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有多熱's Blog (284)

汪民安|何謂「情動」?6

因此,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該如何去做?也就是說,身體該如何做?身體應該同身體做斗爭,「在這斗爭中,符號與符號相互對抗,情感與情感相互碰撞,好讓一點點歡樂能得到保存,而這歡樂能讓我們走出陰影,改換類型。符號語言的喊叫聲銘刻下了這一激情的斗爭,歡樂和悲傷的斗爭,力量的強化和弱化的斗爭」(319)。應該讓積極的情動同消極的情動做斗爭,讓快樂戰勝悲愁,讓喜悅的光明驅散痛苦的陰影。讓我們堅持一種快樂的唯物主義倫理學。這是從斯賓諾莎到尼采到德勒茲的倫理學要求。何謂倫理學?倫理和道德的區別在於,道德是法則,是教義,是規范,它逼問我們應不應該去做,它拷問我們這樣做合乎道德嗎?而倫理則是技術,是行為,是實踐,它不是逼問我們該不該做?而是逼問我們,如何去做?怎樣行動?斯賓諾莎,尼采,德勒茲告訴我們如何去做?去驅趕悲苦,保持快樂,強化力量,放聲大笑,讓爽朗大笑壓倒那些令人心碎的啜泣。…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rch 7, 2025 at 9:00pm — No Comments

汪民安|何謂「情動」?5

如果我們都是對外的隨時敞開的情感主體的話,那麼,我們可以說,我們都是情感自動機(auto-affection),「作為情感自動機,在我們之中始終存在著接續的觀念,伴隨著此種接續,我們的行動能力或存在之力也在一條連續線上以一種連續的方式得以增強或減弱。這就是我們所謂的affectus,這就是我們所謂的生存(exister)(《萬塞訥》 8)。這種接續的連續線正是生成…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22, 2025 at 11:00am — No Comments

汪民安|何謂「情動」?4

這是斯賓諾莎—尼采—德勒茲對人的定義。這也是對笛卡爾(我思故我在)、康德和現象學的回應。如果說,斯賓諾莎的哲學是為了對抗他的同代人笛卡爾的話,我們可以將德勒茲和他同時代的結構主義對立起來。德勒茲的這個時代,正是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和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的結構主義時代。對列維-斯特勞斯這樣的結構主義者來說,主體當然和意識、心靈無關——這是他對笛卡爾傳統的擺脫,但是,主體也與力無關,主體沒有力,沒有意志,沒有情感,沒有欲望,主體被結構吞噬了,是無所不在的結構在決定和操縱主體,主體是深陷結構牢籠中的主體,是野蠻而超驗的結構的一個效應——這和德勒茲沸騰的欲望主體,和那個永恆變易四處串聯充滿勃勃生機的欲望機器是多麼的南轅北轍!…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15, 2025 at 5:00am — No Comments

汪民安|何謂「情動」?3

這樣,我們可以從affect(情動,或者情感行為和情感變化)的角度來界定一個人。一個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他的情感變化,我們可以從情感,情感運動,情感變化的方式來確定一個人的存在。我們甚至可以說,人是一個情感存在,一個始終在發生變化的情感存在。人的存在就是情感活動,…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6, 2025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汪民安|何謂「情動」?2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足球場上的運動員,當攻破對方球門的時候,他們是主動的,他們感到快樂,同時,他們會跳躍,他們像火球一樣跳躍起來——他們的活動力、他們的存在力就增加。他們的主動性,活動力和歡樂就會同時爆炸。而被攻進球門的一方呢?他們充滿被動,臉色愁苦,垂頭喪氣,步履蹣跚,運動的能力和存在的活力一掃而空。每一場足球比賽的結局都是這樣一個生動的場面。這是情動(affect)的兩種形狀不同的力,強力和無能為力,主動力和被動力,歡樂之力和悲苦之力。實際上,德勒茲早就在尼采那裡發現了這兩種力。對尼采來說,權力意志就是力和力的斗爭關係,就是主動力和被動力的永恆斗爭關係。

二…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6, 2025 at 9:00am — No Comments

汪民安|何謂「情動」?1

內容提要:多樣的情感形式誕生於身體的感觸經驗,因際遇不同,情感總在悲苦與快樂間變化流轉,這種情感的流變即是「情動」。本文從斯賓諾莎的相關論述出發,結合尼采、德勒茲等人的觀點,旨在探究情動與身體、力、欲望、生命之間的關係。事實上,情動作為存在之力或活動之力的變化,表明了情感與身體的力量的密切關聯,重新勾勒了人作為情感主體的生存樣式,其中既有對笛卡爾身心二分的批評,也有與結構主義者、福柯和阿爾都塞的差別。在情動、權力意志、欲望機器的親密譜系中,身體和心靈並未彼此分離,生命之力盡管以各異的形式呈現,卻總是發出持續的呼喚:讓我們堅持一種快樂的唯物主義倫理學。

斯賓諾莎(Baruch de…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February 1, 2025 at 5:3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文創哲學産業哲學初探 4

