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有根 創意是伴 Bridging Creativity
一段湖光山色,青翠的山影倒臥在粼粼的溪水中。山谷沒風時,水皺不起波。輕風慵懶時,那水便如一條緞錦跟隨一縷縷的陽光泛著別樣的顏色。溪水湛藍湛藍,臨溪畔,竟能看透溪下的卵石殘枝和空懸無所依的魚兒。
這溪落在漳平南洋鄉,從市區出發,20分鐘車程便能到達。溪有個好名字,九鵬溪。這溪與鵬鳥聯系起來緣於漳平文人的杜撰。先前,我曾貶廬山仙人洞無端地拽來呂洞濱在洞裏燃篆爐熬藥丸,也曾取笑閩北十八重溪牽強楊文廣在此地大戰程咬金而血染溪水。面對關於這溪的附會,我竟能容忍,讓剛剛要裊起的那種壞壞的竊笑和亮起不屑一顧的目光收斂起來。這究竟為什麽,一時說不明白。…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October 6, 2015 at 9:58pm — No Comments
走在河內街頭,你不會覺得身處的是一國首都,倒更像是一片熱鬧的大村莊。300萬人口的城市,沒有幾幢一二十層以上的高樓大廈,難得有幾處,還多是外國資本修建的賓館飯店。越南本國的建築,以小巧簡練為主,全國大會堂、國家藝術中心等,看起來是那麽的不起眼。大使館倒是常見,但要不是頭上飄揚著各國國旗,很難將這些綠樹掩映下的尋常樓宇與周圍建築加以區別開來。商業、娛樂及各種服務場所也都是如此。即便在最繁華的市中心,你也很難見到鱗次櫛比、氣宇軒昂的大型商場和金融中心。一句話,什麽雄偉、壯麗、大氣之類的詞在這裏統統找不著北,所有的人流和感覺都被湮沒在身旁幾乎一撮兒高的樓層和洶湧的摩托車裏了。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5/view-2149907.htm…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October 1, 2015 at 12:18am — No Comments
2003年10月19日,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這是一個令翔安舉區歡騰的日子,在丹桂飄香的日子裏,“廈門市翔安行政區”正式掛牌成立了。
清晨的冬陽,柔柔的,暖暖的,慷慨地撒下五彩的霞光,在峰巒、在田野、在碧波,在360平方公裏的藍水紅土上跳躍著金色的曼舞,傾訴著豐收的喜悅……
山道盤繞迂回,山野清朗蔥郁,車子在一個小山麓下嘎然而止。沐浴在清新沁肺的山風裏,尋跡登山,腳步在一片空曠地前停下,鄉民告訴我們,這就是新圩“烏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不甚起眼的荒山僻壤卻澱積著不絕如縷的人文淵源,一次又一次的成了大眾和媒體關註的焦點,的確不同凡響。在不久的1973年、在不遠的1987年,承載千古歷史的石戈、石斧和殘陶,一而再地展露在文物考古者眼前。不難想象,當觸摸到那穿越萬千年的滄桑時,心情,會是怎樣一個砰然心動;場面,會是怎樣一個歡呼雀躍。…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September 21, 2015 at 9:16am — No Comments
我生在北京,長在北京。除大學畢業後曾在外地工作過十年外,算來在北京已經生活了五十多年了。北京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隨便哪個不起眼的院落,說起來都可能有久遠的身世。就拿我家原來的住所來說,一座並不規整的兩進四合院,帶個小跨院,有西廂,沒東廂。有一年山墻倒塌,發現這面墻全是碎磚頭壘起來的。就是這樣一個寒酸的院落,生活了我一家四代人,我老爸就出生在這裏。要算年頭,至少也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了。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5/view-1282095.htm…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September 18, 2015 at 8:58am — No Comments
說起西洋樂團,人們自然會聯想起小提琴、小號、長笛、薩克斯、定音鼓等金屬樂器。可是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卻有一個另類的樂團,他們演奏的不是常規的樂器,而是芹菜、辣椒、茄子、南瓜等蔬菜,讓人耳目一新,嘖嘖稱奇。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7/view-6959508.htm
蔬菜樂團的創始人是音樂發燒友約爾格・皮林格。
