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閑話閑說~中國世俗與中國小說 (30)

現在常聽到說中國文化只剩下一個吃,但中國世俗裏如此講究吃,無疑是看重俗世的生活質量吧?

我八五年第一次去香港,當下就喜歡,就是喜歡裏面世俗的自為與熱鬧強旺。

說到吃,世間上等的烹調,哪國的都有,而且還要變化得更好,中國的幾大菜系就更不用說了。

粵人不吃剩菜,令我這個北方長成的人大驚失色,北方誰舍得扔剩菜?從前北京有一種苦力常吃的飯食叫“折籮”,就是將所有的剩菜剩飯匯在一起煮食。

我老家的川菜,麻辣的一大功能就是遮壞,而且講究回鍋菜,剩菜回一次鍋,味道就深入一層。

中國對吃的講究,古代時是為祭祀,天和在天上的祖宗要聞到飄上來的味兒,才知道俗世搞了些什麼名堂,是否有誠意,所以供品要做出香味,味要分得出級別與種類,所謂“味道”。遠古的“燎祭”,其中就包括送味道上天。《詩經》、《禮記》裏這類鄭重描寫不在少數。

前些年文化熱時,用的一句“魂兮歸來”,在屈原的《楚辭·招魂》裏,是引出無數佳肴名稱與做法的開場白,屈子歷數人間烹調美味,誘亡魂歸來,高雅得不得了的經典,放松來讀,是食譜。

咱們現在到無論多麼現代化管理的餐廳,照例要送上菜單,這是古法,只不過我們這種“神”或“祖宗”要付鈔票。

商王湯時候有個廚師伊尹,因為烹調技術高,湯就讓他做了宰相,烹而優則仕。那裏煮飯的鍋,也就是鼎,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征,閩南話現在仍稱鍋為鼎。

極端的例子是烹調技術可以用於做人肉,《左傳》、《史記》都有記錄,《禮記》則說孔子的學生子路“醢矣”,“醢”讀如“海”,就是人肉醬。

轉回來說這供饌最後要由人來吃,世俗之人嘴越吃越刁,終於造就一門藝術。

香港的飯館裏大紅大綠大金大銀,語聲喧嘩,北人皆以為俗氣,其實你讀唐詩,正是這種世俗的熱鬧,鋪張而有元氣。

香港人好鮮衣美食,不避中西,亦不貪言中華文化,正是唐代式的健朗。

Views: 67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