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2020年最值得去的52個地方 - 紐約時報
28. 馬來西亞,沙巴州
旅遊地圖上找不到的原始森林和瀕危紅毛猩猩
遊覽婆羅洲島上這個生物多樣的熱門景點最令人信服的理由,就是你可以爲它的保護出一份力。每年,成千上萬英畝的原始雨林被燒毀,隻爲新的棕櫚油種植園讓路,但發展旅遊可以成爲保護這些原始叢林的動機。馬來西亞的沙巴州可提供多樣化的遊覽體驗,它坐落在婆羅洲的東北角,擁有多個機場,但仍在很大程度上未被列入旅遊地圖。腎上腺素上癮者可以攀登京那巴魯山,去仙本那和鯊魚一起潛水。
海灘愛好者則應前往加亞島…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September 16, 2022 at 9:02pm — No Comment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重縫婆羅洲沙加邊緣」:馬來西亞的沙巴洲和印尼的北加里曼丹省過去一直被視為是兩國的邊緣地帶。沙加邊界雖鮮少作為公眾關注的區域,但兩地人民私下早已交流甚密。隨著印尼遷都東加里曼丹省,沙加邊界開始有了變化。歷史上,兩地處於重逢的時間點邊緣。文化情感上,兩地需要重新定義彼此的緣分。經濟上,兩地需要中央政府所給予的「針與線」,重新縫紉兩地的邊緣性。
兩國交界之處,是充滿著衝突與合作之地。在東南亞,文化和歷史血脈相連的印尼和馬來西亞亦不例外。西里伯斯海(Celebes sea)西邊的馬印交界處,這鮮為人關注的邊陲,正正是突出了邊界議題複雜性的絕佳例子。這裡是馬來西亞沙巴洲…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29, 2022 at 9:16am — No Comments
從不知道馬來西亞的元宵節竟可以如此熱鬧和深入家戶,直到我參與了納閩的元宵節遊神。
納閩,很模糊的地理名詞,只知道是在沙巴旁的一個島嶼。去年在吉隆坡的蘇丹街偶然中聽納閩人陳偉強談起他故鄉的元宵遊神;今年,在獲得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婆羅洲研究計劃的部份贊助下,我一個人拎著簡單的行李就飛到納閩。站在納閩博物館,我開始感到汗顏,原來我對納閩的歷史所知太少了!拼命憶起中學念完的歷史課本,想不起有提到納閩的部份呀!馬來西亞歷史課本遺忘了他們嗎?身體欠恙的謝村長仍熱心地幫我找了個華人德士司機,在遊神前我先將納閩的廟宇都參拜了一遍,並在廣福宮發現了鹹豐年間的文物,我高興得跳了起來,趕緊微信給遠方的朋友。
…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27, 2022 at 11:20am — No Comments
雨林之旅
一小時後,小船速度放緩,進入了一條窄窄的河道,這時,婆羅洲原始熱帶雨林終於向我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河道兩旁是低矮的紅樹林,樹木下端隱沒在棕綠色的河水中,茂密的枝葉延伸向河道的遠方,樹上藤蔓纏繞,鳥蟲鳴叫之聲叠起,景色猶如一幅恬靜的油畫。而我們就在這幅油畫中漂行。不時有羽毛五彩絢爛的水鳥從小舟邊飛掠而過,在我眼中留下一抹彩虹。可惜彩虹往往極難捕捉,在逆光中,這些美麗的小鳥都化作了一道道剪
紅樹林
「噓……」,伊密斯突然關掉了馬達,並示意我們壓低聲音,「有長鼻猴。」他提示到。.這個消息讓我們倍感興奮。長鼻猴學名Nasalis…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17, 2022 at 3:02pm — No Comments
丹戎依水
邦邦的經歷讓我心有不甘,決心一定要到腹地一遊。此言一出,友人驚噓一片。原來三馬林達的眾多新老朋友中,尚未有到腹地旅行者,在他們的眼中,此等蠻荒落後之地,一無可看性,二無可行性;何況窮山惡水,難免民風彪悍;路途遙遠,自然信息不通,此行兇多吉少,我只能一笑對之。
為了節省時間,我們首先選擇了最為快捷的陸路到丹戎依水(Tanjung Isui)。六個小時的山路之旅像極了坐過山車,汽車經常與地面成60度角,在我以為即將和地面親吻的一剎那,一個反方向的急轉彎又將車身甩到另外一邊。之前一直奇怪,遠途汽車為何不用大型空調車,此時才意識到,如此窄小的路面,又怎能容得下大車。…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17, 2022 at 1:00am — No Comments
