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刑不上大夫”是維護權力階層的道德尊嚴,這一層的道德由不下庶人的禮來規定執行。孔子入太廟每事問,非常謹慎,看來他對禮並非全盤掌握,可見禮的專業化程度,就像現在一個畫家進到錄音棚,雖然也是搞藝術的,仍要“每事問”。孔子大概懂刑,所以後來做過魯國的司寇,但看他的運用刑,卻是防患於未然,有兵家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思。
先秦以前世俗間本來是只靠刑來治理,所謂犯了什麼刑條,依例該怎麼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反對當時晉的趙簡子將刑條鑄在鼎上公之於眾,看來刑的制定和彜器,規定是不讓“民”看到而知之。…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June 13, 2015 at 10:28pm — No Comments
若以世俗中的卑陋醜惡來質問,我也真是無話可說。
說起來自己這幾十年,惡的經驗比善的經驗要多多了,自己亦是爬滾混摸,靠閃避得逞至今。所謂“俗不可耐”,覺到了看到了也是無可奈何得滿胸滿腹,再想想卻又常常笑起來。
揭露聲討世俗人情中的壞,從《詩經》就開始,直到今天,繼續下去是無疑的。
中國世俗中的所謂卑鄙醜惡,除了生命本能在道德意義上的盲目以外,我想還與幾百年來“禮下庶人”造成的結果有關,不妨略說一說。
本來《禮記》中記載古代規定“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講的是禮的適用範圍不包括俗世,因此俗世得以有寬松變通的余地,常保生機。…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June 12, 2015 at 8:03pm — No Comments
中國讀書人對世俗的迷戀把玩,是有傳統的,而且不斷地將所謂“雅”帶向俗世,將所謂“俗”弄成“雅”,俗到極時便是雅,雅至極處亦為俗,頗有點“前‘後現代’”的意思。不過現在有不少雅士的玩兒俗,一派“雅”腔,倒是所謂的媚俗了。
你們若有興趣,不妨讀明末清初的張岱,此公是個典型的迷戀世俗的讀書人,葷素不避,他的《陶庵夢憶》有一篇“方物”,以各地吃食名目成為一篇散文,也只有好性情的人才寫得來。
當代的文學家汪曾祺常常將俗物寫得很精彩,比如鹹菜、蘿蔔、馬鈴薯。古家具專家王世襄亦是將鷹,狗,鴿子,蛐蛐兒寫得好。肯定這些,寫好這些,靠的是好性情。
中國前十年文化熱裏有個民俗熱,從其中一派驚嘆聲中,我們倒可以知道雅士們與世俗隔絕太久了。…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June 9, 2015 at 10:13pm — No Comments
內地人總講香港是文化沙漠,我看不是,什麼都有,端看你要什麼。比如你可以訂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書,很快就來了,端看你訂不訂,這怎麼是沙漠?
香港又有大量四九年居留下來的內地人,保持著自己帶去的生活方式,於是在內地已經消失的世俗精致文化,香港都有,而且是活的。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沙漠都在心裏。
你們若是喜歡看香港電影,不知道了不了解香港是沒有電影學院的。依我看香港的電影實在令人驚奇。以香港的人口計算,香港好演員的比例驚人。你們看張曼玉,五花八門都演過,我看她演阮玲玉,裏弄人言前一個轉身,之絕望之鄙夷之蒼涼,柏林電影獎好像只有她這個最佳女演員是給對了。…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June 8, 2015 at 6:27am — No Comments
現在常聽到說中國文化只剩下一個吃,但中國世俗裏如此講究吃,無疑是看重俗世的生活質量吧?
我八五年第一次去香港,當下就喜歡,就是喜歡裏面世俗的自為與熱鬧強旺。
說到吃,世間上等的烹調,哪國的都有,而且還要變化得更好,中國的幾大菜系就更不用說了。
粵人不吃剩菜,令我這個北方長成的人大驚失色,北方誰舍得扔剩菜?從前北京有一種苦力常吃的飯食叫“折籮”,就是將所有的剩菜剩飯匯在一起煮食。
我老家的川菜,麻辣的一大功能就是遮壞,而且講究回鍋菜,剩菜回一次鍋,味道就深入一層。…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June 4, 2015 at 9:58am — No Comments
我去福建,到漳浦,縣城外七十多裏吧,有個“趙家城”在山裏頭,原來是南宋宗室趙若和模仿北宋的汴梁建了個迷你石頭城,為避禍趙姓改姓黃。過了一百年,元朝覆亡,黃姓又改回姓趙。汴京有兩湖,“趙家城”則有兩個小池塘模仿著。城裏有“完璧樓”,取“完璧歸趙”的意思。
我去的時候城裏城外均非人民公社莫屬,因為石頭城保存得還好,令我恍惚以為宋朝就有了人民公社。
中國南方的客家人保存族譜很認真,這是人類學的一大財富。中國人對漢族的歷史認真在二十幾史,少有人下死功夫搞客家人的族譜,他們的語言,族譜,傳說,應該是中原民族的年輪,歷代“漢人”“客”來“客”去的世俗史。
