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 (17)

道教管理了中國世俗生活中的一切,生、老、病、死、婚、喪、嫁、娶,也因此歷來世俗間暴動,總是以道教為號召,從陳勝吳廣,黃巾赤眉,漢末張角一路到清末的義和拳,都是。不過陳勝那裏用的還是道教的來源之一巫簽。

隋末以後,世俗間暴動也常用彌勒佛為號召,釋迦牟尼雖是佛教首領,但彌勒下世,意義等同道教,宋代興起一直到清的白蓮教,成分就有彌勒教。

太平天國講天父,還要講分田分地這種實惠,才會一路打到南京,而洪家班真地模仿耶教,卻讓曾國藩抓到弱點,湘軍焉能不勝太平軍?

道教由陰陽家、神仙家來,神仙家講究長生不老,不死,迷戀生命到了極端。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都成仙了,仍要攜帶世俗,就好像我們看中國人搬進新樓,陽臺上滿是舊居的實用破爛。

道教的另一個重要資源是巫簽,翻一翻五千多卷的《道藏》,符咒無數,簡直就“十萬個怎麼辦”,不必問為什麼,照辦,解決問題就好。

巫教道教原來是沒有偶像神的,有形象的是祥獸,羽人。張光直先生說“食人卣”上祥獸嘴裏的那個人是巫師,祥獸送巫師上天溝通,我相信這樣的解釋,而懷疑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裏的“獰厲的美”。

彜器供之高堂,奴隸既無資格看見,怎麼會被“獰厲”嚇到?奴隸應該是不準進電影院看“恐怖”片的人。“食人”卣,“獰厲”美,是啟蒙以後的意識形態的判斷。

回到話題來,佛教傳入後,道教覺到了威脅。

佛教一下帶那麼多有頭有臉的神來競爭,道教也就開始造偶像神,積極擴充本土革命隊伍,例如門神的神荼郁壘終於轉為秦叔寶和尉遲敬德。

《封神演義》雖是小說,卻道著了名堂。名堂就是,道教的神,是由世俗間的優秀分子組成,這個隊伍越來越壯大,世俗的疾苦與希望,無不有世俗所熟悉的人來照顧,大有熟人好辦事的意思,天上竟一派世俗煙火氣。

Views: 121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