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ing Link's Blog (268)

楊泓《逝去的風韻》是何意態雄且傑:中國古代雕塑中的駿馬

傳說西周時穆王喜好遠遊,出行時馭八龍之駿,這八匹馬名叫絕地、翻羽、奔霄、越影、逾輝、超光、騰霧和挾翼。至於這種神駿良馬到底什麼模樣,過去是誰也說不出的,甚至唐代名畫家閻立本也曾模寫過古之《八駿圖》,圖1把它們圖畫成逸狀奇形,實亦龍之類也的神異奇物。1956年一次偶然的考古發現,才將西周時期駿馬的真實面貌揭示在世人面前。那是一件高約32.4厘米的青銅駒尊(圖1),是陜西郿縣李村農民在取土時掘獲的,伴同出土的還有方彜、尊等青銅器,根據器銘知道這組銅器屬於一位名叫盠的貴族,鑄造於西周中期(郭沫若先生認為可姑定為懿王時代。《盠器銘考釋》,《考古學報》1957年第2期)。這件銅尊塑造的是匹四足直立的馬駒,體矮頸粗,四肢較短而雙耳較大,看來姿態稍覺呆板,外貌也似乎不夠神駿。現代人看到它後的初步觀感,常會認為它不似駿馬,圖2…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April 19, 2016 at 11:34a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漢俑楚風

西漢景帝陽陵附近發現的陶俑坑,出土的約為真人體高1/3左右的裸體陶俑,數量眾多,制工精致,為人們打開了一個得以窺視漢初陶塑造型藝術品的新窗口。

以陽陵西漢陶俑與秦始皇陵兵馬俑相比,很容易看出它們的造型風格迥然有別。…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April 16, 2016 at 7:03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東周的劍櫝與劍鞘

周時重劍,平時服用,但不能露刃佩帶,必須插置於鞘中,方可隨身佩飾。因此實用中劍鞘是佩劍時不可缺少之物。至於收藏時,除插置鞘中以外,還須儲藏於劍櫝之中。《禮記少儀》:劍則啟櫝,蓋襲之,加夫與劍焉。鄭註櫝,謂劍函也。襲,卻合之。…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April 13, 2016 at 8:54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漢玉新風

1992年故宮博物院在永壽宮舉辦了一個中國文物精華展覽,所展出的漢代玉器數量不多,但皆精品。其中最引人註目的當屬廣州南越王墓出土的承盤高足玉杯和玉盒,與河北定縣東漢中山王墓(可能是中山穆王劉暢的陵墓)出土的透雕玉座屏和玉璧。

廣州市象崗山南越王墓,據出土璽印等判斷,墓主是南越國文帝趙眛,也就是南越國第二代王趙胡。他大約死於漢武帝元朔末或元狩初,估定在公元前122年左右。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與全國各地出土的漢代玉器無大區別,僅在造型細部顯現有些標新立異的風格,應是在中原內地的影響之下,由南越宮廷中玉雕作坊所制作。至於玉料,經鑒定有的產地可能在今廣東曲江一帶。因此,南越王墓出土玉器,對於探討漢玉風格的轉變,無疑是一組極為重要的實物標本。…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April 12, 2016 at 1:03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從時遷盜甲談起漫話中國古代甲胄

一…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April 9, 2016 at 12:24a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說“戟”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April 8, 2016 at 7:01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白馬金具裝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April 7, 2016 at 12:51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馬矟春秋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March 31, 2016 at 10:46a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古代的砲發石機

你如果喜歡下象棋,或許會產生下面的問題:為什麽棋中的炮字要寫成砲或者?為什麽在著子時它可以縱橫行走,但是吃子時又定需中隔他棋越取敵子呢?其實,這正是我國古代炮特征的真實反映。

字所以從石,是因為現代火炮的前輩是古代的發石機,這個字是在晉賦裏才開始出現,但是早在距今約2500余年前,越國就有能飛石一二十斤、投遠兩三百步的發石機。三國時,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中,使用了發石車,因為發射時有巨響,又號霹靂車,經過改進以後,利用機械輪轉,還可以連發。到了唐代,李攻遼東之役所用發石機的石彈竟重達300斤,可遠擲於一裏以外,可見在技術上有了更大的進步。…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March 27, 2016 at 10:53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虎賁虎符虎節

與古代軍旅有關的虎紋文物…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March 24, 2016 at 9:47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武庫和蘭锜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March 17, 2016 at 10:35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降魔變絹畫中的噴火兵器

探尋古代管形射擊火器發明時間的新線索

中國是火藥的故鄉,現代槍械的前身古代管形射擊火器開始出現於戰爭舞臺,也發生在中國。一般認為南宋時陳規守衛德安時用巨竹制造的火槍,是目前確知的世界上使用管形火器作戰的最早實例,時間是南宋紹興三年(1132年)(《宋史陳規傳》)。那末這一紀錄的創造時間,是不是還有可能提前呢?研究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的專家們從一幅在敦煌發現的絹本著彩的佛畫中,尋到一個值得註意的新線索。…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March 14, 2016 at 9:16a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漢魏六朝的軍樂“鼓吹”和“橫吹”

