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墾文學頻道》推薦精彩文章、照片請瀏覽以下網頁:



Rating:
  • Currently 4.75/5 stars.

Views: 329

Albums: 愛墾欄目
Favorite of 1 person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Comment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4, 2021 at 1:49pm

西厙《廢墟》

爛尾濕地公園

數百畝黃昏草深及腰

 

落日把深草當成了巢穴

收起翅膀的灰燼

 

巨大的時間廢墟裏

鷺鳥警惕。鷺鳥白得

 

像一個汙點

鷺鳥飛起來的瞬間

 

散步者深陷,並成為

時間之灰的一部分

 

他們完成了

對荒蕪的最終定義

Comment by Passion for Form on November 1, 2021 at 9:47pm

西厙《寫生課:扳罾者》
雨後的小泖港堤岸上

扳罾者近乎古人

 

他臉上蒼雲飛度

看上去古老而又蒼茫

 

他的眼神比黃昏淺

比小泖港的河水

 

略深:偶有魚影撥剌

更多是寂寞

 

有時候他也和圍觀者

搭話,言辭簡省、寡淡

 

仿佛來自一卷

宋山水。他輕手輕腳地

 

起網,又輕手輕腳下網

黃昏與河水反反復復

 

從網眼裏過濾——

他像極了一枚宋畫落款

 

疏淡,漫漶

蹲守在小泖港的江南

Comment by Passion for Form on October 31, 2021 at 3:16pm

西厙《寫生課:垃圾分類員》

她擁有一張長臉,看著有些喪,

還有些煞氣。她好像從來沒有笑過。

 

相比其他女人她顯得瘦削、高大,

也更晦暗,渾身上下找不到

 

一處堪稱色彩的地方: 她與環境保持了

高度協和,在一幅暗調子畫中她總是

 

更暗的那部分。她已不年輕,

但也無法準確判斷她所處的年齡區間。

 

大多時候她用一根木棍壓實乾垃圾,

間或探身埋進濕垃圾桶, 分檢出那些

 

被誤投的塑料袋。她常常按捺不住怨怒,

和某個穿睡衣的小婦人罵架——

 

面對故意不拆包濕垃圾且語帶挑釁的

小婦人,她也出言不遜,有時用方言有時

 

用普通話。那些使慣了的汙言穢語,

她用得得心應口。她不買誰的賬。

 

當然更多時候她是沈默的。她用布條

下狠手捆紮大大小小的紙板,然後堆放。

 

這算是私活。在並不亮堂的路燈下,

她和她的影子一起,忙忙碌碌。

 

