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剛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便養成了愛書、讀書的習慣。那時的鄉下,生活很貧困,沒有電視,在課外,能夠讀上幾本小人書,便非常高興,見到小人書,跟見到寶貝一樣。
那時父親每次出差回來,都給我買一些小人書,時間久了,自己也積攢了不少小人書。
一年冬天,媽媽領著我去給姥姥過生日。在商店裏,媽媽買了蛋糕和水果,正要走出商店時,我看見旁邊的櫃臺裏又新進了一批小人書,而且有我喜歡的《鐵道遊擊隊》和《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我對媽媽說要買,媽媽說:“別買了,再耽擱時間,咱就趕不上車了。”可我卻賴著不走,她實在沒法子,還是買下了那兩本小人書。…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30, 2016 at 5:36pm — No Comments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27, 2016 at 10:00am — No Comments
豆腐腦是我們這座小城的風味小吃,在早餐的攤點上闖蕩了多少年已不得而知,雖然不能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哈爾濱的餡餅齊名,卻能和徐州的羹湯、蘭州的拉面、蘇州的餛飩並論。我們這座小城很多人每一天的生活是從一碗豆腐腦開始的。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到街旁攤點上來一碗豆腐腦,外加一張煎餅兩根油條,只花幾塊錢美美地吃它一頓,是我們這座小城很多人多年不變的早餐習慣,沒有人說吃膩味了的。
不要小看這平平常常的小吃豆腐腦,內中的講究和學問可大得很哩。就拿點鹵來說吧,鹵水點少了,不成形,點多了,豆腐腦就不嫩了。至於調湯、放鹹蘿蔔丁兒和香菜末兒、倒醬油、滴醋、加香油、撒胡椒面兒等味上的事兒,講究可就更多了。比如調湯吧,可以用做豆腐腦剩下的水,也可以用白開水,還可以用雞湯、骨頭湯、蝦湯。至於用哪樣,完全由掌勺的攤主決定了。同樣是雞湯,用草雞用肉雞,用公雞用母雞,一只雞煮多少湯,也有講究,由此可見吃豆腐腦調湯的學問了。…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25, 2016 at 8:50am — No Comments
在隆冬時節裏,我很懷念故鄉的茶水爐子。回到老家時,我常常在小巷幽弄裏尋覓,希望遇到那些熟悉的身影,聽到久違的聲音,還有對茶水爐子的美好回憶,因為裏面承載了多少歲月的情感啊!
故鄉人都喜歡把茶水爐子叫做老虎竈,這個行當也是小本生意。我記得小時候,屋後有個範家茶水爐子,門口有兩個大水缸,一半掩埋在地下。長方形的竈臺上方是榻子門,前面有磚砌的兩排矮墻,上面擱置一塊水泥板,用來安放熱水瓶等物件。竈臺中間一前一後有兩個大鑊子,實際是圓錐形的鐵湯罐,最後面是一口大鐵鍋,上面用木頭甄子蓋上。竈膛裏的燃料,大多是稻糠或木屑,也有從湖蕩裏撿來的柴草,不足時就添加煤炭。…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23, 2016 at 10:46am — No Comments
閑暇之時喜好飲茶。在名目眾多的茶中,鐵觀音當屬最愛。鐵觀音屬於烏龍茶類,介於紅、綠茶之間,口感純正、清香宜人、耐泡持久。每每親朋摯友登門造訪,必以茶款待,賞心悅目。
午後,外面是小雨夾雪。收拾房間時,忽然發現了一盒海南產的苦丁茶,新鮮好奇之心與稚童相差無幾。…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20, 2016 at 10:00pm — No Comments
迎不迎接,都是溫暖了的春天
黃燦燦的花兒,早已開的隨心所欲了
整座山浮動在一派空明中
人語是悄悄的,腳步是悄悄的
唯有單反相機‘哢哢’的,把春光捉住
記錄下遊人美好的心情
就該多拍下一些風景,山上的建築
山下的花木。真的,還要多拍些
情侶們的甜蜜,拍下他們…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19, 2016 at 9:29am — No Comments
我家的書櫥旁掛著一把二胡,這是下放在沙河子園藝場宣傳隊時用過的一把二胡。幾十年來,生活雖幾經變遷,但我一直保存著這把二胡。現在二胡早已破舊老化,但當年辛酸與歡樂交織的故事,至今難以忘懷。
1975年我們高中畢業,從學校下放到本縣的沙河子園藝場。大約五十多個知青,是一群二十歲左右天真活潑、充滿朝氣的年輕人。…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17, 2016 at 10:35am — No Comments
王任叔(1901~1972),筆名巴人,浙江省奉化縣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說集《監獄》,長篇小說《死線上》,散文集《鄰人們》,雜文集《竊門集》等。
近來常在小菜之間,偶然撥到幾片筍,為了價昂,娘姨不能多買,也就在小菜裏略略摻和幾片,以示點綴。但這使我於舉箸之時,油然的想到了故鄉,不免有點“懷鄉病”了。