一天,皮林格在廚房裏切土豆,吱吱的聲音觸發了他的靈感。這不就是天籟般的音樂嗎!土豆能發出美妙的聲音,其它的蔬菜是否也可以呢?從此,他迷上了用蔬菜炮制樂器。他先後在茄子、辣椒、黃瓜、卷心菜等蔬菜上“動手腳”,並試著演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September 5, 2015 at 7:54pm — No Comments
老街實在太老舊,被納入拆遷範圍,早已是意料中的事。可是,當我在老街看到因為要拆遷,電視臺正在把它的舊貌拍下來當文史資料時,心裏還是湧上強烈的不舍和深深的眷念,仿佛老街的拆遷,是要把我和我的過去一刀斬斷,因為縱然老街的舊貌可 以錄像存留下來,可是,流淌在老街血脈裏的那一個個悠遠、溫情、傳奇的故事,又豈是一聲“拍”,拍得下來的?…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September 5, 2015 at 7:30pm — No Comments
【撰文︳秦雅如 攝影︳王星鑑.李文欽.秦雅如 協力單位∣台東縣政府】
池上的色彩、光影太豐富了!來到這裡向土地學習,把腳步放慢,找回四季、節氣、晨昏。
蔣勳,是畫家、詩人、作家,也是擅長從文學、從藝術談美的美學家,2012年「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他隨《台灣好基金會》第一次來到池上,此後每年秋天都前來參與這一年一度農忙前的藝術盛會,也曾在春天的「池上春耕野餐節」朗誦詩歌,究竟池上有什麼樣的魅力讓蔣勳願意一次次遠道而來?「之前停留的時間都太短了」他甚至這樣說。去年10月,蔣勳再度來到池上,他為《台灣好基金會》的「池上藝術村」計畫擔任總顧問與首位駐村藝術家,這次不一樣,他要至少住上一年,看遍池上的四季。…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September 3, 2015 at 9:30pm — No Comments
一天早晨,偶然看見江邊上有人在賣新鮮的魚蝦,好奇之余,不禁想起家鄉兒時的水,兒時的魚來。
我家處在沿黃澇窪地帶,打記事起這兒就是一片鹽堿地,一條引黃河水的渠道自村子的西北兩面蜿蜒流過。初春的時候,地裏到處都是白花花的鹽硝。麥地裏的麥苗艱難的、頑強的迎接著春天的到來,柳芽兒也悄悄的在春風裏綻開,蘆葦在潮濕的土地裏伸著懶腰,將尖尖的葦芽兒探出來嗅著春天的氣息。
第一場春雨落下來了。滿地的白色一夜之間消失不見了,小路邊,田梗上,小草露出了嫩芽兒;麥苗被人描了重彩;柳葉兒悠忽之間一片片舒展開來,掛著晶瑩的水珠在微風裏蕩著秋千;葦芽爭先恐後的向上生長,急急的向左右伸著胳臂,腦袋變成一片卷得尖尖的葉兒,昂揚的接受春雨的洗禮。…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29, 2015 at 9:30pm — No Comments
在現代化席卷城鄉的大潮沖擊下,許多古鎮能夠保存下來,除了當地政府的重視和保護外,這或多或少也算得上是一個奇跡。今天人們所強調的“文化遺產”的概念,讓古鎮旅遊得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構成古鎮的諸多因素,比如形制、建築、周邊環境等等,都隸屬於人類歷史的刻度記憶、可觸摸到的人類文明的遺存。古鎮的古橋、古街巷、古屋、古樹等,都構成了當地生活年代久遠的客觀依據。走過的所有的古鎮,能夠留給我印象深刻的古鎮一定是活態的、生活化的。也是旅遊景觀和日常生活,純商業化的古鎮,雖然熱熱鬧鬧,單從人氣、收入來看也還不錯,但其實是對古鎮靈魂的損毀,古鎮的古韻和原生態的品質也在商業化中慢慢消褪,一個現代化的高科技化的古鎮其實沒有“古”只有“鎮”,歷史沈澱的文化和古鎮原味的東西已經不存在了。…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27, 2015 at 10:46pm — No Comments
談到結尾,姑以詩為例,因為在詩歌中,結尾的重要性更明晰可辨。杜甫的《望岳》最後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錢起的《賦得湘靈鼓瑟》的最終兩句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杜甫的《贈衛八處士》的最後兩句是:"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杜甫的《縛雞行》的最後兩句是:"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這樣的例子更是舉不完的。詩文相通,散文的例子,讀者可以自己去體會。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並不難理解。在中國古代,抒情的文或詩,都貴在含蓄,貴在言有盡而意無窮,如食橄欖,貴在留有余味,在文章結尾處,把讀者的心帶向悠遠,帶向縹緲,帶向一個無法言傳的意境。我不敢說,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詩,都是這樣。但是,文章之作,其道多端;運用之妙,在乎一心。我上面講的情況,是廣大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我對這一點是深信不疑的。…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16, 2015 at 11:02am — No Comments
