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從電視劇《大風歌》說開去
如果說,在被認為“讀圖時代”的當下,要求人們都去認真研讀司馬遷的巨著《史記》不太現實,那麼讓廣大觀眾從熒屏上“讀點歷史”,了解秦漢時期這段極其重要的歷史基本真相,吸取其中蘊含的精神營養,看看電視劇《大風歌》是極有裨益的。
近期,如何正確地表現歷史這一問題,引起文化界的關注。一個珍視自己民族歷史資源和史學傳統的民族,才是一個具有歷史文明修養的有希望的民族﹔反之,則是一個喪失歷史感的無根的民族。從這個意義上講,“讀點歷史”也是一個民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表現。近觀中央電視臺播出的42集電視劇《大風歌》,確有從熒屏上“讀點歷史”的深切感悟。…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February 9, 2018 at 3:43pm — No Comments
“休养生息”并非只有在一场战争或一次王朝更迭之后才需要,社会的每一次变迁都意味着旧文化的解体与新事物的出现,意味着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留下抚慰伤痛的时间和恢复力量的空间。
(“Black and white shot of children in sweaters walking down an unpaved road” by Anni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February 9, 2018 at 3:30pm — No Comments
“休養生息”並非只有在一場戰爭或一次王朝更叠之後才需要,社會的每一次變遷都意味著舊文化的解體與新事物的出現,意味著對新環境的適應,需要留下撫慰傷痛的時間和恢復力量的空間。
(“Black and white shot of children in sweaters walking down an unpaved road” by Annie…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February 9, 2018 at 3:30pm — No Comments
讀丹麥作家舒泰琪的隨筆,對他敘述的一件事至今記憶猶新。他說年幼時不慎落水,被途經此地浪跡天涯的洛姆大叔救起,三十多年後他仍對此事念念不忘,終於在四十歲的那一年,徒步尋蹤去找尋洛姆大叔。等他在沙漠的邊緣發現洛姆大叔時,救命恩人已經變成了一堆白骨。舒泰琪痛不欲生,為不能報答洛姆大叔的救命之恩深感愧疚,發誓要完成他未竟的心願。從此,他也走上了浪跡天涯的征途。
讀了這個故事,腦海中依稀閃現出往昔殘斷瑣細的碎片,漸漸聚合,交融,最後匯成一段完整的經歷。大雨,池塘,柳樹,捶衣石,母親,還有我。那時我只有十歲,喜歡狂風暴雨,喜歡雨過天晴,喜歡瓦藍的天空中飛翔的鴿子的哨音。母親坐在池塘邊洗衣時,一只金黃色的蜻蜓正落在水草的尖端,抖落身心的疲憊,做著夏日的幻夢。我悄悄走近,伸出小手………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February 9, 2018 at 2:51pm — No Comments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這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的名句,後來被唐代詩人王維在《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中化用,最終改寫成了“渡頭余落日,墟裏上孤煙。”此內容在《紅樓夢》“香菱學詩”一情節中,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說的已經非常明白。對田園鄉村的描寫,裊裊炊煙,似乎成了最富特色的意象。炊煙是什麼?顧名思義,炊煙就是燒火做飯時冒出的煙氣。有句話叫做“不食人間煙火”,那應該說的是神仙生活。既然煙火屬於人間,那麼為何關於炊煙的描寫,卻常常表現為鄉村呢?…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February 6, 2018 at 5:07pm — No Comments
黃文煒 旅日媒體人
東日本大地震已過去近半年,日本人以自己的方式漸漸撫平心靈的創傷。
在還未來得及清理的災區廢墟上,首先開始營業的是花店。人們用鮮花寄托對被地震和海嘯奪去生命的親人的哀思,災區的鮮花需求量大增。廢墟中的一間小花店裏,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接受電視台采訪時說,買花是要獻給在“3·11”離世的丈夫,她平靜地說:“比起其他連親人的遺體也找不到的人,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至少丈夫的遺體很快找到了,葬禮也舉行了,我每天買鮮花供奉他。”這話讓人動容,廢墟中的花店是多麽美妙的風景。
日本人愛花,城市中花店比書店更多,人們喜悅時用鮮花示愛,悲傷時用鮮花療傷。…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January 1, 2018 at 8:30pm — No Comments