一個非典型勞動婦女,她不任勞任怨,

適合現實主義的炭精條,不適合贊美詩。


Comment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6, 2021 at 9:15pm

雅蒙《八臂金剛·千面菩薩——永遠瀟灑的白垚》
1999年,白垚先生從美國波士頓飛抵大馬時,先見到他的友人如此形容他:“他只有比以前更瀟灑了。”
後來,自然我也見到了白垚先生,果然真是比以前更瀟灑。是中年心事濃如酒的寫實版。
一直來在我的印象中,瀟灑就是白垚先生的標誌,人與文皆如此。
我“很小”就認識白垚先生,不過一直都是喚他為“劉哥”。“學友會”的人都是這麽叫他,後來他索性改名“劉戈”。結果連姚拓先生也得叫他“劉哥”。
這裏我還是稱白垚先生為“劉哥”,因為需要回到從前。
我初見到劉哥時約11歲,是在學友會聽他演講。那時心中納罕:怎麽這個人這麽像石原裕次郎。
不僅我一個如此覺得,當年學友會的人都有同樣的感覺。
石原裕次郎者,五六十年代日本電影名小生,在銀幕上以粗獷不羈傾倒觀眾。
真正認識劉哥是在我的少年時代。
可以說如果沒有劉哥,今天我不會寫稿。當年在班上編壁報,多出的一篇剛好是自己寫的〈小紅娘〉。丟了可惜,就寄到《學生周報》。結果兩個星期後,就收到劉哥的來信,要我“再接再厲”。
劉哥很勤於寫信鼓勵新進小作家。他說過,編者的話對讀者的影響力很大。確然,他從前化身為“嚴三湄”編學生周報時,精彩的編後話是讀者必讀的。
對新進作者,劉哥獨具慧眼,當年13歲的邁克還只是在《學生周報》寫影話時,劉哥就已看出他才華洋溢。囑咐我與邁克通信交友,作為鼓勵他寫作的友伴,同時大量采用邁克的文稿。
今日海外已有人贊譽邁克為張愛玲的接班人。不是文字像,而是文筆的意境最酷肖。
當年現代詩壇有“四金剛一菩薩”。女菩薩者梅淑貞小姐也。梅小姐在及笄之年初試啼聲的第一首詩,就是參加《學生周報》的現代詩創作比賽,初選時是在首四名之外的優異獎。但最後決審時,劉哥一見此詩驚為天人,二話不說舌戰群判,把梅詩提升為第一名。
其後博學多才的梅小姐的詩作與其他作品,在在都證明了劉哥慧眼識英雄。至今仍有人說,大馬才女雖多,還數梅小姐第一。
畢業後我到吉隆坡工作,常往學生周報的編輯部跑,也時常見到劉哥,聽他發表一針見血的高論,其言其語亦莊亦諧,句句精警。
那時我常幫他校對《蕉風》的稿件,從他那幾得益匪淺。他教會我,一篇文章取題目的重要性。他說一個不好的題目會令好文章面目無光,但一個出色的題目可以令文章錦上添花,可以畫龍點睛,甚至可以令文章起死回生。
他曾說過,看作者的文章最好把它們想像成鉛字版,這樣可以真正看到文章的本色,不會被作者的字體好或壞影響。
最記得他說過:“你與邁克兩個人,最好不要學那些人到處亮相。那怕你長得像阿倫狄龍,都會有人失望,作者以文會友就夠了。”
他老人家就從不亮相,當年公演歌劇《漢麗寶》時,他安排我訪問了導演、指揮與男女主角,他獨獨藏在舞臺的燈影後。他不出書,連舊作也不存。
劉哥多才多藝最叫人心折。他是文壇的八臂金剛與千面菩薩,寫詩寫歌劇寫散文寫影評,寫什麽文字都是一流的。葉小柔,菁菁,苗苗在他筆下,都成為當時名傾一時的傳奇人物。
劉哥不排除“流行文學”,他說過文章只有好與壞之分而已。當年他主編《學生周報》時,文藝專題中用上許多電影明星的玉照,經他剪裁下,往往化腐朽為神奇,就帶上“文藝味兒”了。當年的《學生周報》銷量曾經超過6萬份。
我記得劉哥說過他編《學生周報》的秘訣:給70% 讀者要看的,然後給讀者30% 我要他們看的。
《紅樓夢》第35回中,鶯兒對賈寶玉說:“你還不知我們姑娘(薜寶釵)有幾樣世上的人沒有的好處呢……”此刻寫白垚先生,我也有同感,只因一支拙筆描繪不出他真人百分一的精彩處。(南洋文藝 5/6/2000)

Comment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15, 2021 at 4:23pm

The Poetics of Tourist Experience: An Autoethnography——Abstract——This paper is an autoethnographic exploration of a tourist’s experience. Through 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material, in the form of a poem I wrote in 1994 about a short familial excursion to an Israeli seaside resort city (Eilat), the research seeks to sensitively describe the intricacies of travel experience.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autoethnographic method of inquiry, and discusses tourism-related emotions and memories in the context of performance and representation. The paper joins recent efforts in attempting to challenge and loosen the grip of positivist epistemologies and discourses on mainstream tourism studies, by illustrating the emotional complexitie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travel experience of tourists. In line with traditions of critical research in sociology, the exploration sheds light on the materiality of texts and on the role language plays in tourism, viewing the poem read in this paper (‘Quiet Eilat’) simultaneously as a representation, performance and material object of discourse.

Keywords: performancequalitative methodologylanguagefamilytravel literaturepoetic expression (Chaim Noy,2008,The Poetics of Tourist Experience: An Autoethnography of a Family Trip to Eilat,Pages 141-157 | Journal of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Volume 5, 2008 - Issue 3 | Published online: 22 Dec 2008 | citation https://doi.org/10.2167/jtcc085.0

Comment by Passion for Form on September 6, 2021 at 9:58am

孫子兵法應用成果:這方面的成果有很多,不可能一一列舉,只是在我們接觸到的範圍內擇其有代表性的成果做舉例性的介紹。(1)在著作出版方面:國內有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吳如嵩的《孫子兵法新論》、該會副會長於汝波的《孫子兵法在現代戰爭中的應用》、該會副會長洪兵的《孫子兵法與經理人統帥之道》、該會副秘書長黃樸民的《新讀孫子兵法》、該會副秘書長劉慶的《兵法商戰基本原理》、北大國際MBA教授胡大源編著的《孫子兵法體驗戰略教程》、蘇州孫武子研究會會長管正的《孫子兵法與行政管理》。除此之外,國內還有大量孫子兵法應用方面的著作和論文,非常有價值。

