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硬如水's Blog (352)

J D.卡普托:對後期海德格爾的一種解釋 ——玫瑰無意(3)

為了確定這種表達的意義首先需要關註以下方面。海德格爾曾將他的思想稱作一條“回返根基之路”(Rückgang in den Grund,WM,7-9)。在《存在與時間》的第一部第一篇(§§9-44),他實行了對Dasein的“先行”(vorbereitend)考察,即對Dasein之如何“首先顯現”的考察。這一分析從“日常性”開進到“在之中”和“操心”。在第二篇(§§45-83),對Dasein更“源始的”即更接近其本源和根基的理解得以開展。海德格爾說這一分析將在一個更“本真的存在論基地”之上來“重演”先行的分析(SZ,17)。眾所周知,這一更本真的根基在作為操心與在之中的根據的Dasein的本源時間性中被發現。由此,在第三篇中,[27]我們應該實行更遠的“返回步伐”以探尋作為時間的存在(或者時間作為存在)(SD,46-7)的更深的根基,在其中時間性本身的根據得以說明。對《存在與時間》的這種解讀被講座《時間與存在》中的如下段落所證實:…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September 13, 2017 at 4:55pm — No Comments

J D.卡普托:對後期海德格爾的一種解釋 ——玫瑰無意(2)

如此看來,海德格爾在《根據律》中將Dasein與玫瑰的盛開相提並論確實是困難的。我們將通過考察“玫瑰”在沙夫勒的詩作《格魯賓的漫遊者》——海德格爾引用的詩句就出自它——中的位置來為我們對這種相提並論的理解提供一個立足點。[15]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希望為理解海德格爾的前期工作與後期工作之間的統一性尋獲一條線索。在沙夫勒那裏,玫瑰乃是心靈的隱喻。正像玫瑰由春天溫暖的溫度和陽光所滋養一樣,心靈則要信靠並僅僅信靠上帝的恩典與愛護:

 

 神秘的玫瑰

 玫瑰宛如我心;刺破

 肉身之樂;…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September 13, 2017 at 4:55pm — No Comments

J D.卡普托:對後期海德格爾的一種解釋 ——玫瑰無意(1)

 J D.卡普托(John D.Caputo)[1]著 吳三喜[2]



在《存在與時間》的一開始海德格爾就描述了他的工作的總體綱要。存在的問題已然萎靡,只有通過向其在可以發此一問的存在者那裏的起源(Ursprung)的回返才能重被振興。存在之問題植根於這樣的存在者之中,這種存在者問道: …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September 13, 2017 at 4:30pm — No Comments

陳潭:網絡時代的政治營銷(下)

網絡選民的需求顯示與偏好選擇

 …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September 3, 2017 at 1:02pm — No Comments

陳潭:網絡時代的政治營銷(上)

網絡構成的世界是一個可能的世界。在這個虛擬空間裏,人們盡情享用商務、體育、娛樂、健康、天氣、旅行、新聞等各式各樣的信息套餐。《數字化生存》表明,尼葛洛龐帝定義的信息“比特”正在不斷地制造著“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網絡不僅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也深刻地影響國家和國際的政治生活。同時,網絡的政治營銷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政治精英抑或普通公眾所仰賴的技術武器,奧巴馬的成功便是典範。

 

“網絡總統”:技術成就夢想

 …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September 3, 2017 at 1:02pm — No Comments

李零:國粹多是國渣(1)

(一)傳統為什麼這樣紅

這是我和大家討論的問題,大家身邊非常熱鬧的問題。

前一陣兒有件事,大家都知道,就是“紅心鴨蛋”事件。鴨蛋為什麼這樣紅?事情比較簡單,質監局一查就查出來了,鴨蛋里面放了蘇丹紅。但我們要談的事可不一樣,後邊的背景很覆雜。

台灣有家報紙,登過篇文章,題目是《孔子為什麼這樣紅》。它是學我們的老電影,《冰山上的來客》,雷振邦的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ugust 11, 2017 at 6:26pm — No Comments

李零:國粹多是國渣(4)

關於讀古書,魯迅說過逆耳的話,那是忠言。有人說,他自己讀了很多古書,卻反對讀古書;不讓別人讀,自個兒躲起來悄悄讀。我讀過魯迅的書,他的想法沒這麼簡單。

第一,他說,要少看或不看中國書,多看外國書,主要是為了樹立新學的地位。他並沒有說,絕對不許讀古書,而只是說,新書和舊書,還是以新書為主,舊書最好擱一邊兒,當務之急,還是讀新書。今天的中國,也是這個格局,我看不能反過來。就像中醫,保護中醫我同意,但用中醫代替西醫或領導西醫,我看沒人會同意。

第二,他說,讀經不能救國,這也是對的,今天我也這麼看。…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ugust 11, 2017 at 5:47pm — No Comments

李零:國粹多是國渣(3)