東漢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攻合肥未下,撤軍還吳。大軍已去,他和甘寧等將領還留在逍遙津北,身邊只有車下虎士千余人。這時突遭魏將張遼大軍掩襲,雙方兵力眾寡懸殊。幸虧甘寧、淩統等將領拼死力戰,孫權才得以乘駿馬越津橋而去。吳將甘寧在這次戰鬥中面對優勢的敵軍,引弓射敵,與統等死戰。寧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壯氣毅然,權尤嘉之(《三國誌吳書甘寧傳》)。鼓吹就是當時的軍樂隊,兩軍搏鬥時軍樂隊要在陣中演奏,鼓舞士氣。將士交鋒後得勝還營時,軍樂隊更要高奏勝利樂曲。也舉甘寧的事跡為例,公元213年他曾率帳下健兒百余人夜劫四十萬曹兵的大營,使北軍驚駭鼓噪,舉火如星,這時寧已還營,作鼓吹,稱萬歲(同上註引《江表傳》)。由此可知,當時部隊中都配置軍樂隊。…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March 11, 2016 at 9:54a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漫談新石器時代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March 10, 2016 at 9:03a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三星堆銅像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March 7, 2016 at 1:28a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宋代市民遊藝京瓦伎藝

在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城內,有一處熱鬧的遊藝場所,名叫瓦子,位於皇城東南角的東角樓附近街巷中。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2所記: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裏瓦。其中大小勾欄五十余座,內中瓦子蓮花棚、牡丹棚,裏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數千人。自丁先現、王團子、張七聖輩,後來可有人於此作場。除了各種文藝演出外,瓦中多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搏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瓦子又稱瓦舍,這一名稱的來源並不十分清楚。據吳自牧《夢粱錄》說:瓦舍者,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不知起於何時。傾者京師甚為士庶放蕩不羈之所,亦為子弟流連破壞之門。這類專供當時一般市民乃至軍卒暇時娛樂的場所,到了南宋時期,在都城杭州比北宋汴京更有所發展。據《夢粱錄》卷19所記,杭州城內外的瓦舍,合計達17處之多。…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March 4, 2016 at 9:36a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車戰的悲劇

春秋戰國時期,戰車部隊曾經是軍隊的主力。在秦始皇陵的陶俑坑中,可以看到這種由四匹馬拖曳的單轅雙輪戰車,上面各站立著三位披鎧的戰士,縱列成行,戰車間夾有步兵隊列。秦始皇陵園還出土過一輛銅制的戰車模型(如圖)。不過到了秦代,戰車早已度過了它的黃金時期,在戰爭舞臺上已是即將隕落的明星了。車戰盛行的時代,是殷商和西周,乃至春秋時期,那時不論是作戰或田獵,都離不開單轅雙輪的木質戰車。《詩經》裏還保留有不少描述車馬軍容之盛的詩句,例如《詩小雅采薇》有駕彼四牡,四牡骙之。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狁孔棘。生動地描繪出周人防禦狁(古民族名,主要分布於陜西、甘肅及內蒙古一帶)的戰車部隊的軍容。…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February 29, 2016 at 10:25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隱几

南齊永明年間被稱為竟陵八友的貴族文學集團中,詩的成就最高的首推謝脁,後來成為梁武帝的蕭衍曾說不讀謝詩三日覺口臭,足以說明當時人們對他的詩頗為推崇。鐘嶸《詩品》中評論謝朓詩一章之中,自有玉石。然聲章秀句,往往警遒。余冠英先生認為謝朓的所謂新變體的詩已有唐風,對於五言詩的律化影響極大(余冠英選註《漢魏六朝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他的詩中的一些寫景的佳句,如朔風吹飛雨,蕭條江上來(《觀朝雨》)、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等,極為唐代大詩人李白所愛重,故寫有我吟謝朓詩上語,朔風颯颯吹飛雨,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謝朓字玄暉)等詩句。此外,謝朓也有一些與沈約等人聚會時,大家同詠坐上器物的一般詠物詩,其中就有一首《烏皮隱幾》,詩句雖不如詠景物詩那樣風格秀逸,但描述得具體而微,為我們了解當時使用的隱幾的形制提供了有用的資料。全詩如下:蟠木生附枝,刻削豈無施。取則龍文鼎,三趾獻光儀。勿言素韋潔,白沙尚推移。曲躬奉微用,聊承終宴疲。…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February 29, 2016 at 6:35pm — No Comments

楊泓《逝去的風韻》帳和帳構

後漢名儒馬融,才高博洽,但卻很豁達任性,不拘守儒者的小節。他講課授經時,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後漢書馬融傳》)。在女樂演奏聲中講授經學,別人是不敢如此的,至於坐在帳中,則是當時一般風習,只不過絳色紗帳顯得過於漂亮了而已。這個故事極其有名,由此設帳就變成了教授生徒的別稱,古人設床,多要施帳。在我國大約當脫離了遠古完全席地坐臥的階段以後,從殷周歷經秦漢魏晉乃至隋唐,低矮的床一直是人們坐臥寢處都離不開的多功能家具,同時也是室內陳放的最主要的家具。一些別的家具,多是圍繞著床而陳設的,例如屏扆安放在床的側後,書寫或進食的幾案放置床前,可供伏倚的憑幾擺在床上,承塵懸掛在床頂上方,等等。這些器物中和床關聯最緊密的,則是張設在床上的帳。…

Continue

Added by Marketing Link on February 28, 2016 at 6:59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