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有多熱
  • Female
  • 西安
  • China, mainland
Online Now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MySpace

創客有多熱's Friends

  • 罗刹蜃楼
  • Crna Gor
  • Bayrut Alhabib
  • Suyuu
  • ili 河
  • Passion for Form
  • 楊薇
  • Gai Lan Fa
  • Dramedy
  • 字詞過度
  • quién soy
  • Spílaio skiá
  • Sogno Realtà
  • 寧靜心
  • Khalak Khalayak

Gifts Received

Gift

創客有多熱 has not received any gifts yet

Give a Gift

 

創客有多熱's Page

Latest Activity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神往都德的鄉野0.5

"愛墾APP:喬治・康吉勒姆(Georges Canguilhem, 1904–1995)是二十世紀法國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哲學家與思想史家之一,他的思想對傅柯(Michel Foucault)、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乃至整個法國現代哲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康吉勒姆的核心哲學思想圍繞「生命、規範與科學」三者之間的關係展開,他以對生物學與醫學的哲學反思為起點,挑戰笛卡兒式的機械論與實證主義,提出一種以「生命的規範性(normativité du…"
4 minutes ago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English Version 001

"丹納《藝術的哲學》對巴黎的批評與京都模式的對照評議 一、引言 十九世紀法國思想家丹納(Hippolyte Taine)在其名著《藝術的哲學》(Philosophie de…"
Oct 27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神往都德的鄉野0.5

"[愛墾研創]嫣然:黑洞的震動之聲——從科學到文化的思索 一、前言 2020 年上映的紀錄片《Black Holes: The Edge of All We Know》(《黑洞:我們所知的邊界》)以兩條平行的科學探索為主軸:一是「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團隊為了拍攝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影像而進行的全球性協作;二是以史蒂芬・霍金(Stephen…"
Oct 25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說好不准跳's photo
Thumbnail

新加坡大世界

"斯卡瑞(Elaine Scarry)與情動轉折 這裏来談談理論史上的「情感轉向」(affective turn)與斯卡瑞在身體、痛苦與感知理論中的定位。 關鍵問題意識一、什麼是「Affective Turn」(情感轉向) 「情感轉向」(affective turn)大約興起於 19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代初,與「語言轉向」(linguistic turn)和「文化轉向」(cultural…"
Oct 24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說好不准跳's photo
Thumbnail

新加坡大世界

"斯卡瑞(Elaine Scarry)與情動轉折 這裏来談談理論史上的「情感轉向」(affective turn)與斯卡瑞在身體、痛苦與感知理論中的定位。 關鍵問題意識一、什麼是「Affective Turn」(情感轉向) 「情感轉向」(affective turn)大約興起於 19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代初,與「語言轉向」(linguistic turn)和「文化轉向」(cultural…"
Oct 24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說好不准跳's photo
Thumbnail

新加坡大世界

"李澤厚:對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繼承與深化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張,標誌著中國近代文化由宗教倫理向人文精神的轉向。此思想不僅具有教育學意義,更奠定了中國現代美學的啟蒙基礎。至二十世紀後半葉,李澤厚(1930–2021)以哲學與美學的雙重視野,對蔡氏思想作出系統的繼承與理論化,從而將「美育」提升為文化哲學的核心命題,開展出「情感本體論」的思想體系。 一、繼承:以美為人文信仰的起點 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明確指出:「蔡元培所謂以美育代宗教,是近代中國精神重建的一個起點。」(李澤厚…"
Oct 22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神往都德的鄉野0.5

"[浮想觸發式的追憶]他(编註:主角男孩西蒙)的追憶是浮想觸發式的,不同時間點上的場景和印象是隨機切換鏈接的。事實上,納道什·彼得正是根據男孩西蒙紛繁無序的追憶狀態,創造了這部小說的結構及行文方式。尤其是每章均無序號且不分段的這種呈現方式,準確對應了西蒙那男孩式彌漫而又跳躍的意識狀態。這種方式營造了一種奇特的效果:表面上看那些不分段的文字是不斷彌漫綿延的狀態,但細讀起來,就會發現每個句子都是簡短朴素的,每個場景都是異常清晰的,而生成它們的每個字句都有著露珠般的晶瑩剔透和純淨。摘自:趙…"
Oct 20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English Version 001