五四有兩個遺產,和胡適有關。

第一,是以顧頡剛為代表的疑古運動。這個運動,很多人都認為是中國史學現代化的標志。它和胡適的影響直接有關。胡適和顧頡剛,都很重視崔東壁,美國的Arthur W. Hummel也很重視。顧頡剛對崔東壁很佩服,但明確指出,他和崔氏不一樣。崔東壁尊孔衛道,他不是。正因為不是,所以顧先生才敢懷疑聖人,懷疑孔子時代的聖人(堯、舜、禹)。這是了不起的突破。雖然,在方法上,顧先生沿襲了崔氏的方法,沒有反省這類方法的不足,在古書體例的研究上沒有突破。其實,宋以來的辨偽學,辨偽考實乃禁書之策,考據是為了保衛孔子的道,並不是純粹的方法,里面也有意識形態。《古史辨》留下的問題,今天也還是問題。傅斯年、蒙文通、徐旭生,他們的族團說,都破顧說,問題的爭論,一直沒斷,即使今天,也還在爭(如關於斷代工程的爭論),可見影響多麼大。…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ugust 11, 2017 at 5:46pm — No Comments

李零:國粹多是國渣(2)

(四)國學是國將不國之學

前一陣兒,國學網選國學大師。尹小林問我,哪些人算國學大師。我跟他說,舉國若狂談國學,大師不大師,暫且擱一邊兒,咱們先得問一下,什麼叫國學?

國學是個混亂概念。…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ugust 11, 2017 at 5:45pm — No Comments

吳曉東:從“故事”到“小說”——沈從文的敘事歷程(4)

四、現代小說家的誕生 …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ugust 1, 2017 at 12:23pm — No Comments

吳曉東:從“故事”到“小說”——沈從文的敘事歷程(3)

三、對敘事意義的探究

 

對講故事人的形象的自覺,最終使沈從文生成的是“敘事”的自覺意識,也使沈從文小說中敘事者的聲音有時比故事本身更令人難忘。本雅明在《講故事的人》的結尾稱:“講故事的人是能夠用自己的故事的柔和火焰把自己生命的燈撚徹底燃盡的人。”沈從文的敘事也燃盡了自己,因此才技藝卓著。而在沈從文的敘事歷程中,除了這種敘事技藝的展示,最終還表現出一種對生命意義的探究以及某種敘事倫理的生成。…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uly 25, 2017 at 8:59pm — No Comments

吳曉東:從“故事”到“小說”——沈從文的敘事歷程(2)

二、講故事語境的營造以及小說理念的悖論性 

沈從文無疑對自己的這種邊緣化和非主流的小說理念十分清楚,他自己曾經稱:“我還是沒有寫過一篇一般人所謂的小說的小說,是因為我願意在章法外接受失敗,不想在章法內取得成功。”[11]他的講故事的小說或許正是“章法外”的形態。也恰恰是這種“章法外”的小說形態真正使沈從文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上別具一格。…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uly 25, 2017 at 8:58pm — No Comments

吳曉東:從“故事”到“小說”——沈從文的敘事歷程(1)

內容提要:沈從文的故事意識和小說理念從創作初期就交織糾纏在一起,並在他以後的敘事進程中呈現出悖論關系。作為一個“文體家”的定位正體現在沈從文的故事模式及其與小說理念的悖論式的內景中。30年代成熟期的沈從文往往在小說中自覺而且刻意地營造一種講故事的語境。對故事語境的自覺,同時體現的是自覺的小說意識。沈從文的創作,因此既表現出由故事形態向現代小說模式演化的漸進歷程,也表現出對敘事意義的艱難探尋,最終以其對“敘事”的自覺超越了“故事”與“小說”的二分,而呈現出某種本體性。審視30到40年代沈從文的小說創作,可以發現一個鄉下人是怎樣從鄉土闖到都市,逐漸在大學體制中變成一個孤獨的都市現代人,最後作為一個曾經的“講故事的人”走向“死亡”的象征性過程。

 …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uly 25, 2017 at 8:57pm — No Comments

周睿志:小說的敘事方法

讀別人寫好的小說,我們往往很挑剔,總覺得自己比作家要深刻、要高明。可是,當真正動筆要寫點什麼時,常常會憋半天憋不出一小段。我最近正在痛苦地經歷著這種折磨。

任何文藝作品都應當是生命體驗的表達。這是我漸漸形成的文藝觀。但問題是,一種體驗如何表達,尤其是以故事的形式表達,則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些日子我像幹渴已久的老黃牛飲水那般閱讀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學者文藝理論和作家們的文藝隨筆。但好長時間一直沒有找到一種讓我覺得滿意的敘事方式。…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July 25, 2017 at 8:57pm — No Comments

王海東:政治的虛擬與虛擬的政治(下)

在政治網絡化的過程中,盡管出現混亂、違法與違德的政治行為,引發出新的國際政治爭端,但是虛擬空間政治學對實在政治的超越也是曠古未有的。這個賽博空間所提供的便利與快捷也是空前的,只要“在線上”便能夠迅速互通信息有無,因而政治信息的傳播異常快捷而便利。權力的絕對性在這個虛擬空間中被相對化,絕對控制無法施行,公民不服從權得到維護。那種“同一性”思維被打破,專制與獨裁的觀念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自由和多元的觀念。就連“統一性”思維也被合作共贏思維替換。在這個空間裏平等與差異、自由與責任、相似與多元、合作與共贏,寬容與真誠等各種優良的政治觀念齊聚一室,有利於實現政治正義的價值追求。 …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May 3, 2017 at 4:10pm — No Comments

