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19日,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這是一個令翔安舉區歡騰的日子,在丹桂飄香的日子裏,“廈門市翔安行政區”正式掛牌成立了。
  清晨的冬陽,柔柔的,暖暖的,慷慨地撒下五彩的霞光,在峰巒、在田野、在碧波,在360平方公裏的藍水紅土上跳躍著金色的曼舞,傾訴著豐收的喜悅……
  山道盤繞迂回,山野清朗蔥郁,車子在一個小山麓下嘎然而止。沐浴在清新沁肺的山風裏,尋跡登山,腳步在一片空曠地前停下,鄉民告訴我們,這就是新圩“烏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不甚起眼的荒山僻壤卻澱積著不絕如縷的人文淵源,一次又一次的成了大眾和媒體關註的焦點,的確不同凡響。在不久的1973年、在不遠的1987年,承載千古歷史的石戈、石斧和殘陶,一而再地展露在文物考古者眼前。不難想象,當觸摸到那穿越萬千年的滄桑時,心情,會是怎樣一個砰然心動;場面,會是怎樣一個歡呼雀躍。
  在內厝鎮與南安交界處的小盈嶺古驛道,林木參天,小徑幽深處,一座關隘悄然矗立其間。雖然沒有想象中雄偉巍峨,但自有一番古拙蒼勁,塊石累砌的拱券形門額上嵌“同民安”石匾,為宋代朱熹主簿古同安縣時手書。隘前碑石,鐫刻《改坊為關記》,乃清同安知縣吳鏞為秉承朱子遺願所作。今人如我們,置身關隘,但見兩側高山聳峙,草木茂密,恍若身在峽谷,雖時值正午,然風沙凜冽,頗有摧枯拉朽之威,若遇風狂沙猛,為虐必然可想而知。難怪,當年朱熹親臨,亦感嘆,“煙火居民少,荒蹊草露侵”。隘旁高大的古榕枝繁葉茂,默默的,無私地為這有著一千多高齡的老漢遮風擋雨,聊遣寂寞,只在陽光燦爛時,才允許星星點點的光斑安撫著粗糙的皮膚,使它能延年益壽。
  棄車登船,我們上了環抱在粼粼碧波中的小嶝。藍水似錦,海豚嬉水,鷗鷺撩人,好一處世外桃園,好一個海外蓬萊!自古“名山半為僧人占,仙洲常有大儒隱”,小嶝也不例外。宋末元初,泉南理學大儒邱葵在宋亡後堅決不事異族,隱居小嶝。吟詠了邱葵遺址釣磯石、樂丘石上的“釣臺之釣心豈在魚也”和“樂丘之樂誌其猶龍乎”的詩句後,我們打心眼裏對先生之誌倍感欽佩不已。是啊!心系民族存亡的邱公又怎能真的只顧自娛呢?實則托隱居之名,行抗元之誌。元延佑四年,仁宗先後特派禦史中丞馬伯庸、達魯花赤南巡征召,氣節凜然的邱葵,假托“種圃”堅不出仕,並作《卻聘詩》一表心跡。這不,“天子來征老秀才,秀才懶下讀書臺;……袖中一卷春秋筆,不為旁人取次裁”,字字句句,金石鏗鏘,遁進耳蝸,烙入心痕。難怪明代林霍在《滄湄詩話》道:“邱葵抗節不仕,卻聘一詩,斧鉞風霜,同中老人皆能誦之。”一首詩,能令當年同安縣的老人都耳熟能誦,談何容易?
  在大嶝島上,我們一一瞻仰了明嘉靖年間的兩座抗倭古寨遺址―――“虎頭北寨”和“鰲頭南寨”,紅土壤堆砌的古寨,壁立如削。翻閱《金門縣誌》記載,“吳氏,庠生王式妻。嘉靖三十八年(1560年),避倭大嶝寨中。寨陷被執,罵賊不絕口,賊將殺之,適見道旁有深泉數十丈,遂投而死。後人名其泉曰‘義泉’。”“義泉”就在虎頭古寨不遠處。井口渾圓,水甘冽、清甜,旁豎一石碑,碑上豎排鐫刻“義泉”,碑文由右而左豎著寫,“贊曰庠生王式妻貞烈吳氏崩於此,‘特此留名,□□□□;百斥群兇,□□□□;全身成名,□□□□;千古不朽,□□□□。’嘉靖庚申年□□月□□日”。遙望對岸內厝鎮鴻漸山,峰頂林木逆海風嗚咽之聲恍在耳旁,似控訴古同安人民慘遭倭番禍害之慘。據《同安縣誌》載,“嘉靖二十年,倭寇犯蓮河、東圓、珩厝至西鴻漸,村民千余被熏斃於鴻漸山北麓一大山洞內,時人稱‘千人洞’。”這是日本倭番殘害我中華兒女的血淚見證。
