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kata Bachcha's Blog – July 2023 Archive (3)

高小康·從記憶到詩意:走向美學的非遺(2)

從遺產到非遺,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認識經歷了從物質到心靈的演進,從經典文字到經義闡釋,再到「鮮活的記憶」。這是集體記憶的活化,即進入了當下的生活。哈布瓦赫所說的鮮活記憶是指某些教徒心靈天啟(「內心之光」)的體驗,而一般意義上的集體記憶能否成為「鮮活的記憶」呢?這意味著使逝去的「過去」變成對當代人有意義的記憶。

意大利歷史哲學家克羅齊在解釋他那句名言「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時這樣說:

人類精神保存歷史的屍骸,即空洞的敘述和編年史……他們雖然死了,但將活在我們的

記憶中,並將活在後代的記憶中……當生活的發展需要它們時,死歷史就會復活,過去史就…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ly 31, 2023 at 9:00am — No Comments

高小康·從記憶到詩意:走向美學的非遺 (1)

內容提要:對傳統文化價值的現代認識經歷了從遺物、遺產到活化的非遺這樣一個進程,但傳統文化如何活化傳承,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難題 ; 歷史遺存需要通過情感體驗和意象建構的審美活動喚醒記憶以活化,即從史學走向美學 ; 非遺美學是對民間文化審美價值的發現,意義在於使民間文化遺產在審美中復活,發掘傳統生活技藝的詩意內涵並回歸當代生活。

一 遺物、遺產與「鮮活的記憶」

20 世紀 70 年代保護人類文化遺產主張的提出是基於當代國際社會對人類文化記憶與文明的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問題形成的認識,但對傳統文化與當代文明關係的認識卻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對傳統文化活態內涵的保護和傳承。歷史的活化意味著從遺存的記憶資料中發現鮮活的精神。…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ly 30, 2023 at 4:00pm — No Comments

趙旭東:信息社會的發生與鄉土中國的文化轉型(13)

在此意義上,文化也便是一種理想之中的共同體的存在,就是人們心中缺位已久的靈性價值的再發現,更可以説是人和人在一起去尋求並想像着一種人類美好存在或美好生活的狀態。文化需要有更多人類學家對此狀態産生的過程加以一種持續的追溯,那樣人們才能真正去理解今天的文化及其意義和價值的功用和方向。可以説,這樣一種主張和文化價值探索,也在無形之中倒逼着中國人類學走向一種理想人類學的自我追求的道路上去。…

Continue

Added by Kolkata Bachcha on July 3, 2023 at 6:30a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