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2)

童庆炳:《文心雕龙》“感物吟志”说(11)

以上“志氣”、“志足”、“志深”和“志隱”四點,分別把“志”與生命力、強力、體驗力和個性力相聯系,從不同的角度對詩的“志”提出了審美要求。這可以理解為劉勰對“感物吟志”的“志”所作出的新的規定,揭示了詩歌創作更深層的藝術規律,對後代的詩學的影響也是重大的。

 

劉勰是從“情”開始他的詩歌生成論的,認為“人稟七情,應物斯感”。七情,是先天的,自然的;“志”是後天的,個人的,同時也是社會的,但總的說是經過審美情感過濾的,或者可以說“志”已經是審美的“志”。作為先天的“情”,“應物”而動,而形成志,或者說先天的“情”經過“感”“應”的心理與“物”接通,變為後天的社會的“志”。

這樣,詩作為人的情志活動就形成了這樣的鏈條:“稟情”——“感物”——“吟志”。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詩人以先天的情感,去接觸對象物,產生內心的興發與感應,終於聯類不窮,浮想聯翩,產生了詩的情感。

劉勰的詩學思想突出了心理感應這個環節,絲毫也沒有機械的復制的觀念,這是難能可貴的,當然這是得益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熏染。我一直認為,中國傳統的詩論、文論有濃厚的審美心理學的因素,盡管這些“審美心理學”只是一種因素,一種萌芽狀態的東西,還遠遠沒有達到科學的認識,但正是在這里反映出中國傳統詩學、文論與西方傳統詩學、文論的分野。

 

劉勰的“感物吟志”說的要點是:第一,詩原於詩人的情感與對象物的感觸,沒有情感就沒有詩,沒有對象物就沒有詩,沒有這兩者的聯系也沒有詩。情與物是產生詩的必要條件。第二,詩的情感的產生的關鍵是“感應”,“感應”作為心理中介,使自然的情感和對象物發生建立起詩意的聯系,感應是詩的情感產生的關鍵環節;第三,詩的情感作為審美情感需要經過藝術處理,“吟”是藝術處理的必經途徑,也可以說是詩歌生成的第二中介;第四,詩歌的本體是“誌”,一種經過“感”與“吟”兩度心理活動後產生的情感。

 

“感物吟志”說不是劉勰全新的創造。它的基本思想來源於《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但劉勰把這一思想概括為完整的“感物吟志”說,使它成為中國古代詩學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功不可沒。

而且“感物吟志”說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詩者“承”也“持”也的理論束縛,突出了先天的“情”與對象物以及“感”的心理中介,使詩的生成的規律得到比較合理的解釋。“感物吟志”說無論對後代的詩歌的創作還是對其後詩論的發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4)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5)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6)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7)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8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9)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0)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1)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2)

童慶炳:《文心雕龍》“感物吟志”說(13)

Views: 56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