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ergentism:湧現論 or 湧現主義(2)

強湧現和弱湧現

「湧現」概念可以分為「弱湧現」和「強湧現」兩種觀點。一篇來源於哲學家馬克·貝道 Mark Bedau的《弱湧現》的論述文章區分了這種概念的。就物理系統而言,弱湧現是一種適合進行計算機模擬或類似形式的事後分析的湧現類型 (例如,交通堵塞的形成,椋鳥飛行結構或魚群結構,又或星系的形成)。在這些模擬中至關重要的是相互作用的成員保持他們的獨立性。如果沒有保持獨立性,則會形成具有新穎的、湧現的特性的新實體(例如在化學反應):這就是所謂的強湧現,它被認為是不能被模擬或分析的。

這兩個概念之間的一些共同點是,湧現與隨著系統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特性有關,也就是說,這些新特性不包含在其系統組成部分或先前系統狀態中。另外,它假設這些屬性是伴生屬性,而不是形而上學上的原始屬性。

弱湧現描述了由於元素層次上的相互作用而在系統中產生的新特性。然而,貝道規定,只有通過觀察或模擬系統才能確定系統的湧現性質,而不能通過任何還原論分析過程來確定。因此,新出現的屬性是與規模相關的:它們只有在系統足夠大,能夠展現這種現象時才能觀察到。混亂、不可預知的行為可以看作是一種湧現現象,而在微觀尺度上,組成部分的行為可以是完全確定的。

貝道指出,弱湧現不是一種普遍的形而上學的萬金油概念,因為意識是弱湧現的假設不能解決關於意識的物質性的傳統哲學問題。然而,貝道的結論是,采用這種觀點將提供一個精確的概念,即湧現是包含在意識中的,其次,弱湧現的概念在形而上學上是良性的。

強湧現描述了一個高層次系統對其組成部分的直接因果作用:由強湧現產生的特性不能還原為系統的組成部分。整體不是各部分的總和。出現這種現象的物理學例子是:即使對水的組成原子氫和氧的性質進行了詳盡的研究,水的形成也顯得不可預測。因此,不可能存在任何對系統的仿真,能把系統還原成其組成部分。

拒絕區分

然而,生物學家彼得·康寧斷言,「關於是否可以從組成部分的特性來預測整體特性的爭論並沒有抓住要點。整體可以產生獨特的組合效應,但其中許多效應可能由整體及其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共同決定」。根據他的協同論假說,康寧還指出: 「正是整體產生的協同效應才是自然界複雜性進化的根本原因。小說家亞瑟·凱斯特勒用「兩面神 Janus」隱喻(兩面神是開/關、和平/戰爭等潛在互補統一的象征)來說明兩種觀點(強湧現與弱湧現、整體論與還原論)應該如何被視不獨立存在的,並且應該一起解決湧現的問題。理論物理學家P. W. 安德森是這樣說的:

把一切都簡化為簡單的基本定律的能力並不意味著從這些定律出發並重建宇宙的能力。當面對規模和複雜性的雙重困難時,建構主義的假設就失敗了。在複雜性的每個層級上,都會出現全新的屬性。心理學不是應用生物學,生物學也不是應用化學。我們現在可以看到,整體不僅變得更多,而且與各部分的總和大不相同。

強湧現的可能性

一些思想家質疑強湧現的合理性,認為它違背了我們對物理學的通常理解。馬克·貝道觀察到:

盡管強湧現在邏輯上是可能的,但它就像魔術一樣令人難以信服。既然從定義上看,它不可能是由於微觀層面可能性的聚集而成,那麽一種不可還原卻又伴隨著向下的因果律是如何產生的呢?這種因果與我們科學知識範圍內的任何事物都完全不同。這不僅將使得唯物主義者感到不適,它們的神秘特性也會加劇一種傳統的擔憂,即湧現會引發無中生有的想法。

強湧現因為過度決定 overdetermined而被批評(過度決定就是一個事物背後有多個相互矛盾的決定因素的情況。拿超定方程組舉例:一個方程組只有一個未知量,卻有兩個方程,每個方程都能單獨解出這個未知量,但兩個方程的解卻不一樣,導致這個方程組無解。)。有一個典型的例子:現有湧現出來的兩個心理狀態(M 和 M),它們分別在物理狀態(P和 P*)上湧現出來的。則當 M 導致 M* 時會發生什麽?2021-07-29 搜狐;原題:什麽是湧現?轉自「集智俱樂部」(ID:swarma_org))

Views: 44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