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赤鋒·回望馬口:尋覓南洋客走過的足跡 4

大批的高州人下南洋,是在20世紀民國初期。那時的高州境域,包括現在的茂名全境,還包括現在湛江的吳川、廉江,雲浮的羅定,以及廣西的容縣。20世紀20年代前後,粵西地區連續幾年水災,山洪暴發,洪水肆虐,房屋倒塌,農田村舍頓成澤國。無數災民無家可歸,流離失所,只得鋌而走險,跨洋求生。短短十數年間,就有過百萬人被裹挾進了下南洋的大潮。

高州人下南洋,以信宜人為最多。信宜人下南洋,得益於李季濂及其創辦的錦綸泰。李季濂常年奔走於中國和南洋之間,多次目睹被「賣豬仔」的華工們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和悲慘境遇,一心想幫助那些去南洋謀生的鄉親們。

他和那些「豬仔頭」們對著幹,要分布在各地的錦綸泰為沒有盤纏下南洋的鄉親,提供無息貸款和最優惠的船票,提供沿途的住宿服務和種種方便。很多粵西地區的「南洋客」,都是經他的「錦綸泰」往返南洋。

李季濂在馬來亞也擁有自己的錫礦場和種植園,凡是願意到他那里工作的鄉親,都給予妥善安排。那個時候,其他地方下南洋的華工,到南洋各國如印尼、泰國、緬甸、菲律賓等地的都有。唯獨從信宜出發的「南洋客」,都集中於馬來亞,而且人數特別多。現今僅僅是信宜一個縣,生活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同鄉就有四十多萬人。

李季濂其人,今人多有不識,在20世紀初期的高州地區卻是家喻戶曉。李季濂出自信宜名門,官宦世家,他曾擁有誥授奉政大夫的正五品官銜,辭官從商前為羅定知縣。

身逢清朝末世,久居地方官場的李季濂,看透了朝廷的沒落和官場的腐朽。尤其是當甲午戰敗,朝廷傾力打造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改良派戊戌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之後,李季濂再也無法相信這個日薄西山的王朝了,一甩手辭去官職,結束了李家世代為官的歷史。不久之後,他在身邊一些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的親戚朋友影響下,也毅然加入了革命黨。

辛亥革命前後,他創辦了錦綸泰,以經商為掩護,來往於國內各地和南洋等地,義無反顧為革命籌款和奔波。因相貌酷似孫中山,他常不辭險惡,以替身身份出現以掩護孫中山。若不是在庇隆會議期間為保護孫中山而受了傷,他或許也會出現在廣州「三·二九之役」中,極有可能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經歷,本身就是一部傳奇。

在馬口的那幾天,我們幾乎天天都會去溫錦昌的家,不僅是因為有榴槤的誘惑,更是因為在他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溫錦昌實在是太忙,然而只要有閑暇,他都會高興地陪我們聊天,甚至穿著拿督的禮服與我們合影。就在斷斷續續的閑聊中,許多隨著時光流逝湮沒已久的往事,被他一點點回憶起來……

溫錦昌的父親是在1930年通過錦綸泰的安排,隨著下南洋的人潮來到馬來亞的。離開信宜池洞鎮的時候,17歲的他一步三回頭,如果不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誰願遠走異國他鄉?他在李季濂的泰有錫礦幹了兩年,還清錦綸泰的貸款後就轉向橡膠園割膠,剛賺夠盤纏就回鄉將妻子接到馬來亞,夫妻倆一起在橡膠園打工,此後便終身再沒能夠回唐山。(見《粵海來風》,2頁—9頁;廣東省作家協會,散文創作委員會編,花城出版社出版;2014)

Views: 20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