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貨珍藏's Blog (530)

莊忠倉: 台灣屏東霧台村藝術街

這是霧台村藝術街所拍,



窄巷裡每間岩板石屋各有特色。



霧台是台灣屏東縣境最高的鄉鎮,



海拔一千米以上,



以鲁凱族原住民居多,



目前霏紅山樱已在村落綻放。…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anuary 19, 2014 at 6:43pm — No Comments

台灣現代詩新經典~~莊忠倉:《 霧台阿嬤 》

記憶封鎖了迷途冬陽

穿過岩板小徑

穿過寂寥的琉璃珠

一顆一歲月

滑落的老花眼鏡

數著,數著 串起山林



青春嬉戲何方

別問,項上百花編織的花環

猶吐芬芳

一粒嚼碎的檳榔嫣紅山櫻

還是庭前山李借了紅未還

獨坐夕陽

遊走指間牽繫彩雲



百步蛇吐信的光

逶迤在冰冽岩板屋角

守著,等待小米酒釀的歌

哼醉溪谷百合

朵朵,是乍瞥早春的微笑

開展在霧台阡陌巷街



仰望大武山,那熟透的冬

收歸阿嬤的心

暖暖憶起一片山嵐

乘楓而下,風切谷川

細數琉璃星光

可是阿嬤地眨眼?…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anuary 17, 2014 at 1:00pm — No Comments

凌性傑: 命運是一支神奇的路標──讀《沈從文自傳》

命運是一支神奇的路標

建中紅樓文藝營報名截止之後,好幾位家長打電話來,問我能不能再受理報名。他們說自己的孩子好期待這個營隊,只因沒注意到網路公告便錯過了。預計容納120名學員的營隊,早已經爆滿。他們誠懇地說明,希望能夠為這些文學少男少女留幾個位子。

幾經考量,人力與場地空間尚足以負荷,於是破例增額錄取幾位。但對他們有小小的要求:補報名的校內同學必須擔任義工服務,此外也要勞煩校外同學負責往後的聯繫工作。我一直覺得,生長在都市裡的孩子與大自然較為疏遠,往往得提早忍受人生的不舒服。為了對抗這種不舒服,必須在文藝的園地裡長養自己的心靈。…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18, 201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施繼堯的長石陶

釉是施覆在陶器上的彩衣,讓作品呈現出幻化無窮的樣貌,陶藝創作者施繼堯長期對長石(志野)釉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與熱情,創作出一系列的精彩作品。

土與釉間的緊密結合

對於在台中創設早稻田英日語學校,同時身兼陶藝創作者的施繼堯而言,外語教學與陶 藝創作是每日必行之事,前者傳遞了他在語言的教學技術及傳承,後者則傳達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與不悔。…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October 17, 2013 at 8:00pm — No Comments

愛墾雲端藝廊: 藝·攝影館

賴東銘攝影·札記



逐漸消逝中的傳統行業:鼓

認識黃老闆已有十幾年,



看到這種行業漸漸由大陸取而代之,

讓人深刻感受到影像的重要性。…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August 11, 2013 at 11:30pm — 13 Comments

盧耀強 : 肉骨茶與包

肉骨茶國文和英文的音譯都是Bak kut Teh。兩者並無指定或限定何種肉或骨類來熬煮。

因為肉骨茶是華族,尤其是巴生的華人特別喜愛的美食,巴生可說是全馬聞名的肉骨茶城。無怪友族都認定其烹制的肉骨必定是豬的肉骨,其實並不全對。

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國度,飲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

巫裔的咖喱和椰漿飯,印裔的Nasi Kandang和Roti Canai,華裔的包點和源於新加坡的雞飯同是各族喜愛而又常吃的美食。…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31, 2013 at 9:50am — 1 Comment

張大春:台灣人不讀書,成天把“吃什麼”掛 嘴上 (9)

張大春:一開始,公布的布,沒有人字邊的布就是公布,而且它也是一個材料,這兩個意思同時在用,而且用同一個字,所以當時就在想,是不是要把這兩個 意思分化,加一個人字邊。也就是說,更早的時候,沒有人字邊的這個「布」,據我的理解,它作為佈告或是一種通貨,不論它是通貨或是佈告。可是這麼一來,我 們在意義上可能會把它跟公佈的事物,或是通貨搞混,一個字就有兩個意義了。所以加個人字邊,本字為假借意所專,本字另加形符以明假借之意,就是表現新的意 思。所以那個人字旁的「佈」是後期所發展出來的。公ㄅㄨˋ用這個「布」也沒有錯,只是意義不要弄錯。