然而大清早公然「偷拍」眾人洗澡這種行徑終究讓我頗有些不好意思,想不到鏡頭中的男女老少個個笑逐顏開,對我這種不文明行為歡迎得緊:大眼睛的少女露出羞赧的微笑;圍著細花布沙籠的少婦回眸淺笑風情萬種;赤腳的孩子嘻笑著沿著小橋追趕鏡頭;抹著香楝粉的大嬸熱情地道早安;一位正在趕牛的大叔興奮地向我們連連揮手,生怕我的鏡頭錯過了他的存在。這些快樂的笑臉與環境的艱辛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然也有對鏡頭泰然自若的,比如忙著煮早飯的大嬸、比如一只彈跳在舊式藤椅間的貓……
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鎮平靜生活的誤闖者,用好奇的眼睛觀察著他們貧苦單純簡單快樂的人生;而在運河人家的眼中,我們或許是自己送上門的西洋鏡。在回程途中,一些小青年已經早早準備好手機為我們拍照,於是雙方的角色立即完全調換。…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13, 2022 at 1:30am — No Comments
淩晨5點,我和同伴在泰拉赫的帶領下,登上了停泊於旅館邊的「卡奴」小舟。在黎明的寂靜中,小舟穿行於窄小的河道,兩旁的民居觸手可及,有如置身努珊塔拉版的威尼斯。 雖然四周依然漆黑一片,臨河的綠色清真寺中已經開始傳出悠揚的誦經聲。馬辰是臨海小鎮,上午漲潮,海水倒湧,河水便會上漲,其味變鹹,下午退潮後又成為可取用的淡水。仔細觀察了河水的顏色後,我才努力抑制了親口嘗嘗河水味道的衝動。
一刻鐘後,水面豁然開朗,小舟已經駛入江道,甚至有巨輪擦身而過。身邊的卡奴小舟越來越多,我此時才驚然發現,自己已經成為眾多趕集者的一分子。…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10, 2022 at 12:54am — No Comments
中國古籍中神秘遙遠的婆羅洲,如今被印尼、馬來西亞、文萊三國共有。南部為印尼國土,稱為加里曼丹。在這片神秘的土地上,遍佈著茂密的熱帶雨林,生長著無數奇特的動植物,而在內陸地區,棲息著獵頭族達雅克人。雖然口口相傳的傳聞為這片土地抹上粗獷甚至血腥的色彩,我卻本著經驗主義固執地相信我會再次交到純樸熱情得出乎想象的當地朋友,體驗一段艱辛而美妙的旅行。於是在大年初一的清晨,放棄了懶覺與美食,我乘上大鳥,與兩位被我的花言巧語所蠱惑的美眉,一起飛向了婆羅洲的懷抱。
初到馬辰
馬辰(Banjarmasin)是我踏足加里曼丹的第一站。這是一個海濱小鎮,…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6, 2022 at 12:00pm — No Comments
“大旅行”與文化新篇章
然而,1789年,“大旅行”者追尋古典文化和古典美的腳步,終被法國大革命的隆隆槍炮聲止住。從1790年到1815年拿破侖戰爭結束,不列顛通往歐陸的航線一中斷就是25年之久。英吉利海峽被封鎖,外國去不了,怎麽辦?…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20, 2022 at 3:40pm — No Comments
“大旅行”一詞最早見於理查德·拉塞爾斯所著的《意大利遊記》(1670)。拉塞爾斯是一位天主教神父,他在多個貴族家庭擔任過家庭教師,一生訪問過意大利5次。這部集旅行指南和旅行-教育學闡述於一身的著作,是他憑借自己的教育經驗和對歐陸之旅的觀察思考寫成的。在書中,拉塞爾斯一方面記述他在意大利的旅行經歷和見聞,另一方面從政治才學、文化素質、道德修養和社會認知四方面的修習出發力陳“大旅行”的益處。此書令人信服的論述和強大的實用性,使它在英國風靡一時,“大旅行”觀念在英國社會也就盡人皆知了。…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16, 2022 at 8:30am — No Comments
旅行與“大旅行”
18世紀的英國文壇盛產遊記。我們今天說得出名字的作家,丹尼爾·笛福、亨利·菲爾丁、托比亞斯·斯摩萊特、勞倫斯·斯特恩等,似乎人人愛好外出旅行,個個名下有遊記出版。就連大半生安坐書齋埋首閱讀著述、故而有“椅子旅行家”之稱的約翰遜博士,晚年也不甘寂寞,留下了有思想有才情的《蘇格蘭西部諸島紀遊》。…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15, 2022 at 4:30am — No Comments