我之愛筍,倒不是為的它那“挺然翹然”的姿勢。日本學者之侮蔑中國,真可說是“無微不至”。魯迅先生的《馬上支日記》,有這樣的一節話:
“安岡氏又自己說——…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15, 2016 at 8:40pm — No Comments
一早起來,去農貿市場,買點青菜蘿蔔。在攤販之間轉悠著,忽然看見一輛三輪車,上面堆著一小捆一小捆豆稭,那豆稭都用紅繩子捆著。賣豆稭的是一矮小老人,大概有七十歲左右,站在三輪車旁,穿著舊棉大衣,袖著雙手,弓著腰,在冷風中,顯然有點冷。
多年不見賣這豆稭的,我和老人攀談起來,得知他是從農村起了個大早趕來的,行情不好,站了好長時間,也沒賣幾捆。出於對老人這一特殊生意的照顧,或是出於對豆稭的特別熱愛,我給老人一元硬幣,老人遞給我兩小捆豆稭。
但我買回來又有什麼用呢?住的是樓上三室一廳,小區裏怎麼能火區“狼煙”呢?只能把豆稭擺在書櫥上,束之高閣了。…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14, 2016 at 12:07pm — No Comments
朋友說:“每年都有這麼多舊衣服,對我們女人來說,舊衣服就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衣服,是女人穿在身上的花朵,妖嬈盛開,這個世界因此風情萬種。有很多衣服,曾經是我們的最愛,與我們肌膚相親,帶來無限美麗和榮耀。
所有的衣服都會變成舊衣,但並不是所有的舊衣都會成為雞肋。有些舊衣,被我們珍藏在箱底,敝帚自珍。那些舊衣,會經常被我們抖出來,晾曬在陽光下,聞一聞上面的樟腦味,就會聞到悠遠往事的味道。那些舊衣,是歲月之河上蕩遠的小舟,孤帆遠影碧空盡,空余懷戀。
舊衣裏有故事,是關於光陰的故事,藏在了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12, 2016 at 8:01pm — No Comments
童年的時候,我遇上最神奇的事情,就是海水中竟然會有無數火星濺起。問及所有的大人,得到的答案基本一樣:那是火信潮。…
Continue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9, 2016 at 9:52pm — No Comments
以港而興,港興業興。二道街是清乾隆五年(1740年)清政府開放海禁以後,伴隨著青口鎮商業發達而形成的一條老街。文章分析了二道街的形成過程、一度繁華一度衰落的原因,據此提出了沿海港口有無對區域經濟的巨大影響,並道出了對重鑄“二道街”經濟繁榮的期許。
提起南京路,人們會想起大上海,將大比小,如在贛榆區提起二道街,人們會自然想到區駐地青口鎮。二道街是青口鎮的一條老街,大體呈東西走向,街長300余米(東段被南北走向的華中路所截,現存210米),寬約8米,此街位於青口鎮老城南小門(亦稱聚寶門)裏,今青口中心衛生院北,華中路西側,東起鹽市街,西至糠市巷、南濱青口河,北臨牌坊街。二道街是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清政府重開海禁,青口開港以後發展最快的一條街,也是清末民初時期青口鎮最繁華的商業街。她歷經百年風雨滄桑,積澱了豐厚的商業文化,也成為青口這座古城歷史文化與民俗風情的重要見證。…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8, 2016 at 6:56pm — No Comments
秋風乍起,天氣卻一下子就轉涼了。小城的大街小巷,一夜間不覺就多了幾個烤紅薯的攤點:一只碩大的油桶改裝成的爐子,裏面燃了紅紅的炭火,將紅薯一塊塊架在爐壁上,讓溫潤的爐火慢慢地烤。烤熟了的紅薯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吸引了不少行人駐足。
烤紅薯,可以說是一種最原始而又最簡樸的吃法了。然而,在如此寂寥的清秋,捧一塊烤得熱乎乎的紅薯在手,未及吃下肚兒已覺熱乎乎的了。面對此情此景,對於像我一樣的鄉村遊子來說,又怎麼會不讓人憶起那段濃濃的鄉情呢?…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6, 2016 at 10:53am — No Comments
我最早看到的磨,是自家小拐磨。最早認識的花,是在村子裏的拐磨花。最早會唱的童謠,是母親教的拐磨歌:
拐磨推,拐磨拉,
拉下糊糊做粑粑。
張家送去倆,
李家送去仨,
對門上次他不給俺,
這回俺也不給他。
饞掉他的小狗牙,
饞掉他的小狗牙。…
Added by Wir sind ein volk on May 4, 2016 at 8:57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4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4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2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7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4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