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英國鴻儒約翰遜博士說,認為倫敦索然無味的人,對人生也必感到厭倦。約翰遜身為十八世紀的古典紳士,難免傲慢地認為倫敦是世界的中心。世人都說倫敦是冷漠的都市,但在冷漠之中,只要都市人自己的靈目與慧根猶存,必仍可發現世情之樂、人生之趣。
今年夏天,在一個黃昏路過泰晤士河畔的查科加紀念廣場,見一書生模樣青年,在國家美術館前架起一天文望遠鏡。另有一告示牌,說今夜月白風清星光燦爛,正好從此鏡中窺得太陽系的土星,每位只收五十便士。…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18am — No Comments
英國近年流行農莊民宿。莊主是農夫,莊園有滿山的綿羊,還有豬圈、雞場、牧羊狗。民宿整潔萬分,床褥漿暖,浴缸明亮,洗手間放一束薰衣草,毛巾摺得筆直,木地板和木家具,完美得像一個童話。
農莊民宿,叫做“Farm Stay”,漸漸取代了從前的B&B 。農莊主人很好客,會帶你遊他的莊園,餵他養的小馬,看母雞生蛋,然後走過幽谷,到山坡上看日落。
去農莊投宿,一定要自己租車,三兩知己,遊英國鄉間的古鎮。民宿都在林蔭深處的小徑,有的在海岬的盡頭,由一座舊燈塔改裝。夜宿農莊,吃莊主下廚做的農家菜,幽靜得像一片仙境。…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18am — No Comments
對英國人性格的探討研究,或莊或諧,典籍汗牛充棟。因為英國人是一個如謎的民族,對英國人國民性格的剖析,是一門趣味極濃的學問。
了解英國人不容易,在英國國外學習英語、讀遍英國文學經典或英史,皆難一窺英人心理王國的全豹。“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須親嘗之。”同理,要摸透英國人的脾性,不去英國住上十年,耗費一段寶貴的青春,亦難竟全功。
英國人的性格千頭萬緒,最終可歸納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形容詞。這個詞,叫作“Eccentric”。
“Eccentric ”一詞,《牛津辭典》釋為“偏離正常規律的一種氣質”,並非一般人誤以為的“怪癖”脾氣,中文裏難尋對等的翻譯,以音雅義達的原則,可暫譯為“異新奇客”。…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17am — No Comments
美國的許多宣傳,愛找女明星做代言人,但科學組織斥責“代言人”的“名句”,十之八九是不經大腦的“廢噏”,如麥當娜說:“世界核汙染嚴重,我在和科學家商量,怎樣中和放射物性質。”科學家說放射性物質,不可能“中和”,只能移到第三世界,繼續“放射”,等待衰變。
“代言人”是美國商業界發明的,遠東爭相仿效。這是一個“Sound-bite主義” 的時代,女明星一條金句,勝過專家十萬字論文。但當明星的金句變成廢噏,其教壞人的愚昧放射性效應,也很難“中和”掉。
其實以前還有女明星波姬•小絲。波姬•小絲曾經做過“反吸煙宣傳大使”,她在電視的金句是:“吸煙是會死人的。如果你死了,你就失去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了。(If you’re killed,you’ve lost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your…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16am — No Comments
法國總統女候選人羅雅爾,有一個很高貴的姓氏,叫做皇家(Royal)。
法國女人——應該說巴黎女人,別有一種韻味。以凱瑟琳•德納芙為中心,加上朱麗葉•比諾什,艾曼紐•貝阿,巴黎的女子,穿一襲長裙,一雙黑高跟鞋,抱著兩三個禮品盒子,打開公寓的大門,走進鐵籠子電梯,走過長廊,用鑰匙打開門,輕輕把栗色的長發往後一甩,是一框與眾不同的風景。
巴黎女子都有一籠精致,是鐵塔纖長的陰影和塞納河的流水交織而成的一種情懷。比起倫敦的女人,巴黎的法國女人知識分子味比較濃厚,因為法國女人的氣質是一杯濃濃的咖啡焙炙出來的,而不是一壺格雷伯爵的下午茶。…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15am — No Comments