6月26日,國際環保組織“最後陣線”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過去十年間,在新幾內亞島的森林和濕地中發現了1000多個新物種,包括各種哺乳動物、鳥類、魚類、昆蟲以及植物。這座太平洋上的島嶼堪稱是一座物種寶庫。
報告指出,在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間,全球探索科研機構在新幾內亞島的森林、水域以及濕地中,共發現了1060個新物種,平均每周發現兩種,其中包括33種魚類、218種植物、43種爬行動物、12種哺乳動物、580種無脊椎動物、134種兩棲動物、2種鳥類等。這些千奇百怪的新物種中包括長著“吸血鬼毒牙”的青蛙、猶如綠寶石的蜥蜴等。其中最特別的當屬一種淡水鯊魚,這種體長達2.5米的龐然大物居然能夠一直“躲藏”在河流中,不久前才被人們發現。另外,2005年科學家還曾在新幾內亞島的鹹水水域發現一種粉色海豚,是近30年來發現的首個海豚新物種。…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January 1, 2018 at 8:30pm — No Comments
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你將發現更多的樂趣,擁有更多的幸福——因為你開始關注與名利無關的生活智慧。
對人最高的讚美不是你有錢有才,而是你真有趣。有趣,正在作為一種軟實力,在生活與工作中發揮著隱形的力量。
美國人不僅把幽默看作一種可愛的性格,更將其視為一種可貴的品質。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之前家裏被竊,朋友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回信說:“謝謝你的來信。我現在心中很平靜,因為:第一,竊賊只偷走了我的財物,並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竊賊只偷走我一部分東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人是他而不是我。”這樣的幽默著實令人欽佩,它折射的是一個人舉重若輕的良好心態,這樣的心態意味著更大的擔當。…
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January 1, 2018 at 8:30pm — No Comments
街角有一株老海棠樹。每天清晨散步的時候,總能看到它朝氣蓬勃地朝著太陽升起的天空,抖動著一樹茂密的枝葉,像一個盡管有些老態卻長著一頭好頭髮的女人,依然風韻猶存,有些招搖。
其實,“好頭髮並不是它唯一的驕傲,春天時,一樹鮮艷的花朵才是它最張揚的驕傲。去年春天,我來美國居住,第一次見到它,就被它滿樹怒放的花朵所吸引。僅看花朵,不會覺得它有多老,因為和其他年輕海棠樹一樣怒放的花朵沒有什麼兩樣,這就是樹和人的區別吧。樹的葉子和花朵,是遮掩或忘卻自己年齡的兩樣法寶。…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January 1, 2018 at 8:30pm — No Comments
為了把搞笑的晚餐會錄像與朋友分享,一個簡單的YouTube網站就此誕生,成就了年輕人的好玩心理。如今,Google以16.5億美元買下這個視頻分享網站。
YouTube2005年2月成立,與Google當年創立時一樣,這家公司的雛形也是誕生在車庫中。創造人之一為27歲華裔青年陳士駿。
陳士駿出生於中國台灣,上中學的時候移居美國。他從高中開始就癡迷於數學和科學,曾在伊利諾藝術和科學院學習編程和計算機科學,後進入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學習計算機科學。…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January 1, 2018 at 8:30pm — No Comments
12世紀之前,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曾是一片沼澤,成群的白天鵝棲居在這裏。後來,位於廣場的那棟5層的建築因此得名白天鵝咖啡館,1959年更名為白天鵝餐廳。
1845年2月,一位叫做卡爾·馬克思的德國年輕人,因為“傳播反動言論”,被法國當局驅逐出境。他輾轉來到布魯塞爾,所幸在“白天鵝”,他找到了思想與心靈的居所。
白天鵝咖啡館的大廳沒有窗,所以光線略顯昏暗。馬克思總是習慣選擇進門左手的小角落坐下,或是獨自思考,或是與人討論。…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21pm — No Comments
在肯尼亞東北省(肯尼亞8省之一,首府加里薩)的一些村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與夢想的,就是系在金合歡樹下的那幾頭駱駝。每隔兩周,孩子們總會充滿期望地凝望著幹旱的荒野大道,等待著駝鈴響起,馱來一座“圖書館”。
這座在沙漠中“行走”的圖書館的創始人是肯尼亞國家圖書館加裏薩分部的負責人威克利夫·奧洛奇。由於當地牧民逐水、草而生,居無定所,建固定的閱覽室有些不切實際。於是奧洛奇和他的同事們想到,既然孩子們不能來到圖書館,何不讓圖書館去孩子們身邊?
