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他有一次告訴我說,他有個兒子,跟我差不多年紀。又有一次說起小兒子,他帶點驕傲地說:算是難得了,一向都是考第一拿獎學金,這回因為有新生插班,考了第三,我也叫他不要難過呵,怎樣也會供他讀下去的,他帶點驕傲地說著。
四五十歲的人了,天氣熱的時候他總是只穿一條短褲在排字間執字,他是股東也是工人,沒有甚麼人手,生意也不怎樣好。另外一個年輕的股東悠閒地坐在桌後。
他總是說:「不用擔心,我們一定準時排起的……」他對自己的手藝很自豪。有時他說:「到樓下去喝杯茶,」在那所廉價的茶廳裏,他繼續說:「不用擔心……」…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29, 2019 at 5:44pm — No Comments
晴朗的天氣,陽光爛漫地照遍大地,照著高高的建築物,照著來往的車輛,照著快樂與不快樂的人群,在他們身旁,留下長長的影子。
在鬧市的一角,有一座大公園。一個小孩,由他的父母帶著,走進公園來了。
這個小孩子,還沒有大人的腰那麼高。他對許多事物都覺得新鮮。起先到水池看船,他要下去玩水,媽媽說「不可以」。但過一會,他卻看見一個年紀比他大許多的哥哥捲起褲腳走下水池。他覺得奇怪,舉起頭,好像想提出疑問,但沒有人回答。沒多久,他又看到那人把一隻機器的大船放下水去,噗噗的,又響又快,繞著水池亂衝,撞翻了許多別的小船,把波浪都翻起來。他覺得很害怕,就說要走了。…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21, 2019 at 11:22am — No Comments
野獸,對於愛斯基摩人來說,比對文明人有更大的意義。我們在一部記敘愛斯基摩人生活的短片中,看到愛斯基摩少年以慶祝獵到第一頭海豹作為他成年的儀式。在這盛大的慶典中,他就在那裏,看著別人分食他第一頭獵物,靦腆而又驕傲地笑著。對於一個現代城市的少年,或許是跑車、單車、收音機和攝影機,但對他們來說則是親手捕回來的一頭海豹。
野獸一直生活在他們周圍,不是動物園裏的奇觀,而是衣食的來源,伴侶以及致命的敵人。據說愛斯基摩人在捕殺一頭海豹後,向牠口中倒入一勺清水,因為他們相信海中的海豹被捕上釣是為了想喝清水,所以他們滿足牠的慾望。他們對敵人也這樣遵守諾言,互相敬重。…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8, 2019 at 1:42pm — No Comments
這個長著黑色鬍子的漢子,高高地舉起雙手,到底有甚麼事情令他這樣高興?
是因為他看見了馴鹿。這是勃圖各(Pootogok)畫的〈高興地看見馴鹿〉。
在另一張畫裏,在孩子單純的臉孔旁邊,畫著不成比例的兩頭小小的狗兒,那是伊魯舒斯(Elushushee)的〈孩子夢著狗兒〉。而另一張,在海豹圓圖的頭顱上,站著一個幽靈般的人,那則是泰力(Tudlik)的〈海豹想像中的人〉。
這些畫,大膽天真猶如兒童畫。它們的畫法樸拙,又有豐富的想像力和幽默感,充滿大自然動物生活的夢幻;但這些畫都不是兒童畫。到底是甚麼人,可以有這樣一雙孩子的不受拘束的手?…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8, 2019 at 1:42pm — No Comments
走過大街,看見街上有個人在玩的得球,他晃動手中的繩子,繩末兩個硬球便互相撞擊,碰起來的得作響。走過的人都看看他,沒有人走近他,大概是因為不想球砸到自己身上,不想自己的骨頭給碰出響聲。
的的得得。
這個人在玩球。現在大街小巷都有揮動這樣兩個硬球的人。每個時期都有流行的玩意。比較起來,的得球是一種攻擊性的武器,它為你霸佔一幅空間,它發出惹人注目的聲音,它使別人閃避。一個時期流行的玩具見出一時期的心態。現在人們需要這麼一種武器式的玩物,需要發洩這麼一種攻擊性的心理,可知人們腦海中想的是甚麼。的得球是一種隨身帶備的武器,像棒子,像拳頭。
