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

 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篇,主要是辨明詩的古典意義,敘述中國詩歌發展的歷史(從遠古到齊宋時期),同時對中國古代四言詩與五言詩的發展過程,以及不同的文體特點作了描述和評價。 

從理論的角度看,《明詩》篇最有價值的部分有兩點,一是對中國詩的古典意義作了總結,二是對詩歌的生成過程作了概括,提出了中國詩學的核心范疇“感物吟志”說。下面就這兩點聯系起來探討,中心是闡明劉勰提出的“感物吟志”說。

 

一、中國“詩”的古典意義

 

《明詩》篇闡明了詩的古典意義。第一,作者引了《尚書·舜典》的話:“詩言志,歌咏言。”第二,作者根據《詩緯·含神霧》的說法,“詩者,持也,持人情性”。對此,范文瀾先生的注釋值得重視:“鄭玄《詩譜序正義》,名為詩者:《內則》說負子之禮云:‘詩負之。’

註云:‘詩之言承也。’《春秋說題辭》云:‘詩之為言志也’,《詩緯·含神霧》云:‘詩者,持也。’然則,詩有三訓,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惡,述己志而作詩,為詩所以持人之行,不使失隊(墜),故一名而三訓也。

彥和訓詩為持,用《含神霧》說。”(注:范文瀾:《文心雕龍注》上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第68-69頁。)范文瀾說得對,劉勰論詩的意義,並不限定在“詩者,持也”這一個意義上面,鄭玄所說的“三訓”都兼而用之。

首先在本篇的“贊”中,劉勰認為詩應“神理共契,政序相參”,就是講詩既與自然之理相契合,也與政治相參配。這里的政治當然是君主的政治,所以劉勰的理念中有把詩作為君主政治的負載物看待的意思,詩是一種工具,它承載著君主政治的要求。


這與劉勰在《原道》、《征聖》、《宗經》等篇章所表達的理念是一致的。這樣,在詩與政治的關係上規定了詩的意義的第一個層面。其次,作者又引《舜典》的“詩言志,歌咏言”,給詩的意義第二個規定,認為詩對個人而言,是抒寫“志”的,《詩大序》說:“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志是什麽?《說文》:“志,意也。”又:“意,志也。”這里,意、志互訓,指含有一定理性制約著的思想、情感、意趣和志向等,跟“弗學而能”的作為人的秉賦的感情是不同的。將這種思想、情感、意趣和志向轉化為言語,這就是詩。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2)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3)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3)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5)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6)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7)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8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9)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0)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1)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2)

Views: 7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