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費瑟斯通指出,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和先鋒派所使用的這些策略藝術技巧,已經被消費文化中的廣告和大眾傳媒所廣泛采納。這樣,“藝術與日常生活之間的界限坍塌了,被商品包圍的高雅文化的特殊保護地位消失了,這是一個雙向過程。首先,……藝術已經轉移到了工業設計、廣告和相關的符號與影像的生產工業之中。其次,在本世紀20年代以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形式、六十年代以後又以後現代主義形式出現的藝術中,有一種內在的先鋒式動力,它試圖表明,任何日常生活用品都可能以審美的方式來呈現。” [26] 藝術職業發展起來了,藝術與其他職業距離縮小了,藝術家的視野更加接近中產階級生活。藝術不是“對資產階級的震撼”,像先鋒派所理解的那樣,而是成為資產階級的生活標準,藝術不是精英化而是更加職業化和民主化了。…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16, 2022 at 8:30pm — No Comments
他把這句話與馬克思關於共產主義社會“上午打獵,下午捕魚”的自由生活聯系起來。丹托也高度評價波普藝術的意義:
波普反對作為整體的藝術,而青睞真實的生活。……它們所回答的是人們現在想享受生活的某些普遍的感覺,不是在某種不同的層面上、或處在不同的世界中、或處在歷史的某個後期階段(當下在為之準備)中。……沒有人想等到了天堂再收獲報酬,或者喜氣洋洋地生活在未來的社會主義烏托邦的沒有階級的社會里,一個生活在波普讓人意識到的世界里,這就已經夠好的了。……複雜的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呼喚解放,而這個解放還沒有結束。人們的決心是他們希望和平地去“追求幸福”,根據美國的授權文件,幸福是數量不多的幾個基本人權。……在我看來,波普不僅僅是一種跟在一個運動之後、取而代之的運動。它是一個大變動的時刻,這個時刻昭示了深刻的社會、政治變革,並且在藝術觀念上獲得了深刻的哲學轉型。…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14, 2022 at 7:30pm — No Comments
丹托把自己的時代稱為“後歷史的時代”:歷史不再是逐步發展、不斷進步的統一過程,而是一種敘事、也只是一種敘事。這是因為藝術沒有本質、沒有方向、沒有標準,什麽都可以是藝術,什麽都可以不是藝術。“藝術已經終結的一個標誌就是,不再有一種具有決定性的風格的客觀結構,或者,如果你願意,應該有一種在其中什麽都行的客觀歷史結構。如果什麽都行,那麽,就沒有什麽會受到歷史的管制:一件東西可以說是和另一件東西一樣好的。在我看來,那就是後歷史藝術的客觀條件。”[17]不同於瓦薩利與格林伯格,丹托把藝術史敘述為“藝術時代”與“後藝術時代”,前者是一個美學或視覺經驗的時代,後者則拒絕美的觀念。 …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13, 2022 at 7:30pm — No Comments
其次,把審美價值看作是藝術價值的一種。這個問題在理論上的表現,是“美學的藝術哲學化”。自從1859年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發表《藝術哲學》以來,美學就已逐漸把全部注意力轉移到藝術研究上來了,當然在謝林、黑格爾這些古典美學看來,藝術還是以審美為軸心的,崇高、醜雖不是美,但是在藝術中具有審美價值。經過去19世紀末以來先鋒派藝術的強力沖擊,藝術的本質在於新奇、變形是我們世紀的特征、藝術是一種治療和復原等新奇之論紛紛出籠,不但美和審美已經被從藝術中清除出去,更為廣泛的“審美價值”也不再是藝術的唯一價值。
美、審美價值被廢黜之後,輪到了“藝術”的解體。向“美”宣戰的先鋒藝術也沒有放過“藝術”。…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11, 2022 at 5:30pm — No Comments
實際上,黑格爾在肯定精神的發展必然要超越感性顯現的階段的同時,也確實具體分析過現代市民社會是如何不利於藝術的。黑格爾與席勒一樣,也終生保持了對古希臘完美人性的景仰,對現代勞動分工及社會分化持歷史的理解和文化的批判態度。他發現,在現代社會中,需要與勞動、興趣與滿足之間的寬廣聯系已完全發展了,每個人都失去了他的獨立自足性而對其他人物發生無數的依存關係,不是各人有各人的方式,而是逐漸采取按照一般常規的機械方式。人自身所需要的東西已完全不是其活動的產品,勞動不是出於人的需要,更不是出於美的創造與欣賞。其後果既產生了人與人的公離,也導致人對人的依賴。在這種狀況下,窮人悲慘無告,沒有理想的勞動和遊戲性活動所必須的那種餘裕;富人則不從事滿足他們自己需要的勞動,他們只會占有他人創造的一切,他們的生活也不具有理想的意義。這種類型的批判語言,在19世紀的西方理論中具有普遍性。…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9, 2022 at 5:30pm — No Comments
黑格爾的藝術史論是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核心是:藝術活動只是人類精神發展歷程的一個階段:…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7, 2022 at 5:30pm — No Comments
品味有形成與有責任的公民意識的形成是同一個命題:它不但關乎恰當的儀式或藝術知識,也是新型主體的形成過程。福柯在論述現代國家時指出,國家權利的觀念要從“壓制”統治變為鼓勵民從積極為其“生產”中來,這就鼓勵新型政治主體,他們能夠將規範內在化而不是只受外部規範的控制。18世紀中期的德國美學和19世紀英國的文化觀念,都表明藝術成為社會卓越性策略的一部分,它作為現代政府的教育和文化策略的核心內容,也是個人自律為特征的政治策略的一個重要內容。
5、美學、知識、現代性。從夏夫茲伯里(The Earl of…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5, 2022 at 5:30pm — No Comments
據當代英國學者奧康諾(Justin O’Connor)的總結,藝術的出現與歐洲資本主義和現代性息息相關,有關藝術的話題在五個領域中展開。
1、技術、媒體與社會。技術與媒體對藝術出現的重要性,當然與互聯網與數字化對當代文化的深刻影響有關,這些新技術媒體不但影響藝術的傳播,也影響藝術的內容。其實,1450年第一臺印刷機的誕生,就擴展了可交流的範圍,促進了信息的民主化。其非預期性後果是“理性個體”的培育:“雖然公共閱讀還是保持口頭和群體的形式,但是個人靜靜閱讀的行為可以塑造出截然不同的形態的個體,它會開啟個體內在深思的個性,從面成為理解理性的個人主義的基礎。對傳統和權威機制的挑戰,就是要建立由這種新型的個體組成的新型社會組織。”…
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3, 2022 at 5:30pm — No Comments
文化產業的生產的是以文本方式呈現的商品與服務,這是一種具有經濟價值、可以參與市場交換的商品與服務。文化產業與傳統文化的根本差異,在於它是從藝術到產業的轉變,而其途徑則是文化與工業、技術的結合,由此帶來的文化的性質、生產和接受等多方面的變化。這一判斷的前提是,“文化產業”與“文化”是兩個概念,文化產業是20世紀中葉以來文化的一種形態、一個方面。在文化產業之外,還是公共文化、精英藝術和文化遺產等,它們固然與文化產業有各種關聯,但並不就是文化產業。當我們說文化產業的文化效果時,討論的是文化產業興起之後,“文化”所發生的變化。
1、藝術作為“文化”…
ContinueAdded by Ra Zola on June 1, 2022 at 5: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