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érétique's Blog – October 2015 Archive (15)

北戴河堿業工人讀書會·巴黎停屍房漫遊指南

我們知道,巴黎很長時間以來都是世界各國人民心中的旅遊聖地。雖然如今的這座城市既擁擠又無聊而且竊賊猖獗地鐵裏還有怪味,但在大家心中它仍然是老歐洲黃金時代的象征。

那麽,在歐洲真正的黃金時代(比如說《午夜巴黎》女主角最熱愛的19世紀下半葉),人們遊巴黎時都會去些什麽景點呢?

盧浮宮和巴黎聖母院顯然是必選,埃菲爾鐵塔1889年蓋好之後也成了巴黎最著名的地標。但這些玩意兒現在也都有,並不具有黃金時代的特色。真正專屬於那個時代的,是巴黎聖母院隔壁的一處名叫“巴黎停屍房”的場所。它現在已經被改成了公園,但在那個時代,這個專門展出慘死者屍首、建築面積只相當於動物園單個展廳的地方卻是巴黎最大紅大紫的景點之一,每天都能吸引上萬名遊客,人流最大時單日有超過四萬人入場參觀。…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31, 2015 at 2:25pm — No Comments

《巴黎評論》采訪安伯托·艾柯 (上)

我第一次打電話給安伯托·艾柯(Umberto Eco)時,他正坐在自家十七世紀莊園內的桌旁。莊園坐落於意大利亞得裏亞海岸附近烏爾比諾城外的山間,艾柯一面盛贊莊園內漂亮的泳池,一面又擔心我是否能應付烏爾比諾地區迂回的山路。因此,最後我們決定約在他位於米蘭的寓所見面。我抵達的那天,恰好是去年意大利的八月節,是整個夏季最為歡樂沸騰的日子,也是天主教堂慶祝聖母瑪利亞升天的節日。米蘭灰色的建築在熱氣中閃著微光,人行道上輕覆著薄薄的塵埃,街上鮮少聽到汽車引擎的聲響。我步入艾柯的寓所大樓,走進一架“世紀之交”時的老式電梯,隨後便聽到頂樓傳來的嘎吱的門響,不久, 便看見艾柯氣宇軒昂的身影出現在電梯鐵門之後。“啊哈!”他微微皺了皺眉。…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30, 2015 at 10:16am — No Comments

峰回路轉:電子書狂飆不再 實體書火鳳重生

企鵝蘭登書屋去年把在印第安納州克勞福茲維爾的配送中心擴增了一倍,以加快書的配送。

5年前,印刷業未來的不確定性引發集體恐慌,書的世界大為萎縮。

隨著讀者轉向新的數碼設備,電子書銷情大漲,從2008年到2010年間上升1260%,憂心忡忡的書店店主看著顧客來他們的店裏找書,然後到網上購買。印刷品銷售縮減,書店茍延殘喘,出版商和作者們擔心廉價電子書將吞噬掉他們的生計。

2011年,曾經率先全球擴張的美國圖書零售商鮑德斯宣布倒閉,這個行業的恐懼成為了現實。…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25, 2015 at 8:30pm — No Comments

【女巫搶先讀】人類一邊兒去:智能機器時代的贏家和輸家

三個自動化時代



在弗吉尼亞州西部的塔爾科特小鎮的郊外,矗立著一個人的雕像,此人曾經成功——盡管短暫——打敗了令其險些失業的機器。約翰·亨利是一位鋼鐵機師,在1870年為切薩皮克-俄亥俄鐵路公司工作,曾參與一英裏長的大彎山穿山隧道的挖掘工作,在此期間管理層引進了蒸汽鉆機。亨利說他可以做得比這些鉆機更快,而他的確做到了。只是他在這番努力之後很快就去世了。Roadside America是一份有關各種稀奇古怪的旅遊景點的指南,它這樣總結道:“對所有工人來說,他的故事雖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傳奇,卻顯然留有遺憾。”




我們或許會感到奇怪:為何對亨利而言,打敗機器會顯得如此重要?然而,還有一個更廣泛的問題:為何他戰勝了機器這一事實對我們其他人來說如此重要?為何他的事跡流芳百世,而人們又為何為他塑立雕像?為何我們仍然在孩子們面前稱頌他的傳奇?…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25, 2015 at 1:13pm — No Comments

《巴黎評論》采訪安伯托·艾柯 (下)

采訪者:但是什麼促使您感覺您必須要寫一部小說?

艾柯:1978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我說她想監督出版一系列由業余作家寫作的短篇偵探小說。我說我不可能寫偵探故事的,但如果寫,它將會是一部以中世紀修道士為人物的500頁的長篇。那天回到家,我著手列出了一張虛構的中世紀修道士名單。隨後一個遭毒害的修道士形象突然浮現在我心頭。所有的一切就從那裏開始,從那個人物形象開始,它成了無法抗拒的推動力。

采訪者:您的很多小說似乎都依靠了富有智慧的思想。 這對您而言,是否是一種自然的手法來溝通理論研究與小說創作之間的差異呢?您曾說“對於那些不可以理論表達的,我們必須講故事。”…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25, 2015 at 12:48pm — No Comments

