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流水能回頭's Blog (390)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6)

我的病人中有很多這樣的例證。A太太出於內疚乃至罪惡感,對丈夫言聽計從。她說:“當初和他結婚時,我沒有真正愛上他,我只是假裝愛他而已,我覺得對不起他,所以盡管他有很多缺點,我想我都應該忍受。我沒有權利去抱怨什麼,我欠他的太多了。”B先生則嘆息說:“當初沒有跟C小姐結成伴侶,我後悔莫及,不然我們的婚姻一定幸福。遺憾的是,我當時沒有死心塌地地愛上她,我以為她不是最適合我的人。” 

D太太已婚兩年,突然莫名其妙地變得憂郁,她對我說:“我不知道我到底是怎麼了,總是提不起精神。可是,我的生活中沒有缺憾,婚姻也相當美滿。”幾個月治療過後,她才不得不面對現實:她和丈夫早已告別戀情,走出了墜入情網的激情階段。而長期以來,她以為戀愛時的激情才是一切。…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November 5, 2019 at 2:18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5)

成年人有時會以理性和原則作為約束,控制自己不顧一切的狂熱行為——比如,心理醫生可能對病人產生戀情,病人也可能不自覺地把情感寄托在醫生身上,但是基於對病人的責任以及自己的身份,醫生必須在情感和行為上有所約束,維持自我界限的完整性,不能不負責任地把病人當成戀愛對象。為此,他們甚至要忍受難以想象的痛苦,這是理性和感性較量的必然結果。另外,不管自我約束如何嚴格,你只能控制戀愛進程,卻無法創造出戀愛的感受。戀愛的激情到來時,你可以憑借願望和意誌力做出反應,卻不能憑借它們創造戀愛的體驗。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November 4, 2019 at 6:15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4)

自我界限的認識和發展,持續到青春期乃至成年以後。孩子到了兩三歲左右,更能認識到能力有限。在此之前,盡管他知道,他無法讓母親完全按照自己的願望行事,但他仍然會把自己的願望和想法,同母親的行動混為一談。兩三歲大的孩子,往往是家里的“小皇帝”,事不順心,就會大發雷霆,甚至鬧得天翻地覆。到了三歲,孩子的態度有所收斂,對自己能力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腦海里還是幻想如何隨心所欲。這樣的心態只有再過幾年,當他經受到更多打擊以後,才能夠逐漸消失。在此之前,他還是幻想自己無所不能,強大的超人、太空飛俠之類的故事,也最受他們的歡迎。而對於進入青春期的少年而言,超人和飛俠已不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不過,他們卻更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肉體和能力有著多麼大的局限性!他們也隱約意識到,所有的個體都要聯合起來,惟有彼此合作,才能更好地生存。他們渴望突破自身局限,卻要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這通常使他們產生無助的痛苦。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October 30, 2019 at 1:55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3)

在愛的定義中,我用“意願”這一字眼,是想強調它在情感領域中的地位,遠超過一般的生理或心理“欲望”。“欲望”未必能夠轉化成行動,而“意願”則可成為導致實際行動的強烈欲望。二者的差別,類似於說“今晚我願意去遊泳”和“今晚我要去遊泳”的差別。人人都有愛他人的欲望,但很多人只停留在想法和口頭上。愛的願望不等於愛的行動,真正的愛是行動,是基於靈魂的行動。你認為自己愛他人卻沒有躬身實踐,就等於從未愛過。與此同時,不管是愛自己還是愛他人,為心智的成熟而貢獻力量,也須出於自主的選擇,也就是愛的選擇。 接受心理治療的病人,常常為愛的本質所迷惑。愛是那樣神秘,以至讓很多人誤以為,愛的本質是永遠無法了解的。本書的宗旨,並非解析愛的神秘性,我只希望努力消除多數人對愛的誤解,帶領讀者們回顧個人經歷,以接近愛的核心,走出與愛有關的痛苦。首先,我想通過解釋愛“不是”什麼,來逐步了解愛的本質。 …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October 30, 2019 at 1:54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2)

