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élgica querida's Blog – November 2016 Archive (16)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8

五,工資收入和政治忠誠度的關系

 

回憶錄的多數作者都提到他們的經濟收入在運動前後的變化,由於這些回憶錄的作者多是“小人物”,原來的工資就較低,當他們在成為“反革命”“右派”或“反社會主義分子”後,他們的工資又被大幅下降,有的只發十幾元到二十多、三十多元的生活費,這也就涉及一個大問題,即工資收入和政治忠誠度的關系問題。

新國家是根據政治忠誠度來進行經濟利益的分配的,這在1957年後大致確定了下來。…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5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7

兩年後,在反右運動時,又提出,對大人物中的右派,對社會科學方面的要“放手進行,鬥深鬥透”,而對一些有重大成就的自然科學家和技術工作人員,除個別情節嚴重非鬥不可者,其他應一律采取保護過關的方針。

具體策略有許多:有的是“鬥而不狠”;

有的為了將來能夠使用,應采取控制新聞報道的方法,有的不登報,有的“小鬥登報”;

對有重大作用的科學家,采取“談而不鬥”;

對科學界中的“老右派”,即民主革命階段的右派,在鳴放期間沒有表現或很少表現反動言行的,“當然不要排隊,也不好批判”。…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5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6

1953年後,1949年前舊中國學校培養的知識分子總體被劃入了“舊知識分子”的範疇,他們被一般視為“不純”階層,其主要依據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出身於剝削階級家庭,並曾為舊社會服務。在這群人中,“歷史不清分子”和“不純分子”占有相當的比例。…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4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5

三,在城市進行“統合”的方法和步驟

 

新國家特別關註在城市的“統合”,它的基本內容是摸清“民情”,對廣大城鎮居民進行細致的政治分類,以了解每一個城市成年人口的政治面貌,新國家很快就建立起對全社會人員,特別是城市人口的“政治忠誠度的識別體系”。新國家對社會狀況的廣泛調查,也包括工人,但是出於意識形態的考量,新國家對工人比較寬容,調查和“排隊”的重點對象是資產階級,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因為這些人群被認為和舊中國有較多的歷史聯系和思想聯系。這也和蘇聯的方式不同,蘇聯是依靠專門機關的調查,在中國主要是依靠建立黨委領導下的人事保衛制度,是對蘇聯經驗的發展。…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2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3

回憶錄作者之一的喻明達,在建國初只是一個14歲的少年,已離開家鄉在外地讀中學,以後又考入華中農學院的中專部,但是他家鄉的鄉政府拒不同意為他“轉戶口”,其理由是他是“大地主的細崽子”,“應留在農村,老老實實接受勞動改造”,以後當地的鄉政府的工作人員還寫信給華中農學院,要把他帶回家鄉,充當“地主”。這種現象在50年代初並非個別,一些地區的縣、鄉領導為了表示站穩“階級立場”,習慣性地采取“寧左勿右”的方針,大面積擴大被管制人群的範圍。…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1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2

上述回憶錄的共同的特點是:

1,14個人是親歷,只有1人是今天的年輕人,他主要是根據他的父母的回憶來寫他的“家族史”。

2,這些回憶錄的作者都是普通人,不是社會名流。

3,作者中有4個大學生,其中2個是在新中國的大學畢業的,其他多數人是小知識分子,也有普通工人,革命軍人,後兩類作者原先只有初等文化,是通過長期的自學,才能寫書的。

4,只有1個人在1949年前在國民黨的黨務部門及軍隊工作過,是低級人員。

5,多數人出身於非無產階級的家庭。…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0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1

二十世紀50年代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新時代的開端,“統一”,“改造”,“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都是構成50年代歷史的重要內容,也是那個時代的基本面相,但是新國家究竟是通過什麼具體的方式和路徑實現它對全社會的“統合”的?這個問題長期以來在一些宏大的詞語下被高度簡略化了,本文所要探討的就是50年代新國家是怎樣進行社會“統合”,如何實現高度一體化的?

本文所稱的“統合”,是指建國初新國家依著某些重大理論和概念,通過一系列政治運動,把某些被認為是敵對、異己或偏離新國家的思想和組織原則的人群加以清除、治理和整頓的過程。…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50am — No Comments

高華:新中國五十年代初如何社會統合——十五個“小人物”的回憶錄研究 4

1955-1956年的肅反運動對新中國歷史的影響很大,民主人士等對肅反運動偏差的批評帶來嚴重的後果,他們中的多數人在一年後都成為“右派”。肅反運動的“主觀化”、“擴大化”是普遍存在的。據曾任廣東省委“肅反五人小組”組長的文敏生回憶,廣東第一批開展肅反運動的單位有410個,“由於種種原因”,“運動開展不到一個月,竟揭發出上百個”小集團“。回憶錄《如歌歲月》的作者章正邦當時在四川省峨眉縣參加肅反,該縣將所有肅反對象集中歸口,統一安排住宿在禮堂和大會議室,為時一個月。為激發參加者的階級鬥爭的警惕性,每天在讀文件和報紙後,還安排專人讀肅反小說和報告文學,”以此來推進肅反運動的深入“,最後“抓了七八個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但是一段時間後,這些人又回到原先的工作崗位。…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1:30am — No Comments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關於本書》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1899-1961)美國小說家。生於鄉村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曾作為紅十字會車隊司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長期擔任駐歐記者,並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西班牙內戰。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經多次醫療無效,終用獵槍自殺。他的早期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7)、《永別了,武器》(1927)成為表現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三、四十年代他轉而塑造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而英勇戰鬥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劇本《第五縱隊》1938),長篇小說《喪鐘為誰而鳴》(1940)。50年代後,他繼續發展二十年代短篇小說《打不敗的人》和《五萬大洋》的寧折不彎主題,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海》,1950)。在藝術上,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和多種現代派手法的出色運用,在美國文學中曾引起過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2, 2016 at 10:01am — No Comments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等了一整天》

我們還睡在床上的時候,他走進屋來關上窗戶,我就看出他象是病了。他渾身哆嗦,臉色煞白,走起路來慢吞吞,似乎動一動都痛。

“怎麽啦,沙茨?”