"四、京都的案例分析 (一)京都大學與諾貝爾獎成果 京都大學是日本最重要的高等學府之一。截至二十一世紀初,已有十餘名與京都大學有密切關係的學者獲得諾貝爾獎,涵蓋物理、化學、生理學與醫學等領域。這一成就使京都大學成為日本乃至亞洲科研實力的象徵。 這些成果顯示:京都的學術環境並非僅靠競爭與偶然,而是長期積累與穩健氛圍的結果。與丹納批評的巴黎「熱病」不同,京都展現了一種持續性的研究文化。 (二)李仁芳的「趨美氣品」與文創產業 李仁芳在《創意心靈》中提出,京都城市整體呈現出一種「趨美氣品」。這種氛圍不僅對…"
Sep 26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English Version 001

"嫣然·起跑點之外:AI世代的地圖新課題(上) 起跑線的焦慮:一代父母的心病 在家長群組裡,「贏在起跑點」大概是最常出現的關鍵詞。有的爸媽一邊抱怨補習費太貴,一邊又擔心孩子慢一步就會輸掉一生。這種焦慮,幾乎成了一代父母的共同語言。 但是,冷靜想一想:人生真的有一條「起跑線」嗎?即使有,AI時代到來後,那條線還存在嗎?   錯誤的地圖:努力卻迷路 想像一下,你正要開車去一個陌生城市,結果導航是十年前的版本。它告訴你前面有橋,但橋早已拆除;它說有捷徑,但其實已經變成死巷。即使你…"
Sep 8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s photo
Thumbnail

English Version 001

"嫣然·起跑點之外:AI世代的地圖新課題(下) 文化評論:安全幻覺的崩解 「贏在起跑點」與「找地圖焦慮」都是一種文化幻覺。…"
Sep 7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神往都德的鄉野0.5

"愛墾主張:校園霸凌與「錯失恐懼」(FOMO)的心理互動關係~~隨著數位媒介滲透青少年生活,校園霸凌已經不僅是校園空間中的身體或語言攻擊,更呈現跨越虛實邊界的複合樣貌。與此同時,「錯失恐懼」(Fear of Missing Out, FOMO)逐漸成為描述青少年社交焦慮的核心概念。 本文從心理學與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討校園霸凌與 FOMO 之間的相互作用:FOMO 如何放大被霸凌者的孤立感,霸凌者如何利用 FOMO 作為權力工具,以及旁觀者如何因 FOMO…"
Aug 27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神往都德的鄉野0.5

"四、心理後果與文化意涵 心理健康風險:受害者的長期FOMO會帶來: 慢性焦慮與孤獨感; 自尊心受損與社交退縮; 憂鬱傾向與自傷行為。 這些後果與傳統霸凌的效應相疊加,造成心理健康的雙重威脅。 青少年文化的兩難 值得注意的是,FOMO 與另一種「及時行樂」文化相互矛盾:一方面青少年渴望「隨時參與」(Fear of Missing Out),另一方面他們又習慣用「來都來了」的態度自我安慰。這種矛盾正反映了後現代青少年文化的張力:渴望被認同,但又害怕失敗與被忽略。 五、干預與預防策略…"
Aug 23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神往都德的鄉野0.5

"Political narratives~~Political narratives are delivered via mass media,both television, radio, online media,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Storytelling is also scattered on variou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nd streaming sites such YouTube, Instagram,…"
Aug 16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神往都德的鄉野0.5

"[Con't]The stories told can actually help human life and humanity, encouraging empathy, mobilizing support for social change, and supporting social movements (Fernandes, 2017, p. 5). George Landow (1997) and Michael Joyce (1995) mention…"
Aug 15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說好不准跳's photo
Thumbnail