關於平衡和放棄的本質,我還要補充一句:為了放棄,首先必須擁有某種事物。你不可能放棄從來沒有的事物。這類似獲勝前就想放棄勝利,完全無從談起。同樣,首先確立自我,才能夠放棄自我。為數眾多的人,就是因為缺乏實踐的欲望,害怕痛苦的感受,致使心靈無法成長。他們相信可以實現某種目標,卻不願為此經受痛苦。有的人為了達到精神的更高境界,甚至不惜到沙漠隱居,或放棄適合的職業,去學習做木工,他們以為通過表面化的模仿,就可以走捷徑,達到超凡的精神境界。他們沒有意識到,長期以來,他們停留在幼稚的精神成長階段,只有從頭做起,進行自律,才是惟一的捷徑,如同他們須經歷不可或缺的青春期、青年時期和中年成長階段。…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6, 2019 at 10:08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1)

兼容並包的前提,在於你獲得的永遠比放棄的多。自律,就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其中必然經歷放棄的痛苦,其劇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對死亡。但是,如同死亡的本質一樣,舊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才會誕生。死亡的痛苦是誕生的痛苦,而誕生的痛苦也是死亡的痛苦。生與死,好比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要建立更新的觀念與理論,舊有的觀念和理論就必須死去。詩人艾略特(1888-1965,英國詩人、劇作家和文學評論家)在詩作《智者之旅》的末尾,這樣描述三位智者歸依基督教、放棄過去信仰的痛苦:



我記得,一切發生在遙遠的過去

我必須再一次經歷,義無反顧

——義無反顧…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May 12, 2019 at 2:09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20)

人們常常說起的“中年危機”,是人生諸多的危機之一。30年前,心理學家埃里克·艾瑞克森,曾列舉出人生八種危機。人生各個階段,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危機,只有放棄過去過時的觀念和習慣,才能順利進入人生下一階段。不少人不敢面對現實,或者無法放棄早已過時的過去,以至無法克服心理危機和精神危機,所以只能止步不前。我們不妨按照人生危機發生的時間次序,權且簡單地加以歸納:



不需要過多考慮外界要求的嬰兒時期

想象中無所不能的幻覺

完全占有(包括性方面)父親或母親(或者二者)的欲望

童年的依賴感…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7, 2019 at 10:42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19)

那一剎那,我又想起九歲時,遍體傷痕地倒在樹叢中的情形。我再次犯了一個錯誤——忘記了下坡轉彎時應該減速。我原本想讓女兒開心,可一個半鐘頭之後,她竟然又氣又急,甚至大哭起來,一連幾天都不想同我說話。問題出在什麽地方,答案是明明白白的,我卻拒絕正視它。女兒離開後的兩個鐘頭,我沮喪地在房間里來回踱步,終於承認了一個事實:我想贏得每一盤棋,這種欲望過於強烈,壓過了我哄女兒開心的念頭,讓周末晚上變得一塌糊塗。我為何再次失去了平衡?我為何強烈地渴望取勝,且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鬥誌?我意識到有時必須放棄取勝的欲望。這顯然違背我的本性,我渴望成為贏家,這樣的心態,曾為我贏得了許多許多。我在下棋上也只以取勝為目標。不僅如此,做任何事我都想全力以赴,這樣才會使我感到安心。我必須改變這種心態了!過於爭強好勝,只會使孩子同我日漸疏遠。假如不能及時調整,我的女兒還會流下眼淚,對我產生怨恨,我的心情也會越來越糟。…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7, 2019 at 10:40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18)

