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is En mémoire's Blog (193)

喬治•羅德曼《徹底透視媒體這東西》(5)

寡頭壟斷

寡頭壟斷(oligopoly)是指少數企業主導某一行業的經濟局面。今天許多媒體產業在本質上都屬於寡頭壟斷。六大電影制片廠的總收入占全美的90%,而四大音樂公司在錄音產品上的收入也超過全行業的80%。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美國只有六大出版巨頭,而電視業也是由三大網絡即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lumbiaBroadcastingSystem,CBS)和NBC主導的寡頭經濟。自那以後,電視業出現了分化,特別是由於有線電視的出現,但今天它仍然處於迪士尼/NBC、維亞康姆/CBS、NBC環球、時代華納和新聞集團五家公司的寡頭壟斷下(見數據檔案1.1)。

創業型公司…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ne 7, 2016 at 5:28pm — No Comments

喬治•羅德曼《徹底透視媒體這東西》(4)

協作的另一種形式是用一種方式來銷售產品,而以另一種方式來對產品進行推廣,該過程有時被稱為交叉營銷(cross-merchandising)或交叉推廣。圖書公司曾經出版最早的雜誌,並用它們來推廣其產品。電影公司則收購出版社,並利用電影和平面媒體兩種方式來銷售故事。許多電影都改編自圖書,同時這些電影的成功也會顯著地提高圖書銷量。所有媒體都以這種方式相互關聯。電視網從電影公司購買大量的節目,而廣播電臺也對音樂唱片有很強的依賴。

大型企業是全球競爭的寵兒…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June 3, 2016 at 6:36pm — No Comments

喬治•羅德曼《徹底透視媒體這東西》(3)

自由表達受到全世界的歡迎

美國傳媒業者所享受的自由,使它們能創造主題內容極其廣泛的電影、圖書和其他傳媒產品,而較少受到政府的幹預。同時,美國在如此之多的傳媒產品中所表現的自由觀,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年輕人的熱烈擁護。對那些希望反抗傳統、不滿壓制以及反思現狀的人們來說,自由表達的權利擁有一種內在的吸引力。不過許多批評家認為美國的自由表達模式也是利弊參半,原因是有時候這種自由會表現得有些過度,比如說讓孩童過多地接觸到暴力和色情。世界範圍內的宗教原教旨主義者尤其對美國傳媒產品中有關性的內容很反感,其他文化中的批評家則對美國傳媒產品中美化犯罪行為和地道的美式享樂主義提出了批評。

為多樣化的受眾生產產品…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31, 2016 at 10:41am — No Comments

喬治•羅德曼《徹底透視媒體這東西》(2)

當大多數人在談論“某個媒體”的時候,他們實際是指大眾傳播的渠道,比如電視或電臺。但事實上並非所有媒體都是面向大眾的。盡管媒介化傳播包含大眾傳播,但它同時也包含媒介化的人際傳播以及通過融合大眾與人際傳播的媒體所進行的傳播(在本章後面會對媒體的融合展開討論)。

大眾傳播

大眾傳播(mass communication)是指向數量眾多且分布廣泛的受眾傳遞信息的過程(見圖1.2)。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個人間的交流)的不同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大眾傳媒不會“回嘴”…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29, 2016 at 12:04pm — No Comments

喬治•羅德曼《徹底透視媒體這東西》(1)

本書第一部分共包含兩個章節,主要介紹全書將要討論的一些重要術語和概念。第1章解釋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傳媒,並把傳媒研究放在傳播的其他領域的背景中進行考察。它簡要介紹了傳媒的歷史、行業結構和爭議,在本書後續章節中,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討論。第2章介紹了傳媒的影響這一概念,同時包含了傳媒研究的歷史和傳媒理論概況等內容,並討論了當理論、批評和行業之間發生沖突時,會產生什麼樣的爭議。