現代知識發達,分支愈趨細微,逐漸湧現愈來愈多的專業人士。但英國的文化傳統斥專才而重視通才的培養,英國政治家與公務員人才多畢業於大學的文史科。專才與通才孰優,一向眾說紛紜,難有定論。
英國數百年來的第一流人物,多為業余成才,且學養絕不局限於一途,必澤及其他,修成“通人”(Men of Letters)的化境。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物競天擇論,原來只是業余研究的結晶,其人生平以地質學為誌趣,亦曾著有火山巖層與南美洲巖土的專著。撰寫《羅馬帝國興亡史》的歷史學家吉本原來主修神學,旁及數學邏輯與法國文學研究,其為史學家著稱於世,僅是無心插柳的結果。政壇上多才多藝(Versatile)的能人更多,昔如議會政治家克倫威爾本是行伍出身的軍士而業余從政,丘吉爾亦為畫家、散文家;今之保守黨前首相希斯是指揮家;外相韓達德愛偵探小說;前社民黨領袖歐文也兼為精神科醫生;撒切爾夫人亦是化學師與大律師。…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14am — No Comments
校園槍擊案,多半發生在藍天白雲,小黃花青草地那種地方,像美國的弗吉尼亞、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還有蘇格蘭的鄧布蘭。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小鎮,忽然幾十響槍聲,十多人浴血,轟動世界。
因為這種地方,過於安逸太平:花園有一副三百六十度噴水器,大汽車靜靜地泊在車房裏,老太太在院裏曬太陽,郵差每天上午十點準時在門前的郵箱投放垃圾信件,街角的雜貨店,一個肥佬穿著運動裝,太陽眼鏡晾在額角,推門進去買一瓶牛奶,門板牽動上面的小鈴子,發出一陣叮叮聲。
這種太平小鎮在北美和澳大利亞,成千上萬,像一匹白綢子,沒有一絲陰暗面,住在這種地方,人反而容易逼瘋。…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14am — No Comments
復活節是一個很特別的節日,橫在農歷新年和暑假之間,感覺上,像餐湯和牛排主菜之間的一道小小的沙律。
殖民地時代,復活節是有點氣氛的。那時港島和尖沙咀多白俄西餐廳,像銅鑼灣的“金馬車”,利園山的“阿歷山大”。復活節到了,餐廳的面包部,飄來一陣熏暖的面包烤香;擺蛋糕的櫥窗裏,布置了一只竹籃子,籃子裏有一捆稻草,草堆裏幾只彩繪的復活蛋,其中三兩只啄破,跑出來幾只黃金絨的玩具小雞。
復活節有巧克力復活蛋,復活蛋金銀色一大堆,大小不一,還捆著深紅和淺藍的絲帶。兒童時代,春天來了,宣示著生機的是復活節,而不是陰雨紛紛的清明。…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09am — No Comments
倫敦同性戀者之中,有對東方男子情有獨鐘者,多年前組成一俱樂部,名喚“龍陽”,每星期日晚上租用市中心某大迪斯科舉行舞會。
“龍陽俱樂部”的舞會,東西人士參半,在燈火昏暗的角落與洋漢相擁熱吻的東方男子,大都是新馬泰等裔。新馬的教育制度壓抑專制,男子多娘娘腔;泰國又性開放,故東南亞的“姬界”中人,道德束縛沒有華人深重,一到歐洲便如魚得水,放浪形骸。“龍陽”內的東方人,許多濃脂蕩粉,作千嬌百媚的女性打扮,每星期並有泰裔脫衣舞男作秀,供洋漢欣賞。…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08am — No Comments
倫敦國王十字火車站一帶,有一家奇怪的戲院,名喚“史卡拉”(Scala),是文化邊緣人常到之地。戲院有上百年歷史,上演的如非兇殺片,便是極度的色情片。每天放映三四部,分成不同的主題類別,今天是恐怖血腥、明天是性虐待、後天是李小龍中國功夫系列,緊接著是同性戀,以照顧被這個社會遺忘的種種部族。
看的不是小電影,但購票入場先要成為會員。票房中坐著一個俊艷妖冶的年輕男人,懷裏抱著一只大黑貓。戲院的帷幕是誘人的深紅色,座位是硬的,空間非常大,散發著冷氣間與木座椅略略發黴的那種舊戲院方有的氣味,坐下來令人感到時空有異,恍如置於尚未拆毀的高升戲院 。…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06am — No Comments