國外有日本企業家大橋武夫撰寫了《兵法經營學》。馬來西亞孫子兵法研究會會長呂羅拔的《我與孫子》、《孫子兵法散論》,《The Iraq War in the eyes of Sun Zi》、加拿大馬克馬斯特大學金融、工商經濟學教授陳萬華和南開大學管理學系教授陳炳富合著《孫子兵法及其在管理中的一般運用》。最近美國出版的一本有影響的新書――《經理人的六項戰略修煉――孫子兵法與競爭的學問》(Sun Tzu and the Art of Business: Six Strategic Principles for Managers)。這是一位名叫麥克內利的美國人寫的。他擔任美國IBM公司的戰略顧問,曾是美國陸軍的軍官。在這本書的推薦語上有這樣兩段話:

如果你曾經感到商場如戰場,那麼,這本基於中國古代大師教誨的書會告訴你許多東西。――美國《企業家》雜誌。

終於有人寫了一本透徹地說明如何將《孫子兵法》運用於企業經營的書!這本書使我欣喜若狂。――布裏安·布盧姆 英國大東電報公司總裁、CEO。

(2)在影視製作方面:

上海亞洲電視藝術中心拍攝了大型專題藝術片《中國將校世紀談兵》;中央電視臺播放了《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據說,香港著名電影演員成龍準備投資六億拍攝電影《孫子兵法》。

(3)在文物開發方面:

由於《孫子兵法》的文化帶動作用,與中國古代軍事有關的中國古代名將、中國古戰場、中國古兵器等方面的文物開發也展現出廣闊的前景。矽感公司的張偉是一位對孫子兵法文化開發有特殊貢獻的企業家。他集中了一百位有名望的書法家書寫了一部極有收藏價值的《孫子兵法》。他現在正籌建一個包括孫子兵法在內在中華文化主題公園。許多與《孫子兵法》有關的文物復印品和紀念品,在市場上占有很大的份量。西宛出版社最近推出了精美的《孫子兵法》金書,成為國家對外贈送的禮品書。孫子兵法被製成遊戲軟件。社會上已經推出了孫子和《孫子兵法》的紀念郵票。

(4)在特色旅遊方面:

孫子的故鄉、孫子建功立業的地方,以及成功運用《孫子兵法》的古代、近代戰場,已經被旅遊界所關註,都將成為今後旅遊的熱點地區。山東惠民投巨資建成了孫子兵法城。山東臨沂銀雀山竹簡館也呈現出新的面貌。(節錄自2004年11月02日《新浪軍事》洪兵:孫子兵法的現代應用

Comment by Passion for Form on August 8, 2021 at 10:35pm


龐德·技藝考驗真誠
賀鑄詞《鷓鴣天·半死桐》賞析

重過閶門萬事非,
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
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唏,
舊棲新壟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
誰復挑燈夜補衣?


白話譯文


再經過閶門時,感覺到萬事皆非。

你和我一同來,為什麼就不和我一同回?
你去了,我像秋霜後半死的梧桐葉凋零。
又像那白頭的鴛鴦,沒有了伴侶獨自飛。

原上草青青,草上晶瑩的露珠卻已散盡。
舊日居處、今日新墳,難分難捨兩依依。
空床上我獨自躺,聽雨點敲打南面窗櫺。
誰再來挑亮如豆昏燈,深夜為我補破衣!


賀鑄
(10521125),字方回,自號慶湖遺者,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居衛州(今河南汲縣)。在中國文學史上,賀鑄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據史載,他相貌醜陋,長身青面,人稱賀鬼頭。然而他並不以此為意,因為他天生心性曠達,且詩才橫溢。說他心性曠達,因為他寫過很多愛國憂時之作,其境界格調頗近蘇軾,既可見其襟懷之一斑,亦可顯其才情之一粟。說他詩才橫溢,因為其詩作涉筆廣泛,且各體兼長,既長於高曠之作,又擅寫哀婉之思。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纏綿並非尋愁覓恨
,有意為之,而是情郁於中,由筆端自然傾瀉。如此便有了不可抗拒的感人魅力。 《鷓鴣天·半死桐》是賀鑄悼念亡妻的名作。全詞氣氛深婉淒切,用語樸摯情深,讀來殊為動人。


再聯想到作者是個叱咤風雲的錚錚硬漢,則更不由人不為之潸然泣下了。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這是作者感懷往事的觸發點,曾經攜手歷

經風風雨雨的柴米夫妻,曾經海誓山盟不離不棄的恩愛伴侶,為何如此輕易就生死相隔、音書不通了呢?