我去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東亞圖書館,中國的原版地方誌多得不得了,回北京後說給一個以前在琉璃廠舊書鋪的老夥計聽。…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June 1, 2015 at 6:22pm — No Comments
大而言之,周,秦,南北朝,隋唐,五代,元,清,皇家不是漢人。辛亥革命的“驅逐韃虜,恢復中華”若說的是恢復到明,明的朱家卻是回族,這族譜保存在美國。
漢族種性的純粹,是很可懷疑的,經歷了幾千年的混雜,你我都很難說自己是純粹的漢人。在座有不少華裔血統的人生連鬢胡須,這就是胡人的遺傳,蒙古人種的是山羊胡子,上唇與下巴的胡須與鬢並不相連。
中國歷代的戰亂,中原人不斷南遷。廣東人說粵語是唐音,我看閩南語亦是古音,以這兩個地區的語音讀唐詩,都在韻上。
北方人讀唐詩,聲音其實不得精神,所以後來專有金代官家的“平水韻”來適應。毛澤東的詩詞大部分用的就是明清以來做近體詩的平水韻。…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30, 2015 at 9:30am — No Comments
我想唐代多詩,語句比後世的詩通俗,是因為新的音樂進來。
唐詩應該是唱的,所謂“裝腔”,類似填詞,詩配腔,馬上就能唱,流布開來。
唐傳奇裏有一篇講到王之渙與另外兩個大詩人在酒樓喝酒,聽到旁邊有一幫伎女唱歌,於是打賭看唱誰的詩多。
我們覺得高雅的唐詩,其實很像現在世俗間的流行歌曲、卡拉OK.
白居易到長安,長安的名士顧況調侃他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意思是這裏米不便宜,留下來難哪,這其實是說流行歌曲的填詞手競爭激烈。…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28, 2015 at 9:25am — No Comments
從世俗本身來講,也是一直在變化的,不妨多看野史、筆記。
不過正史也可讀出端倪,中國歷代的皇家,大概有一半不是漢人。孟子就說周文王是“西夷之人”。秦更被稱為“戎狄”。常說的唐,皇家的“李”姓,是李家人還沒當皇帝時被恩賜的。這李家人生“虬髯”,也就是卷毛連鬢胡子,不是蒙古人種,唐太宗死前囑咐“喪葬當從漢制”,生怕把他當胡人埋了。
陳寅恪先生的《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篇《統治階級之氏族及其升降》裏的考證非常詳細,你們有興趣不妨讀讀,陳先生認為種族與文化是李唐一代史事的關鍵,實在是精明之論。
我去陜西看章懷太子墓,裏面的壁畫,畫的多是胡人,這位高幹子弟交的盡是外國朋友,更不要說皇家重用的軍事大員安祿山是突厥人,史思明是波斯人。…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26, 2015 at 10:39pm — No Comments
我們看現在讀書人的文章,外來的關鍵詞不勝枚舉,像什麼“一元論”、“人道”、“人權”、“人格”、“人生觀”、“反映”、“原理”、“原則”、“典型”、“肯定”、“特別”、“直覺”、“自由”、“立場”、“民族”、“自然”、“作用”、“判斷”、“局限”、“系統”、“表現”、“批評”、“制約”、“宗教”、“抽象”、“政策”、“美學”、“客觀”、“思想”、“背景”、“相對”、“流行”、“條件”、“現代”、“現實”、“理性”、“假設”、“進化”、“教育”、“提供”、“極端”、“意誌”、“意識”、“經驗”、“解決”、“概念”、“認為”、“說明”、“論文”、“調節”、“緊張”,大概有五百多個。
我知道我再舉下去,你們大概要瘋了,而以上還只是從日文引進中文的幾個例子,而且不包括直接譯自西方的詞,比如譯自英文Engine的“引擎”,Index的“引得”,“引得”後來被取自日文的“索引”代替了。…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25, 2015 at 6:27pm — No Comments
既然是實用的世俗文化系統,當然就有能力融合外來文化,變化自身,自身變化。
有意思的是,這種不斷變化,到頭來卻令人覺得是保持不變的。我想造成誤會的是中國從秦始皇“書同文”以後的方塊象形字幾乎沒有變。漢代的木簡,我們今天讀來沒有困難,難免讓人恍惚。
你們都知道宋朝的李清照,她的丈夫趙明誠好骨董,李清照寫《金石錄後序》講到戰亂時如何保留收藏,說是插圖多的書先丟,沒有款識的古器先丟,原則是留下文字最為重要。
讀書人認為文字留下了,根也就保住了。…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22, 2015 at 10:41pm — No Comments
至於禪宗,更是改造到極端。
中國禪宗認為世界實在的不得了,根本無法用抽象來表達,所以禪宗否定語言,“不立文字”。“說出的即不是禪”,已經劈頭一棍子打死了,你還有什麼廢話可說!
你們可以反問既然不立文字,為什麼倒留下了成千上萬言的傳燈公案?