第1章引論:變動世界中的大眾傳媒

1-1媒體素養…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25, 2016 at 12:17pm — No Comments

愛墾慕課兒教筆記

突出幼兒科學教育的啟蒙性

“淺”…不強求幼兒背誦抽象概念

會重術不等於理解

幼兒概念是經驗水平的概括

3-4歲:自我中心階段

4-6歲:直覺階段

6-7歲:前概念思維水平

日常生活概念是科學概念形成的階梯

區分正確概念與錯誤概念的界限…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22, 2016 at 9:32pm — No Comments

愛墾慕課兒教筆記

突出幼兒科學教育的啟蒙性

“淺”…不強求幼兒背誦抽象概念

會重術不等於理解

幼兒概念是經驗水平的概括

3-4歲:自我中心階段

4-6歲:直覺階段

6-7歲:前概念思維水平

日常生活概念是科學概念形成的階梯

區分正確概念與錯誤概念的界限…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9, 2016 at 9:51am — No Comments

陳明發博士·知識經濟世代的老師

從知識經濟大藍圖說起

我國正向「知識社會」、「知識經濟體」轉型。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醫生於3月日8日,為「第二屆全球知識大會」開幕時透露,政府正在草擬「知識經濟大藍圖」;而這項工作不是一項「精英過程」,而會涉及「從老師到學生,到其做漁夫的爸爸,到機械工人秘書雜役公司主席等每一個人」。他說,「知識經濟大藍圖」必須是一個全民的、也是每一個人的大藍圖。

Knowledge-based Economy作為一個名詞及系統的討論,首見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996年的「科學、工藝與產業展望」報告書,1997年2月,美國克林頓總統便在一份報告中,用了Knowledge…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7, 2016 at 8:00pm — No Comments

約翰奈斯比·藝術復興

邁入90年代,人類將面對一項革命性的變化,藝術會逐漸取代體育運動而成為社會主要的消遣活動。凡是進入信息社會、生活高素質的地方,人們都認為有必要通過藝術去重新審視生活的意義。人們將在視覺藝術、詩歌、舞蹈、戲劇和音樂領域發生一場現代的藝術復興運動,從而與近代的工業時代形成鮮明的對照。

美國許多企業界的商家是主要的藝術贊助者,越來越多的商家改用藝術的方式來樹立公司的形象和推銷產品。此方式更能在有教養的消費者心中贏得聲望。藝術活動的繁榮興旺,以致藝術領域中的商業活動和工作機會也激劇增多。美國政府消減藝術的贊助,反而推動了藝術的發展、企業界更積極的參與,結果是藝術變得更有生命力,甚至減少政府對基金會資助的依賴。…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6, 2016 at 11:51am — No Comments

詹宏志·電子夢

臺北時間民國七十四年七月十四日,中華電視臺實況轉播了英國歌手基爾朵夫(Bob Geldof)發起的「送炭到非洲演唱會」(Live Aid Concert)。

這場盛會,號召了數十位全世界流行歌壇的超級巨星,聚集在大西洋的兩岸,共同完成了一場歷史上「最大的」義演演唱會。

其實是「在你家裏舉行」

稱它是「最大的」演唱會,事實上是從媒體事件的觀點來說的。

根據新聞報導,這場義演的電視轉播,動用了十四個電視衛星(想想看,去年洛城的奧運會,不過才用了四個衛星!),收視國家達一百六十國,收視人口則估計有十五億人。…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4, 2016 at 5:53pm — No Comments

詹宏志:感性消費時代

洋白菜娃娃(Cabbage Baby),是一種眉頭深鎖,衣著襤褸的布娃娃。這種娃娃,你不可以「買」,必須「領養」,先交錢,填卡,辦理領養手續,保證盡生今世永遠愛它,絕不虐待它,然後,你才能抱一個愁眉苦臉的娃娃回家。

