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二、亞洲想象與革命敘事
1,“亞洲的滋味”: 從國族拯救食物?
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而言,“亞洲”都是一個相對於歐洲而言的獨特存在。汪暉指出,亞洲不是一個亞洲的觀念而是一個歐洲的觀念:“在近代歐洲思想中,亞洲概念始終與疆域遼闊、民族覆雜的帝國體制密切相關,而這一體制的對立面是希臘共和制、歐洲君主國家——在19世紀的民族主義浪潮中,共和制或封建君主國家都是作為民族-國家的前身而存在的,也是作為區別於任何其他地區的政治形式而存在的。”…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19, 2018 at 10:05am — No Comments
飲食文化、離散經驗與身份認同的關系,在名詩《帶一枚苦瓜旅行》中得到表現。這首詩充滿豐饒的想象和深刻的思考,它制造了三個人格面具——身在異國的香港人“我”,台灣友人“你”,經歷跨國旅行的“它”(苦瓜)——,設置三個戲劇性場景:“你”乘坐飛機到香港帶來苦瓜,“我”又攜帶苦瓜到了柏林,“我”獨自面對苦瓜時的想象和獨白。在詩的開篇,寫“我”食用了友人帶來的苦瓜,嘗到甜中帶苦,感念友人的善意;然後以生動幽默的筆觸,描畫苦瓜的旅心,接下來描寫這枚“跨越兩地不同的氣候和人情的”苦瓜的形貌和身世,想象其在旅途當中經歷的窘境——
…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19, 2018 at 10:04am — No Comments
1998年,梁客居柏林,身處西方而回望東方,在西方而對東方的人情和食物充滿懷念,因為距離而時時看見了經濟與政治的變遷。他的《茄子》在多倫多寫成,從異鄉事物寫離散華人的身世。詩中的“你”是一個典型的離散華人的後裔:父親是廣東人,母親來自北京,自己從小在台灣長大,後來移民加拿大,輾轉在家族、國族、種族的夾縫中,見證了現代中國的歷史滄桑——
我記得在簡陋但舒適的舊居/母親買過肥美的茄子/佛像那樣供在客廳中心/後來生活就亂了,獨自在外面/總沒法煮回那樣的味道//你父母當日不知是什麽心情/隨移徙的人潮遠渡了重洋/言語里滲入了變種的蔬果/舌頭逐漸習慣了異國的調味/像許多同代人,大家逐漸離開了//一個中心,失去了原來的形相/但偶然我們又從這兒那兒絲絲縷縷的/什麽里嘗到似曾相識的味道/好似是煮糊了的皮肉,散開了又/凝聚:那麽鮮明又消隱了的自己…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19, 2018 at 10:03am — No Comments
引言:透過食物的“眼睛”
食物在人類社會中占據顯要位置,不僅關系到健康、營養、生命的範疇,而且與文化建制、社會規則、權力結構有密切的聯系,激發人的情感、欲望和想象,是物質文化和商品文化的綜合。這方面的研究所在多有。 生態人類學家安德森指出,中國人使用食物來判別族群、文化變遷、歷法、家庭事務以及社會交往;幾乎所有的商業交易、家庭拜訪、宗教事務,都在合乎禮儀的宴會和食物供奉中進行;作為社會地位、禮儀地位、特殊場合及其他事務的標志,食物已不全是營養資源而且是一種交流手段;中國食物的覆雜精巧大多歸功於食品在社會體系中獨一無二的地位。 香港在1842年因為淪為英國殖民地而首次出現在國際舞台上,過去兩個世紀以來英國、歐洲大陸、中國的政治事件決定性地影響香港的發展進程。…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19, 2018 at 10:01am — No Comments
另一天,有人帶來了《今天》,立即在《地火》成員中傳閱。我讀到了芒克、北島等人的詩,很震撼。那時候雲南詩人寫詩多是傳統的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沒有象征派的風格,《今天》詩歌意象豐富而詭譎,但並不朦朧。詩不在於它的意思懂不懂,而是語詞所創造的張力、空間能不能喚起讀者的感覺。《今天》的詩歌給我強烈的印象,我有許多經驗和那些作者是相通的。後來官方批評把“今天”詩歌說成“朦朧”,乃僵化愚昧所至。
石安達組織了很多活動,這些活動主要是朗讀、討論彼此的作品、交流思想。更多的活動是集體登山、唱歌、野炊、到滇池去遊泳。那時代人們非常渴望生活,渴望詩意的生活,《地火》不僅是一個文學刊物,也是一個生活俱樂部。
…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18, 2018 at 10:21pm — No Comments