遙想當年,兩人共嚐人生甘苦,即使再艱難的日子也互相扶持,顛沛流離亦無怨無悔。如今,重過閶門,物是人非。時光永是流逝,往事不能再現,只有孤單通向無盡的永遠,觸景傷情,睹物思人,任是七尺男兒也會柔腸百轉,相思不已。

何事不同歸?”作者豈會不知,只是不忍再提,命運如此安排,縱有千般不服也只能徒嘆奈何。這是對上天的詰問,也是對過往的呼喚。

聯想自己的處境,作者寫出這樣兩個意象:“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比喻貼切,動人肺腑。“清霜”營造了寒冷淒楚的氛圍,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的梧桐,早已失去活潑的生命力。失伴的鴛鴦也必是心如死灰,如一潭絕望的死水。

在這裏,“梧桐”和“鴛鴦”都是作者的化身,失去了人生中最可寶貴的情感歸宿,等待自己的只是禍福未卜的漫漫前途。“梧桐”和“鴛鴦”畢竟是無情之物,而永失所愛的作者,卻時刻受著思念的煎熬,時時進行對命運的思索和盤詰。此中寂寞,別人又如何得知?


原上草,露初唏,舊棲新壟兩依依。”沈浸在緬懷裏的作者,已無法把情緒從淒清中撤回。閃映在頭腦中的是更為荒寂的場景。原上之草,很可能已現枯黃之態,
在展露初後,飄曳無依,更顯憔悴。

個中掩藏些無名的墳冢,入目豈不悲酸。自己在人世受著痛苦的折磨,妻子在泉下可能也並不安樂,塵世的淒風苦雨已無法侵擾她,但不知名的苦難是永遠存在的,天人相隔卻兩情同一,這是作者的想像
。當然,僅止於想像而已。

因此,作者在詞的結尾,寫出了這樣的句子:“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內心絕望的吶喊,也可以想象成低聲沈痛的追問。總之,這是全詩最迫人心腸的句子。

讀了前邊種種悲
苦的意象,我們的情緒會變得陰郁低落,但總還是處於一個閱讀者的位置,看著作者在憂傷。及至讀到最後兩句,我們的心中不禁悚然一驚,然後揪然一慟。

逝去的是永難追回了,不管世事如何變遷,親人已經入土為安,即使以前熟視無睹的種種日常生活也不可能重現,妻子的一顰一笑都已成為奢侈的回憶。故人親手縫製的衣衫尚針腳細密,轉眼間卻已是人去屋空,只剩一個半百之人獨對南窗風雨了。

詞至此處,已不得不結。連作者筆端無力承載的至情,也已堆積在讀者的眉間心上,除此,又復何求?

悼亡之作向來最容易動人心弦,若要動人,則須情真、事真,筆下留有分寸,還要以辭盡意,確實難度很大,這正應了法國大詩人龐德的一句話:“技藝考驗真誠。”

賀鑄做到了這一點,因其情可感天動地,因其文能有張有弛。讀這首詞的時候,我們的情緒體驗完全由作者引領,在不經意間已分擔了作者的悲慟。這正是此詞的過人之處。史載,賀鑄“兼有婉約、豪放之長,各極其妙,並皆深於情而工於語。”足見所傳不虛。

Comment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ly 15, 2021 at 11:12am
Comment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ne 28, 2021 at 6:44pm


伍爾芙:最情緒化的場景

愛情於他,恍如鋸末和碳渣。(《奧蘭多》)

小說中一些最情緒化的場景其實也是最寂寞的場景。(《伍爾芙隨筆全集》)


我們熱衷於參加葬禮、探望病人,遠勝於參加婚禮和慶典; 我們頭腦中總擺脫不掉一個老觀念,認為眼淚裏含有某種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顏色。(《笑的價值》)

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裏供人欣賞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旋律。(《達洛維夫人》)

Comment by Passion for Form on June 13, 2021 at 8:34pm


阿萊杭德拉·皮薩爾尼克的詩《名  字》


不是你空缺的詩,

而是一幅畫,墻上的一條裂縫,

風中的某種東西,一種苦味。


阿萊杭德拉·皮薩爾尼克(上圖 Alejandra Pizarnik,1936-1972) 是拉丁美洲阿根廷很有才氣的一位女詩人,她的作品多為短小精致之作,屬於冥想和眩暈,反映了詩人的獨特視界,深得帕斯、科塔薩爾等著名詩人作家的好評。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