《儋耳夜書》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 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雜揉,屠酤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寢,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釣者,未必得大魚也。
上述五篇遊記基本代表了蘇軾遊記的主要特點: 略景存情與捨景存情。
在《記遊廬山》這篇遊記中,廬山勝景已淡化到可有可無境地了。” 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殆應接不暇”…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5, 2022 at 10:26am — No Comments
蘇軾是繼柳宗元之後第一位大量創作遊記的作家,他的遊記以表現作家的主觀情思為主。蘇軾的遊記主要保存在《東坡誌林》中,下文選載《東坡誌林》中《遊沙湖》、《記遊松江》、《記遊廬山》、《記遊松風亭》、《儋耳夜書》五篇遊記:
遊沙湖16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 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 疾愈,與之同遊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間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是日劇飲而歸。…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2, 2022 at 9:30pm — No Comments
徐霞客《遊白岳山日記》開首云:” 出西門,其溪自祁門縣來,經白岳,循縣而南,至梅口,會郡溪入浙。” ⑩此處寥寥數筆就交代了一條溪的源流。他的《遊黃山日記》寫” 初三日” 的行程:” 二十里,抵湯口。” 11本來,寫到這里,已經夠了。但是,作者仍然順手寫了” 香溪、溫泉諸水所由出者” 一句,似乎作者非把” 香溪、溫泉諸水” 的由來補寫清楚方可罷筆。這種寫法在徐霞客手中成了一種慣例,自早期的名山遊記到後期的西行日記,無不如是。《遊廬山日記》” 二十日” 條:” 越嶺東向二里,至仰天坪,因謀盡漢陽之勝。漢陽為廬山最高頂,此坪則為僧廬之最高者。坪之陰,水俱北流從九江;其陽,水俱南下屬南康” 12。在” 越嶺東向二里至仰天坪”…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4, 2022 at 9:00pm — No Comments
中唐作家李翺的《來南錄》是中國古代地學遊記的濫觴之作。此《錄》詳細記述了作者自長安經洛陽,入黃河,轉汴河,過長江,經富春江,越玉山嶺,渡鄱陽湖,溯漳江,逾大庾嶺,沿湞江,出韶州,至廣州,長達數千里的歷程。這篇地學遊記的開山之作對行蹤的記載已非常詳盡:” 四月丙子朔,翺在衢州,與侯高宿石橋。丙戌,去衢州。戊子,自常山上嶺,至玉山。庚寅,至信州。甲午,望君陽山,怪峰直聳,似華山。丙申,上於越亭。己亥,直渡擔石湖。辛醜,至洪州。遇嶺南使,遊徐孺亭,看荷花” ④。筆者選載的四月全月的日記,表現出作者對遊蹤記寫的高度關注。
李翺《來南錄》結尾有如下一段:”…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3, 2022 at 9:00pm — No Comments
柳宗元“永州八記” 的代表作《至小丘西小石潭記》“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一云” 披拂潭中,俯視遊魚,類若乘空” )” 二句受到歷代讀者的鐘愛。明人楊慎曾指出這兩句本自《水經注·洧水注》的” 淥水平潭,清潔澄深,俯視遊魚,類若乘空” 數句,只是《洧水注》是否源自晉宋地記,今已無考。但是,《水經注·夷水注》” 東入於江” 條卻給我們透露了魚遊乘空源於晉宋地記的事實:
夷水又逕宜都北,東入大江,有涇渭之比,亦謂之佷山北溪水。所經皆石山,略無土岸。其水虛映,俯視遊魚,如乘空也; 淺處多五色石。
《太平禦覽》卷六十地部” 江” 條載有東晉袁山松《宜都山川記》的一段文字:…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3, 2022 at 9:00pm — No Comments