1979年初春的一個黃昏,我根據《地火》提供的地址找上門去。我走在銀樺大道上,興奮、害怕,想象著那里有一個左拉發起的“梅塘夜話”或者赫爾岑家里的文學沙龍,想象著那些長得像普希金或者萊蒙托夫的面孔。
《地火》編輯部設在雲南省圖書館後面的職工宿舍里,一棟紅磚房子的二樓。土紅色的木門,我敲了敲,門開了,里面站著一個長我幾歲的青年,穿著白襯衣,英俊、聰明,眼睛像爐膛一樣發亮。他握握我的手說,歡迎你加入。
他是《地火》的主編,叫石安達,《地火》編輯部就在他的家里。他是雲南省圖書館的職工,雲大中文系1968年畢業,拉祜族,他父親是拉祜族的大土司。他請我星期四晚上再來,這里要舉辦一個詩歌朗誦會。
…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18, 2018 at 10:20pm — No Comments
那時候沒有地方發表詩歌,文學刊物都停刊了。報紙上有時候會登一些分行排列的標語口號,有些句子比標語口號稍微講究些,用了形象思維的手段。下面還標著作者:“工人某某”、“解放軍某某某”、“社員某某某”。我的詩不可能發表在報紙上,我開始寫新詩後,甚至都不能讓人知道我在寫詩。我的詩不能隨便給別人看,就是父母也不行。
有一天當知青的表哥借我一本舊報紙包著的詩集,里面有查良錚翻譯的雪萊的詩《西風頌》:
哦,狂暴的西風,秋之生命的呼吸!…
Continue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18, 2018 at 10:16pm — No Comments
1979年,我在昆明北郊的一家工廠的鉚焊車間當鉚工,已經幹了8年。
上班之余,我寫詩。最開始寫的是古體詩,因為學校里的語文課只教毛澤東的詩詞,毛澤東的詩我全部學過,背得滾瓜爛熟。受這個影響,一開始寫詩就是填詞。
工廠由一條大道分成兩半,兩邊是車間。大道兩旁,每個車間的門口都用木板安裝了貼大字報的欄板。大字報是文革時代公開發表言論的一個方式,有點像今天的網絡,大街、單位到處都有大字報欄,你有什麽想法,寫張大字報就可以貼上去,匿名也可以,當然,後果自負。冒似言論自由,其實真正敢於說話的人極少,有些人夜里偷偷貼大字報公開了自己的陰暗思想,天一亮就被捕了。
每個月各車間都要在大字報欄上貼一些文字,領袖語錄、報紙社論摘抄、工人寫的感激文字,順口溜什麽的,歌頌祖國、歌唱鶯歌燕舞的大好形勢,用毛筆和大白紙抄出來,配著太陽花草之類的水彩插圖。每個車間的專欄都取個名字,加工車間的叫做“春雨”,鉚焊車間的叫做“紅鉚工”。
鑄造車間的叫做“鋼花”。我進廠時剛滿16歲,照著毛澤東的詞的格式填了一首《采桑子》,歌頌五一勞動節,這是我第一次…
Added by Krásná duše on July 18, 2018 at 10:07pm — No Comments
你老闆的詞彙量比你大。
這是為什麼他能成為你老闆的一個主要原因。
這一發現是在世界各地的語言實驗室裡得來的。不是那些專講理論的英語教授們發現的,而是那些長期一直從事探索成功秘訣、務實而又精明的學者們發現的。
經過大量的實驗和多年的驗證之後,這些學者們發現:
如果你的詞彙量有限,你成功的機會也就不會多。
獲得成功的最簡單、最快捷的方法之一就是有意識地積累你的詞彙知識。…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9:01pm — No Comments
詩是最快樂、最美好的心靈,在最美好、最快樂的時刻留下的記錄。每個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心中常有轉瞬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訪,它們有時與地點或人物相關,有時只與我們自己的心靈有關。它們總是不期而至又不辭而別,然而總是無以言喻地使我們的心頭升騰起快樂與莊嚴。所以,在它們的消逝帶來的遺憾和惆悵中,我們依然能感到快樂,這快樂已融入我們的本質中。
繆斯的到來,彷彿一個更為神聖的天性滲透到我們自身的天性中,只是它的腳步好似一陣掠過海面的風,當波浪平靜之後,它也消失了蹤影,只剩下層層細沙鋪滿寂靜的海灘。這一切以及類似的情景,只有情感特別細膩、想像力特別豐富的人才能體味到。處於這種狀態下,人的心境容不得任何一種低級粗俗的慾望。在本質上,美德、愛情、友誼、愛國主義等熾熱的感情正是與這些快樂的感情相連的,只要這些感情存在,自我就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8:55pm — No Comments
笑聲是生活的點綴。笑容可掬的人一般都是身心健康的人。