新加坡大世界

"愛墾APP:馬赫对“情動轉折”的啓示~~奧地利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科學史學家與哲學家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1838年—1916),提倡「經驗唯實論」(empirio-criticism),主張所有知識應基於直接感官經驗,而非抽象的形上學推論。他的學說,對“情動轉折”(affective turn)下的認知心理學有何貢獻? 恩斯特·馬赫(Ernst…"
Jul 29
創客有多熱 commented on 私貨珍藏's photo
Thumbnail

神往都德的鄉野0.5

"凡塵〈識蘊與潛意識〉識蘊[下] 五、從「識蘊」開展的「第七及第八識」與當代「潛意識」之關係 人,心理的功能和狀態,以及由心理產生的問題和影響等等課題,其實在人類有文明以來一直受到關注。「“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的心理狀態(精神分析)就這樣在19世紀的西方社會中發展出來,至今還在不斷的開展與詮釋中。(按:精神分析和佛教都有意識一詞,且以標點符號為作區分:「意識」代表佛教所說,而“意識”即是精神學派之用詞。)…"
Jul 18

創客有多熱's Blog

汪民安|何謂「情動」?6

Posted on March 7, 2025 at 9:00pm 0 Comments

因此,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該如何去做?也就是說,身體該如何做?身體應該同身體做斗爭,「在這斗爭中,符號與符號相互對抗,情感與情感相互碰撞,好讓一點點歡樂能得到保存,而這歡樂能讓我們走出陰影,改換類型。符號語言的喊叫聲銘刻下了這一激情的斗爭,歡樂和悲傷的斗爭,力量的強化和弱化的斗爭」(319)。應該讓積極的情動同消極的情動做斗爭,讓快樂戰勝悲愁,讓喜悅的光明驅散痛苦的陰影。讓我們堅持一種快樂的唯物主義倫理學。這是從斯賓諾莎到尼采到德勒茲的倫理學要求。何謂倫理學?倫理和道德的區別在於,道德是法則,是教義,是規范,它逼問我們應不應該去做,它拷問我們這樣做合乎道德嗎?而倫理則是技術,是行為,是實踐,它不是逼問我們該不該做?而是逼問我們,如何去做?怎樣行動?斯賓諾莎,尼采,德勒茲告訴我們如何去做?去驅趕悲苦,保持快樂,強化力量,放聲大笑,讓爽朗大笑壓倒那些令人心碎的啜泣。…

Continue

汪民安|何謂「情動」?5

Posted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00am 0 Comments

如果我們都是對外的隨時敞開的情感主體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我們都是情感自動機(auto-affection),「作為情感自動機,在我們之中始終存在著接續的觀念,伴隨著此種接續,我們的行動能力或存在之力也在一條連續線上以一種連續的方式得以增強或減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affectus,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生存(exister)(《萬塞訥》 8)。這種接續的連續線正是生成…

Continue

汪民安|何謂「情動」?4

Posted on February 15, 2025 at 5:00am 0 Comments

這是斯賓諾莎—尼采—德勒茲對人的定義。這也是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康德和現象學的回應。如果說,斯賓諾莎的哲學是為了對抗他的同代人笛卡爾的話,我們可以將德勒茲和他同時代的結構主義對立起來。德勒茲的這個時代,正是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和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的結構主義時代。對列維-斯特勞斯這樣的結構主義者來說,主體當然和意識、心靈無關——這是他對笛卡爾傳統的擺脫,但是,主體也與力無關,主體沒有力,沒有意志,沒有情感,沒有欲望,主體被結構吞噬了,是無所不在的結構在決定和操縱主體,主體是深陷結構牢籠中的主體,是野蠻而超驗的結構的一個效應——這和德勒茲沸騰的欲望主體,和那個永恆變易四處串聯充滿勃勃生機的欲望機器是多麼的南轅北轍!…



Continue

汪民安|何謂「情動」?3

Posted on February 6, 2025 at 10:30pm 0 Comments

這樣,我們可以從affect(情動,或者情感行為和情感變化)的角度來界定一個人。一個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他的情感變化,我們可以從情感,情感運動,情感變化的方式來確定一個人的存在。我們甚至可以說,人是一個情感存在,一個始終在發生變化的情感存在。人的存在就是情感活動,…

Continue

Comment Wall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 No comments yet!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