冷霜·詩歌細讀:從“重言”到發現——以細讀張棗《鏡中》為例

曾幾何時,細讀式批評是為當代詩人所普遍呼籲的一種批評方式,今天,它已成為當代詩歌批評中的現實。它不僅出現在那些圍繞具體文本所展開的精細解讀中,也在分析和探討更為宏觀問題的批評中時時顯形。

作為一種更關注詩歌文本本身、注重從語言和形式的內面理解和闡釋詩歌的批評方式,它無疑彰顯著當代詩歌批評意識和能力的進展。不過,在詩歌細讀的實踐中,也已經暴露出一些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細讀式批評發端於英美新批評,後者以“意圖謬誤”和“感受謬誤”切斷文本與作者、讀者以及寫作的社會歷史語境的批評策略,在顯示出批評對於文本的親近(close)的同時也造就批評對於文本意義的封閉(close),這種批評觀念的盛行一時與英美 (尤其是美…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24, 2015 at 7:00pm — No Comments

策蘭羅馬尼亞語詩(散文詩)英譯轉譯全文 (1)

相遇

今夜雨將下在石灰巖綠色的丘堆上

今日一個死人口中的酒裏保存的胡麻

將喚醒以足為橋之地,並移置於一口鐘裏。

一個人舌將把勇氣號角般吹響在一個頭盔中。

於是樹樹將在憤怒中到達

等待那一片言說的葉,在一個骨甕中送來,

睡之海岸的信使派往旗幟之潮。…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20, 2015 at 10:08pm — No Comments

策蘭羅馬尼亞語詩(散文詩)英譯轉譯全文 (2)

被巨大的飛躍致盲

被巨大的飛躍致盲,我們相遇,漫遊行於蜃景,在宣布放棄的一吻中。

時辰是昨日的時辰,可她由第三只手顯示,白幟的,

一只我在時間的花園從未遭遇過的手——

而另外兩只手在鐘盤的南面相擁而臥。

當它們從彼此的陪伴中分手已為時太晚,時間將是另一個,

那外來的手將不管不顧地旋轉直到它用一把傳染的火點燃所有其他的時辰…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19, 2015 at 10:04pm — No Comments

策蘭羅馬尼亞語詩(散文詩)英譯轉譯全文 (3)

或許有一天

或許有一天當夏至冬至的歸居成為官方的,被人們用以和藍愁林蔭大道的樹爭吵的暴行所要求,或許在那一天你們四個會結束自己,同時在你們的西班牙舞者的前額的葉子般的皮膚上蝕刻你們的死亡的時辰,用尚還溫怯的箭蝕刻著個時辰,可並不比一個告別更少青春期之蛇毒。…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17, 2015 at 9:39pm — No Comments

西爾維亞·普拉斯詩選 (四)

詞語

  (綠豆譯)

  斧頭

  在誰的對木鈴的擊打,

  與回聲之後!

  回聲四散

  離中點遠去,有如馬匹。

  活力

  湧現如淚水,如

  清泉竭力沖出…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17, 2015 at 9:09pm — No Comments

西爾維亞·普拉斯詩選 (三)

西爾維亞·普拉斯

邊緣



  這個女人盡善盡美了,

  她的死

  屍體帶著圓滿的微笑,

  一種希臘式的悲劇結局

  雙腳像是在訴說

  我們來自遠方,現在到站了,

  每一個死去的孩子都蜷縮著,像一窩白蛇…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12, 2015 at 5:03pm — No Comments

西爾維亞·普拉斯詩選 (二)



榆樹 作為悔悟的幻想之光



  我懂得它所說的底部,連結我粗大的根踝:

  你畏懼的物體。

  我不怕它;我去過那裏。

  它是你從我身上聽到的海,

  那樣令人遺憾嗎?

  或是無聲無息,這是你的狂想嗎?

  愛是一個幽靈,…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8, 2015 at 11:14am — No Comments

西爾維亞·普拉斯詩選 (一)

十一月的信

世界上的愛

突然改變了顏色。街燈

疾走著穿過老鼠的尾行。

金蓮花開在早晨九點鐘。

這是北極的地方。

極圈幾乎沒有黑色。

黃褐色生絲的草叢如嬰兒的柔發。…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6, 2015 at 9:36pm — No Comments

維庸(François Villon)詩選

遺言(節選)



  在我一生的第三十個年頭.

  我早已蒙受了一切恥辱……

  我珍惜我青春的時光,

  那時我比旁人更多地縱情玩樂,

  直到暮年終於來訪,

  達晚年卻對我隱瞞了動身的時刻。

  我的韶華既不曾徒步而行,

  也沒有騎馬而去:唉!怎麽辦?…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3, 2015 at 3:57pm — No Comments

福柯·詞與物

《詞與物》是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 (MICHEL FOUCAULT) 1966年出版的著作,全名為《詞與物——人類科學的考古學》。出版時,福柯傾向於將該書命名為「事物的秩序」,但編輯希望改名為「詞與物」,最後福柯讓步了。而該書的英文版標題則為「事物的秩序」(The Order of Things)。

既然「人」的概念並非先驗的存在,而是晚近知識型形塑的結果,那麽它也就會被抹去,如同海邊沙灘上的一張臉。這本書的問世使福柯成為一位知名的法國知識分子,但也因為「人之死」的結論而飽受批評。讓·保羅·薩特就曾基於此點批判此書為「小資產階級的最後壁壘」。…



Continue

Added by Hérétique on October 1, 2015 at 3:00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