奇的、特別的自然地理區域。…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10, 2023 at 1:30pm — No Comments

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3)

這個名單才是你和世界建立的真實聯系,這個名單上每一個地方在你個人的經驗當中都是重要的,沒在名單上的地方可能對你來講意義不大,於是,世界原來是選擇性的。人本主義就是要尋找這種選擇的多樣性。選擇要通過理性,也要通過情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會有特殊的東西駐守在情感記憶中,這裏面不光有人,還有地方,這些地方對你來講,也像親人一樣,伴隨你的一生。這類事情對一個生活著的人來說,重要不重要?當然重要!

活人的地理知識不光是到什麽地方發財、到哪裏去買東西,還有熱愛哪些地方。只講你到哪去發財、到哪去買東西,是不夠的,要把這個世界完整建立起來,一定要講熱愛的地方,以及為什麽熱愛它?人本主義地理學要研究這些問題。人本主義地理學家就是要提醒大家,在人和地的關係當中、在人的地理知識當中存在這樣一類東西,我們必須把它找回來。…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9,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2)

在美國念書時,有一次系主任對我說:注意人文地理學這個詞「Human Geography」,他說還有一個詞是「Humanistic geography」,他說你要注意這兩個詞是不一樣的。我們說的人本主義地理學就是「Humanistic geography」,所以這個詞我牢記在心裏,也很注意這個詞的特殊意義。《人本主義地理學》這部論文集的英文書名就是「Humanistic…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8,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1)

(2020-12-16 ;原載:澎湃新聞;記者 於淑娟 整理)

1921年,商務印書館設立編譯所史地部,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著名地理學家竺可楨先生曾經擔任過地理編輯室前身——商務印書館史地部主任。近年地理編輯室開始出版一些面向一般讀者的普及類讀物,《戀地情結》即是最新出版的一本,既有學術性,又有大眾性。本文系722日商務印書館涵芬大講堂…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7,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7)

(三)謹慎讓「詩性」作為副詞去隨意修飾其他概念

對維柯在其認識論背景下使用過的那些概念,如「詩性智慧」、「詩性想像」、「詩性語言」、「詩性邏輯」、「詩性意象」、「詩性歷史」等,我們也可以在文學研究中繼續使用(例如容易較多出現這類概念的文學評論文章),但須注意和維柯提出這些概念時所處的立場保持學理上的一致,若不一致而有特定內涵擴展,應及時加以說明。



否則,可能導致術語使用的隨意,進而帶來學術判斷上的似是而非。如一些文章中使用著「詩性體驗」一詞,(37) 不知這裏說的「詩性」是哪種意義上的?在海德格爾意義上,詩性就不是體驗,二者無法在學理上通順地嫁接在一塊兒,因為來自狄爾泰的體驗概念,首先是「一個純粹的認識論概念」…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7, 2023 at 2:00am — No Comments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6)

六、今天我們如何使用「詩性」一詞來研究文學?

綜合以上考察,研究文學時就不能再浮泛隨意地使用「詩性」一詞。它應如何得到相對合理、確切的使用呢?本文謹建議學界在以下三點上加強學理意識。

 

(一)避免望文生義地將「詩性」理解成詩歌式特性、「審美性」、「詩意」等…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February 6, 2023 at 2:30pm — No Comments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5)

維柯曾從詞源學上意味深長地揭示出,「想像」含有「機伶」、「創造發明」之意,(28)這一詞源表明,想像按本性就是一種凸顯主觀色彩的活動。這符合美學史和文學史事實。在康德那裏,盡管想像力在美的判斷中與知性發生衝突,在崇高判斷中與理性發生衝突,但知性與理性在由淺入深的不同程度上,都深化著人的優越力量。這不是海德格爾願意看到的。海德格爾認為,康德的先驗哲學奠基於人的主觀先天性,先驗證明本身從「我之內」出發,但承擔著這一證明任務的時間卻在「我之內」被經驗到,因而時間仍提供了現成的基地,使證明得以跳到「我之外」去,(29)主體由此描述的,便是一種總已現成化了的事物的同一性與持存性。稍後興起的浪漫主義運動對人的主觀力量的張揚,受到康德想像力學說的很大影響,卻仍因根子上的身(身體)心(心靈)二元論色彩而引起海德格爾的不滿和棄置。從對想像的上述不同態度,更能看清維柯和海德格爾賦予「詩性」的不同意義。

