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 (33)

若以世俗中的卑陋醜惡來質問,我也真是無話可說。

說起來自己這幾十年,惡的經驗比善的經驗要多多了,自己亦是爬滾混摸,靠閃避得逞至今。所謂“俗不可耐”,覺到了看到了也是無可奈何得滿胸滿腹,再想想卻又常常笑起來。

揭露聲討世俗人情中的壞,從《詩經》就開始,直到今天,繼續下去是無疑的。

中國世俗中的所謂卑鄙醜惡,除了生命本能在道德意義上的盲目以外,我想還與幾百年來“禮下庶人”造成的結果有關,不妨略說一說。

本來《禮記》中記載古代規定“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講的是禮的適用範圍不包括俗世,因此俗世得以有寬松變通的余地,常保生機。

孔子懂得這個意思,所以他以仁講禮是針對權力階層的。

戰國時代是養士,士要自己推薦自己,尚無禮下庶人的跡象。

西漢開始薦舉,薦舉是由官員據世俗輿論,也就是“清議”來推薦新的官員,這當中還有許多重要因素,但世俗輿論中的道德評判標準,無疑是薦舉的標準之一。漢代實現“名教”,“清議”說明“名教”擴散到俗世間,開始禮下庶人。

漢承秦制,大一統的意識形態是否促進了禮下庶人呢?

魏晉南北朝的臧否人物和那時的名士行為,正是對漢代延續下來的名教的反動。

從記載上看,隋唐好一些。

禮下庶人,大概是宋開始嚴重起來的吧,朱熹講到有個老太太說我雖不識字,卻可以堂堂正正做人。這豪氣正說明“堂堂正正”管住老太太了,其實庶人不必有禮的“堂堂正正”,俗世間本來是有自己的風光的。

明代是禮下庶人最厲害的時候,因此貞節牌坊大量出現,苦貞、苦節,荼害世俗。晚明讀書人的頹風,或李贄式的特立獨行,亦是對禮下庶人的反動。

清在禮下庶人這一點上是照抄明。王利器先生輯錄過一部《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分為“中央法令”、“地方法令”、“社會輿論”三部分,僅這樣的分法,就見得出禮下庶人的理路。略讀之下,已經頭皮發緊了。

民國初年的反“吃人的禮教”,是宋以後禮下庶人的反彈,只不過當時的讀書人一竿子打到孔子。孔子是“從周”的,周是“禮不下庶人”的。我說過了,被誤會的總是孔子。

Views: 5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