至於「畫」,繪畫的畫,它就是沒有刀字邊的。計畫,原先也沒有刀字邊,比如你看《史記》裡面,代為畫之,沒有刀字邊,可是仍然是為了本字為假借意所專,另加形符,以名假借之意。…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27, 2013 at 1:11am — No Comments

張大春:台灣人不讀書,成天把“吃什麼”掛 嘴上 (8)

張大春:這次李安回來不就說要去拍電視嗎?對這樣一個導演來說,下一個挑戰不是去拍古裝片、武俠片,是去拍電視!這個挑戰,意味著這個導演已經看到 了更大的影響力。我想李安已經不在乎錢,或者是這個考量也放在錢這邊,就是也有錢的會注意的在那邊。還有,比如現在有很多微電影出現,微電影出現是一個很 大的警訊,因為它代表沒有人再看長的了,看不了了。

微電影形式很多,最好應用的就是廣告,因為廣告付費上電視頻道,內容頂多也 20~30 秒,但現在用微電影拍 3 分鐘、5 分鐘都可以。…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21, 2013 at 12:43pm — No Comments

張大春:台灣人不讀書,成天把“吃什麼”掛 嘴上 (7)

張育寧:但是你不是被動接收資訊。因為臉書也是網路,但在那裡我是被動地讓我的朋友丟訊息給我。我家沒有電視,所以剛剛你們講的那些新聞我都不知 道,顯然我的朋友們不太分享這些訊息。

現在這種生活形態,我們大部分時候是被動接受新聞訊息,除非我今天對某個議題有興趣,會主動訂閱、主動用 Google 的搜尋工具去尋找。

所以,如果我做為一個公民,我理解世界的方式是這樣的話,資訊的獲取其實會分兩段:一段是由我的朋友幫我決定我應該要知道什麼,另外一段是我自己決定我要知道什麼。…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18, 2013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張大春:台灣人不讀書,成天把“吃什麼”掛 嘴上 (6)

張育寧:我記得你有一篇在Facebook上的文章在講台灣人的閱讀習慣,從你一個香港朋友的經驗,說這幾年台灣人變得不太談感受、不太談閱讀,但是愈來愈常說「吃」。

張大春:對,我有一個香港朋友以前來過台灣,他說台灣朋友常跟他談:「我去看了一個表演、電影、對談……」但他說這一次來,每一個人都跟他講到哪裡吃什麼。

張育寧:大家都在講吃,但不談讀了什麼、看了什麼、感受是什麼?

張大春:因為那個不容易得到讚。

張育寧:就像你剛剛說的,你很認真寫小說,群眾反而越來越少。…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17, 2013 at 11:00am — No Comments

張大春:台灣人不讀書,成天把“吃什麼”掛 嘴上 (5)

最冤枉的是之前新聞局有一個女職員來了一封信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聯絡你,我快要下班了,你是不是可以在我下班前回電話?有一個德國來的週報記者想要見你,你哪個時間有空你趕快告訴我!」

我很火這種,弄得像個買賣一樣。你德國來的什麼人?我就要去見他?我只好開她兩句玩笑,也沒什麼。

結果,第二天報 紙、電視都登了,還有人說:「張大春你這樣會不會欺侮到了勤奮的小公務員,讓她不能下班?」



(Feature Photo: Shilin Underground Market by…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16, 2013 at 8:30am — No Comments

張大春:台灣人不讀書,成天把“吃什麼”掛嘴上 (4)

戴季全:我不確定現在讀者的想像力是不是放錯地方,但確定有個事情現在正在發生,就是每個人在看 Facebook 或看網路新聞後,都迅速創造自己的版本,然後根據這個版本按讚評論。

我家沒有電視,所以一件事通常都要很紅、很紅到溢到我的生活裡面,我才會知道這件事情,譬如有一件事情是有個立委帶了一個酒駕但拒檢、被員警開槍導致半身不遂的人。

幾年前有三個立委帶著這個人去開記者會,抨擊員警用槍時機不對,現在二審過了後又發現,那個人會逃逸是因為他是另外一個迷奸犯的共犯,而副駕駛座坐的是一個強姦、然後還把人家割喉放血的人。

所以一審討論的事情是媒體的操作根員警用槍時機不當,然後現在討論的事情是,他會拒檢其實是因為有別的案子,更重要的事件在身上所以他才心生恐懼。這件事 Facebook…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3, 2013 at 11:30pm — No Comments

張大春:台灣人不讀書,成天把“吃什麼”掛嘴上 (3)