一個孩子的笑聲好比一支歌唱童年的樂曲。天真的歡快像一道清 澈的瀑布從嗓子裡噴騰而出。
冥思苦索的思想家們不笑,因為他們整天和宇宙萬物打交道,埋頭在一片寧靜之中。
強盜和罪犯也不笑,因為在他們那擔驚受怕的灰色生活中,充滿著淒楚和陰影,內心的恐懼和仇恨像一個黑色的緊箍咒,始終伴隨著他們。
驕傲、自負可以微笑,縱慾、暴食、偷盜也可以微笑。妒忌者卻不會微笑,他蒼白、病態,往往自食其果。他愁眉緊鎖,就像拉丁詩人所描繪的一樣,他終究要被別人的幸福大山所壓倒。…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7:21pm — No Comments
生活是極不愉快的玩笑,不過要使它美好卻也不很難。為了做到這點,光是中頭彩贏了20萬盧布、得了「白鷹」勳章、娶個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還是不夠的——這些福分都是無常的,而且也很容易習慣。為了不斷地感到幸福,甚至在苦惱和愁悶的時候也感到幸福,那就需要:一,善於滿足現狀;二,很高興地感到:「事情原來可能更糟呢」,這是不難的。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裡燃起來了,那你應當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
要是有窮親戚上
別墅來找你,那你不要臉色發白,而要喜氣洋洋地叫道:挺好,幸虧來的不是警察!…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7:21pm — No Comments
曾經在某個時期,你是否覺得生活簡直糟透了,並希望自己脫離這個困境?你覺得生命對你來說太艱難,工作艱辛,生活乏味,好像一切都不順利……
那麼,讀讀下面這個故事,也許會使你對生活的看法有所改觀。
我和一個朋友聊天,他告訴我,他做了兩份工作,月收入仍只有1000元左右,但他還是很開心。我很奇怪,要知道,他必須節衣縮食才能供養年老的父母、岳父母,妻子,兩個女兒,以及家裡的各項開支。
他解釋說,他之所以有這麼好的心態,是因為他在某國目睹的一件事……幾年前,因一次重大的打擊,他情緒極端低落,就去那裡旅遊散心。…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7:19pm — No Comments
在我們內心深處,總隱藏著一片詩情畫意的風景,我們覺得自己正處於一次跨越大陸的漫長旅行中。坐在火車上,窗外流動的風景在我們面前一掠而過;附近高速公路上馳騁的汽車,十字路口揮手的孩童,遠處山坡上放牧的牛群,電廠排放的裊裊煙塵,成片的玉米地和小麥地;還有,平原、峽谷、山脈和丘陵,城市的輪廓和鄉間的農舍。
可是,我們想得最多的還是目的地。某天的某一刻,我們抵達站點,會有樂隊演奏,歡迎旗幟飄揚。一旦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夢想就會變成現實,而我們破碎的生活會像一幅拼好的畫圖,變得完美。我們焦躁不安地在車廂裡踱來踱去,詛咒火車的遲緩——等啊等,等待進站的那一刻。…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7:17pm — No Comments
沒有上帝。
我們周圍的奇跡都是偶然事件。幾億億顆星星自己創造了自己,並非出自一隻全能的手。它們自己按一定的路徑一成不變地運行,沒有什麼力量牽制它們。由於飢餓和傷痛,嬰兒學會了啼哭。為了醫治那些懊喪之心,一種小花自己發明了自己,我們於是有了洋地黃制劑。
地球自己安排了白晝黑夜,自己傾斜了身子,我們於是有了四季之輪迴。沒有地球磁極,人類也可以在沒有標記的天空海洋中航行,但南北磁極仍然自顧自地存在和變化。
胰腺糖分自動調節是怎麼回事?為了保證足夠的體能,它在血液中維持著一定濃度的糖分。沒有這種機能,我們大家都會昏迷和死去。…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5:07pm — No Comments
從心理學上來講,在老年時期要防止這樣兩種危險:第一是過分沉湎於過去。生活在過去之中,為流逝的好時光而後悔,或因朋友作古而痛苦,這些都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人的思想應該朝著未來,朝著還可以有所作為的方面。這並不是容易做到的,因為一個人的過去是—份不斷加重的負擔。人們容易承認自己過去的感情,比現在豐富;自己過去的思想,比現在深刻。如果這是事實,就把它忘掉。如果忘掉它,那它就不可能成為事實。