“我頭痛。”

“你最好回到床上去。”

“不,沒事兒。”

“你回床上去。等我穿好衣服就來看你。”

可是等我下樓來,他已經穿好衣服,坐在火爐邊,一看就是個病得不輕,可憐巴巴的九歲男孩。我把手擱在他腦門上,就知道他在發燒。…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1, 2016 at 10:05pm — No Comments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越野滑雪》

纜車又顛了一下就停了。開不過去啦,大雪給風刮得嚴嚴實實地積在車道上。沖刷高山裸露表層的狂風把面上的雪刮成一層堅硬的雪殼。尼克正在行李車廂裏給滑雪板上蠟,他把靴子塞進靴尖鐵夾裏,牢牢扣住夾子。他從車廂邊跳下,跳在硬邦邦的雪殼上,來一個彈跳旋轉就蹲下身子,撐著滑雪杖,一溜煙滑下山坡。…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20, 2016 at 11:23am — No Comments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阿爾俾斯山牧歌》

哪怕是一清早就下山,走進山谷也很熱。太陽把我們隨身帶著的滑雪屐上的積雪融化了,把木頭也曬幹了。春天來到了山谷,但是,太陽十分熱。我們沿著大道來到加耳都爾,隨身帶著滑雪屐和帆布背包。我們經過教堂墓地時,那兒剛剛舉行過一場葬禮。一個神甫從教堂墓地出來,經過我們身旁,我對他說“感謝主”。神甫哈一哈腰。

“奇怪,神甫總是不跟人說話,”約翰說。

“你以為他會說‘感謝主’吧。”

“他們從來不答腔,”約翰說。…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19, 2016 at 12:30pm — No Comments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新婚之日》

他剛才遊過泳,走上山以後就在盆裏洗腳。屋裏熱,德奇和盧曼兩個都站在一邊,神色緊張。尼克從衣櫃抽屜裏拿出一套幹凈內衣,乾凈襪子,新吊襪帶,白襯衫和衣領,一一穿上。他站在鏡子前打領帶。德奇和盧曼使他想起拳擊賽和橄欖球賽前的更衣室。他喜歡他們那副緊張相。他真想知道要是自己臨刑,他們是不是也這模樣。八成是吧。萬事都是事到臨頭才能明白的。德奇去拿瓶塞起子,進屋打開酒瓶。

“好好來一口,德奇。”

“你先喝,斯坦。”

“不。有什麽關系?盡管喝。”…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15, 2016 at 6:40pm — No Comments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度夏的人們》

從霍頓斯灣鏡去湖邊的小石子路上,中途有一口清泉。水是從埋在路邊的一個瓦溝裏冒起來的,漫過瓦溝邊上的裂口不斷往外淌,一路穿過密密叢叢的薄荷,直流到沼澤地裏。黑咕隆咚中尼克把胳膊伸進泉水裏,可是水冷得胳膊簡直擱不住。水底的泉眼裏還有沙子噴出來,打在指頭上覺得好像羽毛輕輕拂過。尼克心想:我要是能全身都浸在裏邊該有多好呢。那肯定是挺過癮的。他縮回胳膊,就在路邊坐下。今天晚上是夠熱的。…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13, 2016 at 12:20pm — No Comments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三天大風》

尼克拐進穿過果園那條路時,雨停了。果子都摘了,秋風吹過光禿禿的果樹。路邊枯黃的野草裏有只瓦格納蘋果,給雨水淋得透亮,尼克停步撿起了蘋果。他把蘋果放進厚呢短大衣的口袋裏。

那條路出了果園,直達山頂。山頂有小屋,門廊空蕩蕩的,煙囪裏冒著煙。屋後是車庫,雞棚,二茬樹象堵樹籬,挨著後面的林子。他放眼望去,上空的樹給風刮得遠遠倒向一邊。今年秋天還是頭一遭刮大風呢。

尼克走過果園上面那塊空地時,小屋的門打開了,比爾出來了。他站在門廊上往外看。

“哎呀,威米奇,”他說。

“嗨,比爾,”尼克說著走上臺階。…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7, 2016 at 6:14pm — No Comments

海明威:尼克·亞當斯故事集《了卻一段情》

早先霍頓斯灣是座木材業城市。住在城裏的人沒一個聽不見湖邊木材廠裏大鋸子的聲音。後來有一年再也沒有木頭可做木材了。運木材的雙桅帆船一艘艘開進湖灣,把原來堆放在場地上那些廠裏鋸好的木材裝上船。全部木材堆都搬走了。大廠房裏凡是能搬動的機械都搬出來,由原先在廠裏幹過活的工人搬上其中一艘雙桅帆船。那艘雙桅帆船出了湖灣,駛向開闊的湖面,裝載著兩把大鋸子、往旋轉圓鋸口裏拋木料的滑車,還把全部滾軸、輪子、皮帶和鐵皮都堆在一船木材上。露天貨艙蓋著帆布,系得緊緊的,船帆鼓滿了風,駛進開闊的湖面,船上裝載著一切曾把工廠弄得像座工廠,把霍頓斯灣弄得像座城市的東西。

一座座平房工棚、食堂、公司找房、工廠辦公室和大廠房都空無一人,留在湖灣岸邊草地上遍地鋸木屑堆裏。…

Continue

Added by Bélgica querida on November 3, 2016 at 10:17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