他們沒錢買汽車,更何況,汽車在沙漠中經常會拋錨。怎麽辦?奧洛奇想到了能在沙漠中背負重物長途跋涉的駱駝。…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9pm — No Comments
這是胡適先生的墓,生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二十一年,卒於中華民國五十一年。這個為學術和文化的進步,為思想和言論的自由,為民族的尊榮,為人類的幸福而苦心焦慮,敝精勞神以致身死的人,現在在這裏安息了!我們相信,形骸終要化滅,陵谷也會變異,但現在墓中這位哲人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這是胡適墓前用金字鏤刻在黑色大理石上的墓志銘,末尾署“中央研究院胡故院長適之先生治喪委員會立石 中華民國五十一年十月十五日”。這是台灣學者毛子水模仿胡適的白話文口氣撰寫的。
胡適安葬在“中央研究院”旁的胡適公園裏。穿過胡適公園的拱門,迎面是座小山,胡適墓就在山坡上,正對著“中央研究院”。仿佛這位院長駕鶴西去之後,依然日夜關註著“中央研究院”。墓碑上刻著“中央研究院院長胡適先生暨德配江冬秀夫人墓”。…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9pm — No Comments
生、老、病、死,乃人生規律,中國人如此,美國人也不例外。
近兩年,我在美國的鄉村和城市分別生活了一段時間。無論走到哪裏,都可以看到臉有皺紋、肥肥胖胖、大腹便便的老年人。除了行動遲緩外,他們的面部表情是歡樂的,語言動作是風趣而幽默的。
在新澤西州達威爾鎮,93歲的瑟茲拉老太太,每天開著名車在她兒子的公司按時上下班。她對我說:“只要您心裏不長皺紋,您就會有年輕人一樣的心態!”
