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edy's Blog – October 2022 Archive (6)

何幸真〈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緒論(6)

上述兩部著作,都是將靖難書寫置於明代野史發展的脈絡下進行討論,為其可能呈現之特色就史學發展的角度給予解釋。然而比較可惜的是,由於靖難野史書寫只是其研究中的一小部分,故往往成為整體論述中的一個輔證,在呈現上流於片段、零星,無法看出此類書寫於明代的變遷歷程、階段性特色。姜勝利的論文僅將這些文本用於舉例說明,自不待言,連在著作中已將「建文朝史」視作明代野史項目之一的廖瑞銘,也有類似的問題。廖氏的書中雖在談及明代正德朝以前的野史著述時,以專門篇幅介紹靖難歷史書寫的具體成果,但也僅止於此,在後面相關史籍編纂更活絡的時期,就未再於此方面著墨,甚至在嘉靖朝以後介紹的書目中,也沒有任何一本是以靖難歷史為主題的。

之後,在史學史脈絡下討論建文朝歷史書寫的研究,在學界沉寂了好一段時間,相關討論漸轉向對個別文本的考察,或是靖難歷史論述本身發展脈絡的探討;而後續出版的明代史學史著作,也多未見此方面的敘述。直到楊豔秋於 2005…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October 25, 2022 at 8:47am — No Comments

何幸真〈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緒論(5)

這些研究者對明代整體歷史多缺乏了解,故探討問題時很少留意政治、社會背景等因素,論述上也尚有許多未能解決的問題。26不過另一方面,這些論著對地方建文傳說的蒐集和整理、對方志、族譜、遊記等材料的運用,以及對各地「建文遺跡」和「遺物」的考察,對民國以後建文朝歷史記憶及其地域差異的探討,仍頗具貢獻。27

包括《明實錄》等官書在內,述及靖難與建文朝史事的筆記和專著,在探討該段歷史的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當中也不乏記載謬誤、模糊與存疑之處。隨著後現代主義對歷史學的衝擊和反省,史料開始被視為一種「文本」,其敘事結構、書寫傾向和取材來源亦成為必須釐清的問題。建文朝歷史書寫的研究也因此變得重要。此類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鑑別相關史料,發掘其中可利用的各種資訊,更能讓研究者瞭解這些文本及相關論述是如何形成,從而釐清明人對建文朝'歷史的認知與評價,有助於探討該段歷史在明代及之後的    …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October 24, 2022 at 7:30am — No Comments

何幸真〈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緒論(4)

在對建文朝政治運作的研究中,最受關注的問題就是各項改革政策的意義,以及這些政策與靖難之役的關係。這些問題由於關係到明代在永樂朝以後的歷史轉向,而在史實架構已大致重建起來的基礎上,成為學界討論的焦點。目前學者多認為建文帝的改革確有其必要性,而成祖對其「變亂舊制」的指控,不過只是興兵的藉口。如阪倉篤秀〈建文帝の政策〉一文首先強調了建文朝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以談遷(1593-1627)《國榷》一書為中心,結合《明史》、《明太宗實錄》等文本,檢視建文朝重要政策的施行及其目的。阪倉氏認為,建文帝的施政走向與其繼位後面臨的皇權危機密切相關,對此類危機的意識使他無法只是依循洪武朝的體制,而必須以確立其「政權基盤」為目的展開改革。建文帝削藩亦非對太祖諸王分封制的否定,而是為應對諸王威脅、確保自身政權方採取的措施。至於官制改革,雖然確有「復古」的成分,卻也蘊含因應當時社會狀況的立意。21…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October 22, 2022 at 7:35pm — No Comments

何幸真〈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緒論(3)

早期相關研究以史實的考據為主,主要有兩大方向,一是對建文帝結局的考察,二是對建文朝史事的挖掘與重建。建文帝出亡傳說在明代中晚期不僅流行,且已有地方化的傾向,許多地區都留有建文帝的隱遁故事,且彼此矛盾,要探討其究竟流落何方並不容易。因此當時相關研究多僅止於討論建文帝出亡與否的問題,或考察相關傳說的發展。大體而言,多數學者均支持建文帝出亡一說,他們的討論也對往後研究者影響甚深。10如孟森〈建文遜國事考〉主要根據明末清初學者錢謙益(1582-1644)的考證,認為胡濙、鄭和等人訪求建文帝和溥洽為帝剃度的說法應屬可信,而部分地區留存的遺跡,也顯示出亡之說非皆虛言,「惟士大夫所傳有首尾之紀錄,則無一可信者而已」。11倫明〈建文遜國考疑〉則羅列大量相關記載,認為諸書所述雖參差不一,但和而觀之,實可互相證明。12陳萬鼐《明惠帝出亡考證》一書甚至利用了 1945…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October 17, 2022 at 5:00am — No Comments

何幸真〈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緒論(2)

此類研究使用的「歷史記憶」一詞,基本上是 historical memory 的中譯,這也反映國內研究與英文、英譯學術著作的密切關係。此一研究的開展,實始自法國社會學家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 1877-1945) 在 1920 年代提出的「集體記憶」(mémoire colletive)課題。他強調記憶的集體性質及社會框架對個人記憶的影響,認為集體記憶不是一個既定的概念,而是一個社會建構的概念, 並指出此類記憶的存續必須透過書寫、紀念活動、法定紀念日等媒介;個人並不是直接去回憶歷史事件,而是透過閱讀、聽人講述,或是紀念活動和節日的場合,以不斷回憶的方式來凝聚群體內部的認同感。…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October 16, 2022 at 6:00am — No Comments

何幸真〈明代的建文朝歷史記憶〉緒論(1)

一、研究動機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去世,將皇位傳給二十二歲的皇太孫朱允炆(1377-1402)。年輕的新皇帝改年號為「建文」,與「洪武」相對,象徵著明代國初重武之風的終結與文治之政的正式開啟。1 但建文帝繼位後便立刻面臨皇權危機,此種威脅來自於在外坐擁重兵、以叔父之尊多有不遜的諸位藩王。為免去此種威脅,建文帝採用兵部尚書齊泰(?-1402)及太常卿黃子澄…

Continue

Added by Dramedy on October 15, 2022 at 7:0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