  “白礁宮陽塘祖厝”。徜徉在大嶝陽塘村“軍門一品廟”,我們無不為這鬥拱飛檐,磚雕彩繪,題匾旗桿,而贊嘆不已。敢與海滄保生大帝“五傳文武七大夫”之美譽相媲美,據《雲中郡誌》(山西大同)《泉州府誌》載,先祖張廷拱,明萬歷辛醜進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禦史,頂戴官大中丞,賜封山西大同巡撫,率師蕩平寇患,帝旨稱廷拱真福將也,賜“軍門一品”。萬歷年進士陳文瑞題詞贊曰:“金嶝形勝無雙地,銀邑清廉第一家”鐫刻於廟門八角柱。
  車輪滾滾,上海堤,穿鹽場,越大嶝大橋,離開大嶝島,便看到了全省最寬敞的道路―――翔安大道。盛名之下無弱者,果然名不虛傳!路闊120米,足以讓並行的12輛汽車,電掣而風馳;10米寬的綠化隔離帶上,花怒放、草蔥蘢、蜂飛蝶舞鳥兒唱;柏油的路面烏漆發亮,在朝陽下閃著微微光亮,猶如雙龍並掣,奔騰而逝。在翔安(海底)隧道口不遠處,經過盤旋,與水劉線交匯成“十字”路網。道路兩旁20米便有一桿雪白雪白的路燈筆直地挺立著,隨著大道筆直向前,當暮色降臨時,不難想象,翔安大地會是怎樣一個燈火闌珊的夜景。
  沿大道一路前行,東界石塔矗立在新店東界村廣闊的畦壟間,是五層六角實心石構建築,高約八九米。今天的塔址即當年古潯海濱,左側海域為劉五店航道,自古建有劉五店碼頭,是來往金門、廈門、同安縣城的古渡碼頭,也是泉州通往廈門的要沖。石塔是古時船舶導航塔,見證了明代福建東南沿海海運貿易繁榮。果見塔頂分別鐫著“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建”和“民國10年重修”。厚重的條石,斑駁的石面,泛黃的鐫刻,東界石塔無不處處顯露出它的古樸、凝重。
  在馬巷井頭村,我們拜訪了清乾隆江南提督林君升墳塋。墓碑為泉州白條石雕鑿而成,雖歷經二三百年的滄桑,無可避免的有蘚痕附著,依然遮掩不住它的細膩和精美。墳前一座石牌坊,四柱三間,造型華麗精美,是翔安最古老最完整的白石牌坊,似乎炫耀著昔日封建官紳的顯赫。另有重檐歇山頂四出式禦制神道碑石亭一座,碑銘文―――《江南提督林君升碑文》,滿漢文對照,為乾隆皇帝禦筆親撰。
  在“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好奇的我們親眼目睹了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炮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飛機、大炮、導彈快艇等,領略了展示大嶝人民支援炮戰、參與“反小股(特務)”事跡的“英雄三島史跡館”,了解了民兵鐵甲班、女炮班及張韭菜、洪順利、洪秀樅一大批英雄群體和個人。離開觀光園,我們來到了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這是1998年5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準設立的全國惟一的對臺貿易區,臺灣商品琳瑯滿目,“金門三寶”惹人愛―――高粱酒香,菜刀犀利,貢糖爽口。這是兩岸鑄劍為犁、化幹戈為玉帛的象征。
  帶著對這片熱土的無限遐思和美好憧憬,我們一步一步地踏遍翔安的山山水水,滿懷激情地尋訪著歷史的足跡……

Views: 129

Comment

You need to be a member of Iconada.tv 愛墾 網 to add comments!

Join Iconada.tv 愛墾 網

愛墾網 是文化創意人的窩;自2009年7月以來,一直在挺文化創意人和他們的創作、珍藏。As home to the cultural creative community, iconada.tv supports creators since July, 2009.

Videos

  • Add Videos
  • View All