海德格爾的本體論,尤其是他對「存在」與「此在」(Dasein)的分析,強調了「感性、情感和象征」在理解和揭示「存在」中的重要性。海德格爾在許多關鍵概念和理論中,具體說明了這些要素在他哲學中的核心作用。以下是他關於「感性、情感和象征」對「存在」的重要說明。

情感(Befindlichkeit)與「此在」的處境

在《存在與時間》(Being and Time)中,海德格爾提出了「情感」或「情緒狀態」…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23, 2024 at 10:08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文創哲學産業哲學初探 3

海德格爾的本體論,尤其是他關於「存在」的哲學探討,與維柯的「詩性智慧」在某些關鍵方面確實有可能相輔相成,並為文化創意產業提供更廣泛的哲學基礎。這兩者雖然來自不同的歷史和哲學背景,但它們都涉及對人類存在的深層次理解,尤其是在文化生產和創造力領域。

存在的本質與詩性智慧



海德格爾的本體論圍繞「存在」的問題展開,核心概念之一是「此在」…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20,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文創哲學産業哲學初探 2

本文建議維柯的「詩性智慧」(sapienza poetica)作為一種本體論框架,發揮它在今天的文化創意產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有潛力,尤其是在強調創造力、符號生產和文化再創造的領域。維柯的「詩性智慧」概念源於他對人類認知和語言起源的探討,認為早期人類通過象征性思維和感性體驗來理解世界,這種「詩性智慧」不僅是一種表達的形式,也是一種認知的基礎。

將維柯的「詩性智慧」應用於文化創意產業,可能為這一領域提供一個新的本體論框架,幫助創意工作者從哲學和認知的角度,理解創意生產的本質及其意義——

創造力的本體論基礎…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19, 2024 at 10:30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文創哲學産業哲學初探 1

到目前為止,文化創意產業並沒有形成一套公認的、系統化的哲學體系。然而,文化創意產業涉及的哲學思考和理論探索已經融入了多個學科和領域。這些理論提供了豐富的哲學基礎,使文化創意產業逐漸朝著更明確的哲學框架發展。

現有的哲學基礎



美學與審美哲學:美學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核心理論基礎。關於美的本質、藝術的價值、符號的表達和感官體驗等問題,都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關切。康德、黑格爾、杜威等哲學家的美學思想對理解文化創意產品(如藝術品、設計、音樂、影視等)的美學價值具有重要作用。…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19, 2024 at 12:30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巴特符號學與布爾迪厄的文化再生產理論

巴特符號學與布爾迪厄的文化再生產理論,為文化創意工作者提供了深刻的啟示,尤其是關於如何理解、創造和利用文化符號與社會資本,來實現文化創意和傳播。以下是兩者對文化創意工作者的具體啟示:



巴特的符號學的啟示



符號的多義性與解構:巴特強調文化符號的多義性和意識形態屬性。對於文化創意工作者來說,這意味著每個符號或圖像不僅是表面的表達,更承載著深層的社會意義。創意工作者可以通過對符號進行解構(或重新編碼),來挑戰或重新定義主流文化中固定的意義,從而引發新的文化潮流或社會思考。例如,品牌設計或電影創作可以通過顛覆性符號化,打破傳統象征系統,為消費者或觀眾提供更深刻的體驗。…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October 18, 2024 at 10:00pm — No Comments

愛墾APP·個體或群體情感體驗的具身化:吉爾·德勒茲的視角(附:情動索引)

愛墾APP:個體或群體情感體驗的具身化:吉爾·德勒茲的視角~~吉爾·德勒茲的理論,尤其是他關於情感、生成、以及「無器官的身體」(Body without Organs, BwO)的思想,提出個體或群體的情感體驗,可以通過轉化成為更具動態性和流動性的「身體」得以增強。德勒茲,特別是在與費利克斯·加塔利的合作中,提出了一種哲學框架,認為身體不僅僅是一個生物學上的或靜態的實體,而是一個持續變化和與其他力量、情感、體驗不斷連接的表達場域。

德勒茲理論中支持這一觀點的關鍵概念:

「無器官的身體」…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September 21, 2024 at 10:30pm — No Comments

APP Iconada:The Mainstream Philosophy of the Glob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Economy Today

[前言 A: Affects P: Percepts P: Powers] 2025,愛墾網創立16載;陳明發博士轉行文創研究與推廣第28年。雖然焦頭爛額沒啥獎項可領,但自告奮勇的事還幹得不少。實踐多了,面對自己原創的或經手發佈出去的5、6萬筆內容,多少有些心得。自信還有點前瞻的價值。現陸續整理出來,答謝這麼多年來默默支持著我們的國內外友好。有些事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更不是一個人可能完成的。現留點檔案,有緣並有能力的人若及時看到,對鄉土轉型或有參考價值。(13.9.2024)

The mainstream philosophy of the glob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economy today is shaped by several key principles and trends that reflect broader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social changes.…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September 14, 2024 at 6:30am — No Comments