另外一件要避免的事情是依附於年輕人,渴望從他們的活力中汲取力量。當你的孩子們已經長大,他們就要過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如果你還是像小時候那樣對他們關心備至,你就可能成為他們的負擔,除非他們對此毫無知覺。我並不是說應該對他們不聞不問,但是你所給予的關心應是理性的、慷慨的(如果可能的話),而非過於感情用事。動物在自己的後代一旦能夠生活自理時,就不再給予照顧,可是人類,因為幼年時期太長,很難做到這一點。…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5:04pm — No Comments
斯賓諾莎說過,一個自由的人想得最少的莫過於死亡。沒有必要去多想它,但是有那麼多人那樣一味迴避,絲毫不加考慮,也是不近情理的。一個人應當對此有個決定性的看法。在死神來到面前之前,誰也不知道自己怕不怕死。我常常竭力想像,如果有個醫生對我說,我患了不治之症,沒有多少時候可活,我將是什麼樣的心情。我曾經把這心情放進我創作的各種人物的嘴裡,不過我知道我這樣做時是把這心情戲劇化了,不能說那真是我確確實實感受到的。
我並不認為自己對生命有非常強烈的本能的執著。我生過好幾次重病,但只有一次知道自己是瀕臨死亡的邊緣了;而那時候我已經疲憊得不知恐懼,只想終止掙扎。
死是避免不了的,如何死法也無關宏旨。有人希望不要知道死亡即將來臨,而有幸能夠沒有痛苦地死去,我認為他們的企求是無可非議的。…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5:03pm — No Comments
請允許我以法蘭西文學的名義講話,作為戰友、兄長、朋友,而不是作為同行向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是在福樓拜家中認識莫泊桑的,他那時已在18歲到20歲之間。此刻他又重現在我的眼前,血氣方剛,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語,在老師面前像兒子對待父親一樣謙恭。他往往整整一個下午洗耳恭聽我們的談話,老半天才斗膽插上片言隻語。但這個表情開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煥發出歡快的朝氣,我們大家都喜歡他,因為他給我們帶來健康的氣息。他喜愛劇烈運動,那時流傳著關於他如何強悍的種種佳話。我們卻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會有才氣。…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5:02pm — No Comments
在我人生暮年的歲月中,精神裡依然保留著像往昔那樣激動的反應。
不要怠慢了人生最後這段時光。
在自然界這個大舞台上,人們才是自己真正的偶像。人們總愛追溯自己的過去,可今非昔比,一個人往昔的風貌如今已蕩然無存了。人們時刻銘記著生命新陳代謝的永恆規律,人終究是會死亡的。
難道有什麼能夠比菊花馥郁的飄香更能撫慰人的心靈嗎?
在我生命旅途最後的這段時光中,我看見過去的軀殼脫落,離開了我。…
ContinueAdded by kkogdugagsi 小木偶 on July 18, 2018 at 5:01pm — No Comments
2025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1999
1970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4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8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84 Comments 85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7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72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5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80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7 Promotions
© 2025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