 …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20, 202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4)

從詞源看,「棲居」德文為「wohnen」,含「居住、住在某處」之意,在詩歌中常用來表示「存在」(sein)的意思。所謂棲居,固然是針對近代社會日益凸顯的技術物化等弊端而發,卻並非指人在辛苦勞作之餘的心理休息,而是指渾然成一整體的人生在世,如果棲居只是人勞累之餘的棲居,那世界就仍以供人消除勞累的工具對象面目出現,人對世界的開采和征服行為就仍舊受到預設和默許,人與世界的頑固二元對立就仍未從根本上得到反思和超越。(19)



而海氏哲學的基本出發點卻是主客融合。在此意義上,呈現為純粹心理活動(純精神活動)、仍暗中將心靈與身體對立起來、因而仍設置下了(不同於海德格爾的)身心二元論的「詩意」這一譯法,容易引發學理方面的不準確的理解。…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19, 2023 at 12:30pm — No Comments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3)

先民靠想像達成「詩性智慧」。想像使先民達成「各種人的完整化的意象」,詩性就來自想像⑩,它是人類與抽象推理能力相對的另一種能力。原始人缺乏推理能力,卻擁有強盛的感覺力和生動的想像力,憑肉體方面的「詩性想像」構思事物意象或觀念。詩、殊相、想像先於散文、共相、理性而興起。早期詩人(如荷馬)就以想像創造出豐富意象,奠立了人類文明的基礎。

維柯首先區分了「詩性真實」和「物理真實」。前者包含著理想的、應得的東西。詩性語句重具體殊相,哲學語句則重一般共相,詩人是人類的感官,哲學家則是人類的理智。但作為詩人的原始民族難道不具理智?維柯的回答不會如此簡單,他挑明了觸及文藝學和美學關鍵的一點:原初時期人們對詩性人物性格的創造,是通過形成「想像的類概念」實現的,(11)…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16, 2023 at 10:30pm — No Comments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2)

「詩性」一詞在中國文學研究中開始受到垂青,就直接歸因於這種時代影響的深深刺激,「詩性」被大面積津津樂道,主要也自此時起。探討兩者之間出現這種熱烈共振的原因時,不能不看到,20世紀90年代以來商品經濟浪潮對文藝的巨大沖擊。文學自古被看成對抗平庸俗世人生的精神綠洲,它已被傳統眼光牢牢預設了美好的詩情畫意,經濟的迅速發展卻日漸暴露出現代人利欲、空虛的一面。當此際,海德格爾「詩意的思」的橫空著落,可謂適逢其時,它很快被文學界推舉為拯救商品經濟環境下那種異化人格的強大力量。進而,以海氏哲學為抵抗世風日下之道的這種做法,和文學研究中日漸被廣泛談論的「詩性」話題不知不覺重疊起來,研究者出現了耐人尋味的習慣性反應:只要談「詩性」,就大多是在海德格爾思想層面上談論「詩性」,典型的做法即稱審美中「人與世界一體的境界」為「詩性境界」。有的論著在科學與人文發生衝突、「人越來越物化」的現代背景下呼籲文學「用詩意對抗物化」的「詩性的力量」…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14,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劉陽 ·文學「詩性」的語義學考察——以新時期中國文學研究為背景(1)

內容提要:新時期中國前十年和後二十年的文學研究,出於知識社會學動機的變易,在「詩性」一詞的使用興趣和頻率上呈現出鮮明反差。但三十年來「詩性」概念在文學研究中經常被隨意使用,卻值得注意。「詩性」概念源自維柯。中國學界關於「詩性」的大量談論,卻習慣於從海德格爾的「詩思」角度發揮。前者的認識論背景和後者的本體論背景存在著重要差異,無法簡單混淆,兩者對想像的不同態度有力說明了這一點。以文學語言為紐帶,兩種「詩性」在文學活動中才可能轉化、融合。在這一點上,雅各布遜對「詩性」的使用實踐可以成為我們繼續探討的起點。當不再將「詩性」望文生義理解為詩歌式特性或「詩意」等、避免讓「詩性」作為名詞隨意接受修飾、謹慎將「詩性」作為副詞去修飾其他概念,我們才獲得了合理使用「詩性」一詞來研究文學的現代性學術信念。

