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峰談《戀地情結》:地理學家與「不客觀」的地理世界(3)

這個名單才是你和世界建立的真實聯系,這個名單上每一個地方在你個人的經驗當中都是重要的,沒在名單上的地方可能對你來講意義不大,於是,世界原來是選擇性的。人本主義就是要尋找這種選擇的多樣性。選擇要通過理性,也要通過情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中都會有特殊的東西駐守在情感記憶中,這裏面不光有人,還有地方,這些地方對你來講,也像親人一樣,伴隨你的一生。這類事情對一個生活著的人來說,重要不重要?當然重要!

活人的地理知識不光是到什麽地方發財、到哪裏去買東西,還有熱愛哪些地方。只講你到哪去發財、到哪去買東西,是不夠的,要把這個世界完整建立起來,一定要講熱愛的地方,以及為什麽熱愛它?人本主義地理學要研究這些問題。人本主義地理學家就是要提醒大家,在人和地的關係當中、在人的地理知識當中存在這樣一類東西,我們必須把它找回來。

再舉一個例子,以北大校園地理為例,提兩個問題來說明什麽是科學問題,什麽是人本主義的問題。北大有幾個食堂?這是可以考試的問題,答案只有一個,比如答案是九個食堂。這是科學問題。但是我如果問:哪個食堂最好?這就把一個科學的問題變成了一個人本主義的問題。人本主義的問題必要不必要?當然必要!有九個食堂,你去哪個食堂吃飯呢,這個行為的最後依據不在「九個食堂」這個數字結論上,而是在「哪一個食堂最好」的價值判斷上。所以說,回答人本主義的問題,是幫助解決我們認識世界之後的那一步——我們要行動,我們該做什麽。這類問題的答案每個人會不一樣。人本主義說就是不一樣。

大家可以發現,其實我們人生當中最到位的思考是獲得「如何行動」的答案,這就需要作價值判斷。

李平:唐老師剛才講到一個高頻詞——「地方」。「地方」這個詞到底對一個人是什麽含義?您從人本主義地理學的角度再給大家做進一步解釋。

唐曉峰:「地方」這個詞在語言當中是最簡單、最日常化的詞,中國人叫「地方」,英文叫「place」,但是人本主義地理學家把這個詞變成了一個非常嚴肅、非常深刻的地理學的學術概念。

我們剛剛接觸這個學術概念的時候,往往被這個詞的日常性給唬住了,這麽簡單的詞難道有深刻的意思嗎?既然他們把這樣一個簡單的詞轉化成一個深刻的科學概念,那麽我們就要理解它的學術內涵是什麽。

我們先做一個區分,把「地方」和「地點」、「場所」、「位置」放在一起,它們是同一個意思嗎?其實不是!「地方」和「地點」、「場所」、「位置」的意思很不一樣。「地點」和「位置」就是一個空間,可以讓各種事物進入的空間,事物進入這個空間之前、進入這個位置之前,它是一個沒有任何內容的空間存在,它準備容納各種事物。「place」不是這樣,當然「place」有一定位置的特性,但是它更重要的一個特性是內容——一個已經有了歷史、有了故事、有了內容的地方。比如我們講延安,不會把它想成單純的空間、位置,它在中國歷史上所攜帶的內容一下子就出來了。黃山也不是一個位置,黃山是有美麗風景、有巨大審美價值的一個地方。也就是說,我們每提到一個地方的時候,它一定攜帶著一個內容,而這個內容又體現一種特定價值和意義。

比如「上海」,上海的內容一下子就湧入我們腦海裏;我們提「深圳」,深圳的特點也一下子湧入我們腦海裏。每一個地方都攜帶一個特定的含義,有的含義是讓我們高興的,有的含義可能給我們一種恐懼感,地方給人的感受是豐富多樣的,但都是由含義和這個地點結合起來之後而形成的概念。這個概念在人本主義地理學字典上是這樣講的:「地方」是事件、故事、行為和一個地點的結合,結合穩定以後,這個地點便產生了特殊的意義。

Views: 3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