洋白菜娃娃前幾年才上市(噢,不,應該說「征求領養」),不多時,蔚為美國的市場狂潮,家長們為了小孩子的娃娃大排長龍,欲求認養而不可得。生產洋白菜娃娃的制造商,幾乎被訂單逼瘋了,當他們把訂單轉到臺灣,香港時,此地的商人則老實不客氣仿冒一通,氣的洋商人跑來臺灣大吵大鬧(你可能還記得那些新聞)。

洋白菜娃娃的熱浪,很快地也波及歐洲和日本,日本人更為洋白娃娃撰寫專書,拍攝專集,開服裝展示會。…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10, 2016 at 3:30pm — No Comments

王小波·椰子樹與平等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9, 2016 at 9:54pm — No Comments

王小波·東西方快樂觀區別之我見

東西方精神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人沈迷於物欲,而東方人精於人與人的關系;前者從征服中得到滿足,後者從人與人的相親相愛中汲取幸福。

一次大戰剛結束時,梁任公旅歐歸來,就看到前一種精神的不足;那個時候列強競相掠奪世界,以致打了起來,生靈塗炭——任公覺得東方人有資格給他們上一課;而當時羅素先生接觸了東方文明以後,也覺得頗有教益。

現在時間到了世紀末,不少東方人還覺得有資格給西方人上一課。這倒不是因為又打了大仗,而是西方人的物欲毫無止境,搞得能源、生態一齊鬧了危機;而人際關系又是那麽冷酷無情。但是這一課沒有聽眾,急得咱們自己都抓耳撓腮。…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8, 2016 at 6:52pm — No Comments

王小波·關於格調

最近我出版了一本小說《黃金時代》,有人說它格調不高,引起了我對格調問題的興趣。各種作品、各種人,尤其是各種事件,既然有高有低,就有了尺度問題。眾所周知,一般人都希望自己格調高,但總免不了要幹些格調低的事。這就使得格調問題帶有了一定的復雜性。

當年有人問孟子,既然男女授受不親,嫂子掉到水裏,要不要伸手去拉。這涉及了一個…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6, 2016 at 10:50am — No Comments

王小波·另一種文化

我老婆原是學歷史的“工農兵大學生”。大學三年級時,有一天,一位村裏來的女同學在班上大聲說道:我就不知道什麽是太監!說完了這話,還做顧盼自雄之狀。班上別的同學都跟著說: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就我老婆性子直,羞答答地說:啊呀,我可能是知道的,太監就是閹人嘛。人家又說:什麽叫做閹人?她就說不出口,鬧了個大紅臉。當時她是個女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承認自己知道什麽是太監、閹人,受了很大的刺激,好一陣子灰溜溜的,不敢見人也不敢說話。…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May 4, 2016 at 8:52am — No Comments

王小波·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我到過歐美的很多城市,美國的城市乏善可陳,歐洲的城市則很耐看。比方說,走到羅馬城的街頭,古羅馬時期的競技場和中世紀的城堡都在視野之內,這就使你感到置身於幾十個世紀的歷史之中。走在巴黎的市中心,周圍是漂亮的石頭樓房,你可以在鐵柵欄上看到幾個世紀之前手工打出的精美花飾。英格蘭的小城鎮保留著過去的古樸風貌,在厚厚的草頂下面,懸掛出木制的啤酒館招牌。我記憶中最漂亮的城市是德國的海德堡,有一座優美的石橋架在內卡河上,河對岸的山上是海德堡選帝侯的舊宮堡。可以與之相比的有英國的劍橋,大學設在五六百年前的石頭樓房裏,包圍在常春藤的綠蔭裏——這種校舍不是任何現代建築可比。比利時的小城市和荷蘭的城市,都有無與倫比的優美之處,這種優美之處就是歷史。相比之下,美國的城市很是庸俗,塞滿了亂糟糟的現代建築。他們自己都不愛看,到了夏天就跑到歐洲去度假——歷史這種東西,可不是想有就能有的呀。…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pril 28, 2016 at 4:05pm — No Comments