海灘上很乾凈,沙子很柔軟,光著腳踩在沙灘上,很舒服的感覺,拉著她的小手,吹著海風,回憶著當年的那場相遇,真是美啊,對於我們這些八零後從小看著藍精靈長大的孩子來說,一首藍精靈之歌是多麽熟悉。那是一段多麽美好的藍月時光啊,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段記憶深刻難以忘懷的事吧,可能是美好的童年,可能是一份友誼,也可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呢就是本人那段難以忘懷的故事,我和她的那段美好的藍月時光。
再過幾天,中國傳統的節日中秋節就快到了。中秋節對我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我們的相識就是緣於中秋節啊,感謝月老,為我們牽了這條紅線。…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14, 2015 at 1:12am — No Comments
要想追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也並不困難。世界上就有那麼一些人,總想走捷徑,總想少勞多獲,甚至不勞而獲。中國古代的散文,他們讀得不多,甚至可能並不讀;外國的優秀散文,同他們更是風馬牛不相及。而自己又偏想出點風頭,露一兩手。于是就出現了上面提到的那樣非驢非馬的文章。…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11, 2015 at 11:21am — No Comments
對于散文,我有偏愛,又有偏見。為什麼有偏愛呢?我覺得在各種文學體裁中,散文最能得心應手,靈活圓通。而偏見又何來呢?我對散文的看法和寫法不同于絕大多數的人而已。
我沒有讀過《文學概論》一類的書籍,我不知道,專家們怎樣界定散文的內涵和外延。我個人覺得,"散文"這個詞兒是頗為模糊的。最廣義的散文,指與詩歌對立的一種不用韻又沒有節奏的文體。再窄狹一點,就是指與駢文相對的,不用四六體的文體。更窄狹一點,就是指與隨筆、小品文、雜文等名稱混用的一種出現比較晚的文體。英文稱這為"Essay,familiaressay",法文叫"Essai",德文是"Essay",顯然是一個字。但是這些洋字也消除不了我的困惑。查一查字典,譯法有多種。法國蒙田的Essai,中國譯為"隨筆",英國的Familiaressay,譯為"散文"或"隨筆",或"小品文"。中國明末的公安派或竟陵派的散文,過去則多稱之為"小品"。我墮入了五里霧中。…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8, 2015 at 12:40pm — No Comments
近若干年以來,我逐漸形成了一個頗為自信的觀點:文化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重要動力之一。我們簡直無法想象,如果沒有曆史上的文化交流,我們今天的社會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6, 2015 at 8:40am — No Comments
教育為立國之本,這是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曆代王朝都執行的根本大法。在封建社會,帝王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為了鞏固統治,教育亦然。然而,動機與效果往往不能完全統一。不管他們的動機如何,效果卻是為我們國家培養了一批批人才,使我國優秀文化傳承幾千年而未中斷。…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3, 2015 at 5:26pm — No Comments
人之所以異于禽獸者,其道多端。人類先有了語言,後又有了文字,而禽獸則沒有,這是重要區別之一。現在國外有個別的語言學家在研究禽獸的語言,響應者不多。這個問題我在這里先不討論。
我們每個人,除了啞巴以外,總要經常說話。認字的人還要經常使用文字,這和陽光和空氣一樣,和吃飯與睡覺一樣,是離不開的。…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August 1, 2015 at 9:15pm — No Comments