總之,每一個寫作者現在可能,尤其我們那個年代的寫作者,都必須要去想到他的讀者。若是他要用讀者所需要的方式去閱讀它,那麼他就必須完全當鬼,不要把自己當個創作者,他是個 supplier。他供應的是什麼?也不容易啊,他供應的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東西,他得搞清楚我要賣 5 萬個人還是 50 萬個人,那我得搞清楚那 50 萬個人要的是什麼東西,而且還得讓他笑,然後想辦法逗他哭一下,這就是經典。這些也很難,他必須掌握絕大多數庶民的趣味,而且他也知道他們要什麼。

我們這一代的寫作者,只能想我們會的、而且我們覺得從來沒有被書寫過的,但現代人不想這個。我想的是小說的定義能不能被擴大一點,我東放一點西放一點,東西越放越多,到最後人家看不出來這是小說,但現在回頭去看,完成東加西加這種事情的反而是下一代了,他們寫的東西在我看來根本就不像是小說。…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ly 2, 2013 at 10:26am — No Comments

張大春:台灣人不讀書,成天把“吃什麼”掛嘴上 (2)

當不付費成為王道。

對於絕大部分的鄉民來講,當他們相信不付費是王道的時候,「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個概念是不對的,他無從理解,「我早、午、晚餐就是白吃的啊!」當然,你也可以說他們還是要付電話費、上網費,但老實講那不在他概念之中,對他來說,資訊都太輕易獲取了。

當人們開始 take it for granted,閱讀的時候就不會去想「我應該要負責一點,不懂就去學」,不會,他會想,「一定還有更簡單、更輕鬆、更不挑戰我尊嚴的閱讀方法」。當「滿足好奇」這件事情變得免費、不需付出代價,那他就帶來一個後果:文化水平越來越低落。…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27, 2013 at 8:46pm — No Comments

張大春:台灣人不讀書,成天把“吃什麼”掛嘴上 (1)

五月上旬某天,《TechOrange》創辦人戴季全走到我座位旁說了句,「明天我約了張大春聊聊,一起去吧」,我根據工作流程問:「準備要聊什麼?」戴季全沒給太多 hint,只說要和張大春談談「作為一個讀者該有的文化準備」。

沒準備任何採訪大綱,隔天戴季全、張育寧和我一行三人,和張大春約在永康街一間法式餐館。

從「文化準備」開始聊,講到他近年的創作方式、創作中看見的台灣閱聽習性;因為長期 Follow 張大春的 Facebook,所以也和他討論他的Facebook「經營方式」,講到社群媒體、新媒體、網路公民參與、網路文字。

以下全文刊登。

採訪:戴季全/張育寧/鄒家彥   攝影:趙豫中  …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25, 2013 at 1:30am — No Comments

(英國)華茲華斯:自然景物的影響

無所不在的宇宙精神和智慧!

你是博大的靈魂,永生的思想!

是你讓千形萬象有了生命,

是你讓它們生生不息地運轉!

早在我童年最初的日日夜夜,

你就把種種情感

交織於我的身心;

不是用凡俗鄙陋的人工制品,

而是用崇高景象,用恒久事物,…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14, 2013 at 1:13am — No Comments

(英國)華茲華斯:水仙

我獨自漫遊,像山谷上空

悠悠飄過的一朵雲霓,

驀然舉目,我望見一叢

金黃的水仙,繽紛茂密;

在湖水之濱,樹蔭之下,

正隨風搖曳,舞姿瀟灑。



連綿密布,似繁星萬點

在銀河上下閃爍明滅,

這一片水仙,沿著湖灣…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10, 2013 at 9:06am — No Comments

(英國) 華茲華斯:遠見

那樣做簡直是破壞,是糟蹋——

來學學我和查理的做法!

瞧這兒開了這麽多草莓花,

可是這種花我們不能采;

它們挺美的,比誰也不差,

可是你瞧——花兒小,枝子矮;

別動手,別碰它,安妮妹妹!

聽我的,我好歹比你大兩歲。



安妮妹妹呵!快來采櫻草,…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7, 2013 at 5:00pm — No Comments

(英國)華茲華斯:無題

我曾在陌生人中間作客,

在那遙遠的海外;

英格蘭!那時,我才懂得

我對你多麽熱愛。



終於過去了,那憂傷夢境!

我再不離開你遠遊;

我心中對你的眷戀之情

好像越來越深厚。



在你的山嶽中,我才獲得…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5, 2013 at 12:00pm — No Comments

(英國) 華茲華斯:我們是七個

——天真的孩子,

呼吸得那樣柔和!

只感到生命充沛在四肢,

對死亡,她懂得什麽?



我碰到一個鄉下小姑娘,

她說,她今年八歲;

鬈曲的頭發盤繞在頭上,

密密叢叢的一堆。



她一身山林川野氣息,

胡亂穿幾件衣衫;…

Continue

Added by 私貨珍藏 on June 1, 2013 at 2:05pm — No Comments

Monthly Archive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