的的得得。…
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5, 2019 at 8:16pm — No Comments
阿嬸最愛說的話題就是打劫。她總是說:「昨天那邊的大廈裏又有人入屋打劫了。」她總是說:「幾樓幾座又被賊劫了。」說起來就擔心。本來就沒有表情的臉孔更加沒有表情了。
阿嬸一個人在家裏的時候,把門閘鎖得好好的,大門關得嚴嚴,不管誰來叫門都不開。所以呢,不管推銷電器的、傳教的、收碗碟的,不管別人在屋外叫得震天價響也好,她就是不開門。阿嬸一夫當關,一隻蒼蠅也不放進來。即使是派信、收管理費、送石油氣,阿嬸也絕對沒有人情講,一律拒諸門外,弄得人家要把送來的一罐石油氣又再搬走,在那裏破口大罵,阿嬸還是眼睛也不眨一下。她說:「誰曉得是不是假冒的!以前呀,我住的那個地方,四樓就是有人假冒送石油氣,進來以後還不是把人都綁起來了!」實在有太多前例了。…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5, 2019 at 8:13pm — No Comments
家裏的牆上,有一張〈魚的魔術〉的複製品。奶白色的牆上,這一方藍汪汪的海洋,也是一個夢的水族箱。在那裏,你看不見直往上冒的水泡,溫度計,或是人工的假山,但是你卻可以看見人,戴著小丑般的尖帽子或是張著手作著舞蹈的姿勢,你可以看見花瓶和菊花,月亮和時鐘;當然,還有魚,一二三四五六尾魚。魚的魔術是克里(Paul Klee)的魔術。他是一個魔術師,因為他可以把各種不可能組合起來的東西組合起來。他脫下帽子,向我們一鞠躬,然後,從帽子裏抽出一尾魚和一個月亮,一顆星和一朵菊花,有時,那是尖銳的箭咀,指向的符號,有時,那是煩憂或尷尬的人的面孔,有時是死亡的扁臉,有時是摔角的天使,他的帽子裏,甚麼都有。…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3, 2019 at 10:04pm — No Comments
正如初民把未知的神秘力量幻化為人獸混合形象的神,現代人想像出一種人與機器的混合體,既具有機器的力量和盲動,又具有人的狡黠。博丁尼的〈工業家胸像〉便是如此的一種「神像」,胸像機械化猶如機器,一手拿硬幣出去,一手取回,這神所傳的宗教不用說,正是現代人的宗教──「金錢」了。 …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10, 2019 at 9:35am — No Comments
聽到羅拔.克瑞利(Robert Creeley)來香港的消息,跑到大學去聽他講美國詩。克瑞利?有一段時間沒有翻他的詩了。借出了、失落了、或者不知放到哪裏去了,就像許多別的書本一樣。但他的樣子我仍記得,當他從門外進來,穿一身深藍色的衣服,我就認出他來。他長著鬍子,就跟書後的照片一樣,不同的是照片嚴肅一點,而且照片總是固定的,真人卻是流動的節奏。…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2, 2019 at 8:22pm — No Comments
──昨夜到那兒去了?
──扮天使去了。
──怎麼樣?
──從天空吊到十一樓的窗外,燈光亮著,戶內的人卻到外面去了。於是我只好在街上徘徊,喝咖啡,並且量度旺角的街道的長度。
──那對藝術家夫婦到哪兒去了?
──去看那部據說有時革命有時不革命的電影。…
ContinueAdded by Suyuu on December 2, 2019 at 8:21p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