遊蹤、景觀、情感是遊記文體的三大文體要素,它們演進的程度與表達的詳略,直接關係到遊記文體的形成與遊記文類的劃分。遊蹤演進的緩慢導致柳宗元” 永州八記” 為代表的山水遊記重大文體缺陷。重遊蹤,重地理記載,是地學遊記的重要文體特征。重客觀之景與重主觀之情,又使文學遊記分為再現型與表現型兩大部類。
遊記是散文中最自由的文體之一。作家可以靈活地采用筆記、日記、書信、詩歌等種種不同的形式去記遊。不同的遊記或以文學描寫為主,或以地理考察為主,但不論遊記的具體形態如何變化,遊蹤、景觀、情感仍然是遊記文體的三大基本要素,它們演進的程度與表達的詳略直接關係到遊記文體的形成與遊記文類的劃分。
一遊蹤的演進發展與遊記文體的形成…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3, 2022 at 7:00pm — No Comments
五遊記文體的體式定型與多元並存
最後,讓我們重點進入對遊記體式的探討。
就遊記這一專有名詞的構成元素而言,可以說” 遊” 是其內容規定,而” 記” 則是其文體指稱。” 記” 作為一種文體,向來多歸於” 雜記” 一類,具有多樣性、包容性、靈活性特點,這就為更好地表達主體在遊歷過程中的個性化體驗提供了便利條件,為” 記” 在紀” 遊” 過程中的文體功能的發揮提供了多種可能。” 遊” 與” 記” 雙向互動,由” 遊” 而” 記” ,以” 記” 紀” 遊” ,進而發展成熟為一種獨立的文學樣式。可見,” 遊” 與” 記” 的組合並非隨意,而是因為彼此在內容與形式上具有內在的契合點。然而,這一內容與文體的契合並非妙手天成,而是經歷了一個從多向選擇到逐步定型的過程。…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2, 2022 at 9:00pm — No Comments
宗教意涵:中國古代宗教觀中人與自然的關係集中體現於” 天人感應” 說,而在遊記中人與自然的審美關係確立並取代” 天人感應” 後,後者並沒有徹底消失,而是經常與前者交融,其中因緣之一是作為人與自然審美關係哲學基礎的” 天人合一” 與” 天人感應” 本有先天的血緣關係,都是自然人化與人化自然的產物。因緣之二是在遊記創作中有大量佛徒、道士參與,他們常常以宗教的思維形式來觀賞自然,審視人生,將宗教與審美合而為一,因而賦予遊記以宗教內涵。因緣之三是遊記的審美對象首先是山水勝景,而山水勝景又往往與佛道的寺廟、道觀以及種種宗教傳說和民間神話連為一體,遊歷山水、描寫山水就不可能不涉及到這些宗教內容。因緣之四是在自然人化與人化自然的雙向互構中,在追求超驗的形而上的人生體驗中,哲學與宗教具有一定的互通性與互滲性。
道德意涵:” 山水比德”…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1, 2022 at 9:00pm — No Comments
四遊記文體的主流意涵與文化容量
遊記文體是基於魏晉時期” 遊” 的審美意識、” 遊” 的實踐活動與” 遊” 的文學創作三者的依次推進,以及” 遊” 的文學創作中遊程、遊觀、遊感三大要素的同時具備而正式形成的。可以說,遊記文體的發生序列決定了遊記意涵必然以審美為本原,為核心。
遊記作為一種展現人與自然審美關係的獨特文體,反過來又加深和促進了人對人與自然審美關係的認同和體驗,為人與自然的審美互構提供了一種完美而永恒的途徑。當審美主體在悠然放遊之中,見” 山川之秀美,風俗之樸陋,賢人君子之遺跡,與耳目之所接者,雜然有觸於中,而發於詠嘆”…
Continue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May 20, 2022 at 9:00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5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1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6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1 Comments 82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0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3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8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5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