我的看法是因為世界太具體,所以只能針對每個人的不同,甚至每個人不同時期的實在狀態,給予不同點撥。如果能用公案點撥千萬人,中國禪宗的“萬物…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20, 2015 at 11:00pm — No Comments
另一個例子是印度佛教。
印度佛教西漢末剛傳入的時候,借助道術方技,到南北朝才有了聲勢,唐達於鼎盛,鼎盛也可以形容為儒、道、釋三家並立。其實這時的佛教已是中國佛教的意義了。
例如印度佛教輪回的終極目的是要脫離現實世界,中國世俗則把它改造為回到一個將來的好的現實世界,也就是說,現在不好,積德,皈依,再被生出來,會好。這次輸了,再開局,也許會贏,為什麼要離開賭場?…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19, 2015 at 11:32pm — No Comments
再者,我們不妨找兩個例子來看看中國世俗的實用性如何接納外來物的。
中國人的祖宗牌位,是一塊長方形的木片,就是“且”字,甲骨文裏有這個字,是象形的陰莖,中國人什麼都講究個實在。我前面已經講過中國人對祖先親緣的重視。
母系社會的祖是“日”,寫法是一個圓圈當中一點,象形的女陰,也是太陽。
中國不少地區到現在還用“日”來表示性行為。甲骨文裏有這個字,因為當中的一點,有人說是中華民族很早就對太陽黑子有認識,我看是瞎起勁。
比起父系社會的“且”,“日”來得開闊多了。…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13, 2015 at 8:32pm — No Comments
而且,這樣一個世俗操作系統,還有自身凈化的功能。
所謂世俗的自身凈化,就是用現實當中的現實來解決現實的問題。比如一個
人死了,活著的親人痛哭不止,中國人的勸慰是:人死如燈滅,死了的就是死了,
你哭壞了身體,以後怎麼過?哭的人想通了,也就是凈化之後,真的不哭了。
悲,歡,離,合,悲和離是凈化,以使人更看重歡與合。
可以說,中國的世俗實用精神,強頑到中國從傳統到現實都不會沈浸於宗教,…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8, 2015 at 8:13pm — No Comments
再來看儒教。
舉例來說,儒家演變到儒教的忠、信,是對現實中的人忠和信。
孝,是對長輩現實生活的承擔。
仁,是尊重現實當中的一切人。
貞,好像是要求妻子忠於死去的丈夫,其實是男人對現實中的肉欲生活的持
久獨占的哀求,因為是宋以後才塞進儒教系統的,是禮下庶人的新理性,與世俗
精神有沖突,所以經常成為嘲笑的對象。…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7, 2015 at 9:28am — No Comments
這些年來興起的氣功熱,特異功能熱、易經熱,都是巫道回復,世俗的實際需要。不解決世俗實際的“信仰”失落,傳統信仰當然復歸。
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近年來毛澤東逐漸成為道教意義上的“神”,世俗間以他的像來驅邪避難。而在此之前,他的命相,開國時辰,死亡大限與唐山大地震天示征兆,則在世俗間流傳。最有意思是他在陜北與胡宗南周旋時在葭縣請和尚算命的傳說,當時的那個廟現在香火鼎盛。
人類學家不妨記錄一下我們親見的一個活人怎樣變為一個道教神的過程,人證物證都還在,修起論文,很是方便。
Added by moooi on May 5, 2015 at 11:05pm — No Comments
道教管理了中國世俗生活中的一切,生、老、病、死、婚、喪、嫁、娶,也因此歷來世俗間暴動,總是以道教為號召,從陳勝吳廣,黃巾赤眉,漢末張角一路到清末的義和拳,都是。不過陳勝那裏用的還是道教的來源之一巫簽。
隋末以後,世俗間暴動也常用彌勒佛為號召,釋迦牟尼雖是佛教首領,但彌勒下世,意義等同道教,宋代興起一直到清的白蓮教,成分就有彌勒教。
太平天國講天父,還要講分田分地這種實惠,才會一路打到南京,而洪家班…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4, 2015 at 4:47pm — No Comments
常有人將道家與道教、儒家與儒教混說,“家”是哲學派別。
留傳下來的儒道哲學既然有很強的實用成分,那麼“教”呢?
魯迅在《而已集·小雜感》裏寫過一組互不相幹的小雜感,其中的一段雜感是:“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
這一組互不相幹的小雜感裏,最後一段經常被人引用,就是:“一見短袖子,…
ContinueAdded by moooi on May 3, 2015 at 1:46pm — No Comments
有意思的是,諸子百家裏的公孫龍子,名家,最接近古希臘的形式邏輯,他的著作漢時還有十四篇,宋就只有六篇了,講思辨的文字剩不到兩千字。
雖然《道德經》也只有五千言,但公孫龍子是搞辯論的,只剩兩千字就很可惜。
一般來講,不用的東西,容易丟。與莊周辯論的另一個名家惠施,要不是《莊子》提到,連影子都找不見。
這與秦始皇焚書有關,可秦始皇不燒世俗實用的書,例如醫藥書,種樹的書,秦始皇燒思想。
能統一天下的人,不太會是傻瓜,修個長城,治下的百姓才會安全受苦。世俗不能保持,你搜刮誰呢?
可長城修到民不聊生,也就成了亡國工程。
Added by moooi on May 1, 2015 at 10:17a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