王海東:政治的虛擬與虛擬的政治(中)

其次,政治關系依然還是政治主體與對象之間的關系。二者的差異在於:實在界的政治關系就是支配與被支配的關系。而虛擬界的政治關系除了支配關系之外,更多的是協商與合作關系。網絡使得政治關系多樣化,沒有實在界政治那樣系統的官僚制,政治管理與控制也被虛擬化,進而弱化、去中心化和多元化,公民不服從權得到亙古未有的強大。而實在政治中少有公民不服從權利,不過是基督教教會與羅馬帝國經過殊死抗爭而爭得的一條法學原則而已:“與基督教信仰沖突的法律在良心上沒有拘束力”。[⑩]雖然接受既有的權威架構與法律制度,但是對於其不合理的命令、行為與法條可以不服從。與虛擬政治因其主體與對象的雙向虛擬化,管制與被管制都被弱化,這樣就使得公民不服從成為更加合理合法的權利。虛擬政治的政治認同根基不再只是權威與對暴力的屈服,更多的是政權所表達與踐行的“公意”,民心再次回到政治合法性的核心位置。 …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May 3, 2017 at 4:09pm — No Comments

王海東:政治的虛擬與虛擬的政治(上)

——虛擬空間政治學探析



摘要:在網絡時代裏,實在政治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在政治虛擬化的過程中出現許多不可預測的問題和政治難題;另一方面虛擬空間中的政治問題也極為覆雜且棘手。而虛擬空間政治學正是這一時代巨變的產物,其目的在於應對政治網絡化和網絡政治問題。因其超越傳統政治的民族國家和敵友之分,並正在實現自由、平等、正義、寬容、差異、非權威統治和直接民主等諸多積極的政治價值而被看成是可欲求的政治理想。故而虛擬空間政治學是一種希望的政治學。
 …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pril 28, 2017 at 5:48pm — No Comments

楊海文:古典生活經驗與中國哲學創作(下)

根除非哲學性傾向,皈依哲學性傾向,不用哲學史研究代替哲學創作,中國哲學創作才能由貧乏變得豐盈、由先天不足變得枝繁葉茂。在此過程中,古典生活經驗一如既往地是其異常重要的思想資源。朗現於經典世界之中的古典生活經驗有可能多是人們所說的地方性知識,因而,相關的方法論思考必不可少:“一種知識是否有價值,在於是否有效解釋了它的問題。哲學對特殊文化或地方性經驗反思的價值,在於它能否提煉出有普遍意義的論題,從而加深人類對自己生活的理解。”17在作者筆下,“以人生論為主題的中國哲學主流”18這類表述看起來漫不經心,可它與“體現中國文化特點的中國哲學創作”19這一莊重承諾恰恰是無縫對接的。把這兩句話聯系在一起思量,作者對經由古典生活經驗以達成中國哲學創作的自信才會力透紙背、呼之欲出。…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pril 28, 2017 at 5:33pm — No Comments

楊海文:古典生活經驗與中國哲學創作(上)

——陳少明《做中國哲學:一些方法論的思考》讀後感 

 【內容提要】解讀陳少明先生的新著《做中國哲學:一些方法論的思考》,可抓住三個重點:第一,經由“有思想價值的事件”的敞開與呈現,那些具體、生動的古典生活經驗從沈睡中醒來,激活並煥發了人們的觀念創造與哲學創作;第二,古典生活經驗及其豐富的意義蘊含於人、事、物的覆雜關聯之間,識人、說事、觀物呼喚並直接走向新的中國哲學書寫方式;第三,根除非哲學性傾向,皈依哲學性傾向,激活古典生活經驗,不用哲學史研究代替哲學創作,中國哲學創作才能由貧乏變得豐盈、由先天不足變得枝繁葉茂。歸結起來,“做中國哲學”實則以古典生活經驗達成中國哲學創作,這對於發展並創新中國哲學史方法論具有別開生面的啟發意義。…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April 28, 2017 at 5:28pm — No Comments

夏學鑾·網絡社會≠虛擬社區

● 夏學鑾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互聯網的產業和發展可以稱得上是20世紀的最後10年所出現的最激動人心的事情。人們被帶一個神秘的新世界之前,這個新世界既遙遠又貼近,既真實又虛幻,既即神秘又具體。人們從其中可體會到以前所未有過的新感受,對互聯網這個新事物,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看法, 較為流行的說法則認為網絡社會是一個虛擬世界,夏學鑾教授從以下四方面講述自己對網絡會和虛擬社區的理解。



一、經濟學家,企業家對網絡世界的界定

網絡經濟將在未來社會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點已為世人普遍認同。據微軟的專業人士預測…

Continue

Added by 堅硬如水 on February 28, 2017 at 10:45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