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中國的邏輯》中國“體改”元年(下)

奧運之後,中國體育下一步怎麼走?

中國體育界正處於過渡期,就像改革開放或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一樣,正在探索中。在美國,體育幾乎是以商業運作取得發展的。美國的做法證明,體育既可以充滿媒體效應,也完全可以依靠市場推動。從美國運動員的身上,看不到國家的影子,大家都純粹為自己而奮鬥。國家榮譽永遠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在日本,所有運動員從小是跟其他普通學生一起上課、考試的,利用業余的時間訓練,沒有什麼特別的待遇。日本人相信“文武兩道”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最健康的,即學校的學習和業余的訓練都很重要,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大部分的國家隊員都是這樣走出來的,退役後,自然去經濟、媒體、金融、政治、文化等各行業工作,他們往往是業績最傑出的一群,因為他們把在體育界磨煉出來的體力、毅力、禮儀等用於當下的事業。

中國體育依然由國家壟斷性資源來推動。今後,市場的成分或非職業化的成分會不會變得多一點?“國家”會不會把權力的一部分讓給“社會”?“官方”會不會把資源的一部分讓給“民間”?體育領域的“精英”成分會不會變得少一些,而“草根”的成分增加一些?

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北京奧運會顯然使得“體育市場化”的進展緩慢了一些,因為,為了讓國家隊運動員們集中爆發實力,國家也相應集中爆發資源,結果中國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奧運結束了,金牌拿到了,此時此刻,中國人應該全民動員,思考“中國體育”下一步怎麼走。而在我看來,中國體育界的民營化、市場化、大眾化應該是大勢所趨,這一趨勢至少與改革開放是並行的,而不是相悖的。

就中國體育改革而言,後奧運時代也產生了一些正面前兆,如何實施,拭目以待。

2009年9月6日,國務院公布了《全民健身條例》。“為了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規定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學校應當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1個小時的體育活動。”國務院法制負責人表示:“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會,我國取得了金牌總數第一的驕人成績,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對群眾體育重視程度不高。”

如前所述,北京奧運無疑是一次巨大成就。中國隊摘走了最多金牌和獎牌,應該說,舉國任務已經圓滿結束。現在中國要走的是下一步,是更長久的道路。條例的公布符合時機,當局的認識符合實際——“後奧運”體育的發展方向。

在大家的眼裏,“體育”兩個字長得是什麼樣子?是體育課,電視上的足球比賽,姚明、劉翔等明星。在我看來,大部分中國人把體育看作謀生的手段,即謀求靠體育事業吃飯。

大部分從業者從小進入體校,很小就要面臨一次人生的選擇。我一個朋友從小遊泳很好,被體校邀請當運動員,但她很想學習,只好放棄而選擇了學習,後來上了北大經濟學院。另一個朋友從小打乒乓球,學習很優秀,上高中時面臨兩種選擇,要麼是打球,要麼是學習,她選擇了乒乓球,進入國家隊,保持拿奧運獎牌的水平,對於學習這條路,只能留下遺憾。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只能選擇一條路呢?

我中學時以“體特”身份被錄取,曾在國家青年隊當中長跑運動員。當時完全跟其他普通學生一起上課、應考。普通學生一般8點半上學,中午12點到1點半午休,5點鐘放學回家。而我早上7點鐘到學校進行早訓,上課,中午吃完飯練力量,5點放學之後去訓練,大概9點多回家。訓練是用業余時間,所以,運動員最辛苦。有集訓或比賽的話,可以請假,學校也允許。但回來後一定要補課,應考條件是一模一樣的,如果考不好,我就畢不了業。所以,學習絕對第一,運動相對重要。按校規,成績不好、素行不良的學生不能參加全國大賽。

體育絕不是針對一部分人的壟斷品,更不僅是為了拿奧運金牌。中國有13億人,國家養活的運動員據說有20萬左右,而拿金牌的只有51個。被浪費掉的人才到底有多少?我指的是那些拿不出成績,無路可退,只好在社會的底層和邊緣走下去的前運動員,以及當初願意好好運動卻無奈選擇學習這條路的人。

搞體育也不必非得當國家隊員,也未必靠拿奧運冠軍謀生。喜歡體育就好好練,也不必放棄學習。難道體育和學習是兩個極端嗎?年輕人要認識到:練體育不僅快樂,還對將來頗有好處。你的體力和毅力是領先的,也能促進你的智力發揮。

或許,國家把“8月8日”規定為全民健身日是為了慶祝奧運成就,更是為了告別奧運體育。

時間過得很快,我一直把2008—2010年這個時段稱作“國家大事密集期”。在這段時間裏,若把2008年8月舉行的北京奧運看作起點,2010年11月舉行的廣州亞運則是終點。

2010年11月27日,廣州亞運會閉幕了。廣州這一正在邁向國際大都市的中國南方城市成功舉辦了亞運會,有力地證明了其實力。這是一次重大節日,運動員能在公平的規則下比賽,觀眾和市民能在平安的環境下享受歡樂,這足夠了。祝賀廣州,祝願其在保護本土文化的前提下越來越國際化,那才是最高境界。

本屆亞運會中國獲得了199枚金牌,這更是驚人的數字。這無疑是在國家體制下,黨和政府把體育視為國家戰略,並把它落到實處的結果。從北京奧運會到廣州亞運會,在這個國家大事密集期,中國用體育這一最能刺激人心的草根政治宣揚了中華復興,使民眾增強了信心。

在我看來,中國體育的復興暫時告一段落,或者說,應該讓它告一段落,走向下一個發展階段,邁向更加崇高的境界。

199枚金牌是哪兒來的?難道不是犧牲了無數渴望運動卻為了集中學習而放棄,抑或無數渴望學習卻為了集中訓練而放棄的孩子們純然之心的結果嗎?國家顯然付出了巨大代價,我認識的幾乎所有中國家長都做不到讓即將面臨高考的孩子好好運動,鍛煉身體。支持學習的家長也好,支持運動的家長也好,大家已經麻木了,在潛意識中以為,體育運動不過是干擾優異成績的廢物,知識學習不過是幹擾體育業績的廢物。

體育運動不是針對一部分人的壟斷品。有個著名體育人說得好:“中國只有金牌,沒有冠軍。”

運動不是為了拿金牌換取國家榮譽,而是為了實現全民的健康生活這一長遠而核心的利益,鼓勵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鍛煉身體,為此,提供各種惠民的公共服務,這才是黨和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比如,建設免費的綠色公園,讓民眾在周末的時候一起跑步,是可以馬上做到的事情。在我看來,類似四萬億景氣刺激措施也應該投入在這些直接涉及到“國民利益”的層面。

我由衷期望,以廣州亞運的輝煌政績為戰略契機,讓中國擺脫“奧運”或“亞運”式體育,從而進入“全民健康體育”的偉大時代。

時機已經成熟了,祝願中國體育越走越健康。

Views: 3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