有友參與音樂劇《西貢小姐》的演出,贈了一張包廂席的票子。我向來對這類文化沙文主義貨色興趣不大,但當夕欣然而往,為的是那個包廂的緣故。
廂座在舞臺右上側,小平臺上只歪歪斜斜放了幾把椅子,坐下縱瞰全場,臺上臺下,一覽無遺。
演員出場前在臺內側,神情貫註,幾個女舞蹈演員互相檢視衣裝,打點狀態,一如法國印象派畫家德加筆下描繪休息室裏的芭蕾舞女那幾幅名作。演員歌舞即在眼皮底下的咫尺,只躬身伸手,便可觸及那強烈的戲劇節奏,或者是菲律賓女郎的鬢香。…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05am — No Comments
在英國的公路駕車,時時看見一個路牌,畫著一只奔跑的野鹿,那是警告駕車的人:附近有野生動物出沒,開車時要小心。
生活中時時有野生動物的影蹤,是特別小資產階級的。擁有一座花園,花園裏有一窩刺猬,或是夏天有野兔跑進來,深秋又有幾只鹿出現在花叢裏,是千金難買的情趣。
一些朋友在外國住得久了,向訪客講述他日常的生活,家中的花園最近被野兔咬死了幾朵玫瑰,就是最大的新聞。他可以由當初花是怎樣悉心栽種的,一路講到野兔子在他家的後花園伺伏了三年後出沒,費時兩小時。你暗中看看腕表,為了禮貌,要裝出很有興趣的樣子,知道到底是他長居鄉間,少沾人煙的性格悶蛋得出了毛病,還是你自己早已失去了童真。…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05am — No Comments
英國的細雨,構成氣候的基本語言。若一部中國近代史的頁間滲透著血淚,則英國的九百年歷史翻開,字裏行間,必淌滴著無窮的雨水。英國紳士與政客心態隱晦,連其他歐洲人也難以相通,一如英倫天氣,雲情雨意不易捉摸,豈是偶然?
英國下雨時間之頻之長,常令外國人厭畏。其實有雨是常態,有陽光才是變態,因此英國紳士全天候地一傘在手,恰如獨行武士的佩劍。十多年前保加利亞特務以餵過劇毒的雨傘尖,在泰晤士河畔刺斃英國廣播電臺的一名雇員,懾人的謀殺,配以如此詭譎的兇器,發生在誕生過希區柯克的霧雨國度,實在是造化天衣無縫的一場布局。
英國溫寒,無熱帶氣旋形成的雷暴,連下雨也格外的小家子,非常陰陽怪氣。根據惱人的“墨菲定律”(Murphy’s…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04am — No Comments
居住英國,時時見到野生動物。多年前仍是學生時,曾寄居英格蘭東南部肯特郡的鄉間。每在秋涼之際,房東老太太總在日暮時,把花生一盤、牛奶一碗,置於花園的灌木之旁。問其故,答說花園之中草長之處,原來有一個刺猬家庭隱居多年,豹隱於炎夏,出沒於深秋,謂予不信,待入夜時請隨我一覓行蹤。
時近半夜,房東太太打起電筒,領我到後門,悄悄打開,果見三兩團灰褐色的刺猬,絨球也似的擠在碗碟前覓食。房東老太太說,十多年來這幾位不速的住客,每至此節令必出而覓食,一直相安無事,這幾只已是刺猬家族的第三代了。我躬身以雙掌掬了一只在掌心,刺猬膽小,縮成一團,像一只碩大的松果,兩只賊忒忒的小眼睛藏在一球肉刺之中,目光炯炯,與我對視。在那一刻,我想起幼時聽過的許多童話故事—刺猬媽媽帶著兩只小刺猬在森林覓食,看見滿草地的野草莓,刺猬媽媽縮成一只皮球,在地上來回打滾,尖尖的叢刺把野草莓挑了滿滿的一身。這便是兩只小刺猬生平所學的第一課。…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04am — No Comments
當今英語世界最當紅的女權主義作者格里爾(Germaine Greer )提出一項全新的主張,就是夫婦式同居的男女可以過一種“無性生活”(Sexless Life)。格裏爾認為,男女相處,不必有性生活,因為性是男女關系的煩惱之源。男人的性能力在三十歲以後就走向衰敗,女人的性需求在三十歲以後卻攀上高峰。男人三十歲以後,漸漸變成一條死狗;女人三十歲之後,卻勢成虎狼。在雙方的性供求關系的坐標上,形成兩條南轅北轍互不交疊的拋物線,這是婚姻破裂的一個重大成因。…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03am — No Comments