愛墾APP: 雅各布森怎样分析普希金的诗

狄尔泰(Wilhelm Dilthey)和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在各自的领域中提出了独特的思想,尽管他们的理论起源于不同的哲学和学术背景,但在某些方面可以找到一定的关联。狄尔泰的“认知体验”(Das Erleben)理论与雅各布森的“语言结构学”中的诗性思想在表面上可能属于不同领域,但都在探讨人类如何通过不同的媒介(体验与语言)来理解和感受世界。二者都强调了感知和体验在理解意义中的核心作用,只是表达和研究的方向有所不同。



相关:愛墾APP:…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ugust 6, 2024 at 7:00am — No Comments

APP Iconada: The Etymology of Vocative, Conative and Vocation

[前言 Affects-Percepts-Powers] 2025,愛墾網創立16載;陳明發博士轉行文創研究與推廣第28年。雖然焦頭爛額沒啥獎項可領,但自告奮勇的事還幹得不少。實踐多了,面對自己原創的或經手發佈出去的5、6萬筆內容,多少有些心得。自信還有點前瞻的價值。現陸續整理出來,答謝這麼多年來默默支持著我們的國內外友好。有些事恐怕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更不是一個人可能完成的。現留點檔案,有緣並有能力的人若及時看到,對鄉土轉型或有參考價值。



相关:呼唤型造物 …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ugust 2, 2024 at 5:30pm — No Comments

謝地坤·體驗:狄爾泰與胡塞爾 7

再次,狄爾泰的歷史性始終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他所說的歷史經驗和意義並不是對生命意義自省的結果。從根本上說,狄爾泰的所謂歷史意義只能是在客觀對象建構過程中不斷增加的意義累積過程,這個認識對理解知識的客觀性和普遍有效性當然是有積極意義的。對此,胡塞爾並不予以否認,但他所說的先驗主體創立意義的行為並不具有對象的客觀性,因此,他關於意義的論述,始終缺少對具體價值的自省元素,而這點在狄爾泰那里是不能或缺的。…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y 13, 2024 at 5:21pm — No Comments

謝地坤·體驗:狄爾泰與胡塞爾 6

三、

胡塞爾在晚年尤其從發生現象學方面關注意義的生成和發展,他在這時講述意義時,選用「Sinn」,而不用「Bedeudung」。…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y 9, 2024 at 8:30pm — No Comments

謝地坤·體驗:狄爾泰與胡塞爾 5

由此來看,狄爾泰所設定的理解他人心靈的途徑,在他自己那里並沒有成為疑問,因為他是從現實的社會交往來理解這個途徑的;但在胡塞爾先驗建構這里,卻必須對這個途徑的可能性條件提出問題。這里的原因就在於,盡管他人的心靈生命在直接經驗中是給定的和可以表達的,盡管它存在於客觀精神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理解他人的心靈,這是一回事;但從先驗條件出發,去達到理解的可能性,則是另外一回事。

在這方面,狄爾泰和胡塞爾表現出兩種顯然不同的哲學觀察層面。胡塞爾的現象學在這里就遇上這個問題:是否可以從先驗方面理解主體間性和與之密切相聯的世界生命,並且最終在歷史的關聯中把握它們。

 …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May 3,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謝地坤·體驗:狄爾泰與胡塞爾 4

這里所說的具體,當然不是說經驗研究,而是指胡塞爾的「自我」概念的變化。「自我」這時並不是一個沒有規定、缺少內容的自我,而是按照意義(Sinn)成為一個變易過程,它存在於過去意義的結果中,同時通過自己的行為與未來的意義發生關係。這樣的自我並不是實體,而是先驗意義上的「單子」(Monade)。每一個作為「單子」的自我,都讓自己成為獨立的個體,並且與其他作為「單子」的自我相區分,而不論是否與其他自我有結構上的共同性。[3]這時,胡塞爾已經看到,自我有歷史,自我雖然作為自己的歷史而存在,但自我在時間上有其依賴性。胡塞爾還看到,自我是被包圍在世界史之中的,因此應當注意自我與其他自我的交往的共同體。[4]此時,胡塞爾就直接面對自我與其他自我(Ego und Alterego)的關係問題,即主體間性…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pril 30,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謝地坤·體驗:狄爾泰與胡塞爾 3

1905年以後,狄爾泰在論證精神科學的客觀有效性時,專門討論了知識的結構關聯,他的論述,無論是在方法上,還是在術語上,都顯然帶有胡塞爾《邏輯研究》的烙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狄爾泰在這時把胡塞爾關於行為的客觀化思想視為他自己努力探索的結構研究的基礎,並且還想把胡塞爾的方法更廣泛地應用在感覺和欲求現象的研究上。由此來看,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似乎可以滿足狄爾泰研究的要求,對他而言,這些方法是現成的,既然可以信手拈來,何樂而不為。所以,他在後來撰寫《精神科學中的歷史世界的建構》時再次應用了現象學的方法。…

Continue

Added by 創客有多熱 on April 24, 2024 at 4:3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