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這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的名句,後來被唐代詩人王維在《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中化用,最終改寫成了“渡頭余落日,墟裏上孤煙。”此內容在《紅樓夢》“香菱學詩”一情節中,曹雪芹借黛玉之口說的已經非常明白。對田園鄉村的描寫,裊裊炊煙,似乎成了最富特色的意象。炊煙是什麼?顧名思義,炊煙就是燒火做飯時冒出的煙氣。有句話叫做“不食人間煙火”,那應該說的是神仙生活。既然煙火屬於人間,那麼為何關於炊煙的描寫,卻常常表現為鄉村呢?

應該說這個問題也不難理解。所謂“城市”,“城”就是墻,“市”是買賣。古代的城市大都是有圍墻的,而且有的還有“池”,“池”又叫護城河。“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金城湯池”等成語可以見得。當然,故宮也就是紫禁城更能說明。城市最初應該就是集市貿易的地方。由此看來,城市一是沒有強調生活做飯,二是即便有炊煙,高高地圍墻也很難看到。鄉村就不同了,它是人們生活的地方,它屬於田園,簡陋的茅舍,一日三餐,很遠看到的就是升起的炊煙,炊煙作為鄉村的標志那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炊煙,常常是燒柴草而成。裊娜的煙霧,薄薄的,淡淡的,輕飄飄的,給人一種寧靜安詳而又溫馨的感覺。無風的日子,藍天白雲,炊煙裊裊;有風的日子,青山綠樹,炊煙飄搖。炊煙既有純樸敦厚溫柔的一面,又有灑脫優雅狂放的一面。鄉村有了炊煙的映襯,幽靜古樸的竹籬茅舍,裊裊升騰的縷縷炊煙,一靜一動,巧妙而和諧地組成了一幅農耕文明的風俗畫,反映出了老百姓繁忙與安閑的生活節奏,不經意間彰顯了鄉村流傳萬古的靜穆與平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舒展寫意的炊煙便成了人世間溫暖而幸福的生活點綴。

人們常說,人煙人煙,有人的地方,才有炊煙;有炊煙的地方,就會有人。俗語說的好:人趁人,鳥趁林。有了飄起的炊煙,有了同類的生活,人的內心就不會感到孤單與寂寞,就會覺得生活中有了依靠和底氣。人們形容某個地方偏僻荒涼,常用杳無人煙或荒無人煙。一個地方雖然有山有水,有樹有花,有鳥有獸,但並不影響它給人的感覺是荒蕪和恐怖的。只有有了人類的活動,有了人類生活標志的炊煙,這個世界才會讓人感到生命的安全和家一般的溫馨。

早年讀晚唐詩人杜牧的《山行》,只感覺到“霜葉紅於二月花”寫的特好。它不但比喻新奇恰貼,給讀者眼前一亮的感覺,而且寫出了詩人遠山旅途疲勞頓失的快感,那“停車坐愛楓林晚”便是內心喜悅無法掩飾的表白。不過我反覆讀來,覺得詩人敢在黃昏之時寒山石徑之上“停車”的原因,除了喜愛霜紅的楓葉之外,那“白雲深處有人家”應該是他心中的安慰。只不過限於詩的篇幅,作者沒有更直接說出炊煙而已。我們不妨作一個大膽推測,不是作者看到了便是想到了那隱隱約約的飄動的縷縷炊煙。

離開鄉村,遊走於城市;離開故鄉,流落他鄉,這“依依炊煙”便成了鄉愁和思念。唐人崔顥的一首《黃鶴樓》,據說連大詩人李白都很佩服。詩的最後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作者那濃濃的思鄉情緒無以言表,卻把目光停留在滔滔不絕滾滾東去的煙波江上。他鄉沒有溫馨可親的炊煙,有的只是冷冷的無情的讓人生出萬千愁緒的“煙波”或水煙。宋代文學大家範仲淹的《漁家傲》中“長煙落日孤城閉”一句,明顯化用了唐代王維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裏的“長煙”與“孤煙”絕不會是炊煙,它應該是烽火狼煙,與“依依墟裏煙”正好相反,它給人帶來的只能是悲壯痛苦和愁怨。

其實,同是炊煙,也會有所不同。對於一個長期生活在鄉村的人來說,熟悉了炊煙,便會分出其細微的差別。一般的家常便飯,使用的便是普通的軟柴火,炊煙透亮,屬於真正的炊煙依依;如果客來人到或過節日什麼的,要蒸煮熬肉,就必須使用劈柴等硬柴火,炊煙便滾滾而上,大有迷漫之勢。不過畢竟人們不可能天天過節,人來客去也只是特殊時候,所以炊煙給人的印象大體還是炊煙裊裊或炊煙依依。

記得小時候,一年四季,家家戶戶都燒柴火拾柴火,鄉村的天空一日多次的炊煙繚繞不斷。有時這家已經煙消雲散,那家才開始“噴雲吐霧”;有時則是一片煙霧彌漫。但小夥伴們總能根據炊煙的方位、濃淡、氣味等,來判定出自家做的什麼飯,該什麼時候回家,不待大人喊,便準時開飯。當然有時候玩得痛快,忘記了吃飯,但一聽到有人喊,便會很快看一下自家炊煙的狀況,一切就心中有數了。

當然,再美滿的生活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就像一年四季不會一直刮東南風一樣,總有刮西北風的時候。於是,在我們當地就有“誰家爐門不生火,誰家煙囪不冒煙”的說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人就要吃飯,吃飯就要做飯,做飯就要生火,生火煙囪就會冒煙。一般是指家庭矛盾實屬正常現象,家家如此,沒有必要去指責或挑剔誰,作為當事人,也不必太介意,正確地對待自己,正確地對待他人就是了。因此,村裏往往是誰家生了氣或吵了架,床頭沒有隔夜仇,過不了多久,又會炊煙依依了。

炊煙屬於鄉村,炊煙意味著和平。不要把炊煙變作了永久的鄉愁,不要把炊煙變成了戰火狼煙。炊煙的消失並不可怕,因為那是人們通過科學把它轉化為了另一種形式。從有煙到無煙,燒的材料、燒的方式都發生了徹底地改變,這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階段。炊煙依依,煙花爛漫,讓人們的生活過得更加美好,讓“人間煙火”綻放得更加璀璨!

Views: 103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