美國人做過一個實驗,在酒吧裏,統計男女不相識而又勾搭上,需要多久。
統計發現:在酒吧裏,男人看中一個陌生而吸引人的女人,心動了,決定提起一杯酒,走過去主動挑逗,平均只需要七分鐘。
美國的女人,由於女權思想影響,也很主動。美國女人在酒吧裏看見令自己心動的男人,主動走上前搭訕,卻需要二十七分鐘。
為什麽相差二十分鐘?心理學家解答:因為男人盯上女人,純粹以視覺上的性感取舍:女性年輕、身材性感,成為男人性荷爾蒙激化時出手攫取的目標。男人是天生的“掠食型”動物,即所謂的Predator 。…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02am — No Comments
在一個物質富裕的世界,有一種小小的情感,像一種綠色的植物,在沙漠化的氣候中無聲地消逝著,叫做珍惜。
懂得珍惜,失去了,才懂得痛苦;失而復得,卻是難以名狀的快樂。
英國南岸的海港城市樸次茅斯,有一個中年男人,半夜在酒吧裏喝醉了酒,酒吧打了烊,他走出海灘,穿著一身衣服跑到海裏遊了一回泳。
他沒有淹死,回到家裏,呼呼睡倒了。第二天,摸摸還是濕著的口袋,發現錢包丟在大海裏了。…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9, 2017 at 12:00am — No Comments
悉尼一個隆了胸的模特兒在一家酒吧跟人吵架,有人在混亂中向她槍擊,子彈射進她隆脹的乳房,陷在乳房表皮下的凝膠之中。醫生替她做手術,把點四五口徑的子彈從乳房中取出,並告訴她,她很幸運,因為這種子彈的力度通常可以貫穿一件避彈衣。
隆胸最先是日本女人發明的。戰後日本被美軍占領,許多日本女人淪為軍妓,她們都知道美軍喜歡大乳房。日本妓女最先在乳房註射羊奶,然後是蠟,都不成功,而且還很痛苦。最後她們將矽註射進胸部,把兩乳之間隆成了名副其實的“矽谷”。從那時開始,日本的美軍基地常有大批矽神秘消失,流進日本黑市。美國人知道了,開始在好萊塢女明星身上試驗,把矽放在袋裏,塞進胸部。矽袋有泄漏的危險,整容醫生又試用凝膠。無論是矽袋還是凝膠,對人體都有害,但悉尼這個模特兒的經歷卻證明,凝膠至少在受槍擊時比矽袋勝一籌。…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8, 2017 at 11:59pm — No Comments
人間四月天,青春結伴,最宜遊的國家,這個季節,世上除了日本尚有何地呢?
四月賞櫻,日本人舉國皆狂,電視日日報道櫻訊。從南到北,由鹿兒島到北海道,一樹狂櫻,把東瀛光燦燦地點著了。
然而,日本人追蹤櫻訊,是一種計算,壞在太過理性。“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國的陶淵明,享賞田園之趣,講求的是一份道家的“無心”。一早就知道哪裏有櫻花,手拿一張地圖,刻意追訪,正合日本人完美的理想主義。其實追櫻不如尋櫻,尋櫻不如遇櫻;遇櫻,又不如心中本來無櫻,在無求之間悠忽見著了櫻。驚艷,往往比尋芳多了一分意境。
四月去日本,不為追櫻,往往可以見櫻。例如,從東京乘子彈火車去廣島,在火車站,轉乘一程電車,去原爆紀念館的廣場。…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8, 2017 at 11:57pm — No Comments
自從香港回歸以後,殖民地色彩逐漸洗脫,在街上,愈來愈少見印度女人。
從前在尖沙咀和灣仔,都常看得見胖胖的印度女人。她們穿著兩截的紗裙,印度話叫做“紗麗”(Sari),露出一大團棕色的肥肉腰肢,趾甲的蔻丹塗成很誇張的玫瑰紅,穿著燙金的人字拖,三五成群地從海防道霓虹燈招牌下走過,成為殖民地無數艷麗的一種風格。
印度女人年輕時都很窈窕,出嫁後毫無例外地都胖起來,她們的食物裏有太多咖喱汁和椰油,印度女人的頭發都是油油的。據說她們洗頭愛用有香料的肥皂混合著檸檬汁,用浸過玫瑰花瓣的清水漂過,再散披在一只籃子上,用檀香細細地熏一次。因此印度女人的體味都濃稠得像化不開的汁液,因為那裏面有檸檬、玫瑰、咖喱和檀香。…
ContinueAdded by 心勢 紀 on June 28, 2017 at 11:56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