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吳組緗(1908~1994),安徽涇縣人,作家,學者。著有長篇小說《山洪》,有《吳組緗小說散文集》印行。
俞平伯先生過去了。他享有九十高齡。照中國的舊說法,應該說這是“順事”,但是俞先生在我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我還是不勝悲戚。
我在少年時候就讀他的新詩《冬夜》、《西還》等書,當時許多篇可以背得出來 ;“養在缸中,栽在盆中,你的辛苦,我的歡欣。”像這樣的詩句常常給我很大的感動和啟發,因此我至今還能記得這些詩句的大意。朱自清、俞平伯是五四運動的兩位新作家,新詩人,他們的作品對廣大青年有深刻的影響。我就是其中之一。…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10, 2016 at 12:36pm — No Comments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作家、翻譯家。著有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散文集《海行雜記》、《隨想錄》,譯作《往事與隨想》、《處女地》等。
晚夜夢見蕭珊,她拉住我的手,說:“你怎麼成了這個樣子?”我安慰她:“我不要緊。” 她哭起來。我心裏難過,就醒了。
病房裏有淡淡的燈光。每夜臨睡前,陪伴我的兒子或者女婿總是把一盞開著的臺燈放在我的床腳。夜並不靜,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攪拌混凝土。此外我還聽見知了的叫聲。在數九的冬天哪裏來的蟬叫?原來是我的耳鳴。
這一夜是我兒子值班,他靜靜地睡在靠墻放的帆布床上。過了好一陣子他翻了一個身。…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March 9, 2016 at 8:28pm — No Comments
石評梅(1902~1928),原名石汝璧,筆名波微,山西平定人,現代作家。著有《偶然草》、《濤語》等。
父親的生命是秋深了。如一片黃葉系在樹梢。十年,五年,三年以後,明天或許就在今晚都說不定。因之,無論大家怎樣歡欣團聚的時候,一種可怕的暗影,或悄悄飛到我們眼前。就是父親在喜歡時,也會忽然的感嘆起來!尤其是我,脆弱的神經,有時想的很久遠很恐怖。父親在我家裏是和平之神。假如他有一天離開人間,那我和母親就沈淪在更深的苦痛中了。維持我今日家庭的繩索是父親,繩索斷了,那自然是一個莫測高深的隕墜了。
逆料多少年大家庭中壓伏的積怨,總會爆發的。這爆發後毀滅一切的火星落下時,怕懦弱的母親是不能逃免!我愛護她,自然受同樣的創縛,處同樣的命運是無庸疑議了。那時人們一切的矯飾虛偽,都會褪落的;心底的刺也許就變成弦上的箭了。…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28, 2016 at 6:39pm — No Comments
王了一(1900~1986),原名王力,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人,現代語言學家。著有《中國現代語法》、《中國語法理論》、《中國語法綱要》等。
去年(1981)5月17日,趙元任先生從美國回到北京。這是他在解放後第二次回北京。第一次在1973年春天,周恩來總理會見了他。這次回來,鄧小平副主席會見了他,中國社會科學院宴請了他,北京大學聘他為名譽教授。他的女兒趙如蘭教授說,元任先生最滿意的一件事是去年夏天他同女兒、女婿回國來了。的確是這樣,他的高興的心情我看得出來,所以我兩次勸他回國定居。他說他在美國還有事情要處理,他回去再來。去年12月,清華大學打電話告訴我,元任先生已決定回國定居,我高興極了。不料今年3月他就離開了我們。…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26, 2016 at 10:23pm — No Comments
施蟄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作家、學者。著有散文集《燈下集》、《待旦錄》,短篇小說集《上元燈》、《梅雨之夕》,學術論著《水經註碑錄》等。
1966年9月3日,這是傅雷和夫人朱梅馥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今年今天,正是20周年紀念。這20年過得好快,我還沒有時間寫一篇文章紀念他們。俗話說:“秀才人情紙半張。”我連這半張紙也沒有獻在老朋友靈前,人情之薄,可想而知。不過,真要紀念傅雷夫婦,半張紙畢竟不夠,而洋洋大文卻也寫不出,於是拖延到今天。…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20, 2016 at 6:42pm — No Comments
蘇雪林(1899~1999),安徽太平人,女作家、學者。著有散文集《青鳥集》、《綠天》,學術論著《李義山戀愛事跡考》、《唐詩概論》、《中國文學史》等。
當林琴南先生在世時,我從不曾當面領過他的教,不曾寫過一封問候他起居的信,他的道貌雖曾瞻仰過一次,也只好像古人所說的“半面之識”。所以假如有人要我替他撰什麼傳記之類,不問而知是缺少這項資格的。
不過,在文字上我和琴南先生的關系卻很深。讀他的作品我知道了他的家世,行事;明了了他的性情,思想,癖好,甚至他整個的人格。讀他的作品,我因之而了解文義,而能提筆寫文章,他是我十五年前最佩服的一個文士,又是我最初的國父導師。…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18, 2016 at 11:29am — No Comments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作家、翻譯家。著有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散文集《海行雜記》、《隨想錄》,譯作《往事與隨想》、《處女地》等。
一
家寶逝世後,我給李玉茹、萬方發了個電報:“請不要悲痛,家寶並沒有去,他永遠活在觀眾和讀者的心中!”話很平常,不能表達我的痛苦,我想多說一點,可顫抖的手捏不住小小的筆,許許多多的話和著眼淚咽進了肚裏。
躺在病床上,我經常想起家寶。60幾年的往事歷歷在目。…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15,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官場小說暢銷的背後
小說《侯衛東官場筆記》是一位在國家某部委工作的朋友推薦給我的,據說其身邊很多同事都看了這部小說,一致的評價是,對小說主人公侯衛東的所思所感頗有共鳴,這部小說的作者對中國官場尤其是基層官場的敘述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概括說來,本書描寫了一個大學法政系優秀畢業生通過政府的公開選拔,以第二名的成績成為某縣重點培養的後備幹部之一,但因為不諳官場之道陰差陽錯地被分配到了一個偏遠鄉鎮的偏遠村莊,成為駐村工作組的一員。所謂“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該地區常年沈睡的優質的石頭資源因為這個年輕大學生通過打通與外界的公路而得以開發,並使得包括主人公侯衛東在內的一群鄉村幹部在當地基礎設施大建設中發了財。自此,小說的敘事開始圍繞這個年輕人的宦海生涯展開。…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12, 2016 at 11:06pm — No Comments
大學生下鄉,能左右什麽?