保持平衡,意味著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不妨以生氣為例。我們心理或生理上受到侵犯,或者說,某個人、某件事令我們傷心和失望,我們就會感到生氣。要獲得正常的生存,生氣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反擊方式。從來不會生氣的人,注定終生遭受欺淩和壓制,直至被摧毀和消滅。必要的生氣,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生存。我們受到侵犯,不見得是侵犯者對我們懷有敵意。有時候,即便他們果真有意而為,我們也要適當約束情緒,正面衝突只會使處境更加不利。大腦的高級中樞——判斷力,必須約束低級中樞——情緒,提醒後者稍安勿躁。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里,想使人生順遂,我們不但要有生氣的能力,還要具備即便生氣、也可抑止其爆發的能力。我們還要善於以不同的方式,恰當表達生氣的情緒:有時需要委婉,有時需要直接;有時需要心平氣和,有時不妨火冒三丈。表達生氣,還要注意時機和場合。我們必須建立一整套靈活的情緒系統,提高我們的“情商”。相當多的人直到青年、中年以後,才掌握了如何生氣的本領,這實在不足為奇。終生不知如何生氣者,想必也是為數眾多。…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7, 2019 at 10:39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15)

病人起初只是尋求“安慰”和“解脫”,極少有人有意識地尋求挑戰。挑戰即將來臨時,不少人就可能“落荒而逃”,或至少在腦海里產生逃避之念。讓病人明白:接受挑戰,才可以帶來真正的安慰;心靈接受長期的、甚至經常碰壁的自律,才可能使治療成功——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心理醫生要運用有效的技巧,進行大量工作,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心理醫生有時還需要設置“陷阱”,有意“引誘”病人堅持治療,才能避免半途而廢。有時候,即使醫生和病人有過一年以上的接觸,治療也並未真正開始。…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7, 2019 at 10:34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14)

迎接挑戰…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7, 2019 at 10:33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13)

父母的漠不關心,讓病人的童年充滿了陰影,他被悲傷和失望的感覺所纏繞,逐漸地或是突然間——我不清楚是哪一種——他做出結論:他的父母是不可信任的人。有了這樣的看法,他的心境逐漸有了轉變。他感覺似乎舒服了很多。他不再對父母抱有太多期待,也不再把其承諾當一回事——他對父母失去了信任,感覺失望的次數大大減少,痛苦的程度也大大降低了。…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7, 2019 at 10:31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12)

尊重事實

尊重事實,是自律的第三種原則。尊重事實,意味著如實看待現實,杜絕虛假,因為虛假與事實完全對立。我們越是了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對現實了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虛假、錯覺和幻覺,只能讓我們不知所措。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協調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麽地方,怎樣到達那里;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7, 2019 at 10:30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11)

逃避自由…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4, 2019 at 9:56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10)

自律:神經官能症與人格失調…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February 23, 2019 at 3:30a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9)自律:自我承担

父母同樣是指揮官,其使命和管理企業一樣複雜。正像軍隊指揮官那樣,大多數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束手無策,連續數月乃至數年都無任何舉措,只可一味拖延。有的家長連續五年沒有進展,不得不向兒童心理學家求教。她沮喪地說:“我原本以為孩子長大些,就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不懂事,可局面一點兒變化也沒有。”父母做出某些決定的確很難,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個別問題可能消失,但終歸是極少數。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適當給予指導和幫助,多了解他們的問題,必然是有益的事情,問題拖得越久,就越是難以應付,甚至積重難返,解決起來自然更加艱難了。



不能及時解決人生的難題,它們就會像山一樣橫亙在我們眼前。…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18, 2018 at 3:40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8)自律:自我坦誠

我相信除非存在智力障礙,不然只要花時間學習,就沒什麼問題解決不了。…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18, 2018 at 3:39pm — No Comments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7)自律:學習自我照顾

那些沐浴著父母的愛的孩子,心靈卻可以健全發展。他們也可能因父母一時的忽視表示不滿,然而他們對父母的愛感激不盡。父母的珍視讓他們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選擇進步而不是落後,懂得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棄。他們將自尊自愛作為人生起點,這有著比黃金還要寶貴的價值。

“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有了這樣寶貴的認知,便構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

它直接來源於父母的愛。“天生我材必有用”,這種自信須從幼年培養,不然成年後再作補救,往往事倍功半。孩子幼年起就享受到父母的愛,成年後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幼年培養的強大自信,也會使其鼓足勇氣,勇敢地戰勝困難,而不致自暴自棄。…

Continue

Added by 假如流水能回頭 on December 18, 2018 at 3:37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