 

 

引言:一個疑點

 

新時期以來,中國文學研究界對「詩性」(Poetic)這個詞的使用呈現出一個奇特現象:以三十年為區間,前十年的研究著作、文章中極少涉及…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January 12, 2023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楊志剛: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向廣大文藝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我作為一名電影編劇深受鼓舞。

就電影而言,高顏值的明星可以吸引觀眾的眼球,陌生化的場景能給觀眾以新奇的感受,完美的特效可以給觀眾帶來視聽衝擊,但真正打動觀眾心靈的一定是故事。



如果說電影是通往人們內心世界的橋梁,是用文學、攝影、美術、戲劇、音樂等諸多元素搭建的藝術大廈,那麼,電影劇本就是圖紙,是一劇之本,是電影的芯片。…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11, 2022 at 4:30am — No Comments

李盛茂:從美國的 「創意寫作」 看中華文化走出去(下)

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借鑒美國的創意寫作模式,讓中國高校作為培養漢語教師的搖籃,可發揮其語言優勢(有深厚的英語積累,漢語基本能力對中國學生來說也不是問題)。而要完成這一偉大使命,還需在課程設置上進行調整:增加中外文化及比較文學/文化課程,將語言基本功的訓練糅合在文化文學課程的學習中。英語系畢業的學生能得到紮實的語言基本功的訓練以及中外文化、文學素養的熏陶,還可以教授教學技能及教學理論,保證在畢業後能勝任漢語教師這一工作,成為中華文化的引領者。…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3, 2022 at 9:02am — No Comments

李盛茂:從美國的 「創意寫作」 看中華文化走出去(中)

冷戰結束後,美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曾一度達到美國GDP的26%,是該國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美國也成為世界第一大文化產業出口國。根據著名國際經濟學家、亞太總裁協會全球執行主席鄭雄偉主持發布的2013年《國際文化產業發展報告及資訊》,2012年,美、德、英、法、日5國的文化產業占據了世界文化市場65%的份額,其中美國高達23%,德國為15%,英國14%,法國7%,日本6%,而中國占世界文化市場的份額不到3%。

 

2中華文化影響力現狀…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November 3, 2022 at 7:36am — No Comments

李盛茂:從美國的 「創意寫作」 看中華文化走出去(上)

內容提要:中共十九大提出,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走出去」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但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西方文化產業近些年得了蓬勃發展,這得益於創意寫作學在高等學校的興起。



本文分析了創意寫作學的興起及發展原因,並結合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及高校英語教學的現狀,認為中華文化「走出去」可借鑒西方創意寫作的經驗,在大學英語系開設創意寫作課,為中華文化「走出去」培養新文化引領者。

中華文化在全球傳播有很好的前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認為有兩條理由:一是中華文化底蘊深厚,對西方一直有很強的吸引力;二是伴隨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也會逐步擴大。…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October 28, 2022 at 11:02am — No Comments

葛红兵·創意寫作問題三論(7)

我們無法想像,在非產業化時代,中國的文學閱讀者有4億,事實上,2018年中國文學線上閱讀消費的總量已經超過了150億,非產業化時代,中國的出版業長期只有500家左右出版社、10000家不到雜誌社、2000家左右報社,年出版銷售總量從未突破500億,而產業化時代,單單是線上文學閱讀消費總量就已經達到150億。

於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個體創作量(產業化時代作家個體創作突破百萬字的比比皆是,許多網絡作家百萬字規模還只是開始,千萬字創作量的大有人在)和總體創作量提升,不僅僅帶來的只是量能,同時,也是質的飛躍,近年以來,我們越來越看到,在產業化時代,文學消費化時代,文學同樣誕生了自己的經典作品,例如《扶搖》、《你和我的傾城時光》、《武動乾坤》、《斗破蒼穹》和《將夜》等,都是公認的文學產業化時代品牌名作。…



Continue

Added by Host Studio on October 27, 2022 at 10:41a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