最近幾年,我在幾篇談散文的文章中,提出了一個看法:在中國散文壇上有兩個流派,一個流派主張(或許是大聲地主張),散文之妙就在一個"散"字上,信筆寫來,松松散散,隨隨便便,用不著講什麼結構,什麼布局,我姑且稱此派為松散派。另一個是正相反,他們的寫作講究謀篇布局,煉字鑄句,我借用杜甫的一句話:"意匠慘淡經營中",稱此派為"經營派",都是杜撰的名詞。我還指出,在中國文學史上,散文大家的傳世名篇無一不是慘淡經營的結果。…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ly 27, 2015 at 7:04pm — No Comments
談西學東傳 多少年來,我逐漸形成了一種看法或者主張,我認為,文化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促進人類科技文化增長,加強人民與人民間,政府與政府間相互理解,增添感情的重要手段之一。這決不是我個人的憑空臆想,而是有曆史事實為根據的,我的主張是能站得住的。 我們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幾千年來我們的發明創造,傳出了中國,傳遍了世界。
其中四大發明更是輝煌無限,盡人皆知。我們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中國的四大發明,人類文化發展的進程將會推遲的。至于那一些比較小的發明創造,更是難以計數。英國學者李約瑟關于中國科技史的名著,是許多人都熟悉的。…
Continue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ly 23, 2015 at 4:30pm — No Comments
一
近幾年來,在廣大的讀者中間,特別是在文學愛好者中間,更特別是在愛好文學的青年中間,對東方文學的愛好日益強烈。我個人認為,這是一件很值得祝賀的事情。這並不是因為我自己也算是一個東方文學研究者和愛好者,出于對東方文學的偏愛才有這樣的意見,而是因為為了糾正過去的偏頗,讓中國的外國文學愛好者能夠全面地理解外國文學,達到借鑒的目的,更好地創造我們自己的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新文學,我才熱誠贊頌這種新風。…
Added by iki kia kiak on July 18, 2015 at 9:24am — No Comments
2024
2023
2022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Added by engelbert@angku张文杰 0 Comments 71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21, 2021 at 11:00pm 7 Comments 60 Promotions
Pos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on February 18, 2021 at 5:30pm 18 Comments 73 Promotions
Posted by Host Studio on May 14, 2017 at 4:30pm 11 Comments 49 Promotions
Posted by 用心涼Coooool on July 7, 2012 at 6:30pm 39 Comments 53 Promotions
Posted by 就是冷門 on August 24, 2013 at 10:00pm 79 Comments 81 Promotions
Posted by 罗刹蜃楼 on April 6, 2020 at 11:30pm 40 Comments 66 Promotions
Posted by 葉子正绿 on April 2, 2020 at 5:00pm 77 Comments 69 Promotions
Posted by Rajang 左岸 on August 26, 2013 at 8:30am 29 Comments 61 Promotions
Posted by 來自沙巴的沙邦 on November 4, 2015 at 7:30pm 3 Comments 76 Promotions
Posted by Dokusō-tekina aidea on January 5, 2016 at 9:00pm 35 Comments 73 Promotions
© 2024 Created by 馬來西亞微電影實驗室 Micro Movie Lab. Powered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