美國老年人樂觀風趣,是他們年輕的秘笈之一。而全社會對老年人的一視同仁,更讓他們自立自信。美國大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年齡要求只有年滿18歲的下限,卻沒有上限。…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8pm — No Comments
龐貝的故事,我童年時代就從書中讀到過。公元79年8月24日,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坐落在火山腳下的古城龐貝,被火山熔巖吞沒,從人間消失。很多年後,人們才發現這座已經被埋在地下的城市。
從蘇連托趕到龐貝,時近黃昏,通向古城的大門已經關閉。舉目遠眺,青灰色的維蘇威火山默立在天邊,山頂纏繞著白色的雲煙,燃燒的晚霞漸漸將山影和天空融為一體……神秘的龐貝古城仿佛沈思在夕照中,靜靜地面對著我這個萬裏之外前來探詢的東方來客。
第二天清晨,從那不勒斯出發,早早趕到龐貝,古城博物館剛剛開門。…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8pm — No Comments
埃及人有句俗語:“世界怕時間,時間怕金字塔”,形象地說出了古埃及文明的漫長悠久。將以金字塔為典型代表的古埃及文明精華濃縮於一處,便有了埃及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位於開羅市中心解放廣場邊,1902年11月15日正式對參觀者開放,迄今已有逾百年歷史。
它是古埃及歷史長河的全程見證——這裏收藏了自古埃及法老時代至公元6世紀等各個時期的古跡。建館之初,博物館內的文物只有8000多件。隨著文物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埃及博物館的收藏不斷增加。目前,館內所藏文物已達到近20萬件,其中陳列文物7萬多件。…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September 11, 2017 at 9:17pm — No Comments
不丹,一個不起眼的南亞小國,卻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用“國民幸福總值(GNH)”來衡量發展的成果。什麽樣的地方能產生出這個概念?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來到了不丹。
“世外桃源”民風質樸
不丹是個只有70多萬人口的國家,有著“世外桃源”般的景色,百姓生活簡單質樸。
與大部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國家相比,這裏就是看不到工業汙染痕跡的鄉村。近八成不丹人生活在農村,純凈的藍天、喜馬拉雅雪山、清冽的雪水溪流、近75%的森林覆蓋率居亞洲榜首、低密度人口和能看見銀河的夜空,除了首都廷布車流如梭,大部分的不丹就是這樣,誰來到這樣的地方會心情不好呢?…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February 15, 2017 at 8:34pm — No Comments
如果不是最近戰火紛飛,地處北非的利比亞的美景還是很誘人的。
首都的黎波里
的黎波裏是利比亞的首都與最大港口,自古以來就是貿易中心和戰略要地。公元前1000年由腓尼基人創建,後被羅馬人占領。公元643年,阿拉伯人成為該城市的主人。
1951年利比亞正式獨立,定的黎波裏為首都。海濱有著名的“綠色廣場”,廣場北邊是港口、碼頭。廣場西邊是被稱為“紅堡”的舊城,以熱鬧的阿拉伯集市為特點,彎曲狹長的街道,精雕細刻的古寺,高墻深院的民宅,構成典型阿拉伯古城的風情畫。
班加西…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February 14, 2017 at 7:02pm — No Comments
在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北部70公裏處,有一個叫作庫姆羅韋茨的小村,這裏就是赫赫有名的前南斯拉夫聯邦總統約瑟普·布羅茲·鐵托的出生地。
如今,這裏已經建設成一個大型博物館,在村口豎立著一塊“老村”的牌子。在克羅地亞政府的維護和修繕下,鐵托居住過的那所房屋仍然保持著當年的面貌。屋內的各種用具也像是仍有人在使用一般,屋子裏甚至還有一個嬰兒床,讓參觀者深刻地感受到這位領袖人物當年生活的景象。
在鐵托曾住過的屋子前面,則豎立著一尊鐵托的銅像,與其他領導人銅像不同的是,鐵托的這尊銅像並沒有目視前方或者高昂著頭,而是略低著頭。當地的老人解釋說,鐵托一生做了很多事情,而他則經常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思考問題,所以當地居民特意構思了“思考者鐵托”的銅像。…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February 11, 2017 at 10:21pm — No Comments
烏鎮,一個水鄉小鎮,古舊、清凈、安詳而且幽靜,在那裏有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欞,長長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烏篷船,煙起霧落,雲蒸霞蔚,草長鶯飛,花開花落,流年似水。它很小,小到地圖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但那裏卻是非常適於戀愛和抒情的地方。
有一個曾經深愛我的男子,他安靜、沈默地握住我的手,站在烏鎮冬日清靜的古渡口,看著年華悠悠似水。
一月初的烏鎮酷似美人,典雅、精致、溫和、端莊、玲瓏而且剔透,完全符合“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古典韻致;烏鎮的一月也類似詩歌,細潤綿長,甜美芬芳,花好月圓,終日沈醉在小橋流水、夕陽煙波深處,如同大夢一場………
ContinueAdded by Syota ElNido on January 5, 2017 at 9:59pm — No Comments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