2009年4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河南農業大學的校園內枝繁葉茂,在樹林中和花園內,三五成群的學生或臥或坐,有的埋頭看書,有的情侶卿卿我我,旁若無人,而漫天飄飛的柳絮中,不時看見漂亮女生一揮手一甩頭的溫柔。在這裏,似乎還看不到媒體渲染的大學生普遍面臨的找工作難的沮喪和悲涼。
不過,形勢確實已經很嚴峻。三年前,我一個初中同學本科畢業的時候,曾就繼續讀研究生還是直接工作征求我的意見,當時,我是那麽堅定地支持其讀研究生,那個時候的我,正好畢業一年多,深感多讀書的重要性,並深為自己大學期間沒有更多的讀書而懊悔。…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11, 2016 at 6:46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10, 2016 at 11:12pm — No Comments
師兄的高考路
就在宿舍的室友開始怯怯地進行交談,並按照年齡排出宿舍的老大、老二、老三的時候,只有他一言不發,白天和父親一起出去,晚上回來要麽看書要麽趴在枕頭上寫東西。他的父親在學校裏陪了他一個星期,當時我們就說,這個不能自立的家夥,這麽大了還要老爸陪讀。
另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在我們寢室8個人當中他宿舍床頭的書架是第一個被書塞滿的。後來我們才知道,他本來是要自己來學校報到的,只是因為有太多的書要從家鄉帶到學校裏來,所以老爸只好當了兒子的搬運工。
後來,他父親回家了,我們宿舍的其他人基本比較熟了,彼此之間的交談也更放得開,話題更豐富,但這個家夥還是只在必要的時候附和一兩句。…
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8, 2016 at 6:57pm — No Comments
我相信這一代人可以見證很多東西,我們今天所經歷的一切,都是頭皮屑。
昨天開始,我在家中翻看我以前的博客,從2006年開始,我從有一筆沒一筆,寫寫賽車寫寫養狗,一直到今天盡量希望保持文章的質量的寫作。就在兩個月之前,我還在說不光光要殺戮權貴,還要殺戮人民,我唯獨忘記了還需要殺戮的,那就是自己。
殺戮是一個嚴重的詞語,而且一般不用在個體身上。但是有的時候,自己並不是只有一個。一個不殺戮自己的人是危險的,哪怕被迫無奈戳了自己一下,也要報復,比如1962年……接著1966年……接著三七開了……接著老時代過去了。…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5, 2016 at 6:31pm — No Comments
紅燈永遠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前程的,是你的才能。
最近三個月,看世間百態,人情冷暖,失落與收獲都頗多。
失落在我出生是純正的上海郊區農村屌絲,無權無勢,白手起家,本以為自己是一個很勵誌的“屌絲的逆襲”的故事,卻硬要被說成一個經過多方神秘勢力包裝的驚天大陰謀;失落在北京有一個幾面之交的“名流友人”,莫名編造了一個內幕,四處傳播,讓我心寒,我願懷著善意,相信他是無心的吹水;失落在我自己,太過在意,害怕深文周納,行文變得謹慎。收獲在很多謀面和未曾謀面的朋友仗義執言;雖然都被打成利益集團;收獲在十幾年前的同學為我說話,雖然因為回憶太遠往事,細節互相有偏差被打成詐騙團夥;收獲在我看到太多人心和各種面目,以後寫小說刻畫人物會更加精彩。…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5, 2016 at 6:30pm — No Comments
如果有人追我女兒,我肯定在三天之內把這個人查個底朝天,然後把資料放她桌上。
現在的你,如何看待愛情和婚姻?跟十年前的你有變化麼?