王小波·關於文體

自從我開始寫作,就想找人談談文體的問題,但總是找不到。和不寫作的人談,對方覺得這個題目索然無味;和寫作的人談,又有點談不開。既然寫作,必有文體,不能光說別人不說自己。文體之於作者,就如性之於尋常人一樣敏感。

把時尚排除在外,在文學以內討論問題,我認為最好的文體都是翻譯家創造出來的。傅雷先生的文體很好,汝龍先生的文體更好。查良錚先生的譯詩、王道乾先生翻譯的小說——…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pril 26, 2016 at 8:05pm — No Comments

王小波·北京風情

我小時候住在成方街,離北京的城墻很近。就在這條街的盡頭,城墻塌了一個口子,沿著一道陡坡,躲開密密麻麻的酸棗刺,就可以上到城上。城墻上面是寬闊的大道,漫地的方磚中間長滿了荒草。庚子年間,八國聯軍來攻打北京,看到了這座城墻。有個聯軍的軍官在日記裏寫道:這是世界上最宏偉的防禦工事——他是對這城墻的高度發出的感嘆,而我對城墻頂上的廣闊感觸很深。那上面是一片荒無人跡的遼闊的地帶,走上半小時碰不見一個人。後來我在美國,和臺灣來的同學聊天,說到梁思成先生曾建議把北京的城墻改作高速公路,那同學笑了起來,說道:梁先生的主意真怪,城墻頂上還能修馬路嗎?這位同學去過世界上很多地方,看到過很多城墻,那上面都修不了馬路。我也到過世界上很多城市,見過很多古城墻。羅馬城的城墻算是宏偉的了,假如有兩個帕瓦羅蒂那樣的人在上面並肩行走,就得掉下來一個。難怪沒見過北京城墻的人要不信在上面可以修馬路——其實不僅能修,而且修出來會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文景觀之一。…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pril 23, 2016 at 10:55pm — No Comments

王小波·荷蘭牧場與父老鄉親

我到荷蘭去旅遊,看到運河邊上有個風車,風車下面有一片牧場,就站下來看,然後被震驚了。這片牧場在一片低窪地裏,遠低於運河的水面,茵茵的綠草上有些奶牛在吃草。乍看起來不過是一片鄉村景象,細看起來就會發現些別的:那些草地的中央隆起,四周環以淺溝。整個地面像瓦楞鐵一樣略有起伏,下凹的地方和溝渠相接,淺溝通向深溝,深溝又通向渠道。所有的渠道都通到風車那裏。這樣一來,哪怕天降大雨,牧場上也不會有積水。水都流到溝渠裏,等著風車把它抽到運河裏去。如果沒有這樣精巧的排水系統,這地方就不會有

牧場,只會有沼澤地。站在運河邊上,極目所見,到處是這樣井然有序的牧場。這些地當然不是天生這樣,它是人悉心營造的結果。假如這種田園出於現代工程技術人員之手,那倒也罷了。實際上,這些運河、風車、牧場,都是十七世紀時荷蘭人的作品。我從十七歲就下鄉插隊,南方北方都插過,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土地。…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pril 21, 2016 at 6:11pm — No Comments

王小波·文化之爭

羅素先生在《權力論》一書裏,提到有一種僧侶的權力,過去掌握在教士們手裏。他還說,在西方,知識分子是教士的後裔。另外,羅素又說,中國的儒學也擁有僧侶的權力。這就使人想到,中國知識分子是儒士的後裔。教士和儒士擁有的知識來自一些聖書,《聖經》或者《論語》之類。而近代知識分子,即便不是全部,起碼也是一部分人,手裏並沒有聖書。他們令人信服,全憑知識;這種知識本身就可以取信於人。奇怪的是,這後一種知識並不能帶來權力。…

Continue

Added by Paris En mémoire on April 17, 2016 at 6:48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