我對愛情和婚姻一直沒有什麼具體的看法,我覺得遇見每一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我感謝陪在我身邊的姑娘,我愛她;我也想念不在我身邊的姑娘,我愛她。那是不同的感受,但卻都是深愛。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須強求。因為命裏本來什麼都沒有,只有誕生和死亡,而中間的都是你要強求的部分。緣分不是走在街上非要撞見,緣分就是睡前醒後彼此想念。
如何看待社會泛濫的小三現象?…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2, 2016 at 6:18pm — No Comments
電影只要關註現實,就不會太爛,誰讓現實那麼爛。
最近看了兩部“復仇者聯盟”,一部來自美國,一部來自臺灣。來自美國的自然不用多說——《復仇者聯盟》,捧著爆米花進去看,邊看邊驚嘆,看完再對一圈朋友說,你不得不看。但是我重點要說的是另外一部電影,《賽德克。巴萊》。
這是《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的電影,對於大陸的朋友,《賽德克。巴萊》這個名字很難記,我的朋友中就出現了奧德賽巴萊,塞德萊巴克,甚至還湧現了塞巴斯蒂安。對我而言,他的另外一個名字《彩虹橋》可能更順口。…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February 2, 2016 at 6:18pm — No Comments
胡適(1891~1962),安徽績溪人,學者、作家。著有詩集《嘗試集》、學術論著《中國哲學史大綱》、《白話文學史》等。
我小時身體弱,不能跟著野蠻的孩子們一塊兒玩。我母親也不準我和他們亂跑亂跳。小時不曾養成活潑遊戲的習慣,無論在什麼地方,我總是文謅謅地。所以家鄉老輩都說我“像個先生樣子”,遂叫我做“糜先生”。這個綽號叫出去之後,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兒子叫做糜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裝出點“先生”樣子,更不能跟著頑童們“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門口和一班孩子“擲銅錢”,一位老輩走過,見了我,笑道:“糜先生也擲銅錢嗎?”我聽了羞愧的面紅耳熱,覺得太失了“先生”的身份!…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30, 2016 at 10:51pm — No Comments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詩人、學者、教授。著有《傅孟真先生集》等。
有幾位北大同學鼓勵我在日本特刊中寫一篇蔡先生的小傳。我以為能給蔡先生寫傳,無論為長久或為一時,都是我輩最榮幸的事。不過,我不知我有無此一能力。且目下毫無資料,無從著筆,而特刊又急待付印,所以我今天只能寫此一短文。至於編輯傳記的資料,是我的誌願,而不是今天便能貢獻給讀者的。
凡認識蔡先生的,總知道蔡先生寬以容眾,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氣,不特不嚴責人,並且不濫獎人,不像有一種人的脾氣,稱揚則上天,貶責則入地。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時也很嚴詞責人。我以受師訓備僚屬有二十五年之長久,頗見到蔡先生生氣責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說,說和我有關的。…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30, 2016 at 10:51pm — No Comments
牢騷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方式。
你身上的標簽很多,青年作家、車手、公知、意見領袖、公民、甚至公敵,自己怎麼取舍和看待?
不同的媒體有不同的性格,所以我被貼出各式不同的標簽,我就像個旅行箱一樣,被這樣貼滿。這沒有辦法,但我也不會去拒絕這些標簽,那也顯得太刻意了。車手算是,至於作家,在2008年之前,我還不願這樣自稱,特別是《長安亂》之前的作品,有太多模仿的痕跡,比如模仿錢鐘書等等,沒有自己的風格。但2008年之後,我覺得可以稱得上作家了,我的寫作已經入門,自認還不錯,《長安亂》之後的作品,有了自己的風格,而且沒有再模仿任何人。
除了自己的文字風格,還有情感的動人。…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30, 2016 at 10:21am — No Comments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作家、畫家、翻譯家。有畫集《子愷漫畫》,散文《緣緣堂隨筆》,譯作《源氏物語》、《獵人筆記》等。…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29, 2016 at 7:51am — No Comments
豐子愷(1898~1975),浙江崇德人,作家、畫家、翻譯家。有畫集《子愷漫畫》,散文《緣緣堂隨筆》,譯作《源氏物語》、《獵人筆記》等。
我從重慶郊外遷居城中,候船返滬。剛才遷到,接得夏尊老師逝世的消息。記得三年前,我從遵義遷重慶,臨行時接得弘一法師往生的電報。我所敬愛的兩位教師的最後消息,都在我行旅倥傯的時候傳到。這偶然的事,在我覺得很是蹊蹺。因為這兩位老師同樣的可敬可愛,昔年曾經給我同樣寶貴的教誨;如今噩耗傳來,也好比給我同樣的最後訓示。這使我感到分外的哀悼與警惕。
我早已確信夏先生是要死的,同確信任何人都要死的一樣。但料不到如此其速。八年違教,快要再見,而終於不得再見!真是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ContinueAdded by 妲姬 格格 on January 27, 2016 at 8:16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